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陈寅恪-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你正视与否,一个基本的事实铁一样地摆在了人们眼前:北平就要成为一座孤城,而战争似乎也已不可避免。没有人喜欢打仗,陈寅恪也一样。他对兵荒马乱的日子烦得要命,兼之他身体素来赢弱,医生建议他“宜住南方暖和之地”,所以在他,其实早就有了南下的想法。1948年夏,医生提出建议后不久陈寅恪就和岭大的陈序经校长联系了赴粤疗养之事。对于竭力揽才以提高学校师资力量的陈来说这自然是莫大的好事,他爽快地答应了陈寅恪的要求并聘其为岭大教授。不过对北方还颇觉依恋的陈寅恪并没有马上成行。 
  然而大战就要来临,这对身体素来赢弱,饮食和生活又比较挑剔的陈寅恪来说不算个好消息。他决定离开。 
  邓广铭应胡适要求传信给他的当天中午,陈寅恪本说午睡过后再雇车去胡宅的,可邓广铭刚回胡适处复命不久他就掣妇将雏地赶了过来,显然是想早日离开这座风雨飘摇的古城。紧接着,胡陈两家就坐上了北大的汽车向宣武门驶去,准备出城。可在这样一个风声鹤唳、大战当前的时期,想出城,就算是北大校长胡适之,也已没那么容易。不得已,胡陈一行只好重返东厂胡同。白天不行,晚上以后胡适又一次联系傅作义,终于跟后者商定15日去换乘司令部汽车。当晚陈寅恪曾与邓广铭言:“其实,胡先生因政治上的关系,是非走不可的;我则原可不走。但是,听说在共产党统治区大家一律吃小米,要我也吃小米可受不了。而且,我身体多病,离开美国药也不行。所以我也得走。”联系陈寅恪此后包括此前的生活来看,这确非托词,当为实语。 
  就这样,第二天胡适和陈寅恪他们在中南海勤政殿门前乘上傅作义提供的专车,而后又经后者专门下令给守城卫队,才最终得以出城赶赴机场坐上相候一天的专机匆匆南下。就这样急急忙忙地离开自己工作和生活了好几年的城市,任谁的心里都会多少有些感慨甚或是悲哀,陈寅恪也不例外,离开中南海去机场的路上,种种滋味萦绕心头的他默成小诗一首志其心思。诗名《戊子阳历十二月十五日于北平中南海公园勤政殿门前登车至南苑乘飞机途中作并寄亲友》,曰: 
  临老三回北平卢沟桥事变、香港太平洋及此次值乱离,蔡威泪尽血犹垂。 
  众生颠倒诚何说,残命维持转自疑。 
  去眼池台成永诀,销魂巷陌记当时。 
  北归一梦原知短,如此匆匆更可悲。 
  凌乱和复杂的心绪昭然可见。而且事实上,正如诗中所说,这一去真的竟成了永诀。所谓一语成谶。此后,陈寅恪再也没回过记载着他灿烂学术人生的京华故地。 
  16日,胡陈一行抵达南京。之后不久他再次联系陈序经询以赴粤之事,后者的回答依旧相当肯定,这让寅恪感到颇为满意。 
  整整一个月后,陈寅恪携全家乘招商局“秋瑾号”客轮离开上海南下广州。三天后抵达,陈序经派一位与陈寅恪夫妇熟识的得力秘书在广州鱼珠码头专候他们的到来。用陆键东的话来说:“陈寅恪的到来,也使陈序经‘一手抓教授’的计划达到了高潮。陈序经懂得陈寅恪的价值。” 
  重要的一点在于又何止陈序经一人懂得陈寅恪的价值,行将溃退的 
  国民党政府更是如此。终于把陈寅恪接出北京的他们从来没有就此收手的意思,他们总是盼望着甚至是祈望着陈寅恪能走得再远一些。照理说也是,既然陈寅恪能够长途奔袭从 
  长城脚下至于南海之滨,再跨半步就到台湾了,这似乎也没什么不可能,甚至在许多已然浮海的学人来说大约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战事急转直下,1949年6月,国民党广州战时内阁成立。28岁即任中央大学教授的杭立武出任教育部长职。当时的情形已经很清楚,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民国”政府很快就会败出大陆,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新任的教育部长对此自然不会没数。他在不遗余力地派人做工作,动员学者们离开大陆,毕竟教师力量的丰厚和壮大是他以后有声有色展开工作的基本条件,没米下锅的日子任你怎么能耐也熬不出多少粥花,这是明摆着的道理。 
  身处广州的陈寅恪自然是重点中的重点。 
  然而事情并不顺利,杭立武的多次尝试均碰了钉子。据说9月的一天,杭携当时的财政部长一起去找陈序经,请他协助劝说陈寅恪,说是只要陈寅恪能答应去香港就马上给十万港币和一套新房。陈序经没好气地回答说:“你给十万我给十五万,我盖新房子给他们住。”作为大学校长的他当然不会同意陈寅恪赴港。自然,陈寅恪本人也没走的意思。据说同年已为台大校长的傅斯年也曾多次电催陈寅恪赴台,也是了无所获。交待材料有云:“当广州尚未解放时,伪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多次来电催往台湾。我坚决不去。至于香港,是英帝国主义殖民地。殖民地的生活是我平生所鄙视的。所以我也不去香港。愿留在国内。”陈寅恪素来不说假话,而且又是交待材料,所以说引文内容应该是肺腑之言。 
  据学生的回忆,陈寅恪“在成都华西坝居住时,牛津大学曾有一位高级讲师(Reader)来访,重申牛津过去的邀请,陈师谢绝了。他走后,陈师对石泉说:‘狐死正首丘,我老了,愿意死在中国。’这句话后来陈师在不同场合对石泉说过好几次”。陈家自一代豪杰陈宝箴到晚清公子陈散原再到不世英才陈寅恪,虽都曾逢种种变故而至命运多舛,但衷心爱国的家风一脉绵延,代代相传,从未或坠。后来的助手黄萱说:“陈先生是一位高度爱国的知识分子。他正直,黑白分明,实事求是。他很关心国家大事,是非得失,十分清楚。他希望祖国能早日繁荣富强起来的愿望是很强烈的。因此我认为他的去留问题,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下来的。他留下来,反映了对旧中国的失望和对新中国的期望。我从来没有听到他对决定不离开大陆说过后悔的话。” 
  黄萱在陈寅恪身边工作有一十四年之久,她的话应该相当的可信。是否对旧中国失望、对新中国有所期望我们姑且不论,但有一点无疑非常地明确:对家国深沉凝重的爱恋是陈寅恪所以留居大陆的根本原因。这大约没有问题。 
  就这样,陈寅恪在一个距离北京非常遥远,但相去台北更加“遥远”的海滨城市留居了下来,在美丽的岭南大学生活和工作了起来:“无端来作岭南人,朱橘黄蕉斵岁新。食蛤哪知今日事,买花弥惜去年春。” 
  眷恋故国的陈寅恪最终没有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大陆。他的生命注定要在康南海的故地绽放新的光华。     
  第六章 晚年惬意与悲凉   
  一、才华流溢与岭南心香(1)   
  无论就东方故土还是从世界大势来说,1949年都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这一年的9月19日,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董其武率部起义,华北全部解放;25日、26日,国民党新疆省警备总司令陶峙岳、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率新疆省军政人员先后通电起义,大西北全部解放;9月21日至30日,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分子的代表662名所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军事上的空前成功强有力的推动着中华大地上共产党时代的必然到来!正如在开幕词中毛泽东所讲的:共产党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一点没有丝毫的夸张,共产党已经在创造着历史,他们差不多已经彻底打败了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这是一次顽强的东方意志同先进的西方科技之间的较量,相当程度上确是一个令部分人士费解的奇迹;而且当下的形势明白无误地显示,中国历史未来的样子也已抛不开共产党的如椽巨笔。当时的刘少奇说得没错:“从此,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完全新的时代——人民民主时代。”朱德也有发言,他相信:“我们既然能够团结一致开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就一定能够团结一致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我们的国家引导到繁荣昌盛的境地。”想来,现代中国史上人们念兹在兹的民主,毕竟是个泊来的东西,中国社会的发展从来不曾有超越传统的迅速便捷的乌托邦出现,即使确有民主,毫无疑问,那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