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7-医学入门-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苓、槐花;冷,加茯苓、木香。凡大小便血,俱不可纯用凉药,宜辛味为佐,兼升举及酒炒 
药 
。妇人胎前患者,古芩术汤、古芎归汤、六一散,三方合服;产后患者,补中益气汤加吴萸 
、黄连,或八物汤,随证选用。 
久只补脾涩剂俱。 
补剂,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浓朴煎。盖精、气、血皆生于谷气,胃气一复 
,血自循轨。不受补者,宜涩剂,香梅丸、肠风黑散。单方,粪前,酸石榴皮为末一钱,荔 
枝煎汤下;粪后,艾叶为末,生姜汁下。或干柿烧灰为末,米饮下亦好。抑考肠风脏毒,血 
自肠脏中来;虫痔之血,肛门傍生小窍,射如血线。夫肛门即脱,腐血侵淫,化为虫蠹,蚀 
伤肠口,滴血淋沥,当以芜荑、艾叶、苦楝根等化虫,或烧鳗鲡骨熏之,内服黑玉丹。 

外集·卷四杂病分类
内伤类
属性:x喘x 
喘急先分肺实虚, 
呼吸急促者,谓之喘;喉中有响声者,谓之哮。虚者,气乏身凉,冷痰如冰; 
实者,气壮胸满,身热便硬。 
其次当知有火无; 
经曰∶诸逆冲上,皆属火。虚火宜滋补降气,实火宜清肺泻胃。 
火炎得食喘暂止, 
火炎肺胃喘者,乍进乍退,得食则坠下稠痰则止;食已入胃,反助火痰,上喘反 
大作,宜降火清金,导痰汤加芩、连、山栀、杏仁、栝蒌。如胃有实火,膈上稠痰者,导水 
丸 
。 
痰喘喉似水鸡吹。 
痰喘必有痰声。风痰,千缗汤,或合导痰汤;痰气,苏子降气汤、四磨汤;食积 
湿痰,古二母散、神保丸、大萝皂丸。 
七情气急无声响, 
惊忧气郁,惕惕闷闷,引息鼻张气喘,呼吸急促而无痰声者,四七汤、枳梗汤、 
分气紫苏饮、四磨汤。因补药喘者,三拗汤。 
外感里逆只气粗; 
外感表邪传里,里实不受则气逆上,详见伤寒。寻常感冒,风寒相干,肺胀逆而 
喘者,随时令祛散。风喘,金沸草散、麻黄杏仁饮;寒喘,加减三拗汤、藿香正气散加五味 
子、杏仁,或苏沉九宝饮;暑月,香葛汤;热证,小柴胡汤、凉膈散。 
水喘怔忡或肿胀, 
水喘,水气辘辘有声,怔忡者,小青龙汤、古葶枣散、白前汤。水肿、水气胀肺 
而喘,然喘必生胀,胀必生喘,二证相因,皆小便不利。肺主气,先喘而后胀者,宜清金降 
火,而行水次之;脾主湿,先胀而后喘者,宜燥脾行水,而清金次之。 
以上诸喘皆有余。阴虚火从脐下起, 
阴虚喘者,血虚则阳无所根据附而上奔,宜四物汤倍芍药,加人参、五味子以收之 
;有小腹下火起冲上而喘者,宜降心火,补真阴,四物二陈汤加知、柏、枳壳、黄芩。 
气短不能续吸呼。 
久病气短不能接续,似喘非喘者,单人参汤、扶脾生脉散、调中益气汤。劳涉过 
者,杏参散;饮食热者,葶苈散;痰阻短气者,导痰汤;浊阴在上,清阳陷下,咳喘呕吐者 
,加味泻白散。 
肾冷元气不能纳, 
下元虚冷,肾气不得归元者,九味安肾丸、八味丸;甚者,黑锡丹以镇坠之。烦 
躁无脉,身冷神昏者,死。 
抬肩撷肚胃衰乎! 
胃虚极则气上逆,抬肩撷肚,生脉散加杏仁、陈皮、白术、或理中丸加胡椒救之 
。仲景云∶发汗如油,汗出如珠不流,抬肩撷肚,喘而不休及胸前高起,脉络散张,手足厥 
冷,脉散及数者,皆死。但妇人喘病尤亟,产后荣竭,卫气无根据,独聚于肺发喘者,死速 
。 
未发扶正治其本, 
血虚补血,气虚补气,兼以清金降火,顺气化痰。 
已发辟邪痰火疏。 
喘非风寒乘肺,则痰火胀肺。风寒,祛散;痰火,疏导。但火急甚者,亦不可纯 
苦药,宜温以劫之,用椒目五七钱为末,姜汤下。喘止后,因痰治痰,因火治火。诸喘不止 
者,小萝皂丸、定息饼子、含奇丸、定喘化痰散。久者,人参清肺饮倍粟壳涩之。抑考《内 
经》云∶夜行喘出于肾,淫气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 
,淫气伤心;渡水跌仆,喘出于肾,淫气损肝。又云∶邪入六腑,身热喘呼不得卧。此喘之 
名同,而所感各异耳。 
哮 
即痰喘甚,而常发者。 
哮促喉中痰作声,吐法必须量体行; 
体实者,用紫金丹二十丸,吐去其痰;虚者止服二三丸则不吐,临发时,用此劫 
之。丹溪方去豆豉更妙。一法∶用二陈汤加苍术、黄芩,下小胃丹。体虚者,吐、下俱忌, 
须带表散之。 
挟水挟寒须带表, 
水哮者,因幼时被水,停蓄于肺为痰,宜金沸草散、小青龙汤倍防己,或古葶枣 
散、导水丸。有寒包热者,麻黄汤加桔梗、紫苏、半夏、黄芩。有风痰者,千缗汤,或用 
鸡 
子一枚,略敲壳损,勿令膜破,放尿缸中三日夜,取煮食之,效。凡哮须忌燥药,亦不宜纯 
凉,须常带表。 
断根扶正金宜清。 
欲断根者,必先淡滋味,然后服清肺金、扶正气之剂,如定喘汤、黄芩利膈丸是 
也。遇浓味发者,清金丸;久不得睡者,兜铃丸。单方∶猫儿头骨烧灰,酒调服二三钱,一 
服即止。 
x恶心x 
恶心欲吐不得吐,一见饮食心便恶; 
二陈汤加白豆蔻、香附、砂仁。 
不渴胃虚与胃寒, 
胃寒,理中汤加陈皮、半夏、生姜各等分。胃虚,六君子汤,加砂仁;挟火,加 
姜 
汁炒黄连少许。 
烦渴胃家痰火聚。 
痰盛者,大、小半夏汤;火盛者,二陈汤加姜汁炒芩、连。船晕恶心,治同。 
x嘈杂x 
心嘈似饥又烦杂, 
似饥非饥,似痛非痛,或兼暧气、痞满、恶心,渐至胃脘作痛,乃呃逆、翻胃之 
由也。 
纵食多忧痰火合; 
食郁者,枳术丸加山楂、麦芽;有热,更加芩、连。停饮者,曲术丸;胸满者, 
大安丸、保和丸。忧郁者,越曲丸、香连丹。湿痰气郁不喜食者,三补丸加苍术,倍香附; 
索食者,三圣丸。痰因火动者,治痰为先,二陈汤加姜汁炒芩、连、山栀为君,南星、半夏 
为佐;热多,加青黛。火动其痰者,二陈汤加姜炒芩、连、山栀;火郁,更加抚芎、苍术。 
痰火 
俱盛者,祛痰火丸。 
五更嘈者思虑伤,血分稍亏宜补接。 
四物汤加香附、贝母、山栀、黄连、甘草。 
x嗳气x 
嗳转食气名嗳气,有痰有火滞于胃; 
胃中郁火,膈上稠痰,饮食郁成,宜祛痰火丸、润下丸、古萸连丸。 
实嗳食罢嗳方形, 
气盛实嗳,食罢嗳转腐气,甚则物亦嗳转,多伤食、湿热所致。二陈汤加苍术、 
神曲、麦芽、姜炒黄连,或保和丸。 
虚嗳浊气填胸次。 
不因饮食常嗳者,虚也。盖胃有浊气,膈有湿痰,俱能发嗳,六君子汤加沉香为 
君,浓朴、苏子为臣,吴萸为使。久者,匀气丸,或苏合香丸;甚者,灵砂以镇坠之。 
x呕吐x 
呕吐须知胃冷热, 
大概肥白肉浮多寒湿,瘦黑骨露多燥热,更参脉证。胃冷,面青、手足厥、食 
入乃吐,二陈汤加姜、桂;甚,加丁、附,或丁香半夏丸。胃热,面红、手足热、食已即吐 
, 
二陈汤加姜炒芩、连、山栀;暴甚,略加槟榔、木香;胃口疼,加姜汁,或葛根竹茹汤、加 
味橘皮竹茹汤,或小柴胡汤加竹茹。如时常口吐清水冷涎,自下涌上者,此脾热所致也, 
二陈汤中白术,白芍,升麻,炒芩、连、山栀,神曲,麦芽,干、生姜等分,或丸或煎服 
。 
次分三焦有妙括;眩晕不食气上攻, 
上焦吐者,气冲胸痛,食已暴吐而渴,治当降气和中,六君子汤加木香、藿香、 
桔梗、枇杷叶、或七气汤;热气冲者,古荆防汤加人参、甘草、槟榔。 
胸满酸闷食作孽; 
中焦吐者,食积与气。或先吐而后痛,或先痛而后吐,治当以木香、槟榔等分为 
末 
,调服行气紫沉丸。消积,寻常平胃散,二陈汤加青皮、砂仁、白豆蔻、山楂、神曲调之。 
厥冷下焦停有寒, 
下焦吐者,寒也。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久则小便清利,大便不通,乃阴气偏结 
,不与阳和。治当温其寒而通其秘,复以中焦药和之,附子理中汤、木香匀气散合理中汤、 
四逆汤、丁胡三建汤、古丁半汤、养正丹、古半硫丸。 
三阳热壅大便结。 
呕家不可下者,常也。如喜冷烦渴,胸满腹痛,甚而大便闭者,大小肠、膀胱结 
也。热者,大柴胡汤下之;虚者,润之。 
痰火不已水怔忡, 
呕吐,痰火为多,二陈汤加姜炒芩、连,或小调汤主之。肝火出胃者,单黄连 
丸,或单人中白,姜汁化服。脾经湿痰郁滞上中二焦,时时恶心,吐出清水,或如豆汁者 
,胃苓汤加半夏、槟榔。水呕,心下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