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双生◎天香夜染衣(唐穿) 作者:以凉(晋江2013.12.23完结)-第2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锦绣文章,清秋华采,昔年的诗句涌上心头,灼灼其情,依依其思。
  蓦地,她顿住脚步,遥远的前方依稀亮起星星点点的光亮,光亮的尽头有一人白衣翩然,笑容和煦,宛然仍是昔年唐宫初识时的模样……
  这位昔日的女皇陵寝的设置,虽屡有李唐老臣苦谏,或匍匐于紫宸殿前不肯起身,李显却仍遵循武瞾生前的遗诏:祔庙,去帝号,归葬梁山乾陵。
  乾陵,便是高宗皇帝李治的陵寝。武瞾归于后位,与高宗合葬一陵,也使得这座早就完工便投入使用的陵寝比之先前的帝王陵寝更加的雄伟恢弘,也成为了浩瀚青史中唯一一处同时葬有两位夫妻皇帝的帝王塚。
  穿过巍峨的外城墙,高大的石人依文武分列在侧,正中平整宽阔之所便是通向内城的司马道,眼前的主峰高秀奇俊,东西山峦对峙,郁郁飞翠间隐有龙伏凤卧之势。
  唐宫的车队在古朴却不失皇家风度的石人、石马簇拥下,缓缓沿着司马道北上,一路穿过内城的朱雀门。其间明楼高耸、献殿重檐,精致的回廊宫阙两相映带,瑰丽的宝斋玉宇间渗透着皇室特有的雍容高华,浑不似寻常的帝王陵寝。
  苒苒立在内城的一角,看着随行的工匠们清理通往地宫的甬道,不由记起旧日同武承嗣一起护送高宗灵柩入葬的情景,不免皱了皱眉,转身沿着山脊缓缓而行。
  李旦心有九窍,自然转瞬便想到了其中的瓜葛,不免暗自叹了口气,举步才要去追,却听得身后一阵小跑声传来,只得回头去看,却见负责开启墓前断龙石的工匠头领面色惨白地踉跄而来。
  “禀……殿下……”
  他镇定下心绪,问道:“怎么了?”
  那工匠头领支吾了半晌仍说不清楚,李旦转头墓门方向看了看,见得人头攒动,不免心中一动,抬手止住了那工匠的话,和颜悦色道:“不妨,你且先安顿众人,本王随后便到。”
  那人听得此言,立即如获大赦,谢过李旦,踉踉跄跄地跑了去。
  李旦立在原地,待得工匠们纷纷离得远了,口中才淡淡地叹了口气:“人殉么?果然像是那人的手段。”
  苒苒立在东南面一处半圆形的山丘之上,蛾眉微紧,素颜清丽,远远望去衣袂当风,恍若姑射仙子,芙蕖相映黯然。
  李旦悄然走来,看到的便是眼前这番景象,不由心头一窒,含笑道:“若非在此处遇到,旦倒要以为是哪里来的天仙,竟下凡来人间寻乐。”
  她听了不觉莞尔,收起方才的几分清愁,促狭道:“如此深山远岭、皇陵帝寝之所,殿下没有将妾身看成山间精魅换成的妖魔已属幸事。”
  李旦闻言,浅浅扯动唇角:“山中精魅如何能有卿这般姿容?”
  二十载风雨皆过,当初谪仙一样的八殿下面容上也不免添了几分岁月的痕迹,愈发地沉静宁逸,唯有在苒苒面前才略有不同。
  然而,漫长的岁月对于苒苒却格外的宠爱,精准的日晷自乌云般的秀发间转过一圈又一圈的指针,衬着她的肩头锦绣的兰纹,眉目缱绻,依旧不改。
  此番来乾陵,本是李旦奉了李显的旨意,要重修帝陵,然后将则天皇后迁入其中。李旦本顾念工程浩大,不免艰苦,便要苒苒留在长安王府里。谁知她却默默收拾好,一路随他来到这个冷僻荒凉的所在,素衣淡颜,从容自若。
  二十年前,他曾暗羡武承嗣可以与她同行至此,却不曾想过,自己也有这样的一天,可以这样与她一路欣欣同行,安然并肩而立。
  万念皆一瞬,这短短的一瞬又何尝不是万念所致?
  “使君可知你我脚下所踏之地是何处?”她的声音低柔浅寂,打破二人之间的平静。
  他微微一怔,才皱眉向夕阳寂落的所在看去:“陵之东南,此当风水绝佳之所。”
  她笑了笑:“先帝选定的陵址自然是风水宝地,便是陪葬在此,也是极好。”
  他闻言,不觉转头看她:“卿指的是?”
  素手轻翻,柔和地沿着斜阳洒落的光晕点指:“东面的山坡、略南处的山丘、还有你我脚下之所,便是贤、重润和仙蕙的长眠福地。”
  苒苒的话在不久之后便为李显接连颁布的几道诏书一一应验,追封重润为懿德太子、仙蕙为永寿公主,迁葬乾陵。
  李旦领了旨意,遂命人在修主陵的同时分别于苒苒曾指认过的两处山岭修建陪葬墓室。室内壁画皆挥重彩,气势辉煌却又不失典雅娴静,尤以仙蕙墓室内的侍女图为甚,红衣翩然,笑语嫣嫣,竟似要从墙壁上走下来一般。
  如是反复雕琢,整座陵寝的主体建筑直到次年的五月才初步完工。李旦率李、武两家内室子弟亲迎武曌灵柩归长安,而苒苒则带人自洛阳迁回来重润和仙蕙的棺木,暂且停放于明楼。
  此时的乾陵比之昔日更为气势恢宏,宽敞平整的石道自一对高耸的八棱柱石刻华表起向前延伸,其后翼马、浮雕鸵鸟、仗马、石翁仲等顺序分列左右,造型生动、雕工精美。
  石翁仲之西北,则是高宗皇帝功德碑的所在。此碑为武瞾生前亲自撰写、李显亲手丹书,内填金屑,虽历经数十载仍光耀如新。
  然而此时众人瞩目的焦点却并非这座早就耸立于此的功德碑,而是东面与此碑遥遥相对的一道新立起的石碑,其上别无一字,唯有八条螭龙彼此缠绕、盘旋于云间,巍峨恢弘,仿佛能听到阵阵龙吟。这座世间绝无仅有的无字碑,便是女皇临终之时亲口叮嘱上官婉儿的。其中的意味众说纷纭,却又都无可印证女皇留下口谕的真实寓意。就连素来机敏的李旦也时常在督造的空闲仰望这座空无一字的石碑,眉宇微皱。
  苒苒枯坐数日,为重润和仙蕙亲书墓志,令人铭于石碑之上,分别安置在二人墓中。李旦对着仙蕙的墓志默立良久,眼望着“珠胎毁月”四字,暗暗叹了口气,转而命人回长安去采买几样苒苒素爱吃的糕点回来。
  无论相互扶持着走过了多长的岁月,武承嗣的名字也始终是阻隔在两个人中间的那一堵无法跨越的墙。不仅未曾保住武延基,就连他和仙蕙留在世上的最后一点香火也未曾来得及救援,于她,如何不是这一生都无法弥补的苦痛?
  面对着满桌精美的糕点,苒苒眉目舒展,抬头看他:“使君有心了。”
  他笑了笑,拾起玉箸:“若要谢我,不如多吃一些糕点,近日卿清减了许多。”
  她闻言也不觉轻轻一笑,略用了几块点心才又开口:“苒苒有一物,不知使君可否代为进献给当今皇后?”
  他挑眉去看,却是一只彩绣织金荷包,其上凤纹斐然,羽雀奇巧,毫不逊色于江南绣工每年进献的珍品。唯有荷包的上端的一圈纹样曲折盘旋,时而弯曲如月,时而圆润若珠,尖锐处不让刀斧,规矩状更胜城池。他非但不曾见过,竟连这四种纹饰的形态也捉摸不清。
  他唇角微扬,拾起荷包:“卿的手艺极好,何日也为旦绣上一只?”
  她听了却掩口笑道:“你我相识已久,如何见我动过针线?”
  “那这只荷包……”
  清越的声音清清泠泠地响起:“自然是蕙儿亲手所绣。”
  他转身看去,一道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恍若飞花,轻轻柔柔地自内室走出,竟是早已魂归紫台的李仙蕙!
  楼外,烟雨正浓……
  *****************************************************************************************************
  彩绣织金荷包被送回长安城的时候,大明宫里灯火明丽,鼻息间依稀传来女帝年间惯常用的龙涎香气,旖旎异常,衬着华贵宛转的金兽瑞脑,氤氲出几分盛世的祥和。
  世人皆知帝后伉俪情深,当年因恐委屈了皇后的家人,这位李唐新任的君主不惜对抗自己的母后,更因此丢掉了还未坐稳的皇位。待及被贬房州,二人更是情意深重,相持着走过十数年的风风雨雨。
  然而,麟德殿内,陪坐在帝王的并不是那位荣宠致极的韦皇后,而是旧年东宫的女官、三皇子李重俊的生母才人何知韵。
  才人的位分在宫中本是极低的,然而此时六宫虚设,偌大的大明宫除了久不露面的皇后韦舒颜和位高权重的上官昭容,也只有何知韵一人而已,仅以才人之位已可谓尊荣。
  李显因心中之愧,并不常去晨吟的蓬莱殿,即便见面,二人也是两两相对,无话可说。因而去过了几次,李显的心也愈发地淡了下来,只一味召幸善解人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