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7-医学入门-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脉会于风池、哑门。此阳维之脉起于诸阳之交也。阴维之 曰筑宾,与足太阴、厥阴会于府舍、期门,又与任 
脉会于廉泉、天突。此阴维起于诸阴之交会也。)带脉周回季肋间,(环回周身,总束诸脉,果束带然。起于 
季肋,即章门胁下,接腰骨之间。)会于维道足少阳,脏腑筋骨髓气血脉,交相维系顺其常。 
此奇经八脉,相连相会,维系诸经,乃顺其常,八脉隆甚,入于八脉,泛溢横流,却不还流于诸经,故十二 
经亦不能拘制。因此受邪蓄热则为疮疡、热毒,当以砭刺也。经云∶腑会中脘穴,脏会章门穴,筋会阳陵泉穴, 
髓会绝骨穴,血会膈俞穴,骨会大杼穴,脉会太渊穴,气会膻中穴,此八会之穴也。 

内集·卷一经络
奇经主病
属性:奇经病非自生,盖因诸经溢出而流入之也。 
阳维之病苦寒热,阴维之病苦心痛。阳跷之病,阳急而狂奔;阴跷之病,阴急而足直。冲病则气逆而里 
急,督病则脊强而折厥,任病则男疝而女带瘕,带病则腹胀满而腰溶溶,其冲任二经,是又妇人乳血月候之所 
从出。(男女之异,正在此处。)奇经之脉其如是乎! 

内集·卷一脏腑
脏腑总论
属性:(先儒叹世人务穷天地万物之理,不知一身五脏六腑毛发筋骨之所在,况医者乎?) 
脏者,藏乎也,藏诸神而精气流通也;腑者,府库也,出纳转输之谓也。脏腑,兄弟也,同气而异形耳。 
《素问》曰∶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所以然者,水 
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能满,满而不能实也。《难经》曰∶呼出心与肺, 
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言心肺在上为阳,肝肾在下为阴,脾居中州,而播敷四脏,以为一身之运 
斡也。又曰∶五脏六腑皆相近,而心肺独与大肠小肠相远者何也?经言∶心荣肺卫,通行阳气,故居在上。大 
小肠传阴气而下,故居在下,所以相去而远也。观《素》、《难》所论脏腑,分阴分阳,而脾胃其中之太极矣乎! 
至于气血多少,体用上下,亦不可以不知。诗曰∶多气多血经须记,手经大肠足经胃;多气少血有六经,三焦 
胆肾心脾肺;多血少气心胞络,膀胱小肠肝所异。(病值气血少者补之,多者损之)《此事难知》曰∶天六腑气表, 
其体在上,其用在下。(胆胃膀胱大肠小肠)地五脏血里,其体在下,其用在上。(耳目口鼻)言阴阳互相为用,则 
天气左旋而降下,地气右旋而上升,气血和,表里静,上下通,如天地之泰然,人身其小天地乎?(气属阳,象 
天左旋;血属阴,象地右旋。血从气行,其体静而不动,故气血如磨形,上转而西,下安不动。虽云不动,自 
有东行之意,以其上动下静,不得不尔也。) 
以声色臭味常变言之∶肝主色,(应春,物皆有色,五色皆肝变化,然不特脏病征于面也。经言小肠谓赤肠, 
大肠谓白肠,胆谓青肠,胃谓黄肠,膀胱谓黑肠,言腑病当与色相合也。又言赤脉、青脉、黄脉、白脉、黑脉 
者,言脉与色亦当相合也。观色为医家大务如此) 自入为青,入心为赤,入脾为黄,入肺为白,入肾为黑。假如 
中风,肝为心邪,则知色当赤也。心主臭,应夏,(火能焦物,五臭皆心所主) 自入为焦臭,入肝为臊臭,入脾 
为香臭,入肺为腥臭,入肾为腐臭。假如心经伤暑,则知其症当恶臭也。脾主味,(应季夏,味自土生,行五味 
以养五脏者,脾所主也) 自入为甘,入肝为酸,入心为苦,入肺为辛,入肾为咸。假如饮食劳倦,以致脾邪入 
心,则知当喜苦味也。肺主声,(应秋,金之有声也,五声皆肺所发) 自入为悲,(即哭也,金气肃杀凄惨) 入肝 
为呼,(金胜肝,故发为呼) 入心为言,(火克金,故述为言) 入脾为歌,(母见子则乐而歌) 入肾为呻,(子见母 
则 
娇而呻吟)假如伤寒肺邪入心,则知当谵言妄语也。肾主液,(应冬,水性濡润,五液皆出于肾,分灌五脏)自入 
为唾,(肾主骨,则肾之液从齿中而生) 入肝为泣,入心为汗,入脾为涎,入肺为涕。假如中湿,为肾邪入心, 
则知当汗出不可止也。 
以主病要略言之∶三阴之脉荣于脏,三阳之脉荣于腑,阴阳和而无关格之患。惟五脏不和,则气滞而为 
九窍不通;六腑不和,则荣聚而为痈疽。(九窍∶耳目口鼻为阳七窍,大小便为阴二窍。盖肝气通于目,目和则 
知白黑。心气通于舌,舌和则知五味,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肺气通于鼻,鼻和则知香臭。肾气通于耳, 
耳和则知五音。五脏不和,则荣卫不通,邪气不得外泄,故九窍壅滞。九窍既滞,则六腑阳气亦不得通和于内。 
内外不通,故留结为痈疽疮疖) 盖邪在六腑,则阳脉不和,而气留在内,则阳气太盛,而阴气不得相荣于下,故 
曰关。凡外感是动气病,而下窍不利者,皆关之类也。邪在五脏,则阴脉不和,而血留在内,则阴气太盛,而 
阳气不得相荣于上,故曰格。凡杂病由血所生,而上窍不利者,皆格之类也。(经言是动者,气也;所生者, 
血也。邪在气,气为是动∶邪在血,血为所生。盖气先中于邪,则留止不行,而为邪所动,气既受邪,必传与 
血,则血壅不行,而不能润泽经络,病所由生,是知气先病而血后病也。但外感从气而入,杂病从血而出,此 
又东垣独得之见。丹溪尝分为十二经歌括,今悉篡于后条分,故不重录)阴阳俱甚,阴中无阳,阳中无阴,阴阳相 
离,使荣卫痞塞,气血不相营运,此则五脏六腑皆受邪也,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其命而死。关格,其百 
病之关健矣乎!病有咳嗽泄痛 疟者,何也?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则为 
泄为痛。春则肝先受之,夏则心先受之,余仿此。 者,间日一发;疟者,一日一发。脏腑之疟各不同,当随所 
状而刺之。(刺法见后。)病有积聚者,何也?积者,五脏所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或上或下,或 
左或右。聚者,六腑所成,其始发无根本,其痛无常处,上下往来不定。积者阴气,聚者阳气,故不同也。凡 
阳病欲得寒冷,又欲见人者,属腑;阴病欲得温热,又欲闭户独处,恶闻人声者,属脏。然脏病所以难治者, 
传其所胜也。假令心病传肺,肺传肝,肝传脾,脾传肾,肾传心,一脏不再传,故言七传者死。腑病所以易治者, 
传其所生也。假令心病传脾,脾传肺,肺传肾,肾传肝,肝传心,是子母相传,周而复始,如环无端,故言 
生也。经曰∶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己)所生而愈,至其(己)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己) 
而持,自得其位 
而起。(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禁当风。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 
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肝病者,平旦慧爽,下晡甚,夜半静退。病在心,愈于长夏。长 
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禁温食、热衣。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于壬癸。壬癸 
不死,持于甲乙,起于丙丁。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病在脾,愈于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 
持于夏,起于长夏,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 
丙丁,起于戊己。脾病者,日晡慧,日出甚,下晡静。病在肺,愈于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 
起于秋,禁寒饮食、寒衣。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于丙丁。丙丁不死,持于戊己,起于庚辛。肺病 
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禁犯淬炒、 
热食、温炙衣。肾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肾病者,夜半慧, 
四季甚,下晡静) 必先定五脏之脉,乃可言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必先知经脉,然后知病脉。) 
自其补泻言之∶外感内伤,病有虚、实、贼、微、正五邪之分。从后来者为虚邪,从前来者为实邪,从 
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为正邪。假令心病,伤暑得之为正邪,中风得之为虚邪,饮食劳 
倦得之为实邪,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