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7-医学入门-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附子。外用马齿苋捣汁,入猪脂、蜂蜜熬膏,涂肿处,或用活蚬子,不拘多少,以水养五日,旋取此水洗手 
面,渐生肌肉无痕。 
肺经手 内穴俞; 
毒瓦斯流于肺经,则 内并手腕肿,流为赤痈毒,宜消毒饮、如圣汤、五福化毒丹,或用郁金、雄黄各一钱 
半,巴霜四十粒,为末,醋糊丸,绿豆大,每二三丸,量儿大小,热茶清下,以利之。如气血虚者,内托十 
宣散加枳、梗、犀角;咽喉不利,或肿痛者,甘桔汤加麦门冬、牛蒡子、薄荷;口齿流涎,血臭气者,用生地 
黄自然汁,化五福化毒丹一丸,以鸡翎刷入口中。如肺毒流入大肠,秘结或便脓血,见前杂证便血条下。 
三阳背腮项结核, 
毒瓦斯流于三阳经,则背、腮、项结核肿痛,宜小柴胡汤加生地最妙。热盛肿痛者,败毒散加荆,防;肿甚者, 
消毒饮加忍冬藤;虚者,内托十宣散减肉桂。通用赤芍、连翘为君,桔梗、甘草为臣,贝母、忍冬藤、白芷、 
栝蒌根为佐,上用升麻、葛根为使,下用槟榔、牛膝为使。大便闭,加大黄;发寒热,加芩、柏。不问脓已成 
未成,体实者宜服。虚者通用保元汤加酒炒芩、连少许。久者,上体宜保元汤加引经药;下体宜独活寄生汤, 
或内托十宣散加减。三豆饮,不拘虚热常服。 
外护筋骨免偏枯。 
凡痘痈不问发于何经,初起红肿时,却用黑豆、绿豆、赤豆等分,酸醋研浆,时时以鹅翎刷之,一切痈 
痘疖毒,不用针刀自溃。如脓已熟者,用披针烧红刺之,内服消毒饮,在腮项,加金银花。若不早治,必致溃 
烂筋骨。金华散∶黄丹、黄柏、黄连、大黄、黄 、轻粉、麝香,为末,干糁。疮干,猪油调涂。治痘后肥疮、 
疳疮、癣疥,收水凉肌解毒。敛肌散∶地骨皮、黄连、五倍子、黄柏、甘草,为末,干糁。兼治疳蚀不敛,并 
痘后脓血杂渗不收等疮。矾茧散∶用白矾为末,塞入蚕茧内,令满,以炭火烧,令矾汁尽,取出为末,干糁。 
治痘后身上及肢节上生疳蚀 ,脓水不绝。 
逃痘方是后人巧,信者纵出亦稀疏; 
太古无痘疹,周末秦初乃有之。初生,用生地黄自然汁,服三蚬壳许,利下恶污,亦可稀痘。每遇冬月温 
暖,恐春发痘,宜预服三豆饮∶黑豆、赤豆、绿豆各等分,甘草减半,水煮熟,任意饮之。凡天行痘疮,乡 
邻盛发,宜先服七日,痘永不出。小儿阳盛,无阴以制,令头发竖直,饮食减少,此伏热之兆,便宜服油剂∶ 
麻油一盏,逐日饮尽,永不出痘。更服升麻葛根汤、三豆饮以预防之。消毒保婴丹∶缠豆藤(即毛豆梗上缠绕 
细红藤,八月间采,阴干)一两半,黑豆三十粒,赤豆七十粒,山楂肉、牛蒡子、生地、辰砂各一两,升麻、 
连翘各七钱半,荆芥、防风、独活、甘草、当归、赤芍、黄连、桔梗各五钱,经霜丝瓜长五寸者二个(烧存性)。 
前药须预办精料。遇春分、秋分、上元、七夕、忌妇人、猫、犬,诚心修制为末和匀,净砂糖为丸,李核大。 
每一丸,浓煎甘草汤化下。凡小儿未出痘者,每遇春分、秋分时,各服一丸,其痘毒能渐消化。若只服一二次, 
亦得减少;若服三年六次,其毒尽能消化,必无虞矣。 
钱刘陈魏皆堪法,得要还羡丹溪书。 
钱、刘以痘本胎毒,毒解而气血自伸陈魏以痘虽内毒,毒出则虚。丹溪随表里虚实,温补解毒兼用。但见 
热证,便用清肌解毒,甚则硝、黄;但见虚证,便用温中托里,甚则姜、附。噫!法无不善,用贵得宜。痘本 
外科伤寒之一,兼内伤杂病、妇女胎产、小儿惊积,痘非医之统要矣乎! 

外集·卷五小儿门
附∶小儿病机
属性:麻毒原来只肺胃,红斑五六日方出; 
六腑肠胃之热,蒸于肺,外感内伤并发, 
与痘证表似同而里实异。初热三日,出、胀共三日,出而又没,没而又出,出没一周时许。重者,遍身绷胀, 
眼亦封闭。有赤、白、微黄不同,仍要红活,最嫌黑陷及面目胸腹稠密。咽喉缵缠者逆,发不出而喘者即死。 
与大科瘾疹相似,又与发斑相似。但发斑如锦纹,有空缺处如云头状;麻即如麻,遍身无空,但疏密不同耳。 
仍有夹斑、夹丹、夹疮同出者。 
初起寒热咳嚏鼽, 
初起呵欠,发热恶寒,咳嗽喷嚏,流涕头眩,宜升麻葛根汤加紫苏、葱白以解肌,切忌大汗。斑不红者亦 
宜,乃麻证初起之神方。潮热盛,加芩、连、地骨皮;谵语,调辰砂六一散;咳多,加麻黄、杏仁、麦门冬、石 
膏;咳甚另用凉膈散加桔梗、地骨皮;泄泻,合四苓散;便血,合犀角地黄汤;吐衄血,加炒栀子;小便赤, 
加木通。寒热似疟,小柴胡汤。 
面赤全不思食味。 
初起全类伤寒,但面赤、中指冷为异耳。 
烦喘便秘谵如狂, 
已出,烦躁作渴者,解毒汤合白虎汤;喘满便秘者,前胡枳壳汤∶赤茯苓、大黄、甘草,五味水煎服。 
便秘三四日者,小承气汤、防风通圣散;谵语溺秘者,导赤散,如泔者,四苓散加车前、木通;谵语如狂者, 
解毒汤,调辰砂六一散。 
或时便血并吐衄; 
大便血,或小便亦见血者,犀角地黄汤合解毒汤;吐血、衄血,解毒汤加炒山栀、童便。轻者,黄芩汤 
加生地、山栀;重者,凉膈散加生地、山栀、童便。 
又或泻湿与呕干, 
泄泻,解毒汤合四苓散。喘兼泄泻、溺涩者,柴苓汤;烦渴作泻者,白虎加苍术汤、猪苓汤。热盛干呕, 
解毒汤;伤食呕吐,四君子汤;夏月因暑作呕,四苓散加人参,忌用豆蔻、木香、姜、桂热药。 
始终杂证皆热炽; 
麻证初起,已出已没及一切杂证,与痘毒大同,但始终药宜清凉。虽然麻爱清凉,痘爱温,不易常道;虚 
则补,实行泻,医家活法。故治麻,亦有血虚而用四物汤,气虚而用四君子汤,天寒伤冷,则温中理中之药, 
一时之权也。 
没后余毒内攻钻,循衣妄语昏神智。 
没后余热内攻,循衣摸床,谵语神昏丧智者死。如热轻余毒未除,必先见诸气色,须预防之,始终以升麻 
葛根汤为主,或消毒饮、解毒汤,随证选用。仍忌腥、葱、蒜。 

外集·卷五外科
痈疽总论
属性:痈疽毒要气血胜,内外因皆湿热凝。 
痈者,壅也,为阳,属六腑。毒腾于外,其发暴而所患浮浅,不伤筋骨。疽,沮也,为阴,属五脏。毒攻于 
内,其发缓而所患沉深,伤筋蚀骨。凡年壮,气血胜毒则顺;年老,毒胜气血则险。有内因饮食积毒者,经曰∶ 
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荣气不从,逆于肉理。荣气即胃气,胃和则荣卫顺,而滋养皮肤。膏粱金石,浓衣 
烘被,以致蕴热脏腑,湿热聚下,烧烁肾水,阴火炽盛,八脉沸腾,经隧凝滞,故水谷精微,不能上行阳道, 
反逆聚肉之腠理而成痈。有外感风寒湿蕴毒者,经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又曰∶诸痈肿筋挛骨痛者, 
此寒气之肿,八风之变也。盖风湿外侵,郁久为热,自膀胱左迁,移热小肠,小肠移热于胆。风性上冲,疮形 
高,色赤作痛,小则为疖,大则为痈而已,非若疽之自里也。有因心气郁结,饥饱劳役,房 
室过度,水竭火炎,痰凝气滞而成。所谓相火能为疮疡,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是也。因火有君相,疮分微甚, 
或郁痛而不甚肿,或虚肿而不甚痛,虽然病该三因,总皆湿热。丹溪云∶人身血行脉中,气行脉外,气血周 
流不息。惟寒湿搏之,则凝滞而行迟;火热搏之,则沸腾而行速。气为邪郁,津液为痰为饮,积久渗入脉中, 
血为之浊,此阴滞于阳而为痈;血为邪郁,隧道或溢或结,积久溢出脉外,气为之乱,此阳滞于阴而为疽。盖 
阳气无形,阴血有质,必湿热泣血,而后发为痈疽。故《局方》曰∶痈疽皆热胜血也。又曰∶二热相搏,热化 
为脓。盖热非湿,则不能腐坏肌肉为脓,譬如夏热诸物皆不坏烂,坏烂者,交秋湿热大行之际,此理甚明。 
纯阳 赤溃敛易,纯阴色黯全不疼。半阴半阳肿痛慢,用药回阳乃可生。 
痈疽有大而愈者,有微如豆而死者。阳发,初起皮薄作热,色赤 肿疼痛,溃后肉色红活,此为外发。更 
加身健能食,发热便秘,脉数有力,为纯阳,易治。阴发,初起皮浓不热。色黯微肿,硬如牛皮,不痛陷软,不 
作脓不溃,微开阔,破后肉色紫黑,此为内发。未溃脏腑已前坏烂,更加身倦少食,不热便利,脉软无力,为纯 
阴,不治。又有半阴半阳,似肿非肿,似痛非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