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郎咸平76篇-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郎咸平教授认为,这是第一个案例。而海尔作为中国第一大好企业,格林科尔是第三个案例。有人就说你有什么好骂的呢?你嫉妒什么,你凭什么批评他? 
但是大家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凭什么10%以上是归你们呢?你晓得不晓得,作为国营企业的老板,这是你该做的事,你把企业做好是应该的。比如,以前的红塔山,红塔山做的那么好,看起来好象都是企业自己的功劳,但是如果政府开放烟草给民营企业,一齐竞争,有你红塔山的地位吗? 

企业老总就是“保姆” 
今天国营企业老总所处的位置是不一样的,国家给你一个机会,你把一个企业做好是应该的。中国是太强调这些所谓的国企老总的激励机制不足,但是我们对他的信托作用却是没有半点要求,这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现在国企改革变成什么样的情况?等于说我今天家里很肮脏,我请个保姆到我们家清扫,清扫完了以后,家就变成他的了,就如此的荒谬,他可以累计他的工时,超过多少工时他就可以把我们家买断,这不就是TCL模式吗。 

郎咸平说,他们不就是保姆吗?他们的水平和保姆、和我郎咸平、和你我之间有什么差别呢?我们都是经理人,我把书教好,你要把节目做好,凭什么我们教书教好了,大学不是我们的,电台不是你的,企业却变成他们的了,这公平竞争在哪里?所以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你把这个问题理清楚之后,你发现TCL净资产10%以上归他所有,这就是不公平,因为做好是应该的,你没有资格要求。你做的好我可以给你更多的薪水,像李东生这样高水平的企业家,你一年拿两千万都是应该的,可是你不能拿股权,你不能成为股东。 
你有没有听说过通用做的不错,通用现在是谁的,不是韦尔奇的,通用还是通用的。80年代初期,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做的很差,公司倒闭,找一个重组专家来做重组,很有功劳,起死回生。这个企业的状况和当初海尔有什么差别呢,把很差的企业重组好了,那企业现在是谁的呢,还是属于中小股民的,并没有属于重组大王的,他重组做好是应该的,给你一大笔钱,这就是职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 
但是,中国现在不是这种想法,做的不好是应该的,做的好全部是自己的,这是中国产权改革的失误。 

谁在真正控制海尔 
TCL10%以上是它的,我觉得这就是不对的,基本观念是错的,做好根本不应该是你的。对于海尔企业,我找了七个学生三个月不眠不休(作调查),我们发现很有趣的现象,也是今年在香港发生的事情,香港有一个海尔中介,有一个新的名词叫做海尔投资,海尔投资竟然是由职工持股会几乎全部控股,海尔投资控制的是什么呢?控制的是商标,目前市值是612亿,控制所有零部件的采购,总资产加起来600—800亿之多。海尔总销售额去年不过806亿,他所控制的资产总值就600—800亿,我们反问一下,凭什么职工持股这么多,你给海尔做事是应该的,为什么控股这么多。 

我们再看一下,职工持股会,现在说它是集体所有制,问题在这里,当初是怎么样把国家的资产转到职工持股会手上的呢,难道你是通过董事会决议的吗?如果是通过董事会决议的话,那我就要问一句话,这些做决定的董事们在职工持股会有没有股权,有的话,就是合法的利益输送。 

所以,今天这个国有资产产权改革,改到现在是危险的,所有的行为都是合法的,为什么呢?因为相关法律缺位,并不是说在一个完整的法律架构下是合法的,不是的,而是中国没有监管法律。所以,也不是说(他们)走法律的空隙,因为法律没有规定的几乎都可以做。 
其实,他们是合法,但是不合理。 

海尔的前身是什么,是1955年的合作社,这是所谓的集体所有制的前身。1985年张瑞敏入手,叫青岛冰箱总厂,经过张瑞敏20年的努力,妙手回春。目前人们的心态是,做不好是应该的,做好呢就是他自己的。因此海尔目前是谁真正的控制海尔呢,不是国家,也不是中小股民,而是海尔职工持股会。当然,TCL有TCL的手法,海尔有海尔的手法,但是不管怎么讲,这两家公司都通过不同的巧妙说法能够将国有资产中饱私囊,这就是我所批评的重要原因。 

敌人是骂不倒的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朗咸平对于德隆的批评造成德隆的危机,对格林科尔的批评,或许会造成格林科尔的危机。而现在格林科尔的主席已经控告朗咸平,在香港采取了法律行动,对此,朗咸平认为,虽然说德隆现象是我第一个批评的,但是如果他自己没有问题的话,我是骂不倒的,所谓敌人是骂不倒的。 
我对德隆的批评和对格林科尔的批评是一样的态度,就是用实际数据,经过逻辑分析,得出结论。因此这个结论可能性肯定是非常高的。在这一点上大家总认为郎咸平偏激,认为我有预测能力,其实都不是的,从德隆开始一直到现在,我都是用实际数据说话的。很不幸,德隆给我说中了,我说资金链撑不了多久的,我没有把握说你什么时候会垮台,但是迟早会出问题的。但德隆所采取的手段不是向我学习,而是处处打压我,造谣,透过一些不相关的人制造一些气氛,比如恐吓类似的方法,让我不要说话,他想搞一言堂,不希望听到反对的声音,这是民营企业家的特色,他不希望听到反对的声音,也不想学习的。 

批评不带任何偏见 
我常常开玩笑讲,如果德隆当时请我给他们讲课,我告诉他怎么做的,他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事实上我批评格林科尔我的态度是一样的,我用严谨的数据,也是他公布的数据,经过逻辑分析得出来的结论。 
我最近准备把我整个数据进行披露,就是批评格林科尔的文章里,数据的来源会详细披露给媒体,让大家知道什么叫做科学的研究,大家不要误解说我对什么公司有偏见,不存在偏见的问题,而是我对任何一家公司的分析都是以数据在说话,你的数据证明是好的,我也不能说你坏,这是原则。 
说到格林科尔的问题,格林科尔经过我分析以后,发现它是用一些手法合法取得国有资产,比如像第一个有名的科龙、美菱、ST湘轴等。 
我们现在发现一个现象,在收购没有完成以前,就提早进入董事会,这个数据是个真实的数据,你干嘛那么急呢,提早进入董事会做什么,这是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而且我发现他进入董事会以后,四家收购,其中有三家,都有这个现象,在被收购以前,费用大幅提高,收购完以后,费用大幅降低,只要了解一点会计知识的话就会知道,收购前大幅提高什么意思呢?就是制造亏损,收购以后费用大幅降低,很明显,就是提高利润。 
因此,表面上看起来是这几个国营企业亏损了,但是可能亏损的原因,是因为你调整会计科目的亏损,你收购完成以后,他就赚钱了,赚钱的原因也是会计科目的调整,因此我一个民营企业家的贡献到底在哪里?这是我提出最大的质疑。如果用这种方法取得国有资产,算是合法的,可是合理性何在。 
我用自己的会计方法把它调回来,就是事先不提高费用,事后不降低费用,我们发现已经没有盈利的现象,并没有说你收购完之后你就开始赚钱,没有了,你发现都是负利润。 
想想看,如果顾雏军入主科龙或者是美菱,几个月之内就能转亏为盈的话,那将改写我们几十年所发展的金融理论。一个企业要转亏为盈是非常艰难的,肯定是各个方面都出了问题,人事、管理、制度、行销、物流等等你都要做改变才有可能的,这不是几个月做得成的,而需要几年的时间。而且能不能做好并不确定。我们把民营企业看得太神话了,认为改变一个产权结构什么都改变了,就是因为我们无知。 

经过会计科目的调整,发现它并没有赚钱。可是国有资产到它手上去了,而且由于事先亏损,所以可以用更低的价格来买,买了以后,就变成自己的了。可是你想到一个问题没有,这个过程是合法的。 
而价格是谁定的?是由当事人和卖主定的价格,很多人说,郎咸平讲的不对,他一个愿买,一个愿卖,你有什么话讲。 
我觉得这个不对,就像一个房子价格100万,我5万就把它买过来,也就是说当事人决定一个不属于他们的资产的价格,这个资产属于谁的呢?是属于全国老百姓的,双方一个厂和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