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7-医学入门-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皮、枳实;无汗者,用麻黄三钱,酒煎温服以汗之;暑湿证,色黄带赤,五苓散加茵陈最妙 
。瘀血发黄,喜狂喜忘,便黑,详伤寒。 
治分表里渗为妙, 
治疸表证,小柴胡汤微汗之;表少里多者,茵陈五苓散渗之;半表里者,栀子柏 
皮汤、茵陈三物汤、一清饮子和之;里急者,茵陈汤下之,就中尤以渗利为妙。通用五苓散 
为主,湿多,倍茵陈;食积,加三棱、莪术、砂仁、神曲;热,加芩、连、草龙胆;小便 
不利,加山 
栀;胃弱,合平胃散,去浓朴,加茵陈、黄连、山栀、防己、枳实。 
温中兼补肾与肝, 
疸属脾胃,不可骤用凉药伤胃,轻则呕哕,重则喘满。又酒疸下之,则成黑疸, 
不渴便利者,俱宜六君子汤,加茵陈、苍术、山药以温中。甚者,小温中丸、大温中丸、退 
黄 
丸。若虚损,犹宜滋补肝肾,真阳之精一升,而邪火自敛。若必用茵陈强利小便,枯竭肝津 
肾水,则疸病幸痊,而雀目肿胀又作,慎之! 
x水肿x 
水肿上下阴阳微, 
阳水,多外因涉水冒雨,或兼风寒、暑气,而见阳症;阴水,多内因饮水及茶酒 
过多,或饥饱、劳役、房欲,而见阴症。阳水,先肿上体,肩背手膊,手三阳经;阴水,先 
肿下体,腰腹胫跗,足三阴经。故男从脚下肿起,女从头上肿起者为逆,阴阳微妙如此。 
湿热变化总属脾; 
人身真水真火,消化万物以养生。脾病水流为湿,火炎为热,久则湿热郁滞,经 
络尽皆浊腐之气,津液与血亦化为水。初起目下微肿如卧蚕,及至水浮膜外,则为肤胀,流 
下焦则为跗肿,手按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以指画之成字者,名燥水,不成字者,名湿水 
。有按之作水声者,乃气虚不能宣泄,久成水瘕。 
下注肾经阴跗肿, 
肾主水也,惟脾病则不化饮食滋真水,非惟肾精损削,而湿热下注,阴跗独肿者 
有之,甚则泛滥遍体无归,必土实而后足以收摄邪水,肾气归元。 
上升气喘肺孤危。 
金生水也,惟脾病则肺金失养,非惟肺气孤危,而失降下之,令渗道不通,且湿 
热浊气上升,为喘为咳,必土实而后肺金清肃,以滋化源。或曰∶独无寒湿者乎?寒则土坚 
水清,间有亦更易治。 
阳水热渴二便闭,汗下分消要得宜; 
经曰∶诸跗肿疼酸,皆属于火。又曰∶结阳,肢肿是也。治与水证、湿证大同。 
大法∶腰以上肿,宜汗;腰以下肿,宜下。表证喘咳,小青龙汤、越婢汤、古麻甘汤、桂 
枝苦酒汤;里证腹肿胁硬,十枣汤、泽泻汤、泽泻牡蛎汤、导水丸、三花神佑丸、浚川丸 
、布海丸。然证虽可下,又当权其轻重,若年衰久病及虚者,黄米丸;初起只宜上下分消其 
湿,五苓散用桂枝,合六一散,加橘皮、木香、槟榔、生姜煎服,或单山栀丸,木香、白术 
煎汤下。兼黄者,茵陈五苓散渗之。 
阴水身凉大便利,补中行湿或升提。 
经曰∶阴蓄于内,水气肿满是也。治宜补脾土以复运化之常,清心火降肺金,俾 
肝木有制,而渗道又且开通,此补中行湿兼全,虚而有湿热者最宜。若中寒者,温补则气暖 
,而小便自通;气陷者,升提则阳举而阴自降,故曰∶行湿非五苓、神佑之谓也。补中气, 
六 
君子汤加木香;泻者,参苓白术散、升阳除湿防风汤;呕者,赤茯苓汤;中寒者,玄武汤 
、实脾散;挟食积者,紧皮丸、千金养脾丸;挟湿热者,中满分消汤、丸;湿甚者,退黄丸 
。虚甚气陷,口无味者,六君子汤加升麻、柴胡以提之,复元丹,切忌淡渗。肾虚,腰重脚 
肿湿热者,加味八味丸、滋肾丸;阳虚小便不利者,古沉附汤;二便俱利者,术附汤、复元 
丹。 
阴多久病或产后, 
久病喘咳、疟痢,或误服凉药以致肿者,危证也,俱宜补脾为主。大概挟喘者, 
分气紫苏饮、五皮饮、葶苈丸;久痢,加味八味丸;久疟,退黄丸。产后肿,必大补气血, 
使水自降,八物汤加苍术、陈皮、半夏、香附。有热,加麦门冬、黄芩;气不顺,加木香、 
砂仁;怀胎气遏水道肿者,去半夏,加紫苏、大腹皮。饮食无阻者,虽不药,而既产自消矣 
。 
阳兼食毒与疮痍; 
食积,香平丸、枳术丸;因酒,小萝皂丸。饮毒水而肿者,名水蛊,渗雄丸;不 
服水土者,胃苓汤;脓疮搽药,愈后发肿,败毒散;便闭,升麻和气饮;干疮洗浴,水气入 
腹者,赤小豆汤;疮久倦怠,嗜卧肿者,五苓散加橘皮、木香、槟榔、滑石、甘草、枳壳大 
腹皮、砂仁,姜煎温服。 
风肿走注皮麻木, 
阳水、阴水肿外,又有风肿、气肿、血肿。惟肠簟、石瘕,乃妇人病也。风肿, 
即痛风肿者,肿面多风热,肿脚多风湿,关脉浮洪弦者,风热湿三气郁而为肿。因脾土不足 
,木火太盛,胃中纯是风气,所以清气不升,腹作 
胀,浊气不降,大便闭涩。经曰∶中满泻之于内者是也。外证,走注疼痛,面皮粗,麻木 
不仁,先服三和散,次服小续命汤,大便闭去附子,加槟榔、牵牛;日久者,金丹,风从汗 
散 
故也;虚弱不敢汗者,四君子汤加升麻、柴胡、苍术、防风;汗多者,防己黄 汤。 
气肿随气消长之。 
七情停涎,郁为湿热,脾肺俱病,四肢瘦削,腹胁膨胀,与水气相似。但以手按 
之成凹不即起者,湿也;按之皮浓不成凹者,气也,六君子汤加木香、木通。喘者,木香流 
气饮;大便闭者,三和散、六磨汤、木香槟榔丸;小便闭者,分心气饮;呕满者,四炒枳壳 
丸;泻者,单香附丸;挟痰腹胀满者,加味枳术汤、控涎丹。 
瘀血之肿如何识,皮间赤缕血痕儿; 
四物汤加桃仁、红花,或续断饮、加味八味丸。妇人经闭败血肿者,肾气丸加红 
花,或红矾丸。详妇人经候。 
茎囊又有阴阳候, 
玉茎与阴囊,伸缩痿强,乃身中阴阳之机。有阳火玉茎肿胀,健裂不体者,柴青 
泻肝汤;湿热下流者,四苓散加山栀、木通、金铃子;茎囊肿通明者,木香流气饮加木通 
,煎吞青木香丸;暴风客热,阴挺肿胀者,龙胆泻肝汤;膀胱热甚,囊肿二便不通者,三白 
散、八正散;肿痛者,用小茴、全蝎、穿山甲、木香等分为末,每二钱,空心酒下。有阴 
寒湿肿痿弱者,五苓散加茴香,或八味丸;肾大如斗者,荔核散;上热下虚,玉茎肿痛者 
,清心莲子饮;阴肿大如升核者,用马鞭草捣烂涂之,或干地龙为末,鸡子清调敷,囊软者 
可治。妇人阴肿便秘,枳橘熨。 
通治忌甘与刺皮。 
凡阳水,宜辛寒散结行气,苦寒泻火燥湿;阴水,宜苦温燥脾,或辛热导气。极 
忌甘药助湿作满,尤忌针刺,犯之流水而死。通用二陈汤去甘草,加苍术、白术为君,佐以 
猪苓、泽泻、山栀消湿热;麦门冬、黄芩为使,清肺制肝。腹胀,加浓朴;泻,加肉豆蔻 
、诃子;喘急,加桑白皮、杏仁;气壅,加香附;食积,加山楂、麦芽;阳水便闭,加甘遂 
少许;阴水气弱,加人参;风肿,加羌活、防风、白芷;夏月,加香薷;寒,加姜、桂;气 
肿,加萝卜子、枳壳;血,加归、芍;痰,加贝母;上肿,加紫苏;下肿,加防己、木瓜; 
阴囊肿,加小茴、木香;外肾如石引胁痛,加巴戟。又太阳肿证,加 本、赤小豆;少阳, 
加芫花、雄黄、木通;阳明,加茯苓、椒目;太阴,加甘遂、葶苈;少阴,加泽泻、连翘、 
巴戟;厥阴,加大戟、吴萸。此推展古法,不可妄用。盖甘遂、大戟、芫花,损气破血,巴 
豆损肾阴气,轻粉伤齿,毒留肠胃,土狗劫夺,消而复肿,慎之!凡先肿腹,而后散于四肢 
者,可治;先肿四肢,而后归于腹者,难治。若肌肉崩溃,足胫流水,唇黑耳焦,缺盆平, 
脐凸背平,手足掌平,肉硬,腹多青筋,大便滑泄者,不治。又面黑者,肝死;两手无纹者 
,心死;脐凸者,脾死;两肩凸者,肺死;下注脚肿者,肾死。 
x鼓胀x(与喘参看) 
鼓胀虚软实则坚, 
鼓胀,中空外坚,有似于鼓。又曰∶蛊者,若虫侵蚀之义。虚胀,阴寒为邪,吐 
利不食,时胀时减,按之则陷而软;实胀,阳热为邪,身热咽干,常胀内痛,按之不陷而硬 
。大概肥人气虚多寒湿,瘦人血虚多湿热。 
都缘脾湿少运布; 
脾居中,能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今内伤、外感,脾阴受伤,痰饮结聚,饮 
食之精华,不能敷布上归于肺,下注膀胱,故浊气在下,化为血瘀,郁久为热,热化成湿, 
湿热相搏,遂成鼓胀。或在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