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双生◎天香夜染衣(唐穿) 作者:以凉(晋江2013.12.23完结)-第2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音才落,群臣间又有一人高举着手中的奏折道:“老臣虽与各位同僚一样担忧陛下的身体,本不当惊扰圣驾。然而眼下又有急奏,若此时不呈给陛下,留待明日早朝只恐会贻误国事!还望统领以天下为大,进殿奏请陛下亲自定夺。”
  “这——”移岚心知寻常时候,不论早晚只要是加急奏报都会直接送达天听,绝不会耽搁半刻。然而当此关头,纵然将奏报送入殿内,此时又有谁能批阅呢?
  阶下的群臣多是久经官场、阅人无数,见此情景都看出移岚的顾虑,忙异口同声地劝他以大局为重,喧哗声渐大,竟连后殿的她也隐约听到,不觉素眉微颦,轻轻走至正殿,用玉簪戳破窗棂纸向外观瞧。
  但见殿外人头攒动,站在最前方与移岚说话的几人皆是武瞾的旧部,一个个表面谦恭,话语间却剑拔弩张,大有逼宫之势。她本为按兵不动、避免惊动旁系官员的缘故,刻意只留了四卫中的移岚在殿前当差。如今群臣虎视眈眈,移岚虽武艺超群,然而面对眼前的境况却也束手无策。
  恰在此时,武三思忽自殿侧转出,扬声笑道:“陛下不过忽染小恙,略歇息几日也便没事了,劳列位大人费心了。”
  众人皆知武承嗣、武三思二人早在数年前从太湖办差回来便已日渐疏远,并不如早年亲近。偶尔在宫宴上遇到,也只是不冷不热地打个招呼便各忙各的了。武三思更时常在人前取笑武承嗣为人刻板固执,不通人情。这桩公案直到今日也并未淡出世人的视线,就连武承嗣继位后也未曾私下召见过武三思,更不必说重用他了。如今见他出面打圆场都是一愣,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清静半刻,人群中不知是谁冷笑了一句:“梁王殿下素为陛下所厌,若是陛下连梁王都见了,更该接见我等赤胆忠心的铮铮臣子!”
  这番话本说得极为无理,然则值此混乱的情境,却无疑激起了一班各怀心思的“殷勤”臣子想要觐见请安的热情,一时众说纷纭,皆嚷着要进殿面圣。直说得武三思满头大汗,招架不暇。
  她心知是武承嗣、武三思二人间的芥蒂本是旧年在太湖因自己而起,后来为了避开结党的嫌疑,武承嗣更是不在人前提及武三思的名号,致使世人皆以为他们兄弟二人嫌隙日深、互不相容。如今虽位列九五,他却顾及自己身中剧毒,命将不久,更是讳莫如深,尽量远离自己为数不多的亲近之人,以免身后拖累他人,为武瞾一党所攻。
  思及此处,她心中更是一叹,心知他虽用心良苦,然而在世人眼中他却只能是冷血无情、自私冷酷到不近人情,就连手足之情也不念及分毫的凉薄之人。哪怕是后世因她的穿越而被更改的史书上,于他的一生评定最多的也只是“寡恩”二字。
  殿外的喧闹声一直未平,饶是武三思素来伶俐善辩也被一群心怀叵测的臣子逼问得穷词以对,只勉强挡在殿前,进退不能。
  移岚见此情况忙上前附耳道:“殿下,可要调集兵马?”昔日魏王府的皆是精锐早已依从先魏王妃的建议,经过重新部署,隐藏在不远处的宫室间,只待一声令下便可将眼前的乱臣尽行拿下。
  想到留在殿内的那位先魏王妃,武三思皱了皱眉,只觉重重谜团都挡在眼前,让他分不清方向。下意识地点了点头,低声道:“你且派人去联络众人,以半个时辰为限,若这些人不退下的话就不必顾忌其他,把他们都抓进天牢里去,待皇兄醒了再行定夺。”
  移岚点头应了,方要离开,却听得身后门声响动,继而全场寂静,所有人都停下了辩驳,直勾勾地向殿内望去。他眉头一紧,忙也回身看去。
  但见殿内灯火辉煌,一素衣女子款步而出,眉目沉静,衣袂飞扬,面上并不见脂粉颜色,却自有殊色倾城,不必铅华。众人只觉呼吸一滞,眼前好似出现了午夜幽昙,一双水眸如叶尖上的夜露清澈明丽,素净的倩影晕染着宁静的月光,幽然娴静,端的是清华无双,世间再难。
  待莲步移至阶前,她才停住身形,漠然扫过阶下的群臣,翠眉寒霜,冷然道:“陛下已然睡下,何人在此肆意喧闹,胆敢惊扰圣驾?”
  作者有话要说:  反复的时差折磨外加论文压力。。。某凉终于在间隙中爬回来更新了。。。。


☆、金釜朱砂早

  她傲然立在宣政殿的九重玉阶之上,俯视群臣,清冷的目色宛若幽昙在深夜里悄然绽放,铅华不染。
  群臣中不乏高官近戚,早有人认出她便是那个令得武承嗣当众令得最得宠的太平公主颜面扫地、不惜公然抗旨也要娶进门的魏王妃。只是自武承嗣继位以来,再不曾听闻她的消息,如今她忽然出现在宣政殿,既无封赏、也无名分,众人实是不知如何见礼,只得一概垂头躬身:“臣下见过娘娘。”
  这个“娘娘”二字,可以是宫人,也可以是皇后。她听在耳中,也只是淡淡一笑,目色却清冷如故:“天色已晚,诸位大人不在各家府中安歇,如何都聚集到宣政殿来了?莫不是边疆告急,塞北胡虏难平,黄河逆流成灾,鲁地旱灾至今未消,都集在今时今刻,必要令陛下即刻起身处理?”
  这一番话说得轻轻悠悠,如同此际沉睡的洛水,表面平静无波,一经触碰却必受彻骨之寒。
  殿前一时寂静无声,众人皆垂首不语。月夜清寒,她略一摆手示意移岚等人都退回各自的守夜的地方,才又转回头来,一双明眸冷然扫过阶下的群臣,最终落在其间一名穿着深灰色长袍的老者身上:“刘大人,你以为诸此政务可算得上大事?”
  被称作刘大人的老者正是先前拿着奏折求见武承嗣的老臣,听得她问话,忙擦了擦汗,垂头道:“回娘娘,确为大事。”
  “那么却不知刘大人先前所提的比起这些政务又当如何呢?”她看似漫不经心地问道,清浅的目色间却藏着让人看不穿的阴影。
  “臣下不敢……”刘大人慌忙答道,话语间早没了方才理直气壮地要直闯宣政殿的那份忧国忧民。
  她笑了笑,抬起纤纤素手道:“刘大人不必勉强,若然这折子果真至关重要,不如现在就交给妾身,待陛下醒来,龙案上的第一份折子定是此本。”
  刘大人心里自然清楚,那本奏折里提到的朝事是寻常奏报,原不过是应景的由头,如何担得起这样大的阵势,见状不对,忙跪倒在地,慌乱地向上叩首:“望娘娘恕罪,下臣原是糊涂了,竟把寻常的奏折当成加急密奏带了进来,望娘娘开恩!”
  “糊涂?”她轻笑了一声,转而正色道:“刘大人年事已高,本当回归乡野颐养天年,无奈朝事繁重竟拖累至今仍不得清闲,妾身甚是不忍,不如暂且回府休养数日,待陛下好转妾身定代大人求衣锦归里。”
  “娘娘——”刘大人闻言便知大势已去,立时瘫软在地,任凭一旁的侍卫“搀扶”着向宫外走。
  她此番话虽说得冠冕堂皇,落在久经官场的群臣耳中,却明明白白地知道刘大人已然做了以儆效尤的前例,被削官免职,再回不到这座朝堂了。众人见得她不过寥寥数语便轻描淡写地打发了身居高位的刘大人,心中三分敬服、三分忧虑,更有三分不忿,外加一分敢怒不敢言的怨气。皆郁结在胸口,欲说不得,欲忍不能。
  然则正当此刻,人群中又有一老者站出身来,怒道:“兹事体大,岂容得尔无知妇人指鹿为马、信手而断!”
  此言铮铮,颇有古来谏官铁骨之风,不少朝臣听了也暗自点头,却碍于此时情境,不敢大肆声张。她听在耳中,看在眼里,不由莞尔一笑,蛾眉微挑:“既是如此,诸位大人于女帝之威下屈居多年,倒是委屈得很,当真衬得起‘高风亮节’四个字了。”
  她的声音轻柔温婉,不带一丝责备,落入众人耳中却不啻一声巨雷,想到自己在武瞾在位之时的一言一行,在联想到方才那老臣所指的“无知妇人”,顿时落得面红耳赤,颜面扫地,皆抬不起头来。
  她见此情形,也不再追究,只开口道:“陛下为国事操劳已久,此番染疾也是因劳累所致,诸位大人若无大事可奏,如何仍聚在此处?”
  早有人听出她话中责备的意味,忙躬身道:“臣等不敢惊扰陛下,只是听说陛下龙体欠安,甚是忧虑,望娘娘入内告知陛下。”
  她循声看去,见那人正是年初太平公主在魏王府门前亲选中的驸马武攸暨,知此人素来忠厚,不喜争斗,此番参与逼宫也多是受了太平公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