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犹太商道-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犹太人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可能比所有人的价值都高,而且他们总是善于把机会让给那些富有潜力的人,让他们出色地发挥。   
  《塔木德》进行了这样的讨论:有两个人,他们旅行到远离文明的地区,其中只有一个人有一点水,如果两个人都喝,两个人都会死,而假如一个人喝,他会得救。本·派图拉教导说,有水的人应该喝,得以活命。   
  犹太人就是这样的思维,他们从来不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会低于其他人,在他们的观念中,会把最好的机会留给最有希望的人,因为他们相信这一个人所作出的贡献不会低于所有其他人的贡献。比如,一个贫穷的家庭中,如果有五六个小孩,如果小孩们都上学家庭显然负担不起,他们就会选择其中最聪明、最有希望的那个孩子上学,给他家里最好的条件,大家也都尽力去帮助他完成他的事业。等到其他的孩子长大了,他们的父母要他们不要有任何的怨言,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各自的出路。   
  实际上,许多的犹太人都是早年就离开家庭自己创业的,他们中大部分在十五六岁就走出家门;还有的在八九岁的时候就走出家门开始自己的尝试。这些早年离开家庭的人,很多都在后来开创了自己的事业,成为这个著名家族的开创者。著名的罗斯查尔德家族、洛克菲勒家族等等都是这样的。   
  犹太人的这个观念让无数的犹太人超越了他们的前辈。   
  塞缪尔出生于一个世代经商的犹太人家庭,他生长在海边,所依靠的只有贝壳,于是他就和父亲把贝壳装饰到箱包上面再把箱包运到伦敦销售。后来他自己经营,就和他的表兄弟扩大贝壳的生意。   
  这个时候他发现石油行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而这个时候他自己也有一点积蓄,于是他闯荡到远东然后到达日本,发现这里的能源异常短缺,而远东大陆的煤炭却因为卖不出去而堆积如山。他把远东的煤炭运到了这里,获得了很高的利润。自此,他开始了发迹的历程。他开办了一家石油公司,他也没有忘记自己捡贝壳的出身,于是他把自己的石油的公司就叫做“壳牌石油公司”。   
  19世纪的后期,俄国政府容许外国人在高加索开采石油,瑞典的诺贝尔兄弟和法国的罗斯查尔德家族获得特许权,他们一起合作,组建共同侵犯洛克菲勒的联盟,塞缪尔果断地加入了这个联盟。洛克菲勒大吃一惊,立即和诺贝尔兄弟和罗斯查尔德家族达成谅解,腾出手来对付塞缪尔,于是两个犹太人之间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夺战。尽管这是不同重量级别、实力和背景相差颇大的较量。   
  不过塞缪尔从来不怕,他要和老牌的富翁决一高低。他马上应对挑战,降低了石油的价格,并且组建了船队,通过苏伊士运河把石油运往远东的新加坡、曼谷等地。洛克菲勒知道了以后,马上在伦敦掀起了反对壳牌石油公司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行动。但这个时候,塞缪尔已是伦敦市参议员的身份,他利用和英国上层人物的关系,得到了可以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许可。洛克菲勒不断地降低油价,导致了世界范围的石油价格狂跌。塞缪尔则动用了庞大的船队和密集的销售网络,乘机占领了破产的中小石油商丢下的大片市场。   
  洛克菲勒接连地进攻,都被塞缪尔成功打退了。洛克菲勒再也忍耐不住了,他发动了对塞缪尔的致命攻击:趁着塞缪尔合作的油田枯竭的时候发动价格大战,操纵德意志银行迫使塞缪尔退出德国市场。而塞缪尔也使用了绝招:与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合并,组成了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他的家族成员是主要股东。   
  于是洛克菲勒庞大的标准石油公司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领地一个个地被塞缪尔占据,伊朗、伊拉克、墨西哥等地的石油被塞缪尔开采,它在欧洲、美洲甚至整个世界的石油市场都陆续属于了塞缪尔。世界的两大石油公司——美孚和壳牌,各自挺立在两个半球上。塞缪尔这个贫穷的小子开创了自己的石油帝国,成为壳牌公司永久的鼻祖。   
  年轻人永远是最有希望的,给他们以充分的机会,他们可以做出任何轰轰烈烈、甚至惊天动地的事情来。年轻人因为没有经过太多的世事,缺乏经验,因而显得幼稚,但他们绝少保守,相反,却富有对世界的美好憧憬和向往,尽管这些还显得过于浪漫和不现实。而老年人经历过了世事的一切已经变得十分现实,不会追求那些他们觉得不现实的事情。他们没有了激情,没有了奇特的想法,他们完全是靠自己的经验来判断。   
  为什么让年轻人首先讲话呢?《塔木德》有这样的讨论: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师从年轻人犹如什么呢?如同吃不成熟的葡萄,从酒瓮里喝酒;师从长者犹如什么呢?犹如吃成熟的葡萄,喝陈年的老酒。”而他的另一位同事则反驳说:“不要看瓶子如何,而要看里面装的什么,新瓶可能装着陈酒,旧瓶也许连新酒也没有装。”   
  比知识更重要   
  葡萄长得越丰硕,就越会低下头来。同样,越智慧的人,便越懂得谦虚。   
  ——《塔木德》   
  如果你问犹太人什么最重要,答案一定是智慧。知识固然重要,但它是用来磨炼智慧的。智慧是终其一生永远相伴相随的财富,它会永远帮助你,庇护你;而知识不同,它可能给你带来好运,给你带来财富,但它不会永远这样,因为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陈旧。因此,必须不断地追求新的知识。智慧是财富,远胜于金钱。   
  学识和谦虚同样重要,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是幸福的,那他一定是幸福的;但如果他自认为是聪明的,那么他一定是个愚蠢的人。   
  犹太商人以令人敬佩的商业智慧而独步于变幻莫测的世界商海。他们尊重知识,渴望学习,重视教育,崇尚求知。这一切,使他们具有了卓尔不群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底蕴,这便是犹太商业经营高手在商海中引领风骚的根基所在。不过,要将知识转化为财富,就需要有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本领。当然,知识本身就是精神财富,但是犹太人看重的是如何把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物质财富。这种化知识为财富的本领就是人的知性,人的智慧。犹太人视知识为财富,但更看重智慧,因为它是打开幸福和财富之门的金钥匙。   
  犹太人对财富的重视程度是人们所共知的,他们有着追求财富,崇尚金钱的动力,然而,他们从来没有深陷到财富与金钱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而是一直以一种平和而恬然的心态来对待财富,对待生活。这便是追求财富,享受生活的智慧。   
  《塔木德》说:“智慧胜过勇力,然而贫穷人的智慧被人藐视,他的话也无人听从。”到了这样的地步,智慧只有深深地埋藏了,不能有力地展现它应有的价值。犹太人热爱智慧,那么他们所说的真智慧又是什么呢?犹太人有则笑话,谈的是智慧与财富的关系回答了这个问题。   
  两位拉比在交谈:   
  “智慧与金钱,哪一样更重要?”   
  “当然是智慧更重要。”   
  “既然如此,有智慧的人为何要为富人做事呢?而富人却不为有智慧的人做事?大家都看到,学者、哲学家老是在讨好富人,而富人却对有智慧的人摆出狂态呢?”   
  “这很简单。有智慧的人知道金钱的价值,而富人却不知道智慧的重要。”   
  在这个故事里,拉比认识到金钱的价值。他说的很对,有智慧的人应该知道金钱的价值,不应该和金钱相脱离。真正的智慧是和金钱联系在一起的。没有金钱的智慧是没有用的智慧,简直没有什么价值。而智慧和金钱的组合,智慧的价值才显露出来。如果金钱是衡量智慧的价值尺度,那么,智慧的价值又怎么体现呢?因此,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金钱的价值,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学识来获取金钱,用自己的知识来创造现实社会的财富。   
  如果,一个有知识的人,也拥有了智慧,但却只会靠为富人效力,以求获得一点微薄的酬劳,试问这智慧的价值有多大呢,这样只是把自己的智慧无端地浪费而已,还能称得上智慧吗?因此,学者、哲学家的智慧即便可以称得上智慧,却不是真正的智慧。因为它同金钱无缘,而金钱正是智慧价值的反映。让富有的人在有智慧的人面前施展他们的淫威,显露他们的狂态,这算是有智慧的人吗?真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