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参观各大学。晚上还联系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者,共同研讨发展中国的
教育。一年半之后,他回到祖国,对办好大学已经胸有成竹了。
    在旧中国要想办教育是非常难的,反动政府不肯出钱。张伯苓就四处募
捐,那些有钱人自己花天酒地,让他们拿出一点钱办学校,可就难了,张伯

苓为此遭受了不少白眼。但他不灰心,他说:
    “我虽然有时向人家求助捐款,被其挡驾,有辱脸面,但我不是乞丐,
乃为兴学而做,并不觉难堪。”
    经过他的努力,终于筹足了办大学用的经费。1919 年 9 月,经过严格考
试,96 名新生入学了,南开大学宣告诞生。这 96 名新生中,就有后来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
    要办好大学,必须要请好教师。张伯苓四处奔走,请来各方面的学者。
他对教师十分关心,尊重他们,安排好他们的生活,他常常征求教师们的意
见,改进学校工作。
    张伯苓为办好学校,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他为学校募捐,收到的钱很多,
但他总是分毫不差地交给学校。他在学校只领中学校长的工资,外出为学校
办事,也总想着给学校省钱,住一些便宜的旅馆。这样的旅馆条件差,卫生
也不好,臭虫多,他就自己带一盒灭臭虫的药。
    张伯苓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师生的尊重,学校越办越好。学校规模进一
步扩大。1923 年南开女子中学成立。1928 年,南开小学成立。南开学校形成
了大、中、小学的系列。为办南开学校,张伯苓付出了 20 年的心血。
    正当张伯苓把南开学校办得十分兴旺时,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对我国发动
侵略了。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张伯苓对日本
帝国主义的侵略十分痛恨,他编出《东北地理》一书,作为南开中学的学习
教材。“九·一八”事变一周年时,他在学校组织纪念会,让全校师生吃高
粱米饭,表示不忘东北。
    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逐渐向华北伸过来。全国人民无比气愤。
    1934 年 10 月,华北运动会在天津召开,开幕式上,张伯苓作为总裁判
长坐在主席台上,南开大学的 280 名学生坐在主席台对面的看台上,学生们
用紫白两色的布旗组成大字:“毋忘国耻”、“收复失地”,并唱起了悲壮
的爱国歌曲,歌词中有:“众英儿,精神焕发,时时不忘山河碎……”南开
学生的歌声,唤起全场观众的爱国精神,观众向他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当时在主席台上的日本领事,十分恼火,提出抗议。而张伯苓置之不理,
事后还鼓励学生说:
    “下次还这样干!”
    日本侵略者对南开学校十分仇恨,经常派人去学校捣乱。“七七”事变
时,日本侵略军进攻天津,用炮火猛轰南开大学图书馆等处,几百名日军又
用汽油把学校烧成灰烬。
    张伯苓当时正在南京,听到学校被烧的消息,异常愤怒。想到自己用几
十年心血办起的学校,化为了灰烬,万分悲痛。但他没有屈服,他说:
    “……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的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
    抗日战争期间,南开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在
云南昆明办学。张伯苓在重庆又办起了重庆南开中学。
    他在重庆的沙坪坝 800 亩荒地上,修建了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
教职工住宅等,校园里种上了腊梅、栀子花和青翠的柏树,简直成为一座大
花园了。看到这情景,有人说:
    “张校长是一位魔术师。”
    张伯苓听了微微一笑,说:

    “不是魔术师,我是一个不倒翁,日本人把我打倒了,我随手又起来了。”
    1940 年,日本飞机对重庆狂轰滥炸,南开中学遭到很大破坏,张伯苓毫
不气馁,敌人飞机刚离去,他立即派人修整,使学校很快恢复正常秩序。
    有人问:“日本飞机再来轰炸怎么办?”
    他回答:“再炸再修!”
    他就住在重庆这所南开中学里,很多南开毕业的学生常去那里聚会,一
些爱国者也常到那里去讲学,周恩来当时就被邀请到学校作抗战形势报告。
张校长亲自陪周恩来走进会场,向同学介绍说:
    “周校友奔走国事,卓著勋劳,为大家树立了榜样。”
    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新中国成立后,张伯苓已是 70 多岁的老人,他回到天津,经常到南开学
校走走。他十分热爱自己呕心沥血办起的学校。
    1951 年 2 月,张伯苓突然患脑栓塞,与世长辞了。
    周恩来总理听到这个消息,立即赶到天津吊唁,并由周总理领衔组成治
丧委员会。周总理送了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
    “伯苓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
    参加葬礼的有上千人,大家沉痛悼念这位中国现代教育的先行者、南开
学校的奠基人。

     革命教育家徐特立的故事

    徐特立是一位杰出的革命教育家。他的一生,为人民教育和无产阶级革
命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著的贡献。1947 年 1 月 10 日,徐特立 70 寿辰,中国共
产党中央委员会特意发表了贺信,信中颂扬了徐老的许多崇高品德,并且写
道:“你对自已是学而不厌,你对别人是诲人不倦,这个品质使你成为中国
杰出的革命教育家。”

    学而不厌  讲究方法

    徐特立出生在 1877 年。青年时期,他就酷爱读书,认为读书可以“明人
生之理,明社会之理”。18 岁时,为了谋生,他在做医生还是当塾师之间选
择了后者,从此开始了“一生都教书”的道路。然而,他白天教学生读书,
晚上自己还要去拜先生学本领,因为“自己明理了”,才能“把所明之理教
给学生”。
    徐特立读书时很讲究方法,积累了一套自学经验。20 岁的时候,他准备
读八股文,参加那时候的科举考试。有一次,他步行 80 里路,跑到长沙城里,
拜访有名的陈云峰先生,想请陈举人看看自己的八股习作写得怎样。老举人
看过他的八股文,下了一个评语:尚有“一隙之明”。接着问他:为什么不
读书,而要读八股?陈举人耐心地告诉徐特立: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
八股文形式死板,是束缚人们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半年之后,徐特
立又去拜访陈云峰,陈举人这次送给他一把扇子,并在扇面上题写了一段话:
“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乡村无师又无书,但书即师耳。张之洞《书目答
问》即买书之门径,《輶轩语》即读书门径,得此二书,终生受用不尽。”
徐特立非常高兴,马上跑到书铺买了《书目答问》和《輶轩语》带回家,当
做自学指南。以后,他再也不做八股文了,而把“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
牢记在心。后来回忆往事时,徐特立很有感触地说:“我一生知道读书的方
法,就得益于那位举人先生。”
    读古书很费时间和精力,徐特立从不贪多,他遵循着两条原则:一是“定
量”,一是“有恒”。比如《说文解字》中部首有 540 字,他每天只读两个,
计划一年读完。他认为光贪多,不能理解和记忆,读了等于不读。他在教中
学生的时候,也是这本书,要求学生每天课余记一字,两年学完,有些学生
偏要星期六同时学 6 个字,结果,到默写的时候,多半人都写不出来。他说
这就是“不按一定分量、不能保持经常学习的害处”。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徐特立的一句名言。在湖南一师教书的时候,他
发现一般学生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阅读时贪多求快,不求甚解。他就把自
己长期刻苦自学得到的经验介绍给大家。他认为,不怕书看得少,只怕囫囵
吞枣不消化。他教育学生,读书要注意消化,要学会思考并评定所读的书的
价值。他教给学生,读的时候,要标记书中的要点,要在书眉上写下自己的
心得体会和意见,还要摘抄自己认为精彩的地方。这样读书,读一句算一句,
读一本算一本。那时,他的学生中实行这种方法最坚决、最有成绩的是毛泽
东。他几年中就写了几网篮的读书札记,文学和思想修养水平提高很快。
    徐特立读《联共党史》的时候,开始书店只出了上册,他就买了一本阅
读。后来听说有了苏联版本的上下册,他就借了下册抄读,因为是节抄,就

要做详细分析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