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叔鲜于管,
〔24〕弟叔度于蔡。〔25〕余各以次受封。


【注释】〔1〕“禄父”,纣子武庚,字禄父。〔2〕“集”,通“辑”,和睦。
〔3〕“管叔鲜”,据说是文王第三子。“蔡叔度”,据说是文王第五子。详见本书《管 蔡世家》。〔4〕“释”,《集解》徐广引别本作“原”。“原”,赦罪,与“释”义 近。〔5〕“毕公”,《克殷》下有“卫叔”。〔6〕“表商容之闾”,今本《书?武成》 作“式商容闾”,谓过其闾凭式(俯身于车上横木)而表示敬意。“表”,立标识以旌 其贤。“商容”,殷贤人,曾为纣之乐官,欲感化纣而不能,去隐,及武王克殷,欲以 为三公,固辞不受。详见今本《书?武成》、《礼记?乐记》、《韩诗外传》卷二、《帝 王世纪》(《武成》疏引)等书。“闾”,里门。〔7〕“南宫括”,《汉书?古今人 表》作“南宫适”,师古注以南宫适与大颠、闳夭、散宜生并称“文王四友”。《克殷》 作“南宫忽”。“鹿台之财”,纣于鹿台所聚之钱。〔8〕“巨桥”,仓名。巨桥仓在 今河北曲周县东北古衡漳水东岸,纣聚粟其中。〔9〕“振”,同“赈”,救济。“萌”, 通“氓”(亦作“甿”),即所谓野人,是住在野(城郊以外)当中的身份较低的居民。 “隶”,贱役。〔10〕“命南宫括、史佚展九鼎保玉”,《克殷》“南宫括”作“南宫 百达”,“展”作“迁”,“保玉”作“三巫”。按“展”字应是“迁”的借字。“九 鼎”,即古代著名的夏鼎,夏灭迁于商,商灭迁于周,是古代天下共主的一种象征。“三 巫”,或以为地名,唐兰《关于夏鼎》(见《文史》第七辑)认为是“宝玉”二字之误
(“保”字读为“宝”),但也有可能是“三玉”二字之误(指三种宝玉)。〔11〕“封 比干之墓”,“封”,堆土为坟冢。据《正义》引《括地志》,比干墓在今河南汲县北 十里。〔12〕“命宗祝享祠于军”,《克殷》作“乃命宗祝崇宾飨祷之于军”。“宗祝”, 主祭之官,崇宾为其名,此略。“飨祷”,“飨”与“享”通,汉代称祷为祠。以上是 据《逸周书?克殷》。〔13〕“《武成》”,《尚书》中的一篇,记武王伐商取得成功 之事。〔14〕“班赐”,分赐。“宗彝”,祭祀祖先的青铜礼器。〔15〕“《分殷之器
 
物》”,《书序》作“《分器》”,《尚书》中的一篇,记武王封诸侯,分赐殷人礼器 之事。古代封诸侯分赐礼器叫“分器”。〔16〕“褒封”,嘉封。“神农”,传说人物, 一说即炎帝。“焦”,国名。在今河南陕县西。〔17〕“黄帝”,传说人物,本书《五 帝本纪》所记五帝之一。“祝”,国名。即铸,据铜器铭文为妊姓,在今山东宁阳县西 北。〔18〕“蓟”,音 j@,邑名,在今北京,以今北京城北蓟丘而得名。《吕氏春秋?慎 大》“蓟”作“黎”。〔19〕“陈”,国名,妫姓,在今河南淮阳县。始封之君为帝舜 之后陈胡公满。详见本书《陈杞世家》。〔20〕“大禹”,即禹,夏的祖先。详见本书
《夏本纪》。“杞”,国名,姒姓,在今河南杞县。始封之君为夏禹之后东楼公。详见 本书《陈杞世家》。按“黄帝”以下至此,见《礼记?乐记》、《吕氏春秋?慎大》。
〔21〕“营丘”,邑名,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后称临淄。〔22〕“曲阜”,邑名,在 今山东曲阜县。〔23〕“燕”,国名,在今北京,以燕山而得名。〔24〕“管”,国名, 在今河南郑州市。〔25〕“蔡”,国名,在今河南上蔡县。


武王征九牧之君,〔1〕登豳之阜,〔2〕以望商邑。〔3〕武王至于周,〔4〕 自夜不寐。〔5〕周公旦即王所,曰:“曷为不寐?”〔6〕王曰:“告女:〔7〕 维天不飨殷,自发未生于今六十年,〔8〕麋鹿在牧,〔9〕蜚鸿满野。〔10〕天 不享殷,〔11〕乃今有成。维天建殷,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12〕不显亦不宾 灭,〔13〕以至今。我未定天保,〔14〕何暇寐!”王曰:“定天保,依天室,
〔15〕悉求夫恶,〔16〕贬从殷王受。〔17〕日夜劳来,〔18〕定我西土,〔19〕我 维显服,〔20〕及德方明。〔21〕自洛汭延于伊汭,〔22〕居易毋固,〔23〕其有 夏之居。〔24〕我南望三涂,〔25〕北望岳鄙,〔26〕顾詹有河,〔27〕粤詹雒、 伊,〔28〕毋远天室。”营周居于雒邑而后去。〔29〕纵马于华山之阳,〔30〕 放牛于桃林之虚;〔31〕偃干戈,〔32〕振兵释旅:〔33〕示天下不复用也。〔34〕

【注释】〔1〕“武王征九牧之君”,《逸周书?度邑》作“维王克殷,国君诸侯 乃厥献民征主九牧之师”。“九牧之君”,九州之长。〔2〕登豳之阜”,《度邑》作 “王乃升汾之阜”。“登”,与“升”同义。“豳”,《正义》引《括地志》以为即旬 邑之豳(字亦作“邠”),《史记志疑》则以为其地近商邑,字应作“汾”,即《郡国 志》颍川襄城县(在今河南襄城)之汾丘。“阜”,土山。〔3〕“商邑”,指商的国 都。〔4〕“周”,《正义》以为镐京,但铜器铭文所见“周”,一般都指岐周(在今 陕西扶风、岐山二县)。镐京,古书及铜器铭文多称之为“宗周”。〔5〕“自夜不寐”,
《度邑》作“具明不寝”。“自夜”、“具明”,疑是“夙夜”之误(“夙”字古文作 “■”,与“自”、“具”相近)。〔6〕“曷为不寐”,《度邑》作“害不寝”。“曷”, 音 h6,通“害”,义为何。〔7〕“女”,读为“汝”。〔8〕“自发未生于今六十年”,
《度邑》作“发之未生,至于今六十年”。《礼记?文王世子》谓“文王九十七而终, 武王九十三而终”,《路史?发挥》卷四、金履祥《通鉴前编》卷六引《竹书纪年》作 “武王年五十四”,《真诰》卷一五引《竹书纪年》作“年四十五”,顾颉刚《武王的 死及其年岁和纪元》(《文史》第十八辑)以为武王享年“五十多岁”,此“六十年” 是举成数言之。〔9〕 “麋鹿在牧”,《度邑》作“夷羊在牧”。夷羊是一种神兽,或 说为土神。“麋鹿”,是我国特产的一种动物,俗称“四不像”。“牧”,远郊。〔10〕 “蜚鸿满野”,《度邑》作“飞鸿满野”,“蜚”与“飞”同。《淮南子?本经》作“飞 蛩满野”,注:“蛩,蝉、蠛蠓之属也,一曰蝗也。”《索隐》引《随巢子》作“飞拾”, 谓“飞拾,虫也”,是以蜚鸿为虫名,但《正义》则以蜚鸿为鸿雁。“野”,郊外。此
 
上二句是形容殷畿内的荒凉景象。〔11〕“天不享殷”,《度邑》作“天自幽不享于殷”。 上文“享”作“飨”,在古文字中,“享”是献享、享受之义,“飨”是宴飨之义,并 不混淆,但《史记》中二字往往通用,这里的“享”“飨”都是享受其祭祀的意思。〔12〕 “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度邑》作“厥征天民名三百六十夫”,“厥征”与“其登” 义同,“民名”当是“名民”之倒。“登”,征用。“名民”,贤人。“夫”,古以夫 计民。〔13〕“不显亦不宾灭”,“显”字是“顾”字之误,“宾”通“摈”,音 b@n。
《度邑》作“弗顾亦不宾灭”,《集解》徐广曰:“一云‘不顾亦不宾成’,一又云‘不 顾亦不恤’也。”《索隐》引《随巢子》作“天鬼不顾亦不宾灭”。是不重用也不废弃 之义。〔14〕“天保”,上天的保佑。指在洛邑营建东都。〔15〕“天室”,即太室。 铜器铭文“太室”或作“天室”,可证。这里的天室非指庙堂之太室,而是指太室山。 太室山即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县北,近洛邑故址。周营洛邑,近太室山,故曰“依天室”, 下“毋远天室”同。〔16〕“悉求夫恶”,《度邑》作“志我共恶”,意思是把作恶的 人统统找出来。〔17〕“贬从殷王受”,《度邑》作“■从殷王纣”,“■”是“贬” 字的古文。意思是按与殷纣同样的罪加以处罚。〔18〕“劳来”,亦作“劳徕”、“劳 勑”,劝勉、慰劳之义。〔19〕“定我西土”,《度邑》作“定我于西土”,指安定周 人的故土。〔20〕“显”,扬。“服”,职事。〔21〕“及德方明”,指德教方大行于 世。〔22〕“自洛汭延于伊汭”,“汭”,音 ru@,河水拐弯处。自洛水拐弯处绵延至 于伊水拐弯处。〔23〕“居易毋固”,《度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