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3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嗅觉最灵敏的蝴蝶性外激素,能波及 11 公里,使雄蝶沿性外激素痕迹波浪
式飞来。
    除性外激素外,昆虫还会分泌报警外激素、追踪外激素和聚集外激素。
    报警外激素,是昆虫遇险时释放的化学物质,使接受到此信息的同种其
他个体警觉不安,或及早逃走,或奋起还击。人被一只蜜蜂螫了,往往很快
遭到大批蜜蜂的围攻,因为蜜蜂把螫刺留在人皮肤中的同时,也留下了报警
外激素,结果这种气味激怒蜂群,后果是很危险的。蚁巢面临危险时,蚂蚁
也产生报警外激素:召回兵蚁参战,让工蚁赶快修复巢穴或携带卵和幼虫逃

跑。
    追踪外激素,社会性昆虫(蚂蚁、白蚁)等常释放此类物质,可以指引
同伙寻找食物。如火蚁用螫刺在地面上连续涂抹有气味的物质,同伴便沿着
这条“气味走廊”爬向食物。
    聚集外激素可吸引同种个体聚集并进行一系列活动,如取食、交配、越
冬等。例如鞘翅目的小蠢虫,当它们对生活环境不满意时,便分泌这种物质,
结果便成群结队地飞到更合适的地方。聚集现象可以是暂时的,像蝗虫,蝴
蝶的群集迁飞;蚊子、昆蜉等的婚配聚集;或是瓢虫的越冬聚集。也可以是
永久性的,像蜜蜂就是这样。因为蜂王不断分泌聚集外激素,对蜂群产生强
大的凝聚力。
    除了对同种个体发生作用外,有些外激素对不同种的个体也能产生影
响。有的昆虫会释放利己素,对接受者不利并远离它。瓢虫、蝽蟓(臭大姐)
等受到天敌攻击时,可释放这类物质以驱赶敌人保护自己。有的昆虫会释放
利它素。这种外激素令人疑惑,它对释放者不利反而对接受者有好处。如棉
蛉虫翅膀鳞片中发现的利它素,可引诱赤眼蜂在棉蛉虫卵上产卵寄生。
    水族宫中的化学语言
    鱼类中的鲑鱼在海中生活了许多年后,仍能重返回江河去产卵,然后死
去。鲑鱼是怎样寻找到“回乡”之路呢?原来,鲑鱼在幼年时期奔向大海时,
“记忆”住了极其微弱的气味信号。正是靠着这种气味信号的指引,鲑鱼可
以重返千里之遥的故乡。还有一种鲇鱼,它的视觉很差,嗅觉却很灵敏,靠
着灵敏的嗅觉,它可以捕食,识别同类,交换信息。海洋中的小虾蟹,不仅
同种之间可以传递信息,异种之间也能互相传信息。蟹和螯都是依靠化学语
言得到信息,发现猎物,一些小鱼、小虾常躲避不及便成了它们口中的美餐。
    除昆虫、鱼类外,哺乳动物也有许多种类是靠气味来觅食、寻找同伴和
探测敌害的。特别是一些野生动物,常通过腺体的分泌物或尿味来标记自己
的领地,识别同类,交换信息。
    奇妙的声音“语言”

    许多动物以其特殊的方式或器官发出声音,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耳
聪心慧舌端巧,鸟语人言无不通。”这是唐代的伟大诗人白居易对鹩哥所作
的讴歌。人们对鸟语是非常熟悉的,听其声、观其行,创造出许多谐音与物
候的谚语。鸟儿的“语言”既是同类之间沟通的信号,也是警戒的信号,求
偶的“情歌”。兽类中的犬吠、马嘶、狼嚎、虎啸、狮吼、猿啼都是走兽的
“语言”,它们表达的意思也是警告、求偶、恐吓式争夺地盘等等。除此之
外,昆虫、鱼等也能用声音来交流信息。
    昆虫的“语言”
    昆虫无真正的耳朵,但它的听觉却非常灵敏,且它们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比人宽得多。有些声音,尤其是高频声波人听不到,而昆虫却可以听到。
    昆虫接受识别声波刺激主要靠听觉感受器。昆虫的听觉感受器大致有三
种:听觉毛,分布于昆虫的触角、尾须或体表上;江氏器,位于触角的第二
节里,从外表看不出来,是高度进化的听觉器官,尤以蚊子最发达;鼓膜听
器,是外形明显的听觉器官,如蝗科昆虫腹部的鼓膜,蝉腹部的疆膜,以及
螽斯、蟋蟀足上的足听器。
    昆虫发出的声音各异,其发声方式也不尽相同。

    翅膜振动发声。蜜蜂、苍蝇、蚊子等没有专门的发声器官,它们发出的
嗡嗡声,是靠翅上下振动空气产生的。
    虫体与其他物体撞击发声。黄蜂巢受袭击时,警戒蜂则撞击巢侧壁示警;
白蚁用头或大颚叩击蚁巢洞壁发声;有一种小蠹,用头撞击树木,发出像钟
摆般的嘀嗒声。昆虫坚硬的上颚啃食物也能发声。
    摩擦发声。这是昆虫最常见的发声方式。发音器由音锉(又叫音齿)和
刮器组成,当二者协调动作、反复摩擦时,就如同用薄板在梳子上摩擦一样,
发出“扎扎”的声音,像蝗虫的音齿和刮器都长在翅上。
    膜振动发声。这是昆虫利用声鼓器发声的方式。雄蝉腹部第一节两侧大
而圆的盖板下,各有一片如同鼓皮一样的弹性薄膜,叫声鼓。它的内面与肌
肉相联,肌肉舒缩,声鼓便一上一下振动,产生连续而高亢的蝉鸣。通过调
节肌肉收缩的速度和强度,蝉鸣的声音时高时低。
    气流发声。这是昆虫用“口”发声的极少数的方式。有一种天蛾发音器
官是口器中的内唇,当咽的肌肉收缩时,吸入气流,这股气流通过内唇与咽
底狭小空间时受阻,便发出幽长的哨声。
    昆虫通过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密切配合,形成一套完善有效的声音通
讯系统,通过声波把昆虫个体紧紧联系在一起。
    鱼类的“语言”
    水面是“平”而不“静”的,水里的“居民们”有许多是喜闻乐道、长
言善语的。如果你放一个水听器到水面下,通过放大器,你会听到各式各样
奇怪的声音。它们的声调、频率长短各不相同。这是水中的鱼儿在用不同的
声音来传递信息、相互联系。
    鱼类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沙丁鱼发出的音响如同风吹过树叶般的“哗
啦、哗啦”。豹蟾鱼发出汽笛般的鸣声。海鲶发出的声音像在有节奏地击鼓。
刺鲀、海马发出的声音如同熟睡的人,“呼噜、呼噜”声不绝于耳。如果你
听到的是锉刀锉金属的声音,很可能是隆头鱼在歌唱。銕的声音经常发生变
化,时而似鸭叫,时而似猪哼,时而又似母鸡下蛋的“咯、咯”声。而处于
繁殖季节的黄花鱼发出的“咕、咕”声,则与蛙的鸣叫声相仿。
    鱼类并不像鸟类具有鸣肌,更不像人类具有声带。鱼类发出的声响一类
是生物声,一类是机械声。生物声是由鱼体某些器官发出的,例如鱼鳔的振
动,牙齿、鳍条、骨头的摩擦。此种声音传播较远,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是个体间相互联系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鱼类的生殖季节,生物声更加多样、
婉转以吸引异性的到来。例如:大黄鱼,产卵前发出“吱吱、沙沙”的声音,
产卵时像打着小鼓一样发出“咚咚”之声;而产卵后,还会“吱吱”叫个不
停。鱼类发出的机械声是由于鱼类击水,挖掘洞穴、摄食、咀嚼等发出的。
每种鱼根据习性、大小,机械声也不尽相同。如翻车鱼咀嚼食物时,会发出
咽喉齿的摩擦声,那咬牙切齿的“吱吱”声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鱼类发出的声音除了同类之间的联系外,还可以在深海中探测水深,或
是在危险来临时,警告鱼群逃避敌害。例如:安康鱼就发出“吼——鸣特,
吼——鸣特”的声音,恐吓别的鱼,不让它们进入到自己的领地。
    水中鱼的种类繁多,鱼的声音更是千奇百怪。这变化万千的鱼的“歌声”,
犹如水下音乐会,延绵不断,不绝于耳。
    视觉语言和姿态语言


    动物除施放化学信息和声音语言外,还会用各种不同的动作和行为来表
达“情意”。
    昆虫虽有眼,但由于视力很差,所以这种视觉语言必须在近距离时才能
发挥效力。然而,视觉仍不失为有效的联系手段,它可以引起各种视觉行为,
如觅食、求偶、避敌等。
    豆娘雄虫用其闪闪发光的翅膀图案和优美的舞姿,向雌虫发出求偶信
号,使雌虫前去交尾。雄蝶美丽的翅,就是引诱雌蝶的法宝。
    雄性萤火虫则是通过其腹部末端的发光器,产生闪烁不定的闪光,作为
性别间的通讯联系。栖息在地面的雌虫便迅速做出反应,飞向闪光。
    最典型的视觉语言要算工蜂的舞蹈了。这种舞蹈可以告诉巢内其他工蜂
蜜源的方向和距离。蜜源很近时,它跳圆圈舞,即在园圈内做圆形爬动;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