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双生◎天香夜染衣(唐穿) 作者:以凉(晋江2013.12.23完结)-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了这样好的庭院,竟知者甚少。”我感叹道,抿了一口手中的茶。此时的唐朝还没到盛行品茶的时候,很多人更是喝不惯这甘苦交织的味道,这样的好茶在整个朝野里怕也只有在李旦这里才品得到。
  他也不以为忤,只笑着看向正低头斟茶的一个女子:“幸好这边还有瑶环替我照料。”随即又对我说:“对了,瑶环也是来自江南,想来你们也算是同乡的。”我这才仔细打量了那女子一番:都说江南出美女,这个瑶环自然也是眉目如画,秀发如云,纤腰不盈一握,纤细的身形在精致的流云芙蓉衫下更显娇柔可人,只是这样的身姿在素尚丰美的大唐来说却略有些单薄。
  见李旦这样说,她也抬起头来看我,柔声道:“妾身也是江南人士,不知谢姑娘来自江南何处?”见了她这样的打扮,我就知道她自然不会是普通的婢女,现在看来,多半也是李旦的侍妾。
  “苒苒早已无家,哪里还有故乡?”我叹了一声,想避开江南的话题。
  “谢姑娘的心情旦可以理解,但若谢姑娘哪一天倦了,只要告诉旦,自可还你落叶归根。”李旦盯着我,目光深邃,唇间却仍挂着柔和的笑。
  我的心一暖,随之一惊。
  作者有话要说:  


☆、天欲雪(苒苒述)

  左卫将军高真行之子政为太子典膳丞,事与贤连,上以付其父,使自训责。政入门,真行以佩刀刺其喉,真行兄户部侍郎审行又刺其腹,真行兄子琁断其首,弃之道中。上闻之,不悦,贬真行为睦州刺史,审行为渝州刺史。真行,士廉之子也。
  左庶子、中书门下三品张大安坐阿附太子,左迁普州刺史。其余宫僚,上皆释其罪,使复位,左庶子薛元超等皆舞蹈拜恩;右庶子李义琰独引咎涕泣,时论美之。
  ——《资治通鉴?唐纪十九》
  *******************************************************************************
  回到武承嗣的府邸,已经是傍晚时分。
  才下了车,就见李显和武承嗣在门口站着,李旦笑了笑,极自然地拉过我的手,向他们二人走去。
  “八弟,怎么这么晚才回来,难道是长安城的风景迷住了不成?”见李旦回来,李显略圆的脸上露出明朗的笑容来,倒是他身后的武承嗣面沉如水。
  “不单是迷住了,而是神魂颠倒,”李旦浅浅一笑,随即看向我,“只是这神魂颠倒,却不是为了风景。”一双凌厉的目光随即射了过来,我一惊,想要挣脱开李旦的手,却被他攥得更紧。
  “这长安城哪里是半天就看的完的,等开春时你搬回府里,也就有的是机会看了。”李显走过来拍了拍李旦,不动声色地将他和我隔了开来,两个人拉着的手也随之松开。我如释重负,才趁机溜出了众人的视线,就被一个行色匆匆的人撞倒在地。感觉到几道意味不同的目光一齐向我这边射来,我暗暗吐了吐舌头,爬起来,一抬头,正撞上武承嗣直视的双眼,不仅身上一冷。
  “什么事这么惊慌?”李显看了看才爬起来的我,又看向来人。
  “事出突然,还请太子殿下赎罪,宫里刚刚传来消息,要太子殿下、八殿下和武大人连夜觐见。”那人不慌不忙,单膝跪拜在地,一色朝服整齐端庄,浑厚的目光中闪着坚毅和睿智,正是我在宫中遇到刺客那晚和李显所见过的那个姚元崇。
  武承嗣略皱眉头:“这么晚了,宫里出了什么事?”
  姚元崇只低头微躬道:“下官不知。”现在这个时候突然宫里召见,定然是有了什么紧急的事情发生。只是身为下等官员不便妄议朝政,自然是话到口边留半句,几个人也不多问,旋即上马直奔皇宫,倒是李旦坐在马上还回头冲我微微一笑:“旦早上出门时在承露楼留了件东西,不知谢姑娘可否代为保管?”我一愣,随即感觉到另一侧武承嗣冰寒的目光,身子一僵,好像一半掉进了烈火,一半坠入了冰窖。
  第二天早上去了承露楼,月莹也不多说,径直将一件长条形的东西包好,交给了我。用手掂了掂,似乎是字画之类的,想来就是昨日李旦临走前做的那一幅。
  回到便听说了昨晚的情况,说是曾经做过太子典膳丞的高政因为同李贤关系较为密切儿引得高宗皇帝不大高兴,命其父左卫将军高真行将其带回家严加管教,没想到这个高真行为人谨小慎微,为了保住官职竟然一到家就用佩刀刺了高政的喉部,真行的兄长户部侍郎高审行又用刀刺其腹,高审行的儿子高琁又去割了高政的头,把他弃尸于路边。高宗皇上素来为人温和,听了这件事也不禁雷霆震怒,连夜宣重臣入宫商讨,对于高家人的行为严加斥责。事情闹得连武府这么森严的地方也人尽得知,可见其严重性了。
  这样的案子也算得上李贤被贬后最大的风波,只不过高家同太宗的长孙皇后家有些联系,高宗不便过分处理,只是传旨贬高真行为睦州刺史,高审行为渝州刺史,命武承嗣负责相关事宜。武承嗣直到中午才回到府中,还没顾得上休息片刻便整装出发,去了睦州和渝州。
  武承嗣一走,武府立时明快了许多,连平时门口肃穆威严的石狮子也好像有了生命一般,多了几分喜悦的神态。只有管家武德仍旧阴沉着脸在府里每日神出鬼没的,不时在下人们放松时清清嗓子,只是身上的气势却照武承嗣不止短了一截。
  我的存在本来就介于尴尬的边缘。不算府里的奴仆,又算不上客人,自然不会有人记得起给我置装。除了醒来时府里为我准备的那几套衣服外,我平时身上的衣服大多是敏的。只是敏儿自己的冬装也不多,所以这几日眼看着天凉了,我也只好多套了几件秋装来代替,一层层地套在身上,未免有些臃肿。只是这造型在唐人的眼中,多半就成了丰满的代名词,也算是一种流行风尚了吧。
  一个人闲暇的时候记起以前在李贤书房是曾见过高政的,年纪不大,出口成章,也是一个谦谦有礼的人。不仅叹了口气,默默在地上倒了杯茶水,引得敏儿惊呼:“好端端的怎么把这么好的茶倒了,怪可惜的。”我苦笑了下,也不回答,又拿起茶壶,倒了一杯。浅碧的液体悠然注入杯中,若清泉如涧,激起几圈细微的涟漪。
  说到我能喝到这样的好茶,还要归功于李旦。武承嗣走了没几日,我如往常一般修剪完花枝,回到自己的小院,赫然发现院中多了一道银色身影。那原本是极冷的一天,他却只是淡笑着坐在石凳上,目光和煦,竟让人有种如沐春风的错觉。
  “八殿下。”我停住了脚步,疑惑地看向他。
  “上次离开得匆忙,现在有了时间,自然要来看看你。”他温和地说,明亮的逆光中身形挺拔,恍惚中我以为自己看到多年未见的李弘。他拉我坐下,看着我,细细地打量一番,才说:“怎么,不欢迎我?”
  “没有。”我低着头,随即才恍然跑回屋里,拿了杯子出来。
  看了看面前平平稳稳的一杯水,他也不喝,只是勾勾唇角,没有说什么。
  到了次日,前次在萦园见到的那个叫做瑶环的女子便来拜访,盯着我看了很久,才从雕花提匣中取出一盒上好的茶叶来。
  那日之后,李旦便日日未时过来闲坐,而我则支了火炉煮茶,两个人对着一壶香茗,往往一坐就是雪来天欲晚的时候。
  偶尔敏儿则会躲在一旁盯着我对面的男子,一脸痴迷的表情。让我不禁感慨:这世界,从21世纪,到大唐,有一张好皮相终归才是王道。
  然而李旦终究不是只有一张好皮相那么简单,他是李唐王朝的八皇子,是那个只用一支笔就可以技惊朝野的旷世才子,就连他日后的一干子女也无一不是文采斐然、书画精通。
  我坐在他对面,看着眼前这个不过十七八岁的少年,淡淡地笑,他洁净的长衫隐隐有墨香传来,碾碎冰雪的凉意,一点点扩散开来。
  “既然并非武府中人,为何还要留在这里?”
  “武大人仁善侠义,救我于危难,苒苒无以为报,且本无所依靠,只有留在武府,以期报答。”我眼观口,口应心。
  他盯着我,静静地,然后唇角上扬:“我不信。”
  我低下头,抿了口茶,站起身来:“茶凉了,我去再添一壶。”
  一双纤长的手随即按住了我,柔和却有力:“天晚了,我也该回去了。”
  回身看天色才惊觉月落窗前,他站起身来,披上雪裘,走了几步,才回身对我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