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7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症状、治法、典型病例以及药物的炼制等一一记载下来,有些还编成歌诀以
便记诵,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 年)写成《外科正宗》4 卷付印。全书论及
外科各常见疾病 100 多种,并选入很多自唐至明代以来内服、外敷的有效方
剂,内容十分丰富,后人称赞这部著作是列证最详,论治最精。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宋应星搜集、整理、编撰的《天工开物》是世界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
业生产的百科全书。
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县人,生于万历中叶(1587 年),卒于顺治末
或康熙初年。他 28 岁时考中举人,名列第三,但由于对八股取士不感兴趣,
而把精力放在深入调查研究实用的生产技术的问题上。他 47 岁任江西分宜县
教谕时,着手编写《天工开物》,51 岁改任福建长汀府推官,3 年后任安徽
亳州知州,明亡时(1644 年)又回到自己家乡,从此离开了官场。
宋应星是一位博学多能的人。他熟悉多种生产技术,对天文、音律以至
哲学等都有研究,他的著作除《天工开物》外,还有《谈天》、《论气》、
《画音归正》、《野议》、《思怜诗》等多种。
我国有以农为本的优良传统,因此古代的农书很多,但由于一向轻视工
商,系统记载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极为罕见。自《考工记》以来,可以说
就是《天工开物》了。前者是封建社会初期的著作,后者是资本主义萌芽时
期的作品,二者都以先进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为前提,并非偶然。
《天工开物》刊行后,很快传到日本,并在日本翻刻,广为流传;1869
年有法文摘译本,后又译成德、英多种文字,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它是有
关我国古代生产技木,特别是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宝贵文献。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1518—1593 年),字东璧,晚年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属
蕲春县)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医生,他从小就受到医药方面知识的熏陶。
李时珍自幼多病,每次大病都经他父亲精心调治才能转危为安,因此他对病
人的痛苦和医药的重要,有深刻的体会。李时珍 14 岁考取秀才后,三次参加
乡试都未中举,于是决定放弃科举,专心研究医药学。
嘉靖三十一年(1552 年),李时珍开始着手编写《本草纲目》。为了写
好这部书,尽量减少错误,他特别注意深入实际考察,除走遍自己的家乡外,
还到过湖北的武当山、江西的庐山、江苏的茅山、南京的牛首山以及安徽、
河南、河北等地,采拾标本、收集单方,有时还进行类似药理学的试验。例
如,为了证实罗勒子能放入眼内,治疗眼翳,他就把罗勒子置水中观察,见
它能胀大变软,才肯定了旧本草的见解;又对鲮鲤(即穿山甲,一种食蚁动
物)进行解剖,证实其胃中确有“蚁升许”。他的严谨的治学态度,使《本
草纲目》具有较高的科学水平和实用价值。
经过李时珍 20 多年的辛勤劳动和许多人的热情帮助,《本草纲目》于万
历六年(1578 年)全部脱稿。
李时珍晚年非常关心《本草纲目》的出版,但这部书于公元 1596 年在南
京出版(金陵版)时,他已与世长辞了。之后这部书被辗转翻刻过 30 多次,
以清合肥张氏味古斋本最精。随着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本草纲目》早在万
历年间就已流传日本,并在日本翻刻过 9 次,以后又传到朝鲜和越南。17、
18 世纪传到欧洲,先后有德文、法文、英文、拉丁文、俄文的译本或节译本。

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比李时珍晚约半个世纪的徐光启是明末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徐光启(1562
—1633 年)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出身于小商人兼小土地所有者的家庭,
早年从事过农业生产,对土地利用问题深有体会。
对科技研究,除天文、历算之外,徐光启用力最勤、收获最广的要算在
农业方面的研究了,因此他著作中也以《农政全书》最为重要。它是徐光启
几十年心血的结晶,是一部集我国古代农业科学之大成的学术著作。
《农政全书》共 160 卷,50 多万字,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等 12 项。
在徐光启生前,《农政全书》虽已编成,但未定稿。现在的《农政全书》是
经陈子龙等在出版时增删过的,因此书中存有一些自相矛盾的错误,很可能
是增删时造成的。
《农政全书》转录有很多古代和同时代的农业文献,这部分可以说是前
人成就的选编。徐光启自己撰写的有 6 万多字,虽只占全书的 1/8,但都是
他亲自实践和观察之后写成的,科学性较强。
徐光启曾与耶酥会传教士利玛窦等人有往来,并与他们一起共同翻译了
许多科学著作,如《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成为介绍西方科学的先
驱。

近代科学技术——清末民初时期
西方科技的传入

耶稣会士来华是从 16 世纪下半叶,即明中叶以后开始的。他们知道,在
一个文化悠久、经济力量也还不弱的东方大国,要达到通过宗教以左右中国
的目的,不能不用近代的科学技术作为敲门砖。这在耶稣会士写的各种传教
记述中就有很明确的自白。当时,在我国传教比较著名并掌握有一科学知识
的耶稣会士有利玛窦(意大利人,1582 年来华,任会长)、汤若望(德国人,
1622 年来华)等,他们都与在朝做官的士大天如徐光后、李之藻等人有来往,
也颇得自万历至乾隆时一定些皇帝的赏识。在他们实现传教目的的过程中,
传人的科技知识主要有天文、数学、地学、物理、火器等。
在天文学方面,首先是利玛窦介绍了有关日月蚀的原理,七曜与地球体
积的比较、西方所测知的恒星以及天文仪器的制造等,他还著有《浑盖通宪
图说》、《经天该》和《乾坤体义》等(多为李之藻笔述)。1605 年,利玛
窦在对我国情况有所了解之后,向罗马教会献策,请派天文学者来中国从事
历法改革这件大事,以便进一步开展他们的传教工作。此后,来中国的果然
有不少是懂天文的耶稣会士。
明代历法,一直使用大统历(实即元代的授时历)和回回历,因时间已
久,误差大。万历三十八年十一月(1610 年 12 月)的一次日蚀,钦天监又
未测准,于是有人提出组织翻译,介绍西法。当时虽然已有改历要求,但未
实现。崇祯二年五月(1629 年 6 月),钦天监所报日蚀再一次失验,而徐光
启用西法预测日蚀却相当准确。这样,徐光启才被委任主持修改历法工作。
徐光启聘请龙华民(1559—1654 年,意大利人,1597 年来华)等耶稣会士编
译天文学书籍,其工作成果体现在《崇祯历书》的完成上。《崇祯历书》完
成后,由于守旧派的反对和明室的衰亡,新历法实际上并没有实行。
西方数学的传入主要有欧几里得几何学、算术笔算法、对数和三角学等。
利玛窦口译、徐光启笔述的《几何原本》,是传教士来中国翻译的第一部科
学著作,底本用的是利玛窦的老师、德国数学家克拉维斯的注解本,全书共
15 卷。利玛窦译完前 6 卷时,认为已达到他们用数学来笼络人心的目的,因
此没有答应徐光启希望全部译完的要求。关于耶稣会士讲授科学的用意,这
里又一次做了很好的回答。虽然如此,《几何原本》传入后,对我国数学界
产生了一定影响。介绍西方笔算的著作《同文算指》,是由利玛窦和李之藻
合作编译的,对我国算术的发展有较大影响,清代学者很重视该书内容并加
以改进,笔算的应用遂即日渐普遍起来。此外,还有《圆容较义》和《测量
法义》等,前者是一部比较图形关系的几何学,后者是关于陆地测量方面的
著作。
至于计算工具,传入我国的主要有耐普尔的算筹和伽利略的比例规。
世界地图是利玛窦进入我国传教时传入的。他从澳门到肇庆后,就根据
绘有五大洲的西文世界地图制成一幅较原图还大、用汉文注释的世界地图,
该图由岭南西按察司副使王泮刊印,赠送要人。该图以后在南昌、南京和北
京又重绘和修订过多次,经刻版或上石的至少有 8 种,形状或为一椭圆形图,
或分东西两半球图。其中以 1602 年刊行的《坤舆万国全图》最为完善。为了
迎合中国人的心理,在这幅椭圆形的世界地图中,特意把南北美洲绘在亚洲
的东面,这样中国的位置就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