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7-医学入门-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治下焦不可执。 
古云∶关格死在旦夕,但治下焦可愈。经云∶少阳所至,为呕涌溢,食不下。言 
火逆上而为呕吐,非膈上所生,独为关,非格也,大承气汤下之。若但吐而不得小便者,胃 
苓汤。有膏粱积热,损伤北方真水者,滋肾丸主之。忌用淡渗利水之药,详前淋证。凡关格 
见头汗者,死。 
证虚柔实则刚, 
阳极则为刚 ,多类风证,宜清热化痰祛风;阴极则为柔 ,多类厥证 
,宜温补化痰降火。此丹溪胃实则为刚,虚则为柔,皆危证也。余详伤寒。 
口噤不醒通身强。 
病发则身强不醒,痫病发则身软时醒。 、痫相似,而实不同。 
内外因皆挟痰火, 
或外因风邪,或内因七情,皆必挟痰火而后发 。痰壅发 不醒,或只 
手足搐 
搦,左右动摇,宜祛风导痰汤,加竹沥、姜汁。风痰盛者,败毒散加防风、天麻、黄芩、全 
蝎、生姜、薄荷,或通圣散加人参、柴胡,间服寿星丸,姜汁、竹沥下。火盛则遍身战掉, 
犹火炎而旋转也。火能燥物,而使气液不足,宜四物二陈汤,加芩、连、知、柏、竹沥、童 
便 
,补而散之。实火则胸满,口噤切牙,脚挛,卧不着床,大便闭者,大承气汤下之,仍忌 
风药。盖火为风燥之本,能治其火,则风自散,而燥自润矣。 
郁闷诸虚甚则亡。 
七情郁闷者,乌药顺气散、八味顺气散主之。诸虚绝无风邪,而筋脉挛急,角弓 
反张者,乃 
气血虚脱,无以主持养筋,此等尤不可纯用风药。经曰∶诸 强直,皆属于湿。湿极反 
兼风 
化制之,实非风也,虚也。故又有言曰∶虚为本,痰火外邪为标。气虚者,补中益气汤加 
竹沥,或六君子汤加黄 、附子、柴胡;血虚者,四物汤加防风、羌活,或大秦艽汤。 
病比痫更重,甚则因而昏死者有之。 
痫 
痫与癫狂相似,但痫病时发时止,邪流五脏;癫狂经久不愈,邪全归心。 
痫有阴阳只是痰, 
内伤最多,外感极少。盖伤饮食,积为痰火,上迷心窍;惊恐忧怒,则火盛神不 
守舍,舍空痰寒。丹溪云∶痫因痰寒心窍,发则头旋卒倒,手足搐搦,口眼相引,胸背强直 
,叫吼吐涎,食顷乃醒。病先身热脉浮在表者,阳痫,属六腑,易治;病先身冷脉沉在里者 
,阴痫,属五脏,难治。若神脱目瞪,如愚痴者,不治。 
时师何必究五三。 
痫久必归于五脏∶肝痫面青,摇头喜惊,作鸡鸣状;心痫面赤口张,摇头马嘶; 
脾痫面黄下利,吐舌羊吼;肺痫面白吐沫,腹胀牛吼;肾痫面黑直视,如尸猪叫。此五痫, 
病状偶类之耳,其实痰、火与惊三者而已。小儿风、惊、食三痫,见五卷。 
痰挟火与惊多少, 
肥人多痰,动则有声,沫出。风痰,星香散加全蝎三枚,姜煎服,或追风祛痰丸 
、五生丸。惊痰,紫石散、惊气丸、抱龙丸、三痫丸、引神归舍丹、寿星丸;因怒者, 
顺气导痰汤加菖蒲、辰砂;因忧思者,妙香散;食痰,醒脾散。瘦人火盛面赤者,防风当 
归饮、或小调中汤加南星,或滚痰丸、泻青丸、牛黄清心丸、龙脑、安神丸、千金龙胆汤。 
痰 
火俱盛者,猪心丸温酒下,上吐下利,去顽痰、老痰为妙。通用断痫丹、活虎丹、蝙蝠散、控 
涎丸、紫金锭。 
调中补北泻东南。 
痫本痰热挟惊,宜寒药清心、降火、化痰为主,故古法用二陈汤加栝蒌、南星、 
黄连探吐,吐后必服朱砂安神丸,以降南方之火;当归龙荟丸,以平东方之木。但化痰必先 
顺气,顺气必先调中。顽痰胶固,非辛温热药为佐,何以开导?是以古方治惊痫,皆有温剂 
。 
又如钱仲阳治小儿痫,经吐泻及服凉药过多,身冷闭目不食,后用益黄散补中,能食;次用 
肾气丸补北方肾水,能语。此须从权以救痫之坏证,亦可以为成法。 
x癫狂x 
癫狂痰火闭心堂,都缘喜怒太无常; 
《素问》注云∶多喜为癫,多怒为狂,喜属心,怒属肝,二经皆火有余之地。但喜则气散, 
毕竟谋为不遂,郁结不得志者多有之。大概痰迷心窍者,叶氏清心丸、金箔镇心丸、朱砂安 
神丸。心风癫者,牛黄清心丸、追风祛痰丸;虚者,加紫河车一具为糊。怒伤肝者,宁神导 
痰汤 
、泻青丸、当归龙荟丸;因惊者,抱胆丸、惊气丸。丹溪云∶五志之火,郁而成痰,为癫为 
狂,宜以人事制之。如喜伤心者,以怒解之,以恐胜之;忧伤肺者,以喜胜之,以怒解之。 
阳明热结膏粱味, 
阳明发狂,见伤寒杂证,胃与大肠,实热燥火郁结于中,大便闭者,凉膈散,加 
大黄下之。膏粱醉饱后发狂者,止用盐汤吐痰即愈,或小调中汤;服芳草石药,热气 
悍发狂者,三黄石膏汤加黄连、甘草、青黛、板蓝根,或紫金锭。 
谩议重阴与重阳。 
《难经》云∶重阴者癫,重阳者狂。河间以癫、狂一也,皆属痰火,重阴之说非 
也。但世有发狂,一番妄言妄语,而不成久癫者;又有痴迷颠倒,纵久而不发狂者。故取河 
间合一于前,《难经》分析于后。癫者,异常也。平日能言,癫则沉默,平日不宁,癫则呻 
吟,甚则僵仆直视,心常不乐,此阴虚血少,心火不宁,大调中汤主之;不时倒晕者,滋阴 
宁神汤;言语失伦者,定志丸;悲哭呻吟者,烧蚕蜕、故纸,酒调二钱,蓖麻仁煎汤,常服 
可以断根。狂者,凶狂也。轻则自高自是,好歌好舞,甚则弃衣而走,逾墙上屋,又甚则披 
头大叫,不避水火,且好杀人,此心火独盛,阳气有余,神不守舍,痰火壅盛而然,小调中 
汤、三黄丸、控涎丹、单苦参丸。狂则专于下痰降火,癫则兼乎安神养血。经年心经有损者 
,不治。 
妄言未见如神鬼,邪祟由来痰作殃。 
视、听、言、动俱妄者,谓之邪祟。甚则能言平生未见闻事及五色神鬼,此乃气 
血虚极,神光不足,或挟痰火壅盛,神昏不定,非真有妖邪鬼祟。大概内服伤寒温疫条人中 
黄丸,照根据气、血、痰,汤药为使,或单人中黄亦好服,或单石菖蒲末,猪心血为丸服亦可 
。有妇人夜梦鬼来交者,定志丸料,如赤小豆水煎服。有妇人月水崩漏过多,血气迷心,或 
产后恶露上冲,而言语错乱,神志不守者,此血虚神耗也,宜宁神膏。但亦 不可纯服补 
心敛神 
药。血热者,小柴胡汤加生姜、生地煎服,百余帖即安。血迷心胞,逾墙上屋,歌唱无时者 
,逍遥散加远志、桃仁、红花、苏木,服后病退,用平胃散,少用浓朴,倍加苍术、升麻, 
常服以绝病根。又男子挟瘀血者,陶氏当归活血汤。有卒中尸恶,吐利如干霍乱状,或狂谵 
如醉人,有起心先知其肇,或已死口噤不开者,急用伤寒门追魂汤,灌之即醒。外法,辟邪 
丹灌鼻法。 
x惊悸、怔忡、健忘 
惊悸惕惕不自定,如人将捕曰怔忡。 
思虚过度及因大惊、大恐,以致心虚停痰,或耳闻大声,目见异物,临危触事, 
便觉惊悸,甚则心跳欲厥,脉弦濡者,虚也。血虚,四物汤、茯神汤、妙香散、朱砂安神丸 
;气血俱虚,人参养荣汤、养心汤。时作时止者,痰也,二陈汤加白术、黄连、远志、竹沥 
、 
姜汁。怔忡因惊悸久而成,痰在下,火在上故也,温胆汤加黄连、山栀、当归、贝母;气郁 
者,四七汤加茯神、远志、竹沥、姜汁,或十味温胆汤、金箔镇心丸;停饮胸中漉漉有声, 
怏怏不安者,二陈汤加茯神、槟榔、麦门冬、沉香,或朱雀丸。 
又有健忘非质钝,精神短少痰相攻。 
怔忡久则健忘,三证虽有浅深,然皆心脾血少神亏,清气不足,痰火浊气上攻, 
引神归舍丹主之。亦有所禀阴魂不足善忘者,当大补气血及定志丸。如老年神衰者,加减固 
本丸。三证通用归脾汤、仁熟散、梦授天王补心丹、寿星丸、参枣丸。 
x咽喉x(附失音、骨鲠) 
种种咽喉总是火, 
咽喉,气之呼吸,食之出入,乃人身之门户也。一十八种,虽后世强名,亦不可 
不知,一、左单蛾风。二、右单蛾风,形圆如小箸头大,生于咽喉关上可治,生于关下不见 
者 
难治。三、双蛾风,两个生于喉间关下,难治。四、蝉舌风,舌下再生二舌。五、牙蜞风 
, 
牙龈肿毒成疮。六、木舌风,舌肿大如煮熟猪舌,不能转动。七、舌黄风,舌上肿痛黄色。 
八、鱼口风,口如鱼吸水,不治。九、寒喉风,喉痹聚毒,涎唾稠实而发寒热,关上可治, 
关下难治。十、悬蜞蛊毒风,上眶肿,水食不下,形肿如鸡卵。十一、抢食风,因食鲤 
恶物发泡。十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