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壁产生的压力,它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是现在体检的必查项目之一。不过,
那时的人们可不知道这么多,他们测量血压的念头的产生还要归功于我们上
面介绍过的 17 世纪医学三大派别之一——物理医学派。由于物理医学派认为
身体就是机器,血管就是输水管,那么测一下这根“管子”里的压力自然是
很必要的。
    最初,人们测量血压是在马身上施行的。约在 18 世纪初,英国人哈尔斯
用一根长达 9 英尺的玻璃管一头连上很尖的铜管,插入了马腿的动脉内,血
液在垂直的玻璃管内升到 8.3 英尺的高度,测得了马的血压。1896 年,意大
利人里瓦·罗克西发明了不损伤血管的血压测定计,它包括橡皮球、橡皮囊
臂带以及装有水银的玻璃管三部分。测量时将橡皮囊臂带绕在手臂上,捏压
橡皮球,观察玻璃管内水银柱跳动的高度,以推测血压的数值。不过,这套
装置只能测动脉的收缩压而且还不准。1905 年,俄国人尼古拉·科洛特科夫
改进了血压计结构,并加入了听诊器。测量时将橡皮囊带缚于上臂,将听诊
器放在肘部,然后向囊带中打足气,再缓慢放出。压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
听诊器内就会传来“咚、咚”的动脉搏击音。听到第一个声音时所对应的压
力就是收缩压。这声音逐渐减弱,消失时所对应的压力就是舒张压。这种测
量方法简便、准确,一直沿用至今。
    还有许多医疗器具如听诊器、叩诊锤等也相继被发明了,这些对推动医
学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作用。

    微尔啸与细胞病理学

    仅用肉眼观察器官病变仍然不能深刻认识疾病的本质,深入探索病灶内
部微细结构的病理改变就成为当时病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显微镜的发明好
像“雪中送炭”,使得困难重重的病理学迎来了一个新纪元。
    在细胞病理学的建立过程中,德国病理学家微尔啸功名盖世,他一个人
几乎垄断了细胞病理学早期的所有成就,他的《细胞病理学》一书为此学科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书至今仍有可读性。
    微尔啸(1821~1902)生于舒维本城,他 14 岁就考入了柏林大学预科,
毕业后任病理解剖学讲师。1856 年他成为新柏林大学的病理研究所所长。在
他的领导下,该研究所每年解剖尸体 700~800 具。在此期间,微尔啸完成了
许多研究成果。
    1858 年,他将自己的学术演讲汇编成书,题名《细胞病理学》,书中对

细胞和细胞学说、营养与循环、血液与淋巴、脓毒血症、炎症、变性、神经
系统病变、病理性新生物等均作了详细的论述,发表了显微观察的新资料,
并附有 144 幅精美的插图。
    细胞病理学说由此建立,它的基本观点标志着人类对疾病认识的进一步
深入。
    细胞病理学确认了疾病的微细物质基础,充实和发展了病理形态学,开
辟了病理学发展的新阶段。这是人类医学史上的巨大进步。

    科赫与细菌学

    某些细胞能产生疾病的事实首先被科赫所证实。科赫通过试验还总结出
了一套鉴定病原体的原则,后人称之为科赫原则。这一原则对指导后人继续
发现病原体起到了重要作用。
    科赫一生颇为曲折,其中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他 1843 年出生于德国的汉诺威州克劳斯塔尔。父亲是位矿山工人,家境
并不很好。他 1866 年大学毕业后,为糊口辗转多处,开业行医 6 年。1872
年,他来到了波森州沃尔施太因,在地方卫生机关任一普通公职。生活刚稳
定下来,他就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开始了业余的细菌学研究。4 年后,他发
现了炭疽杆菌,逐渐受到世人重视。1880 年受聘到柏林帝国卫生局专门从事
研究工作。1 年后,他发明了用动物明胶制成的半固定营养培养基,使细菌
的纯化分离成为可能。同年他发明了抗酸染色法,并发现了一些能被这种方
法染色的细菌(结核菌)。1882 年他在柏林召开的生理学会议上面对众多世
界学者发表了确定结核菌为结核病病原体的报告,为结核病这个当时的不治
之症的攻克带来了曙光。人们因此对这位出身卑微的科学家充满了敬意。荣
誉、地位接踵而来。可惜的是科赫在这种情况下未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未经
认真实验和临床观察,他就在同样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公布:他发现了结核菌
素,结核菌素可以用来治疗结核病。世人为之欢欣鼓舞。可是,当世界各地
的医院纷纷用结核菌素治疗结核时,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结核菌素非但不
能治疗结核病,还有可能加重结核。科赫的声誉受到了很大冲击。科学家毕
竟有其不寻常的优良品质,在逆境下,科赫没有就此沉沦,他来到了埃及和
印度,潜心调查霍乱,终于又发现了霍乱弧菌,为人类再次做出了贡献,并
于 1905 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他的一生对于青年人来说的确很有
教育意义。

    药理学的发展

    药物是内科医生制服病魔的主要武器,自古至今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寻
找各种对疾病有效的物质。早期,人们只是盲目地尝试和使用,致使新药物
的产生缓慢而缺乏规律性。
    19 世纪以后,化学工业和医学的进展,促使人们开始提取药物中的有效
成分,研究药物作用的机理,探讨药物在体内的转变过程,进而大规模地发
现以及合成生产新的药物。一门新兴科学——药理学就这样起步了。
    微生物学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抗病原微生物药物的研究和发展。现代意
义的化学疗法就此诞生。

    化学疗法的奠基人艾利希在螺旋体被人类发现后不久,就将注意力集中
到它身上。艾利希利用前人已发现的有一定疗效的药物,通过改变其结构来
进一步提高疗效。当时他以砷苯化合物为基础(该药物对锥虫病有显著疗效,
但毒性太大),先后合成了 1000 多种砷苯化合物。他将这些化合物一一放入
培养皿或注入试验动物体内,逐一筛选。终于他发现二氨基二氧偶砷苯(商
品名是“砷凡纳明”或“605”),本品不仅对锥虫病有较好的疗效,对于梅
毒螺旋体引起的梅毒也有极好的疗效。该药作为治疗梅毒的首选药,一直应
用了 30 年之久。这一成果开创了化学疗法的新途径。
    细菌才是人类最大的敌人。人类又是如何战胜细菌的呢?磺胺类药物的
发现是细菌感染化学治疗的开端,在这方面杜马克做出了贡献。
    杜马克是德国的细菌学家。他 1921 年毕业于基尔医学院,1929 年来到
新建立的一个细菌学实验室任主任,探索新的药物。6 年中,他经历了成百
上千次的失败。终于有一天,杜马克发现一种偶氮化合物虽然在培养皿中无
抑菌作用,但它能治愈球菌感染后的小白鼠。他将这种药取名为“百浪多息”。
1936 年伦敦一家医院试用它治疗 38 名产褥热患者,挽救了其中 35 人的生
命。
    后人进一步研究了百浪多息,发现它之所以在培养皿中无抑菌作用,而
在体内有显著疗效,是因为百浪多息进入体内后,经过代谢,转变为氨基苯
磺酰胺(磺胺),而这正是治疗细菌传染病的有效成分。后来人们就直接应
用磺胺来代替百浪多息治病。直到今日,磺胺仍然是常用抗菌药之一。
    诺贝尔委员会为了表彰这一重大贡献,决定授予杜马克 1939 年生理学和
医学奖。但当时德国正处在纳粹法西斯的统治下,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希特勒
给杜马克施加压力,杜马克不得不违心地表示拒绝受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
束后,杜马克于 1947 年赴斯德哥尔摩补领了奖章和奖状。
    就在磺胺用于临床刚刚 5 年,又有一种更有力的抗菌药——青霉素诞生
了。
    早在 1928 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就在无意中发现了青霉菌能分泌一种
物质杀死细菌,他将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但他未能将其提纯出来用
于临床,直到 1939 年另一位医学家弗洛里向弗莱明索取“青霉素”作进一步
研究。在青霉素的提取过程中,弗洛里和以钱恩为代表的生物化学家们密切
合作,冒着德寇的轰炸,反复试验,终于提取出了青霉素结晶。
    如今,抗菌药物已经发现了数百种,而且人们也已经发现了几种抗病毒
的药物。药理学的进步,促进了的医学发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