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怂病K暧啵垂槭栏浮F吣甏海≈苡耐跤冒Ψ咸樱ψ游m,数欺诸侯,诸侯叛之。西戎犬戎与申 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 东徙雒邑,〔4〕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
〔5〕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6〕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 誓,封爵之。襄公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乃用駵驹、黄牛、羝羊 各三,〔7〕祠上帝西畤。〔8〕十二年,伐戎而至岐,卒。生文公。


【注释】〔1〕“大父”,祖父。〔2〕“女弟”,妹妹,“缪嬴”,“缪”同“穆”。 古代夫人从夫而谥,“穆”应是丰王的谥号。“丰王”,“丰”是戎族名,古代戎狄诸 君往往自称为王。〔3〕“襄公二年”,《正义》于此句下引《括地志》:“故汧城在 陇州汧源县东南三里。《帝王世纪》云秦襄公二年徙都汧,即此城。”郭沫若《石鼓文 研究》疑“襄公二年”下当有夺文,即言襄公徙都事。但《太平御览》卷一五五引《帝 王世纪》作“文公徙汧”,《封禅书索隐》引皇甫谧说亦作“文公徙都汧也”,是指文 公徙都“汧渭之会”。可见《括地志》引文有误,未可信据。〔4〕“雒邑”,周的东 都,建于西周成王时,在今河南洛阳市。“雒”同“洛”。〔5〕“岐”,西周都邑, 古公亶父所建,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两县境内的周原遗址上。〔6〕“丰”,西周都邑, 周文王所建,在今陕西长安县沣河以西。〔7〕“駵驹”,赤身黑鬣的幼马。“黄牛”, 黄色的牛。“羝羊”,公羊。“羝”音 d9。皆祭牲之名。周人用牲以牛为主,牛、羊、 豕俱全叫“太牢”,有羊、豕而无牛叫“少牢”,郊祀之礼只用“特牲”,即骍(音 x9ng) 犊(赤色牛犊)一。秦人用牲以马为主,祠祭上帝(属郊祀之礼)是用赤色马外加牛、 羊,二者礼制有异。“各三”,《封禅书》作“各一”。下文“初为鄜畤,用三牢”, 是用三套马、牛、羊俱全的祭牲,“各三”与之规格相同,“各一”仅合一牢,规格似 偏低。〔8〕“祠”,秦祭祀天地、山川、鬼神俱称祠。“上帝”,据《封禅书》,指 白帝少皞。“畤”,音 zh@,又音 sh@,祭帝之所。古人祭祀上帝,与天相配,合称“皇
 
天上帝”,但“帝”与“天”不同,是族姓所出的祖神。据《礼书》记载,郊祀祭太皞
(青帝)、炎帝(赤帝)、黄帝、少皞(白帝)、颛顼(黑帝)“五帝”。秦奉嬴姓始 祖少皞为上帝,但也兼祭青帝、炎帝、黄帝,先后立有西畤、鄜畤、密畤、(吴阳)上 畤、(吴阳)下畤、畦畤等六畤。其中西畤之立最早,在秦襄公居西垂时,地点应在西 垂之郊。


文公元年,居西垂宫。〔1〕三年,文公以兵七百人东猎。四年,至汧渭 之会。曰:“昔周邑我先秦嬴于此,后卒获为诸侯。”〔2〕乃卜居之,占曰 吉,即营邑之。〔3〕十年,初为鄜畤,〔4〕用三牢。十三年,初有史以纪事,
〔5〕民多化者。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败走。于是文公遂收周余民有之, 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十九年,得陈宝。〔6〕二十年,法初有三族之罪。
〔7〕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8〕丰大特。〔9〕四十八年,文公太子卒,赐 谥为竫公。〔10〕竫公之长子为太子,是文公孙也。五十年,文公卒,葬西山。
〔11〕竫公子立,是为宁公。〔12〕


【注释】〔1〕“西垂宫”,建于西垂。〔2〕“卒获为诸侯”,指秦襄公受封为 诸侯。〔3〕“即营邑之”,这个在秦邑故地即“汧渭之会”重新营筑的都邑,《史记》 未书其名。《封禅书》提到秦文公复获“陈宝”于陈仓。陈仓在今宝鸡县东,正在“汧 渭之会”。这一都邑有可能就是陈仓城。〔4〕“鄜畤”,秦文公东进所立又一祭祀少 皞之所。据《封禅书》,鄜畤是因秦文公梦黄蛇自天而降,其口止于鄜的山坡而得名。 鄜在今陕西洛川东北,但鄜畤不在鄜,而在今陕西凤翔南三畤原上,是《封禅书》所说 “雍四畤”之一。《索隐》以为鄜畤作于鄜是不对的。“鄜”,音 f&。〔5〕“史”, 史官。〔6〕“陈宝”,据《封禅书》,秦文公于陈仓城获“若石”,色如肝,是神物 所化。其神常于夜间出现,光辉若流星,并伴有鸡鸣般的声响,秦文公立祠祭之,称为 陈宝。《尚书?顾命》亦有“陈宝”,王国维《陈宝考》以为宝石名。实际上,古人所 说的陈宝乃是陨星。祠祭陈宝,一直到汉代犹不衰绝。秦汉时期,陈宝祠在西北诸神祠 中,地位仅次于雍西畤。〔7〕“三族”,有许多不同解释:(1)父母、兄弟、妻子;
(2)父族、母族、妻族;(3)父、子、孙;〔4〕父的兄弟、自己的兄弟、子的兄弟。
〔8〕“南山”,据《正义》引《括地志》,即“陈仓县南十里仓山”。仓山即陈仓山, 在今陕西宝鸡市南。“梓”,音 z!,树名。〔9〕“丰大特”,丰指丰水,即今沣河, 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大特”,大公牛。据魏文帝《列异传》佚文(《水经注?渭水》、
《后汉书?光武帝纪》注、《括地志》引),秦文公使人伐南山大梓,树能自愈其创, 总是砍不倒。有人告诉文公说,树神最怕人披头散发。文公照他的话去做,才将树砍倒。 树中有一青牛走出,逃入丰水中。后来青牛复出丰水中,文公使骑士击之,不胜,有人 从马上摔下,髻解发散,青牛才畏而不出。秦后来设有一种“被发先驱”的骑士,叫“髦 头”,据说即由此而来。“丰大特”即南山大梓中的青牛。秦于故道县(今陕西宝鸡市 南)立祠祭之,称“怒特祠”。〔10〕“竫公”,《秦始皇本纪》所附秦世系作“静公”,
《诗谱?秦风疏》作“靖公”。据陕西宝鸡县太公庙出土秦公钟镈应作“静公”。〔11〕 “西山”,据《正义》引《括地志》,即“陈仓县西北三十七里秦陵山”。秦陵山即今 陕西宝鸡市北陵原。上文“南山”是因位于陈仓城南而得名,这里“西山”也是因位于 陈仓城西北而得名。《秦始皇本纪》所附秦世系记文公“葬西垂”,与此不同。〔12〕 “宁公”,《集解》徐广引别本“宁”字作“曼”(《史记》中“宁”、“曼”二字相 混之例甚多)。《秦始皇本纪》所附秦世系、《汉书?古今人表》作“宪公”。据陕西
 
宝鸡县太公庙出土秦公钟镈应作“宪公”,“宁”、“曼”皆“宪”字之讹。


宁公二年,公徙居平阳。〔1〕遣兵伐荡社。〔2〕三年,与亳战,〔3〕亳 王奔戎,遂灭荡社。四年,鲁公子翚弑其君隐公。十二年,伐荡氏,〔4〕取 之。宁公生十岁立,立十二年卒,葬西山。生子三人,长男武公为太子,武 公弟德公,同母鲁姬子生出子。〔5〕宁公卒,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废太 子而立出子为君。〔6〕出子六年,三父等复共令人贼杀出子。出子生五岁立, 立六年卒。三父等乃复立故太子武公。


【注释】〔1〕“平阳”,宪公所立新都,在今陕西宝鸡县东阳平镇。《秦始皇本 纪》所附秦世系称之为“西新邑”。〔2〕“荡社”,亳王都邑,《集解》徐广引别本 “社”作“杜”,一说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一说在今陕西三原、兴平一带。〔3〕“亳”, 西戎的一支。〔4〕“荡氏”,亳王居荡社,荡氏可能指亳。〔5〕“出子”,《十二诸 侯年表》作“出公”,《汉书?古今人表》作“秦出公曼”。〔6〕“大庶长”,秦爵 名。商鞅变法定秦爵为二十等:一至四级为公士、上造、簪袅(音 z1n ni3o)、不更, 相当士;五至九级为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相当大夫;十至十八级为 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相当卿; 十九、二十级为关内侯、彻侯,相当侯。其中有些爵称出现较早,如大庶长即是。


武公元年,伐彭戏氏,〔1〕至于华山下,居平阳封宫。〔2〕三年,诛三 父等而夷三族,以其杀出子也。郑高渠眯杀其君昭公。十年,伐邽、冀戎,
〔3〕初县之。〔4〕十一年,初县杜、郑。〔5〕灭小虢。〔6〕


【注释】〔1〕“彭戏氏”,戎族名,“戏”与“衙”古音相近,《正义》疑“彭 戏”即彭衙。彭衙亦称衙,即秦汉衙县,在今陕西白水县东北。〔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