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诗?周颂?时迈》。〔6〕“载”,语首助词。“载戢干戈”,收起干戈。〔7〕“櫜”, 音 g1o,装弓矢的囊,这里用为动词。“载櫜弓矢”,意思是收起弓矢。〔8〕“懿德”, 美德。〔9〕“肆于时夏”,“肆”,陈。“时”,是。“夏”,大夏,乐名。〔10〕 “允”,理所应当。〔11〕“茂”,通“懋”,训勉。《国语?周语上》“茂”作“懋”。 “茂正”,勉励端正。〔12〕“阜”,增大。“求”,同“赇”,财物。〔13〕“乡”, 同“向”,方向。〔14〕“文”,礼法。〔15〕“辟”,同“避”。〔16〕“怀德”, 归服于德。 〔17〕“保世以滋大”,保其嗣统绵延,子孙蕃昌。〔18〕“昔我先王世 后稷”,从前我们的先王世世为后稷。指弃、不窋等。〔19〕“以服事虞、夏”,弃事 舜,不窋事夏,故有此言。〔20〕“用”,因而。〔21〕“时”,时时。“序”,同“绪”, 是接续、沿用之义。〔22〕“遵修其绪”,《国语?周语上》“遵”作“纂”,“纂” 通“缵”,是继承之义,此以“遵”释之。〔23〕“训典”,载于典策的诰训之辞。〔24〕 “恪”,音 k8,恭敬。“勤”,勤勉。〔25〕“奕”,音 y@。“奕世”,累世。“载 德”,读为“戴德”。〔26〕“忝”,音 ti3n,辱。 〔27〕“无不欣喜”,《国语?周 语上》作“莫弗欣喜”。〔28〕“䜣”,同“欣”。“载”,同“戴”,拥戴。〔29〕 “致戎”,用兵。“商牧”,即商郊牧野。〔30〕“勤恤民隐”,经常体恤人民的痛苦。
〔31〕“邦内”,王畿之内。“甸服”,古人把王的统治范围分成内外许多层次,叫做
 
“服”(职守之义),这里“甸服”是用来称呼王畿之内。〔32〕“侯服”,王畿之外 的一层叫“侯服”。〔33〕“侯”,诸侯。“卫”,也是一种诸侯名。“宾服”,侯服 以外的一层叫“宾服”。 〔34〕“夷蛮”,指当时的少数民族。“要服”,宾服以外 的一层叫“要服”。〔35〕“戎翟”,也是指当时的少数民族。“翟”同“狄”。“荒 服”,要服以外的一层叫“荒服”。按以上五服亦见于《书?禹贡》,但略有不同。《禹 贡》之五服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各五百里。这种五服的甸服主要指王畿 之内,是王的直辖统治区;侯服、宾服主要指王所建诸侯国;要服、荒服主要指归服于 王的少数民族国家。《周礼》当中的九服说,把王畿以外分为九层,分别称为侯服、甸 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就是从这种五服说演化而来,其中 侯、甸、男、采、卫皆诸侯名,这五服即相当侯、宾二服;蛮,夷、镇、藩四服即相当 要、荒二服。〔36〕“享”,享祀。〔37〕“贡”,进贡。〔38〕“王”,奉戴之为王。
〔39〕“时”,季节。〔40〕“终”,终世。新王即位时始朝,终其一世,至下一代王 即位再朝。〔41〕“先王之顺祀也”,《国语?周语上》作“先王之训也”,据下文“无 乃废先王之训”,“顺”是“训”的通假字,“祀”乃衍文。〔42〕“名”,长幼尊卑 之名分。〔43〕“序成而有不至”,依次做到而不来尽其职守。〔44〕“让”,责问。
〔45〕“辟”,音 b@,法。〔46〕 “无勤民于远”,无劳民远征。〔47〕“大毕、伯 士”,犬戎氏之二君。〔48〕“职”,职贡,即按其所处之服应进之贡。〔49〕“天子”, 指穆王。〔50〕“幾”,危。“顿”,挫折。〔51〕“吾闻犬戎树敦”,《国语?周语 上》“犬戎”上有“夫”字,“敦”作“惇”。“树敦”,树立质朴的风气。“敦”, 同“惇”,敦厚,质朴。〔52〕“率”,《国语?周语上》作“帅”,字通。“守终纯 固”,善始善终,专一。〔53〕“四白狼四白鹿”,可能是指以白狼、白鹿为号的犬戎 氏八族的酋长。〔54〕“自是荒服者不至”,以上是据《国语?周语上》。


诸侯有不睦者,甫侯言于王,〔1〕作修刑辟。〔2〕王曰:“吁,来!有 国有土,告汝祥刑。〔3〕在今尔安百姓,〔4〕何择非其人,〔5〕何敬非其刑,
〔6〕何居非其宜与?〔7〕两造具备,〔8〕师听五辞。〔9〕五辞简信,〔10〕正 于五刑。〔11〕五刑不简,〔12〕正于五罚。〔13〕五罚不服,〔14〕正于五过。
〔15〕五过之疵,〔16〕官狱内狱,〔17〕阅实其罪,〔18〕惟钧其过。〔19〕五刑 之疑有赦,〔20〕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21〕简信有众,〔22〕惟讯有稽。
〔23〕无简不疑,〔24〕共严天威。〔25〕黥辟疑赦,〔26〕其罚百率,〔27〕阅实 其罪。劓辟疑赦,其罚倍洒,〔28〕阅实其罪。膑辟疑赦,〔29〕其罚倍差,〔30〕 阅实其罪。宫辟疑赦,其罚五百率,〔31〕阅实其罪。大辟疑赦,其罚千率, 阅实其罪。墨罚之属千,〔32〕剿罚之属千,膑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 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五刑之属三千。”〔33〕命曰《甫刑》。〔34〕

【注释】〔1〕“甫侯”,《书?吕刑》作“吕侯”,吕为姜姓国家,在今河南南 阳市西。吕亦称甫,前人或推测是前后易名,然据出土铜器铭文和《左传》等古书,吕 直到灭亡,始终未尝改名,这两个名称究竟是何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2〕“刑辟”, 刑法。〔3〕“祥”,同“详”,慎。“祥刑”,慎用刑法。〔4〕“在今”,犹言“如 今”。〔5〕“何择非其人”,《吕刑》无“其”字。此句意思是说应当选择的难道不 是胜任其事的执法者吗?〔6〕“何敬非其刑”,《吕刑》无“其”字。此句意思是说 应当尊重的难道不是刑法本身吗?〔7〕“何居非其宜与”,《吕刑》作“何度非及”, 意思是说应当掌握的法度难道不是合乎分寸、恰到好处吗?这里以“居”释“度”,以
 
“宜”释“及”。按“度”可训“居”,见《小尔雅?广言》,“及”是恰到好处之义, “与”同“欤”,表示疑问的语气。〔8〕“造”,至的意思。“两造”,指前来诉讼 的双方,即原告和被告。今文《尚书》“造”作“遭”(《集解》徐广引),《说文》 作“两曹”,皆音近通假字。〔9〕“师”,士师,掌诉讼。“五辞”,五刑之辞。〔10〕 “简信”,合乎情实。《吕刑》“信”作“孚”,义同。《礼记?王制》:“司寇正刑 明辟,以听狱讼,??有旨无简,不听。”注:“简,诚也。有其意无其诚者,不论以 为罪。”〔11〕“五刑”,墨(刺刻面额,染以黑色)、劓(音 y@,割鼻)、劊ㄒ簟8i,断足)、宫(残害生殖器官,使不能生育)、大辟(死刑)五种刑罚。〔12〕“五 刑不简”,指犯罪事实够不上定五刑。〔13〕“五罚”,五种罚金。够不上定五刑的疑 讼,改处以五等罚金,如属于墨刑的疑讼,判罚金百锊,详见下文。〔14〕“五罚不服”, 指犯罪事实够不上判五罚,被告不服。〔15〕“五过”,五种过失。够不上判五种罚金, 改以过失罪加以赦免。〔16〕“五过之疵”,《吕刑》:“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 内、惟货、惟来。”传:“五过之所病,或尝同官,或诈反囚辞,或内亲用事,或行货 枉法,或旧相往来,皆病所在。”“疵”,音 c9,毛病。 〔17〕“官狱内狱”,指高 官显贵不便诉诸刑法的讼事,这是司马迁解释“五过之疵”的话。“狱”,讼事。〔18〕 “阅实其罪”,查验核实其罪。〔19〕“惟钧其过”,“钧”同“均”,此句谓使罪名 与过失相当。此上二句《吕刑》作“其罪惟均,其审克之”。〔20〕“疑”,疑不能定 的讼事。〔21〕“其审克之”,仔细查验,以获知其情实。〔22〕“简信有众”,取证 要从众。〔23〕“惟讯有稽”,《吕刑》“讯”作“貌”,“貌”字是察看的意思,这 里以“讯”字释之,则是审问的意思。“稽”,查核。此句谓审问狱情要查验核实。〔24〕 “无简不疑”,“疑”乃“听”字之误,《吕刑》“疑”作“听”。“无简不听”,是 没有充分证据,不能论罪之义。〔25〕“共严”,《吕刑》“共”作“其”,误。“共 严”即“恭严”,亦作“严恭”,是恭敬的意思。〔26〕“黥辟”,即墨刑。“疑”, 指不够定黥刑者。“赦”,赦免。〔27〕“其罚百率”,其罚金为百率。“率”,音 lü8, 同“锊”,金文作“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