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12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体,大陆全面漂移。这次大约从两亿年前开始的大陆漂移,到现在仍在进行。
      (4)地壳重新活跃,地壳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地洼阶段。
      印支运动以后,地球上许多地区大地构造的性质,不像是地槽转为地台
的一些性质,不再是稳定的,而是表现十分活跃。这种现象,前苏联学者,
B.B.别洛乌索夫称之为“地台活化”;我国学者,黄吸清先生称之为“再生”;
陈国达先生称之为“地洼”。活化的主要表现是:
      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地球上一些地区,大规模的中酸性岩侵入活动。例
如中国东部地区,大规模的基性喷发,又如印度德干高原,玄武岩厚度达 3800
米,分布面积数百平方公里,几乎覆盖了整个高原。再如我国沿海中酸性喷
发,火山岩遍布山东、福建、浙江等地。升降幅度增大,地貌反差加剧。世
界形势的变化,北升南降,即是这种性质的表现。
      形成了丰富的内外生矿床。中生代是继古生代后又一个重要形成期,三
迭、侏罗、老第三纪在全球范围内都有重要煤田,如我国云南平浪组,河北
下花园,北京门头沟,东北鸡西、抚顺,江西萍乡等。
      石油的又一重要形成期,在我国显得更为重要,我国许多大型油田的形
成都在中生代以后。如陕甘宁柴达木、松辽平原、四川盆地等,大庆油田的
含油层也形成在白垩纪。
      表现中生代以来地壳重活跃的最主要的成矿作用,还是环太平洋内生多
金属成矿带的形成。中生代以来,北美科迪勒拉,西伯利亚等地,都有超基
性岩入侵形成,尤其是燕山期,有大量中、酸性岩浆岩侵入和喷发活动,形
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的金属矿床,称为环太平洋内生金属和部分稀有金属。
例如我国从东北到华南,钨、锡、铋、钼、铜、铅、锌、锑、汞、砷、金、
银、铀、稀土等,都有分布,其中钨、锑、汞、砷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之
首。
      根据以上三项,陈国达教授,认为是地台活化,地壳发展进入到新的时
期——地洼时期。并提出“地洼”学说或“动定转化递进”说。

    (5)地壳发展从南北分异转向为东西分异。
    从世界形势来看,由于大陆漂移以后,冈瓦纳古陆解体,古地中海地槽
封闭,原来冈瓦纳古陆上的非洲与印度,逐步分别与欧洲与亚洲拼合,晚古
生代那种两大古陆对应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一些活动地带多呈南北分
布,因此是造成分异的主要原因。
    (6)中国古地理发展基本结束了南海北陆的局面,华南华北连成一片。
    北方自中奥陶纪沉积马穴沟灰岩以后,再经过 1 亿年的间断,至中石炭
纪有短时的沉积,晚石炭纪后便上升为陆地,结束了海侵的历史。
    南方海西运动后曾一度海退,但到早、中三迭纪华南又开始下沉,海水
卷土重来,云、贵、川、湘、桂、赣、苏、皖等广大地区,又为海水所覆,
沉积了广泛的地台浅海沉积。三迭纪晚期,由于印支运动的影响,华南地区
全面上升,海水退出,华南、华北从此便连成完整的大陆。此时仅有西藏、
喜马拉雅地区、东北乌苏里江仍是一片海洋和东南沿海有过几次交替海侵。
中国大陆自印支运动后转为以陆地为主的环境了。侏罗、白垩纪后,海水面
积进一步缩小,云南西部和乌苏里江口也已上升为陆地。至此,我国海陆分
布已基本完成。所以说,燕山运动,基本构成了我国现时地貌轮廓,奠定了
我国地貌基础。
    (7)古气候发展,气候分带已开始形成。
    经过燕山运动后,地球上海陆配置基本完成,因此气候带在中生代晚期
已基本形成,从气候演化看,以干湿交替为特征,正因为这种新的气候条件,
促进了中生代生物大飞跃。三迭纪时,受印支运动影响,海水在全球范围内
退却,出现了干燥气候,生物为适应这一环境,在发展中又出现多次飞跃。
侏罗纪时这种湿润气候,使地球上森林密茂,因此侏罗纪是世界上的一个重
要成煤期。同时海洋浮游生物也大量繁殖,因此也是重要的石油成矿期。

                   地球“回春”——新生代时期

    新生代是地壳发展最近的一个时期,相当于人类历史的近代史,大约
7000 万年以来的这段地壳发展时期,从时间来看虽然是最近和最短的,但从
整个地壳演化来说,却是内容丰富而又极其重要的时期。中生代地壳重新活
跃,新生代继承发展了地洼特征,故称地球的回春期。

    新生代包括第三、第四纪。中生代侏罗纪至第四纪以前称阿尔卑斯构造
阶段,而第三纪这一阶段称为新阿尔卑斯构造阶段。
    1.地壳发展由活动趋向稳定,两大地槽继续向地台发展
    新生代地壳发展主要方面由活动趋向隐定,大地构造轮廓和古地貌逐步
接近现代状况,从活动区发展来看具有明显的三个阶段。
    (1)第三纪早期,中生代以来两个活动区还在继续活动。
    从欧洲阿尔卑斯山部分地区,亚平宁山、喜山地区,地壳还处于活动状
态,表现为横亘东西的大海槽——古地中海(特提斯)地槽。
    环太平洋地槽,紧靠中生代褶皱带外侧(太平洋一侧),还在不断下陷,
处于非常活跃的地槽阶段,以及相邻的大陆(西欧、俄罗斯南部、非洲北部、
北美东部)等明显下沉引起全球性的海侵,因此早第三纪海侵是新生代以来
最大的一次海侵。
    (2)第三纪晚期和第三纪末,由于喜山运动的影响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古地中海强烈褶皱返回,横亘东西的山脉取代了昔日的海洋,从北非的
阿特斯、欧洲的比利牛斯、阿尔卑斯、喀尔巴仟,东延至高加索、喜马拉雅,
成为地球上最年轻的山系,第三纪末,喜马拉雅山就已高出海面 5000 米了。
残存的地中海及东南亚一带仍为海槽。
    (3)第三阶段,喜山运动后第四纪以来。
    喜马拉雅地区继续上升,成为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也因喜山上升而隆
起,南带至今仍处于活动状态。
    环太平洋地槽内带不断隆起,安第斯山继续隆起,东北也相继上升,活
动区推移至现在的海沟,西太平洋群岛进一步发展,台湾脱水而出。
    2.地壳发展由稳定又重新趋向活动——进化到地洼发展新阶段
    印支运动后地壳发展进入到地洼初动期阶段,燕山运动后进入到极烈
期,喜山运动后活动性仍继续发展,因此新生代是地壳的回春期。
    (1)大规模的断裂活动和断块活动。
    断裂活动有一些继承中生代的断裂,另一些是新生的。断块活动,是指
几组断裂切割一个地区,使其隆起或下陷的一种断裂组合活动。如庐山经断
块活动被抬升,华北平原、汾河、渭水流域断裂后则下陷,前者称断隆、断
块山,后者称断陷盆地。这些断裂活动至中生代以后又比较活跃,表现强烈。
    (2)规模较大的岩浆活动。伴随大规模的断裂活动,出现广泛的岩浆活
动,以喷发为主。例如德干高原玄武岩、东北五大连池、台湾、海南、福建、

浙江、云南等地,新生代以来都发生了强烈喷发。
    (3)加里东及海西阶段的一些古老褶皱带在新生代以来也重新活动,表
现强烈的上升及断陷下沉,形成巨大的山系和巨大的深坳盆地。
    我国西部及中亚地区大型盆地和巨大山脉相间的自然地理景观都是因此
形成。新疆的三山两盆、欧洲的莱茵地堑便是一例。
    (4)冈瓦纳古陆继续分裂、漂移,愈来愈接近现代地貌。
    古地中海至新生代全部上升隆起,使非洲与欧洲、印度与亚洲完全拼合
在一起。
    以上说明从加里东、海西、印支期转化的地台,至新生代又重新活跃。
    3.古地理及古气候变化
    早第三纪世界气候分带已经明显,许多地方出现反映不同气候的沉积
物,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相互交替出现。
    晚第三纪气候分带与现在十分相似,北半球干燥区呈南西西——北东东
方向延伸,西风带已经形成。
    第四纪以来,干湿及冷暖交替的波动气候,出现冰期和间冰期,以及东
亚季风的形成和发展。
    在冰期干冷气候条件的特殊环境下,出现第四纪黄土堆积。
    冰期和干冷气候,也促进了生物的发展,第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