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7-医学入门-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因食积外风寒; 
内因,好食乳酥醇酒,湿热下流肝肾,加之房劳,故富贵之人,亦有脚疾;外因 
,久坐久立湿地,或贫苦跋涉山溪瘴毒。夏月则感湿热之气,发则四肢多热;冬月则感湿冷 
之气,发则四肢多冷。加以当风取凉,汗出洗足,醉后入房,故成此疾。外感止于下胫肿痛 
,内伤或至手节周身。初起察其起处,隔蒜灸之最妙。 
湿胜肿兮寒胜痛, 
湿胜则肿,除湿汤加槟榔、防己;胫肿者,红花苍柏丸;肥人,加痰药。赤裂肿 
痛 
甚者,用甘遂为末,水调敷肿处,另用甘草煎汤服之立消,或败毒散加苍术、大黄,搜风顺 
气丸。湿兼寒则痛,五积散,不换金正气散、附子六物汤、胜骏丸。湿兼风则走注不常,乌 
药顺气散、地仙丹,甚者用赤芍、草乌等分,酒糊丸服以劫之;挟瘀血者,复元通圣散合消 
风散。湿兼热则肿痛异常,加味苍柏散、二炒苍柏散、清燥汤。食积湿痰下注者,槟榔苍柏 
丸。 
虚火软缓痹且顽, 
软痹者,乃膏粱火乘肝肾,以致血气涩,则痹厥不仁,虚则软缓无力,或麻木不 
举,三妙丸、搜风顺气丸。然肾主骨,虚则骨软。阳虚,附虎四斤丸;阴虚,虎潜丸、肾气 
丸。脚软筋痛者,大补阴丸去地黄,加白芍、知母、甘草,倍牛膝。肝主筋,虚则脚膝顽麻 
,养真丹。肝肾脾俱虚者,五兽三匮丹。 
在下升之冲上降, 
凡湿气在下,随气、血、痰药中,加防风、苍术升提;其湿冲心,则恍惚呕吐不 
食,脉乍大乍小者死,宜木香流气饮,或苏子降气汤吞养正丹。有火者,四物汤加黄柏以 
降之,再用附子末,津调涂涌泉穴,引势下行。入腹不仁,喘急欲死者,木萸散、腹胀烦躁 
者,松节汤;入肺喘咳,小青龙汤加槟榔;入肝头目昏眩,喘满逼促,乌药平气散;入肾腰 
脚肿胀,小便不利,目额皆黑,左尺绝者死,牛膝散加大黄救之;如少阴肾气入心,乃水克 
火也,急宜八味丸救之。有香港脚寒热足肿,心烦体痛,垂死者,杉节汤。不食加砂仁、青皮 
、木瓜。外用桃、柳、桑、槐、楮五枝煎汤洗之。消肿住痛,须先吃酒三五杯。最忌热药蒸 
泡,恐逼邪入经络,故治脚以疏通气道为佳。 
表汗里下任汤丸; 
湿热流注三阴经络,火郁成毒肿,上干三阳,寒热呕恶,身痛且重者,左经汤主 
之,或香苏散加木瓜、槟榔。七情,再加五加皮、木香;痛,加赤芍、忍冬藤,妇人,加当 
归 
。三阴里证,胸满怔忡,遍体转筋,二便闭涩,或自利者,羌活导滞汤、除湿丹、导水丸、 
搜风顺气丸。挟痰者,三花神佑丸。挟食积者,开结导饮丸。里虚者,独活寄生汤、换腿丸 
。表里兼见者,左经汤加大黄。 
跟痛转筋皆血热,亦有痰火及风寒。 
脚跟痛,有血热者,四物汤加知母、黄柏、牛膝;有痰者,五积散加木瓜,或开 
结导饮丸。脚转筋,有血热者,四物汤加酒芩、红花;有筋动于足大指,上至大腿近腰结了 
者,此奉养浓,因风寒而作,又当加苍术、南星;感湿者,除湿丹。常用松节二两,乳香一 
钱,慢火焙存性为末,每一钱,木瓜煎酒调服。有踝上生一孔,约深半寸,至下半日疼异者 
,此湿毒注成漏也,用人中白炙出水,滴入疮口。 

外集·卷四杂病分类
外感
属性:x消渴x 
消渴先明气血分, 
经曰∶二阳结谓之消渴。二阳者,手阳明大肠,主津液;足阳明胃,主血,津血 
不足,发为消渴。又有燥结者,肺与大肠为表里也。有气分渴者,因外感传里,或服食 燥 
,热耗津液,喜饮冷水,当与寒凉渗剂,以清利其热,热去则阴生,而渴自止矣;有血分渴 
者,因内伤劳役,精神耗散,胃气不升,或病后胃虚亡津,或余热在肺,口干作渴,喜饮热 
汤,当与甘温酸剂,以滋益其阴,阴生则燥除,而渴自止矣。 
总是火炎不必问; 
消者,烧也,如火烹烧物理者也。三消上中既平,不复传下,上轻、中重、下危 
,总皆肺被火邪,熏蒸日久,气血凝滞,故能食者,末传痈疽,水自溢也;不能食者,末传 
胀满,火自炎也,皆危。 
上消引饮便如常, 
热在上焦心肺,烦躁,舌赤唇红,少食引饮,小便数者,四物汤合生脉散,加天 
花粉、地黄汁、藕汁、乳汁,酒客,加葛汁。能食者,白虎加参汤;不食者,钱氏白术散、 
清 
心莲子饮。又膈满者,谓之膈消,门冬饮子。火留肉分,变为痈肿者,忍冬藤丸、黄 六一 
汤、益元散。 
中消善饥无尿粪; 
热蓄中焦脾胃,消谷善饥,不甚渴,小便赤数,大便硬者,四物汤加知母、黄柏 
、石膏、黄芩、滑石以降火。热甚者,调胃承气汤,三黄丸。初病寒中,阴胜阳郁,后变为 
热中者,升麻葛根汤、泻黄散。湿积毒者,消渴痞丸。虚者,钱氏白术散。便闭者,当归润 
燥汤。泄泻者,白术芍药汤。上、中二消者,兰香饮子。心火乘脾者,黄连猪肚丸。肝侵气 
冲,肌热不食,食即吐蛔者,乌梅丸、铁粉丸。有虫耗其津液者,单苦楝汤。水停于下,变 
为跗肿者,五苓散,或去桂加人参尤妙。 
肾消溺浊阴茎强, 
热伏下热肾分,精竭引水自救,随即溺下,小便混浊如膏淋然,腿膝枯细,面黑 
耳焦,形瘦者,四物汤加知母、黄柏、五味子、玄参、人乳汁,善调水火;或补阴丸、肾气 
丸、先坎离丸、八味丸去附子,加五味子,玄菟丹、鹿菟丹、梦授天王补心丹、威喜丸、妙 
香 
散、单茧丝汤;或十全大补汤去桂,倍地黄,加知母、黄柏。上热下冷者,清心莲子饮。有 
五 
石过度之人,真气既尽,石气独留,阳道兴强,不交精泄者,谓之强中。小便或油腻,或赤 
黄,或泔白,或渴而且利,或渴而不利,或不渴而利,饮食滋味入腹,如汤浇雪,随小便而 
出,落于沟中,结如白脂,肌肤日瘦者,无治法。 
保肺滋肾脾自运。 
治渴,初宜养肺降心,久则滋肾养脾。盖本在肾,标在肺,肾暖则气上升而肺润 
,肾冷则气不升而肺焦,故肾气丸为消渴良方也。然心、肾皆通乎脾,养脾则津液自生,参 
苓白术散是也。三消通用单文蛤为末,水调服,回津止渴,单栝蒌根丸,消渴神药。大忌半 
夏燥剂。抑论水包天地,人身脏腑亦津液真水所包。然有形者,凡水也,兑也,坤也;无形 
者,天一所生之水气也,坎也,干也,能以无形之水,沃无形之火,是谓既济。杂病渴多虚 
热,实热者不少,凡渴后,忌针灸,令疮口出水而死。 
x燥结x 
燥结两字亦有辨, 
燥有风燥、热燥、火燥、气血虚燥(详燥门)。结有能食,脉实数者,为阳结;不 
能食,脉弦微者,为阴结;亦有年高气血虚结者。 
燥润结通无后患; 
燥属少阴津液不足,辛以润之;结属太阴有燥粪,苦以泻之。凡结后,仍服润血 
生津之剂,免其再结再通,愈伤元气。 
湿郁胀满热有时, 
湿热怫郁,心腹胀满,有虫积者,槟榔丸。凡燥结有时者,为实;无时者,为虚 
。有药石毒者,大小便闭,气胀如鼓者,三和散合三黄汤;饮食毒者,香连丸;胃火者,白 
虎汤。 
津少脏寒七情惯; 
津少因发汗、利小便过多及产后失血等证,血液枯者,五仁丸、肾气丸、大补阴 
丸,或导滞通幽汤加槟榔、条芩、陈皮;气虚者,参仁丸、补中益气汤。挟七情者,古苁沉 
丸。脏寒则气涩,脏冷则血枯,有 癖冷气结滞者,古半硫丸、古姜附汤、五积散,冰冷与 
之。其病虽宜服阳药,若大便不通者,亦当暂与润剂,微通大便,不令闭结。七情气闭,后 
重窘迫者,三和散、六磨汤。如脉浮昼便难者,用陈皮、杏仁等分,蜜丸服;脉沉夜便难者 
,换桃仁;痰滞不通者,二陈汤加枳壳、槟榔。 
宿食秘喘审热寒, 
伤热物者,二黄丸;伤寒物者,丁香脾积丸。通用大黄备急丸。有脾胃伏火者, 
润肠丸。 
流行肺气无迟慢。 
肺与大肠,为表里故也,枳梗汤加紫苏,或苏子降气汤,或苏子、麻仁煮粥。又 
如脾约证,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能四布,但输膀胱,故小便数,而大便难,此脾约丸之 
由制也。但脾属阴虚,火燔金耗,则肺失传化,尤宜滋阴养血。在西北壮实者,以脾约丸开 
结可也;东南气血虚者,润燥为主。通用冷热熨法、掩脐法、麻油导法。 

外集·卷四杂病分类
外感
属性:x胁痛x 
胁痛本是肝家病(痛引小腹,善怒),宜分左右审实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