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盖世太保史-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行了调查,请来了证人,公布了照片和文件,设法把大家认为可能的真相如实地
反映出来:国会是由纳粹党人自己放火烧的,目的是要让年迈的兴登堡在紧急法上
签字,为他们的镇压措施辩护。
    在巴黎,借助于安德烈和克拉腊·马尔罗,让·盖埃诺和意大利人希亚罗蒙特
成立了一个特别积极的核心小组。在德国共产党的两个作家维利·明茨贝格和古斯
塔夫·雷格勒的领导下,用几种语言公布《褐皮书》并广泛宣传。真相开始大白于
天下。
    九月初,伦敦的一个反法西斯委员会委托国际调查委员会,由它决定,在莱比
锡起诉前,对国会纵火案进行起诉。
    在一位有名的伦敦法学家,工党的一位拥护者,检察长德尼·诺韦尔·普里特
的主持下,法国、英国、美国、比利时和瑞典的知名人士云集在该委员会里,其中
有加斯东·贝热里,律师德·莫罗·贾费里,律师亨利·托雷,阿尔蒂尔·埃斯和
弗莫伊伦。斯坦福·克里普斯爵士坐在起诉者的位置上。他叙述了事实的经过并强
调指出,这次表面上的起诉在法律上是无效的,它除了揭露在德国由于种种情况而
受到阻碍的真相之外,别无其他目的。
    会后,委员会才明白,卢勃虽然是纵火者之一,但只是被用来作为一种工具。
那么它是掌握在谁的手里?委员会回答说,是在纳粹党人的手里,特别是掌握在戈
林的手里,他应该是主要的被告人。九月十一日,律师德·莫罗·贾费里大声叫喊
道:“在整个世界上不会有这样的法庭,不会有这样的裁决,甚至是最无情的裁决,
对被告抱着最敌视的态度所作出的裁决,都不愿意在眼下去接受这种童话似的可笑
证据,这是可以肯定的1 但是人是要面子的,在决意干坏事的被告者身后,肯定隐
藏着戈林那样的人,他已经遭到所有正直人的良心上的谴责。
    “二月二十七日晚上,在柏林,是谁手拿钥匙去国会大厦的?
    “是谁向警察下达命令的?
    “是谁能够加强或放松对国会大厦监视呢?
    “又是谁手里拿有去大厦地下室的钥匙,而且看来只有用这把钥匙才能进入地
下室呢?!
    “这个人既是普鲁士邦政府的内政部长,又是国会议长:他就是戈林!”
    “为了保持面子……”对此,最高法庭费了很大的劲。因为起诉者一方很快出
了洋相,他们面对着季米特洛夫对他们发起的猛烈抨击,只有招架之势,而无反击
之力。其他被告态度消极。范·德·卢勃神情忧郁,人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他
嘴里挤出一些简短的答词。至于泰涅夫和波波夫,他们不会说一句德国话。季米特
洛夫争得了起诉的主动权。他成了起诉者,他的起诉词简洁明了,使得原来的起诉
者、帝国律师瓦尔纳博士决定采取一个惊人的步骤。他设法弄到流亡者的一本《褐
皮书》的样本,逐页进行审查,以便证明这是编造出来的唯一谎言!
    这样,起诉者成为被告者,诉讼案在继续审理过程中,除为起诉者进行辩护外,
并没有达到其他目的。
    接着,这些人在法庭的栅栏旁一一走过,德国人都在窃窃私语着他们的名字:
布雷斯劳的警察局长,西里西亚的冲锋队队长海因斯;纵火时任波茨坦警察局局长
的赫尔道夫伯爵;冲锋队队员舒尔兹以及最后戈林自己。
    吉斯维乌斯生动地描绘了戈林出庭时的情景。他喜爱表现变化多端的性格(流
行的“赫尔曼”、“忠心的骑士”、“民族英雄”等等),而在那一天他却选择了
他特别喜欢的一种性格:“铁腕赫尔曼”。
    这位“铁腕赫尔曼”身穿亚麻织成的淡褐色的猎装,脚上穿着使地板发出咯咯
声响的高统靴步入会场。他强作镇静,但是很快就失去了镇静。由于愤怒而汗流浃
背,他开始大发雷霆地讲了一通。这次起诉,出乎意外地发生转变,使他惊慌失措。
戈林不知道,法官们正在研究一本《褐皮书》,那是一份“煽动性的文件”,这种
文件只要被他发现,他就要把它消灭掉。
    宾格尔坐在椅子上胆怯地注视着这个场面。他开始理.解到,这次诉讼对他事
业上的成就等于是敲响了丧钟。被告席上的季米特洛夫按捺不住他内心的喜悦。戈
林怒气未消,气势汹汹地注视着他,试图重新保持自己的镇静。但现在的情况是由
被告季米特洛夫审讯国会议长,国会议长必须回答!
    一场难以置信的对话开始了①:①  吉斯维乌斯:《痛苦的结局》,第39页,
汉堡,未注明年代。
    “为了……,能够找到同谋者,内政部长先生在二月二十八日以及在此后的几
天里做了些什么,可能是在寻找同谋者吧?’季米特洛夫问道。
    “我本人不是刑事官员,而是位负责的部长,”戈林回答说。“因此,对我说
来,重要的根本不是去发现几个小混蛋,而是去注意那些应对罪恶世界观负有责任
的政党。”
    他上了季米特洛夫的圈套,在围绕政治的舌战中迷失了方向。虽然他是一个纳
粹党的重要战略家,但是他没有那种气势能够对抗一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大师。
突然,对戈林证人的审问变为一次共产主义的宣传会议,戈林大发雷霆,用侮辱性
的口吻狂叫着:“在我的眼里,你是一个应该立即被吊在绞刑架上的骗子!’庭长
马上插话,他提醒季米特洛夫,他已经对他说过,不允许他在这里进行共产主义的
宣传。“如果这位证人发怒的话”,他是不会感到惊讶的。
    季米特洛夫回答说:‘我很满意国会议长先生的回答。”
    ‘滚出去,你这个混蛋!滚出去!”戈林吼叫着。
    法庭上顿时骚动起来,工作人员把季米特洛夫拉出大厅时,他讲了最后一句话
:“你大概害怕了吧,国会议长先生……?你大概害怕了吧……?你怕了吧,国会
议长先生……?!”
    范·德·卢勃和其他被告之间的秘密协议是以控告卢勃是共产党人这个事实为
基础的。但是在审理案件期间发现卢勃在一九三一年背弃了共产主义。刑事警察调
查的结果清清楚楚地证明了这一点。
    十二月二十三日,帝国法庭宣告判决:范·德·卢勃被判处死刑,其他四名被
告被判无罪释放。各国报纸对这次事件作了评论,流亡者胜利了。尽管对德国法官
施加压力,但他们还是不准备对无罪者判刑。当希特勒知道这次判决时,他暴跳如
雷,周围的人见此情景,怕得要命。
    然而,戈林不愿放弃他的战利品。他曾经对季米特洛夫说过:“我会再抓到你
的!”事实上,戈林又抓到了他。尽管宣判无罪,但四名共产党人继续被监禁,直
到一九三四年二月二十七日,在日益强烈的国际舆论的压力下,他们才被释放。托
格勒被送进了集中营。服刑一段时间以后,他离开了这个集中营。因为他为纳粹服
务,所以获得了自由。
    一月十日宣布,范·德·卢勃已在莱比锡监狱的院子里被绞死。许多德国人对
此表示怀疑。有人说,卢勃的家属为了把他安葬在荷兰,多次提出合法的要求,但
是他们的要求从未得到满足。然而,使人不能理解的是,如果卢勃真是一个奸细的
话,为什么纳粹党人对本来可以用世界上最合法的手段除掉一个如此讨厌的帮凶犹
豫不决。盖世太保不喜欢留下任何痕迹。
    立即把下面这句拉丁文成语写到国会大厦的废墟上也许是最恰当不过了:“I
s  fecit  cui  prodest.”①。
    ①  前不久,德国新闻杂志《明镜》发表长篇大论,试图说明国会纵火案是卢
勃一人搞的。我不能同意论文的结论。  因为它对许多要点没有解释清楚,也许对
于国会纵火案还得费上许多笔墨。(拉丁文Is  fecit  cui  prod
est,意思是:这是由此事获得利益的人所干的。——译者)
    可为镇压措施辩护,同时又加强了盖世太保的地位以及为大规模的选举宣传提
供了合法的证据。
    这次“奉命’照办的纵火案确实给纳粹党人帮了大忙,甚至可以这样说,纳粹
党人是非常需要这把火的,因为这既发现起火后的一小时,希特勒和戈林都在注视
着燃烧的大厦。狄尔斯领着他们穿过大火尚未烧到的走廊,向那些已在进行工作的
人员交代第一批任务。
    希特勒一到,火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