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卜问武
王的下一代,)周公因而祓除斋戒,自愿作替身,想代替武王去死,武王的
病有好转。后来武王死了,太子诵代之即位,就是成王。 成王幼小,周刚刚平定天下,周公害怕诸侯背叛周,便摄政主持国家大
事。管叔、蔡叔等兄弟怀疑周公,勾结武庚作乱,背叛周。周公奉成王之命, 讨伐武庚、管叔,流放蔡叔。用微子启代替武庚为殷的后代,都于宋。收聚 了不少殷遗民,用来封武王的小弟弟封为卫康叔。晋唐叔获得吉祥的谷穗, 献给成王,成王把它送到周公的驻兵之地。周公在东方受此吉祥的谷穗,并 宣布了天子的命令。当初,管、蔡背叛周,周公征讨他们,三年才完全平定, 所以先作《大诰》,其次作《微子之命》,又其次作《归禾》,又其次作《嘉 禾》,又其次作《康诰》、《酒诰》、《梓材》,其事见于《鲁周公世家》。 周公摄政七年,成王长大了,周公还政给成王,重新北面称臣。
成王在丰邑,派召公再次营建洛邑,以完成武王的遗愿。周公再次卜问
 
勘察,终于动工营建,将九鼎安放在城内。他说:“这里是天下的中央,四 方进贡,路程远近相似。”因而作《召诰》、《洛诰》。成王已迁走殷遗民, 周公以王的名义宣告,作《多士》、《无佚》。召公担任保,周公担任师, 东伐淮夷,灭除奄,把他们的国君迁到薄姑。成王从奄回来,住在宗周,作
《多方》。成王革除了殷的天命之后,又袭击淮夷,回到丰,作《周官》。 创制和订定礼乐,制度从此改变,而人民和睦,颂歌四起。成王征伐东夷之 后,息慎前来祝贺,王命荣伯作《贿息慎之命》。
成王将死,害怕太子钊不能胜任,便命召公、毕公率诸侯共同辅佐太子 使之即位。成王死后,召公、毕公率诸侯,带太子钊谒见先王的宗庙,向他 反复告诫文王、武王创立王业的来之不易,让他一定要注意节俭,不要欲望 太多,以笃厚诚实来治理天下,因而作《顾命》。太子钊因此即位,就是康 王。康王即位,遍告诸侯,反复宣传文王、武王的功业,因而作《康诰》。 所以成、康两王时,天下安宁,刑罚弃置不用达四十多年。康王命作策毕公 按等级划分居住范围,组成周的四郊,因而作《毕命》。
康王死,其子昭王瑕即位。昭王之时,王道略有缺损。昭王到南方巡狩 未能回来,死在江上。死了也不告丧,是想掩饰。于是立昭王之子满即位, 就是穆王。穆王即位,年龄已五十岁了。当时王道衰败,穆王痛心文、武二 王之道已缺损,命伯臩为太仆,以国家政事反复告诫他,作《臩命》。天下 又重新安宁。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劝谏说:“不可以。先王显示给人的是德行,
而不是武力。平时积蓄兵力,只在一定时刻才动用,一旦动用就要有威力, 如果一味显示武力,就会使人漫不经心,漫不经心就会没有威力。所以周文 公所作的颂说:‘收起盾和戈,藏起弓和箭,我求美德之士,载入大夏之中, 王必保守不失。’先王对待人民,勉励和端正其道德,使其性情敦厚,扩大 其财物并改良其器物,懂得利害关系所在,用礼法培养他们,教他们趋利避 害,心怀仁德而畏惧惩罚,所以能世代相传,子孙蕃昌。从前我们的先王世 世代代为后稷之官,供职于虞、夏两代。待到夏朝衰亡时,废弃农官,不再 劝民务农,我们的先王不窋因而失去官职,自己逃窜于戎狄之间。他不敢懈 怠祖先的遗业,继承祖先的德行,遵循祖先的传统,整理祖先的教训和典法, 早晚都敬慎勤勉,以敦厚笃实自持,忠诚老实自奉。世世代代感戴其恩德, 不给祖先丢脸。到了文王和武王,进一步发扬光大前人的业绩,再加上仁慈 和睦,敬事神明,保护人民,神民皆大欢喜。商王帝辛对其人民作恶太甚, 庶民忍无可忍,乐意拥戴武王,因而才能于商的牧野列阵而战。所以先王并 非有意要去使用武力,而只是因为时刻关怀人民的疾苦,想为民除害。按照 先王的制度,邦畿之内是“甸服”,邦畿之外是“侯服”,设置侯、卫的地 方叫“宾服”,蛮夷之地叫“要服”,戎翟之地叫“荒服”。属于甸服的要 “祭”(祭祀),属于侯服的要“祀”(祭祀),属于宾服的要“享”(祭 享),属于要服的要“贡”(进贡),属于荒服的要“王”(奉以为王)。 “祭”是以日计,“祀”是以月计,“享”是以季节计,“贡”是以年计, “王”是以终身计。按照先王的遗训,如果不“祭”就要端正其意志,如果 不“祀”就要端正其言辞,如果不“享”就要端正其礼法,如果不“贡”就 要端正其名分,如果不“王”就要端正其道德,依次做了而仍不能尽其职守, 就要施以刑罚。因而才有对不祭者的刑罚,对不祀者的攻伐,对不享者的征 讨,对不贡者的谴责,对不王者的告谕天下。因而也才有刑罚的各种规定,
 
才有攻伐的各种武器,才有征讨的各种准备,才有严厉谴责的命令,才有大 告天下的文辞。用命令和文辞宣告而仍然不来述职者,则进一步端正其道德, 不必劳民远征。这样才能使邻近的国家无不听从,远方的国家无不归顺。现 在从犬戎氏二君大毕、伯士去世,犬戎氏能世守其职,前来奉事天子,而天 子却说‘我非要按“不享”的罪名加以征讨,而且还要向他们炫耀武力’, 这不是抛弃先王的教训,而使您处于危险境地吗?我听说犬戎氏提倡敦厚的 风气,遵循前人的德行而能始终如一,他们是有足以抵御我们的东西呀。” 但穆王还是出兵征讨,获取四只白狼和四只白鹿回来。从这以后,属于荒服 的国家就不再来了。
诸侯各国中有些国家不太和睦,甫侯把情况告给王,王因而立下各种刑 法。王说:“喂,到我这里来!凡是封有国邑和土地的诸侯们,我要告诉给 你们如何慎重地使用刑法。如今你们要安顿百姓,应选择的难道不是执法人 材吗?应尊重的难道不是刑法本身吗?应掌握的难道不是量刑尺度吗?原告 和被告都到齐了,士师就要从(言辞、表情、呼吸、听觉反应和目光)等“五 辞”来观察。通过这些观察摸清情况,即可用“五刑”来定罪。如果犯罪事 实够不上“五刑”,就用“五罚”来定罪。如果犯罪事实够不上“五罚”, 被判者不服,就用“五过”来定罪。属于“五过”方面的各种问题,如高官 显贵不便诉诸刑法的各种讼事,要查核其罪,使罪名与过失相当。凡遇该按 “五刑”治罪而有疑问不得不赦免的讼事,凡遇该按“五罚”治罪而有疑问 不得不赦免的讼事,要仔细查验。取证要从众,审讯要有据。如果没有充分 证据便不能定罪,要知道老天在上。属于黥刑而不够定罪的,其罚金为一百 率,要查核其罪。属于劓刑而不够定罪的,其罚金为前者的两倍,要查核其 罪。属于膑刑而不够定罪的,其罚金为前者的两倍半,要查核其罪。属于宫 刑而不够定罪的,其罚金为五百率,要查核其罪。属于大辟之刑而不够定罪 的,其罚金为千率,要查核其罪。属于墨刑的罚金条文有上千条,属于劓刑 的罚金条文有上千条,属于膑刑的罚金条文有五百条,属于宫刑的罚金条文 有三百条,属于大辟之刑的罚金条文有二百条,五种刑罚的有关条文共有三 千条。”被称之为《甫刑》。
穆王在位五十五年,去世,其子共王繄扈即位。共王在泾水上游玩,密
康公服侍在旁,有三个女子来投奔密康公。密康公的母亲说:“你一定要把 这三个女子献给王。兽,三只以上叫‘群’;人,三人以上叫‘众’,女子, 三人以上叫‘粲’。王田猎从不猎取三只以上的兽,公行事必虚心听取三人 以上的意见,王的妃嫔没有三人属于同族。粲字,是形容美好的事物。众人 以美好的东西送给你,你有什么德行配去享用呢?王都不配享用,更何况你 这样的小人物呢!小人物占有这类东西,终将灭亡。”密康公不肯献出,过 了一年,共王灭密。共王死,其子懿王囏即位。懿王在位期间,王室终于衰 败,诗人加以讥刺。
懿王死,共王的弟弟辟方即位,就是孝王。孝王死,诸侯又立懿王的太 子燮即位,就是夷王。
夷王死,其子厉王胡即位。厉王即位三十年,贪图财利,亲近荣夷公。 大夫芮良夫劝谏厉王说:“王室恐怕要衰落了吧?荣夷公喜欢垄断财利却不 知道大难临头。财利,本是天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