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食物 [美]尤金·n·安德森-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诗经》常将国(城市)与野(田地)、山与泽做对比。后两个名词通常译成”mountainsandmarshes“,显然有点像是指”荒芜的高地和荒芜的洼地“。德克·博德(1981年)指出,许多泽是干的,而不是湿的。这种在所有土壤类型中最肥沃的土壤,在周朝中期大都仍是荒地,这表明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较小。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仍在那里生存,尤其是鹿(在休耕地里繁衍生长),但狩猎已成了富人的一项运动,而不是穷人的生存方式。根据《诗经》中几首诗的评论,野生动物仍是农作物的主要危害动物。耕作区显然人口众多,而荒野地区则人烟稀少,但人口绝不像汉朝和汉以后那样密集。
  纤维作物是丝、麻和葛[耿宣(音译),1974年;李蕙林,1974年]。主食无疑是粟。到这时,Setaria和Panicum的很多品种已被栽培。有些是”粘性的“。有几种(特别是一些粘性品种)尤其适于酿酒。另一些粟种可能也已种植。大麦和小麦无足轻重;但稻却非常重要--鉴于周朝本土气候干旱,这令人称奇。各种豆也被视为主食。广大范围内的蔬菜、水果及其他植物性食物被利用;很多可能是采集的野生植物。
  《诗经》至少提到了44种确定的或可能的食物性植物;相形之下,《圣经》只指出了29种。《诗经》提到了几种鱼,还提到了所有通常驯养的动物及野生的可猎动物。同今天一样,对鱼的鉴赏能力使人们偏爱某些来源的鱼;周洪祥(音译)(人物集注)挑出了《诗经》第138首,在这首诗里,特殊河流中的鲂鱼(通常译成”bream’‘)和鲤鱼受到偏爱。
  在《诗经》中提到的确定的或可能的食物性植物名单,根据耿宣的著作
  (1974年)改编如下:
  谷物
  黍和稷(Panicummiliaceum)。
  大麦(Hordeumvulgare)和小麦(Triticumaestivum)。耿宣怀疑小麦的存在,但在周朝它已完全被移植。
  稻(Oryzasativa)。
  粟和粱(Setariaitalica)。
  蔬菜
  葛(Puerarialobata)。在较老的文学作品中译成“dolichos”。真正的扁豆属这时可能已存在于华南,但有一个不同的中国名字。耿宣将葛列为纤维植物,但他指出其芽、叶和块根都可以吃,因此无疑也是一种食物。普通百姓以葛的纤维织布做衣。葛履在《诗经》中有质地优良之意。
  麻(Cannabissativa)。主要也是一种纤维植物,但种子被食用。它作为一种药物的用途未在《诗经》里提及,但到汉朝(也可能在周朝)已被知晓,在中国它从来不太被重视。
  葑(Brassicaspp.)。耿宣声称,芜菁B.rapa是已知的品种。这肯定有误。白菜以其各种形式(或许还有别的品种)被食用。萝卜(Raphanussativus)几乎肯定被包括在一些附注中,尽管耿宣没有提到。
  韭(Alliumtuberosum)。被耿宣误称成另一种韭(A.odorum)。
  谖和谖草(Hemerocallisflava)。现称黄花菜,是来源不明、遗传复杂的栽培品种,可能到周朝已开发。
  芹(Oenanthejavanica)。也可能是Cryptotaeniaannadensis。
  瓠(Legenariasiceraria)。正像其名称所示,这主要是一种经济植物,但嫩果食用广泛。
  瓜(Cucumismelo,可能是var.conomon)。别的甜瓜这时还未被了解。
  菽(Glycinemax)。
  荷(Nelumbonucifera)。在《诗经》中并未当作食物性植物而确切提到、但以后常用、周朝几乎肯定食用的蔬菜:
  蓍(Achilleasibirica和/或A.millefolium)。最初是药用;这可能恰好导致了用作通灵植物。在以后的时代,它回复为一种药。其苗偶被食用,尽管并不被认为非常可口。
  蘩(Artemisiavulgaris)。嫩苗被食用,今日朝鲜用做调味的香草。
  蓷(Leonurussibiricus)。一种非常普通的路边草,用做一种药,且至今还被视为能治百病。
  葵(Malvaverticillata)。显然是周朝的一种主要食物;李蕙林(1969年)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蔬菜。白菜应已成为其强大的对手;与李蕙林的断言相反,烹调白菜不必用油;现在通常是煮或蒸着吃。
  芄兰(Metaplexisstauntoni)。
  疲q(Plantagomajorvar.asiatica)。另一种主要的药用植物,近代少量食用,可能周朝亦然。
  葍(Phytolaccaacinosavar.esculenta)。
  藿(Rhynchosiavolubilis)。
  荠(Sonchusoleraceu ̄)。休耕地及其他耕作地里的一种草;《诗经》非常普遍地提到这一点。它显然也被广泛食用。
  苍耳(Xanthiumstrumarium)。嫩芽在今日广泛食用,在周朝无疑也吃它。
  蒲(Acorusgramineus)。可能包括香蒲(Typhalatifolia)。
  藚(Alismaplantago)。
  茆(Braseniaschreberi)。周朝文献把它当做食物频繁提及,特别是在有关著名美味莼菜羹的前后文中。
  萍(Marsileaquadrifolia)。
  荇菜(Nymphoidespeltatum)。
  榆(Ulmusspp.)。嫩叶、树皮与种子在后世(大概也在周朝)被食用。
  竹(Bambusaspp.及其旁属)。竹笋在《诗经》中被当成普通的风味食品提及。
  水果与坚果
  桃(Prunuspersica)。原产于中国;其他本地的品种大概也被食用。
  李(Prumussalicina)。这是中国的土生品种,不同于欧洲的品种,《诗经》常提到。
  梅(Prunusmume)。中国画家和诗人最喜爱的植物,《诗经》里是重要的结果植物。西方文学作品几乎千篇一律地误译成“plum”或“prune”。它是杏的一个品种,与西方的P.armeniaca是近亲。耿宣认为后者(杏)也可能在中国找到,但在《诗经》中未提及。
  枣和棘(Ziziphusjujuba和Z.spinosa)。华北最普通和流传最广的果实,为废弃的田野与其他高低不平、开阔干旱、难以成活的自然环境区中最常见的木本植物。从新石器时代至今格外流行,与别的果实一起在《诗经》里被提到。
  枸(Hoveniadulcis)。因其果串而被栽培,其梗茎而非果实被食用;味道像非常好吃的无核葡萄干。
  榛(Corylusheterophylla)。
  栗(Castaneamollissima)。曾在4首诗中与别的林木或坚果树一起提及,从上下文可以看出它是一种重要的食物。
  桑(Morusalba)。主要用来养蚕,但其果实显然也被食用。
  松(Pinusspp.)。作为一种林木被提到;其坚果可能被食用。
  栎(Quercusspp.)。也是一种林木,其种子被食用。
  椒(Zanthoxylumpiperitum,同为Z.simulans的植物及其他)。《诗经》里提到的主要香料,显然极广泛地用于为食物添加香料和薰香居室等等。其果实看上去像黑胡椒子,但该植物与黑胡椒和辣椒并无亲本关系。在《诗经》中主要出现在隐喻的情节里:小果实成双成对地长在短梗茎上,整个看上去像是微型的男性生殖器;因而它在《诗经》及其他中国早期诗歌里是男性器官的标准比喻。[“spicy”(香料)的双重含义可能为全世界共知。]
  木瓜(Chaenomelesjaponica)。
  《诗经》的佚名作者是优秀的生态学家,他们注意到了黄蜂捉毛虫喂幼蜂、露水浓重与香蒿长势相关这类情况(《诗经》第173首;我以为这是能吸吮露水的品种之一,同那些在加利福尼亚南部的品种一样)。他们也是最杰出的诗人。《诗经》中壮观而丰富的生态学藻饰华丽而夸张。在《诗经》中有已知最早的四重读音节的四行诗范例,头两行描写一些生物现象(通常是植物的),次两行则用诗人强烈的情感关切--通常是浪漫的并每每是性爱的--与之对应。葛兰言(1930年、1932年)令人信服地论证了这种形式源于已到婚龄之年轻人的节日:姑娘们用四行诗揶揄小伙子,小伙子们则以他们自己的诗回应。这种风俗--连四行诗一起--在现在的华南及东南亚继续存在。它也残存在边远及保守的客家人中,他们的“山歌”全都是这种风格。它也存在于越南人中间,而在马来人中间,现在则以一种被宗教上极端拘谨的伊斯兰教修改过的形式--“盘头诗”的形式存在。
  在长诗中,又包括了出身神话的颂诗。其中一首叙述了周朝世系的始祖后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