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杭州坊巷录-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文化内涵。 
  油局桥 
  丰乐桥由北为油局桥,宋名新桥,因有油蜡局设此,又名油蜡局桥。明代始称油局桥。南宋时此地有柴场市肆,设兵防于此。 
  宝善桥 
  位于体育场路东段,跨东河。为乾隆二年(1737)茅静远等创建,同治八年(1869)又经濮贻孙重修。茅静远工书画,晚年皈佛,法名宝善,因以名桥。 
  草芝巷 
  东出泗水坊桥,北为虎头牌,西及延龄门直街(坍墙口),民国时称慈幼路,现名人民路。此地相传为南宋韩(世忠)蕲王故第,其址元代时为蒙古协领署,清咸丰年间毁。 
  祠堂巷 
  祠堂巷南北贯穿高银巷,原为南新街,为南宋后新辟的街巷,明民族英雄于谦宅在此,后其宅改为忠祠,巷名改称祠堂巷。(22钱)于谦幼年居此,就读于吴山三茅观,每日清晨从大井巷环翠楼登山,风雨无阻。从小就聪明过人,七岁时,僧兰古春见而奇之,曰:“此救时宰相也!”自23岁入仕途,至60岁被害,官至极品,一生清正廉明。被害时抄家,除朝廷赐给的以外无他物。连诬陷他的权奸都目瞪口呆了,皇帝也后悔杀错了忠臣。遣人送他的遗体返乡安葬在西湖三台山麓,平反昭雪后,建旌功祠于墓旁。 
  城隍牌楼 
  东起中山南路北段、西接四牌楼。南通大马弄,北接十五奎世。长330米,宽5米。宋称吴山庙巷,属保民坊,明代称城隍庙街;清称城隍牌楼;民国称城隍牌楼巷。《西湖游览地》卷十三:“保民坊,即城隍庙街,西通金地山。宋有司农寺,太府寺,将作监、军器监,诸司、诸军审计司。”清时康熙、乾隆南巡来杭,多次登吴山,此为上山辇道。《仁庙五巡江南日录》:“康熙四十四年(1705)乙酉(农历)四月初四日,皇上乘轿,皇太子、宫眷出行宫,由大街过鼓楼,进城隍牌坊,上吴山,幸紫阳山,各处游玩。午后仍幸城隍牌坊,回行宫。”现从此巷上吴山之石板铺设的台阶,平整、宽敞,可见当年御驾辇道气派。 
  奎垣巷 
  在开元路与浣纱河相交处有一条仅300米长的奎垣巷。奎垣巷北至开元路中段,宋时称石榴园巷,因巷内有石榴园而得名。巷内兴安里38号,有一古庭园,名丁家花园,为宋时石榴园遗址。此园于清乾隆时巡抚王?占为别墅,后王家败没,改为宁绍、嘉松两分司署。园之一半为山东盐运司丁阶寓所得,改名为丁家花园,后又归旗人固鲁坚,曾更名为固园。园内古木参天,奇石拔地。现花园比原来缩小,有奇石嶙峋的假山,有池塘约半亩,有古珊瑚朴一株,树干可两人合抱,已有四百多年树龄。民国时,园内增建现存的西式别墅,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家陈其采(陈英士胞弟)在杭任职,一直居此。丁家花园现为杭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柳营路 
  柳营路南端与开元路相交。涌金门,北宋开宝年间建柳洲寺。据《西湖新志》载:“南宋时自涌金门至钱塘门,沿城五里,洲堤遍插垂柳。”故名柳洲。清时,路在清旗营西南隅,近柳洲。民国时拆营筑路,便从“柳洲”和“旗营”各取一字拼成路名,故名柳营路,又名柳莺路。 
  柳翠井巷 
  钟公桥北是柳翠井巷,亦为吴越抱剑营故址。南宋时名妓柳翠住此,柳尝开一井,遂有此巷名。 
  孩儿巷 
  东起中山中路,西至武林路。宋称保和坊砖街巷,又名泥孩儿巷,巷内多泥孩儿铺,七夕卖“摩目侯罗”,披以彩服,饰以金珠,斗巧争奇。解放前后,此种“摩目侯罗”市井还有兜卖。元称孩儿巷,清袭称。宋陆游寓居孩儿巷和山子巷间,明万历间兵部侍郎宋应昌曾居孩儿巷。巷西原建有经略华夷坊,俚称西牌楼。(46钱)孩儿巷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还在于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写下了名闻遐尔的不朽诗篇:“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通江桥 
  黑桥北有通江桥。通江桥,南宋时属裕民坊;明称保安桥;曾名庆元桥;清称通江桥。桥西为通江桥弄;桥东为镇东楼。据《西湖游览志》卷十三载:“(桥东)宋有都茶场、杂买务、榷货务、雄武营” ,北有太医局。《说杭州》载:“其地旧有紫极宫,传系宋保安门故址。”桥东宋时有三皇庙,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御史朱纨以庙及圣安仓改建清军察院,嘉靖二十六年(1547),海寇扰浙,设都御中提督军务。以此为行台,后为总兵胡宗宪改建成总兵府。 
  骆驼桥 
  宝善桥东北,旧时有骆驼桥,南对东大街(今建国北路),俗名乐渡桥、落渡桥。清时有丝织品专用装船埠头,每日在此装运绸缎经东河外运,来往船只川流不息。骆驼桥河下18号走廊墙上嵌有明代文徵明书写的苏轼《赤壁赋》石碑一通,碑高75厘米,宽43厘米,正体小楷,落款为“长洲文徵明书”,下有印三方,碑文共537字,字迹大部分清晰。 
  保康巷 
  开元路北为保康巷,俗称卖马巷,南宋女祠人朱淑贞曾居此。 
  姚园寺巷 
  西出建国南路,在郭东园巷南。宋初姚氏花园,绍兴年间,僧慈昌购园结庵,乾道时赐额姚园寺。淳?二年(1242)建膺福殿以奉理宗御容,名声大振。元季毁,洪武禄,僧大云重建。姚园寺巷一名高阳闾巷、羔儿巷,又名郭东巷,以其地近郭东园而讹。宋于此置城东巡检司寨。 
  狮虎桥 
  狮虎桥路西出武林路,有狮虎桥,宋代时名师姑桥。清康熙《仁和志》:“师姑桥,亦名狮虎桥。”桥跨清湖河(浣纱河)上,桥原位于狮虎桥路和狮虎桥河下交叉处,桥北有“惜阴书屋”,清学士陈缄安居。 
  钟公桥 
  钟公桥,本名宝剑营,亦作抱剑营,乃五代吴越国钱王屯军之地。 
  斜桥 
  宋志称西河(小河)斜桥,亦名中正桥。宋策选锋军有六寨,其一驻斜桥。《西湖游览志》:御街自正阳门至天水院桥折西至斜桥,长一万三千五百尺,铺石板三万五千三百有奇。元时,沿街居民侵窃占用,官道遂狭。明时改称武林桥。 
  祖庙巷 
  丰乐桥西南侧原有祖庙巷。宋时名七郎堂巷。七郎,指的是盐桥上蒋庙(蒋侯祠)之神,姓蒋名崇仁,排行第七,他的家及他家的祖庙就在此巷,故称七郎堂巷。又因他的祖庙也在此,所以叫祖庙巷。明初,有镇抚使署设在此。原巷中有杭城最古老的一座关帝庙。扇业会馆设于此巷。今古巷已不存,成为平海路的一部分。 
  耶稣堂弄 
  百井坊巷北为耶稣堂弄。耶稣堂弄宋为惠民西局,清时和民初称兴福寺巷。宋绍兴十七年(1147),左丞相薛昂以花药圃施与僧慧观筑庵,名“四择胜”;改建为佛刹。清咸丰十年(1860),美国传教士胡思登、郝理美来杭传教,杭州卢藩台拨给巷内荒地十余亩,建成礼拜堂和男女书房及宿舍五六幢,命名“天水堂”。后来,美国传教士司徙尔夫妇来主管天水堂。清咸丰十一年(1861)一度改叫耶稣堂弄。民国时美国驻华大使司徙雷登即出生于此。 
  洗马桥 
  洗马桥西出武林门直街。跨小河(已湮),近武林水门,旧名便桥,亦称钓桥。宋志称水门前桥为过军桥或小斜桥,然自清始只名洗马而不闻过军。洗马之名不知何出,但文人学士吟诗颇多。 
  莫衙营 
  陈衙营北为莫衙营、头营(巷),南为小营(巷)。南宋城郊驻五军,曰踏白、推锋、选锋、策选锋、游奕。这一带有游奕马军驻此,后遂以为地名。 
  积善坊巷 
  在羊血弄北侧,东通中山中路,对日新桥弄。宋时称积善坊、上百戏巷,其时有百戏伎艺聚集于此。民国初年,蒋广昌绸庄老板蒋海筹在此巷内建西式楼房,日伪时被伪杭州市何瓒占为寓所。何于民国28年(1939)1月22日晚被刺身亡。民国36年(1947)5月创刊的杭州《工商报》设在此巷6号。 
  彩霞岭 
  黑桥东的彩霞岭,南宋时设掌管盐茶钞合同的机构,因此,又名合同场。其实地此无岭,实为土堆。杭州谚语“有‘山’无山,有‘岭’无岭”,此为其中一岭。 
  郭东园巷 
  郭东园巷西出建国南路,与斗富三桥相对。宋时有郭东园、皇府园。其地南宋时有东御园(即富景园),宋孝宗退居德寿宫后,改名为重华宫,后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