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7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血,背部生疔(dīng),住进了北京医院。

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手术刀口基本上愈合了,但创痛还没有完全消除。
李四光就急于出院,返回了工作岗位。
关于中国石油资源的远景,在 50 年代以前,不少地质学家抱着悲观的看
法。1915~1917 年,美孚石油公司的马栋臣、王国栋曾率领一个钻井队,在
陕西北部一带,打了 7 口探井,花了不少钱,收获不大走掉了。1922 年美国
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来中国调查地质,回国后写文章说,中国是贫
油国家,在中国东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更
是遥远,西北部不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油田,东北部分不会有大量石油。从此
“中国贫油论”就流传开来。
但是,李四光根据自己对中国地质的深入钻研,认为“中国贫油论”是
没有事实根据的。在 1928 年的时候,李四光就曾写文章指出:美孚的失败,
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油田可开。中国西北方出油的希望虽然最大,然而还有
许多地方并非没有希望。
李四光从构造地质角度出发,认为油区是生油和储油条件比较优越的地
区,而油田是储油条件特别好的地区。找油要先找油区再找油田。他认为,
我国石油勘探远景最大的区域有以下三个:一是青、康、滇、缅大地槽;一
是阿拉善—陕北盆地;另一是东北—华北的平原地区。他说首先应该把柴达
木盆地、黑河地区、四川盆地、伊陕台地、阿宁台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等地区、作为寻找石油的对象。
李四光的报告极大地鼓舞了石油战线的广大工作者。1954 年初,地质部
成立了全国石油、天然气普查委员会。1955 年 1 月 20 日,地质部召开第一
次全国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决定组成新疆、柴达木、鄂尔多斯、四川、华北
5 个石油普查大队。经过艰苦工作,终于发现了很多可能储油的构造。
1956 年 1 月下旬,地质部召开第二次全国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决定 1956
年将派 93 个地质队,430 多名地质人员奔赴 12 个地区进行普查和细测。
这样经过 3 年的石油普查工作,在新疆、青海、四川、江苏、贵州、广
西及华北、东北等有希望的含油远景区,找到了几百个可能的储油构造,并
在柴达木等构造上,探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流。
1958 年 3 月,四川的南充等地,相继出油,开辟了我国西南石油工业基
地。
1958 年 2 月,石油工业部和地质部共同发出“三年攻下松辽”的战斗号
召。地质部从四川、青海、陕甘宁调集队伍,加强松辽找油工作,终于在吉
林省扶余县的一个钻井中,首次遇见厚达 70 厘米和 50 厘米的油砂岩层。同
年秋天,发现了大同镇“长垣”构造,出油后改为大庆长垣。大庆油田的发
现,是我国东部找油的一个重要突破。之后,又在华北、中原、汉江、广东
等地相继发现一大批油田。
1964 年元月 1 日下午,毛主席请李四光晚上七时半到中南海怀仁堂一起
观看现代豫剧《朝阳沟》。接到电话之后,李四光的心情异常激动,当他在
开演之前来到休息厅的时候,毛主席健步走来,同他热烈握手,谈起石油问
题时,毛主席高兴地说,你们两家(即地质部和石油部)都有很大的功劳。
1971 年 4 月 24 日,李四光因为感冒发烧,住进了北京医院。入院后,
虽然很快便退了高烧,但血压一直波动得很厉害。晚上,他常常不能入睡,
往事总是萦绕心头。
一天晚上,李四光特别兴奋,他和陪他的女儿谈了很多很多:从青年时

代漫长的求学之路到 3O 年代的黑暗中国;从建国初的艰苦奋斗到如今的各种
经历。
1971 年 4 月 29 日上午 8 时 30 分,李四光这位历经风霜,鞠躬尽瘁,为
祖国为人民奉献了一生的伟大科学家永远离开了我们。

京新登字 209 号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刘以林  主编
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 36 号  100007
新  华  书  店  经  销
北京顺义康华印刷厂印刷
787×1092 毫米  32 开本  250 印张  5408 千字
1996 年 12 月第 1 版  1996 年 12 月北京第 1 次印刷
ISBN7—5402—0491—5
印数:6000 册
定价:320。00 元(全 100 册)</PGNF01.TXT/PGN>

课外园地

文艺爱好

欣赏诗歌

少年朋友,当你站在苍茫无边的大草原,当你面对磅礴万千的瀑布,当
你……那激动的心情,美丽的画面,常常难以表达。也许你会情不自禁地脱
口吟出古人的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飞流直下三
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歌竟具有如此神奇的魅力,廖廖几个字,就
能把如此伟大的气势,如此雄浑的画面,准确细致地表达出来。真的不知道,
究竟是诗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领略了大自然,还是大自然帮助我们更好地欣
赏诗了。
诗不仅能够把我们的生活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还能够帮助人们在精神
上创造出一个更为理想的境界。能够理解并欣赏优美的诗歌,无疑将使我们
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使我们的趣味变得更加高雅,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
美好。
欣赏诗歌的第一步是要弄通诗句字面上的意义。语言理解上的障碍不仅
发生在古典诗歌方面,就是现代诗歌也存在这种语言的障碍。因为诗的语言
是以极少的文字来表达极其丰富的内容,即以简括体现丰富。
中国诗歌经常用典故,因为用一个典故,可以省去一大篇文字。陈毅《梅
岭三章》中的“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其中就有典故,用的是春秋战国时
代,忠心耿耿的伍子胥因进谏吴王夫差而被杀,临死他矢志悬首国门,以证
明他忠言逆耳,誓死报国。懂得了这一点,才能领略到这句诗的更深沉的涵
义。又如唐代刘禹锡的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朱雀桥都是南京秦淮河一带
的地名,是东晋豪门世族居住之地。王谢指东晋宰相王导、谢安。了解了这
些,再加上夕阳野草,燕子归来,人事已非的烘托,我们自然就能把握到诗
中寄托的兴亡之叹了。
突破语言这一关,只是给诗歌的欣赏创造了起码的条件。真正的欣赏入
门,应当是对于诗篇的作者,以及创作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的了解。例如李煜
那首脍炙人口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
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
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据说这是李煜被囚禁中所写的一首词。他当时
的遭遇很悲惨,居处有“老卒守门”,“不得与外人接”,“日夕以泪洗面”。
要是不了解这是南唐的亡国之君李煜在囚禁中追怀往事之作,就很容易把这
首寄寓着亡国的伤痛,以及留恋富贵荣华生活的极复杂的情绪,看成是一般
的怀旧伤逝之作。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是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写于 1938 年,当时中国的土地正
在一块块地被宰割,抗日烽火已经燃起。诗人此时的心中迷漫着哀愁的情绪,
但又不无激愤,他的主调是悲壮的。他没有失去对于“温柔的黎明”的信念,
他为这“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歌唱,并宣誓即使死去也要把羽毛奉献给
它。要是不了解这首诗创作的时代气氛,我们便不容易把握住流淌在诗中的
爱国主义的激情,甚至会对它的悲凉情绪感到不可理解。
《我爱这土地》的形象的核心,是一只不竭地为土地、河流、风和黎明
歌唱,以及死后连羽毛也奉献给土地的多情鸟。诗人通过想象创造了这一只
鸟的形象,来表达他热爱受苦受难的祖国和人民的情怀。我们在读诗的过程
中,也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正确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丰富诗人创造的形象,
才能全面理解诗。
我们之所以强调读诗时的想象作用,是因为诗不可能把什么都告诉我
们,诗不可能详尽地叙事,交待情节、描写人物不是诗的擅长,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