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6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久,伽利略又一部伟大著作出笼了,他把书名定为《关于两种世界体
系的对话》。但这又一次顶撞了正统的教条信仰。
罗马裁判所再一次传讯了他,这时,伽利略已病得很厉害了。但宗教裁
判所是无情的:“只要他能勉强站起来,就把他抓起来,锁上铁链,押到罗
马来。”
宗教裁判所终于如愿以偿。1633 年 6 月 2 日,伽利略被迫发誓,同他对
地球运动的信念一刀两断。但宗教裁判所还是不放心,判他终身临禁。这年,
他已 70 高龄了。
但伽利略并未被征服,在阿切特里狱中,他纵然被严令禁止进行科学研
究,但他还是写出一本书,而且是他一生里最伟大的一本书。
伽利略没有看到这本书出版,他的双眼因长期观察天象,加上狱中的折
磨,已失明了。1642 年 1 月 8 日,他临终时,怀抱着这本书说:“我认为这
是我一切著作中最有价值的,因为它是我极端痛苦的果实。”

开普勒

开普勒于 1571 年 12 月 27 日出生在一个德国小市民家庭。他一来到人世
间就遭到了许多不幸,天花使他成了麻子,猩红热弄坏了他的双眼。
17 岁那年,开普勒进入了连蒂宾根大学学习,攻读神学,1591 年他获得
了神学硕士学位。但因父亲负债累累,使他不得不中途退学。由于他体弱多
病,他的父母认为他只适合做一名牧师,因为这个职业轻松一些。可是开普
勒的数学才华非常出众,当他了解到一些有关自然科学的理论之后,就把当
牧师的想法抛得一干二净,终于在奥地利的一所大学里教了自然科学。
1600 年,30 岁的开普勒贸然给素不相识的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写信。他把
自己研究天文学的成果和想法告诉了第谷。第谷看后,对开普勒的才华惊叹
不已,立即写信邀请他来当自己的助手。但是开普勒来到第谷的身边仅 10
个月,老人便去世了。开普勒继承了这位老人留下的非常宝贵的资料,其中
包括老人对火星运动的观测。
开普勒就以这些资料为基础,设计了一个天空体系。 1604 年 9 月 30 日
他发现了一颗新星,命名为“开普勒星”。
开普勒在研究行星正多面体理论的时候,碰到了许多难题:他想准确地
得到各行星和太阳之间的相对距离;他想找出行星的运动轨迹。他认为圆的
轨迹不符合第谷的资料,蛋状的卵形线也不符合,只有椭圆才符合。
一个圆的直径不论在任何位置长度是不变的,但椭圆的直径的长度随其
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最长的直径叫长轴,最短的直径叫短轴,在长轴上有两
个点叫焦点,它们离中心的距离相等。焦点又有这样一个特性:如果从两个
焦点向椭圆曲线上同一点各画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的总和等于长轴的
长度。不管这两条直线画到椭圆曲线上哪一点,这个特性总是成立的。
开普勒发现,第谷观测的火星位置和椭圆轨道不仅符合,而且符合的精
确度还很高。并且,太阳位于这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他还发现其他行星的轨
道也可以画成椭圆,太阳总在一个焦点上。1609 年他在《新天文学》一书中
公布了开普勒第一、第二定律,1619 年又公布了开普勒第三定律。
椭圆彻底摧毁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圆运动,废除了两千多年来人们的旧观
念,从此,开普勒的天文学观点被许多天文学家所接受。
开普勒还曾与伽利略有过友好的通信来往,但他们从未见过面。在伽利
略制造望远镜时,决定把这些望远镜送往他认为最有用处的地方,其中有一
架就被送到了开普勒的手中,开普勒就利用这架望远镜观测到了木星的卫
星。
开普勒还研究了透镜的折射方式,并用这种方式解释了望远镜的工作原
理。他将伽利略的望远镜进行了改进,并且创立了现代光学科学。
开普勒对天文学的最后一项贡献,是他计算的内行星水星和金星超过太
阳表面的时间。1631 年他的预测被验证。但那时,开普勒早已离开了人间。
开普勒成功了,他成功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自强不息的坚
韧毅力。开普勒的一生贫病交加,动荡不安,但是任何困难都没有阻止住他。
他在意志的旷野中建立起了一座高塔,他一天天往上爬,最后终于抓着了天
空的定律。
1630 年,开普勒终因贫病交加死在旅途之中。死时才 59 岁。可是他这
颗星却永远高悬在天空。

哈雷与彗星

1676 年,一位年仅 20 岁的英国小伙子来到了大西洋上的圣赫勒纳岛。
他身材瘦长,精神饱满,文质彬彬,谈吐不凡。他就是哈雷。在他的行装中,
有精致的摆钟、半径 1.5 米的六分仪、镜筒长 7.2 米的望远镜。带着这些东
西来做什么?他到岛上一住定下来,就架起了这些仪器。每逢晴朗的夜晚,
他都要站在仪器前观察天体。原来,他是来进行科学研究的。
那时,所有的天文学家都在北半球进行研究,只有水手和旅行家们对这
里有所接触,南部美丽的星空始终是一块处女地,从未被认真地测量过。年
轻的哈雷下决心要窥测南天星空的奥秘。在英王查理二世的赞赏和哈雷父亲
每年 300 镑巨资相助下,使哈雷赴南天观测的理想成为现实。
在精心观测下,哈雷得到了一批很有价值的数字和结果。哈雷提出,恒
星是运动着的星体,只因为离得远,我们才看不清它们位置的变化。1718 年,
哈雷经过审慎的考虑后,发表了恒星有“自行”的论文,由此开创了恒星空
间运动的研究。
每当彗星出现在天空的时候,总是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它来去匆匆,
变幻不定。中国古人称它为彗星,民间称它为扫帚星,在外国称它为“柯麦
特”(这是希腊文,愿思也是“扫帚”)。过去人们对彗星不了解,认为那
条大尾巴是地球吐出的气,还有人认为它是燃烧的气体的火焰。1577 年,一
位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第一次想象彗星可能绕太阳运行。后来,牛顿等科学家
也对个别彗星做过考察,但是只有哈雷认真系统地对彗星进行了轨道计算,
他算出了 1337~1689 年间出现的 24 个彗星轨道,发现 23 个都是抛物线,只
有一个彗星的轨道是围绕太阳拉得很长的椭圆,这就是 1682 年底出现的大彗
星。
哈雷发现 1682 年彗星的轨迹与 1456 年、1531 年和 1607 年曾经出现的
那些彗星轨道非常相似。这四颗彗星出现的时间间隔是 75 年或 76 年。哈雷
认为他实际上是在和同一个彗星打交道。他在 1705 年写的一本书中大胆地预
言,大约到 1758 年,这颗彗星将再次归来。可惜,哈雷未能活到目睹这颗彗
星重新回来的日子。他去世的时候是 86 岁。16 年后,大彗星果然如期而归
了。科学界没有忘记他的预言,决定以哈雷的名字命名这个大彗星——哈雷
彗星。 1758 年、1835 年、1910 年、1986 年大彗星都如期而至。
由于哈雷的工作,彗星被永远地驯服了。它们也像地球一样,是太阳的
众多臣民中的成员。为什么彗星的运动显得那么飘忽无常?那是因为它们的
轨道拉得特别长,以至于有些彗星可能要每隔成千上万年才出现一次,而且
只在它们整个轨道上微不足道的一小段中,才能被我们看见。
地球到太阳有多远呢?几千年来天文学家一直对此很有兴趣。天文学上
把日地距离作为距离的单位来量度各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在哈雷的时代,这
个距离是多少,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1716 年,哈雷提出了一个巧妙的
方法:可以用金星凌日来推算这一距离。在哈雷去世后,科学家终于用这个
方法推算出日地平均距离为 14950 万公里,至今天文学上还采用这个数据。
在 17 世纪末、18 世纪初,哈雷曾经进行过广泛的旅行,测量地磁的变
化。他在1693 年做出了详细的死亡率表。这使得人们有可能用统计方法来研
究生命和死亡,并导致了现代保险事业的实施。
1720 年,哈雷以 64 岁高龄荣任英国皇家格林威治天文台第二任后长。

他拟定了 18 年的月亮运动研究计划,并坚持研究 16 年之久。此时不幸中风
不起,但他直到 18 年计划完成之后才告退休,善始善终,他的精神与毅力感
人至深。

洪堡德与《宇宙》

洪堡德是德国腓特烈大帝的宫廷大臣冯·洪堡德少校的儿子,出生于
1769 年 9 月 14 日,在古老的泰格尔庄园度过了他的童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