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7-医学入门-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柏,以咸泻之,泽泻。五脏虚实补泻,肝虚以陈皮、生姜之类补之。经曰∶虚则补其母。水能生木,肾乃肝之 
母;肾,水也。若补其肾,熟地黄是也。如无他证,惟不足,肾气丸主之。实则白芍泻之,如无他证,泻青丸 
主之。实则泻其子,心乃肝之子,以甘草泻心汤。虚以炒盐补之,虚则补其母,木能生火,肝乃心之母。肝, 
木也;心,火也。以生姜补之,如无他证,朱砂安神丸是也。实则甘草泻之,如无他 
证,重则单黄连汤,轻则导赤散。脾虚以甘草、大枣之类补之,实则以枳实泻之,如无他证,虚则以益黄散, 
实则泻黄散。心乃脾之母,以炒盐补心。肺乃脾之子,以桑白皮泻肺。肺虚以五味子补之,实则桑白皮泻之, 
如无他证,实则用泻白散,虚则用阿胶散。虚则以甘草补脾土,补其母也;实则以泽泻泻肾水,泻其子也。 
肾虚以熟地、黄柏补之,泻以泽泻之咸。肾有补无泻,肾气丸主之。肺乃肾之母,金生水故也,以五味子 
补肺而已。 
升降浮沉法一般。 
肝主春,于时自子至卯,为阴中之阳,风药应之,如防风、羌活、升麻、葛根之类,自地而升天,味 
之薄者是也。味辛补酸泻,气温补凉泻。心主夏,于时自卯至午,为阳中之阳,热药应之,如附子、乌头、姜、 
桂、红豆之类。正秉火之气味,火之浓浮散下,气之浓者是也。味咸补甘泻,气热补寒泻。肺主秋,于时自 
午至酉,为阳中之阴,燥药应之,如茯苓、猪苓、泽泻、木通之类。自天收而降地,气之薄者是也。味酸补 
辛泻,气凉补温泻。冬主肾,于时自酉至子,为阴中之阴,寒药应之,如大黄、芩、连、黄柏、防己之类。正 
秉水之气味,水之浓化浮沉,味之浓者是也。味苦补咸泄,气寒补热泻。脾主长夏生化,味甘补苦泻,气寒热 
温凉,各从其宜,详后分类注。经曰∶补泻在味,随时换气。凡言补,补以辛甘温热之剂,皆助春夏之升浮, 
在人身乃肝心也;凡言泻,泻以酸苦寒凉及淡渗之剂,皆助秋冬之降沉,在人身乃肺肾也。从时,春温宜凉, 
夏热宜寒,秋凉宜温,冬寒宜热;昼则从升,夜则从降;晴则从热,阴则从寒。然病与时逆,夏反用热,冬反 
用寒,如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以其不住于中也。又如伤寒,虽夏月可用辛热;伤酒及素有热,虽寒月可 
用苦寒,然皆暂用也。以人病言之,病在上则宜升,病在下则宜降,病在外则宜浮,病在内则宜沉,病寒则 
治以热,病热则治以寒,变化至不一也。故升降浮沉则顺之,所谓无伤岁气,勿伐天和也;寒热温凉则逆之, 
所谓调其气,使之平也,岂可执一而论哉! 
身腰下病梢能降,身半上病根宜损; 
凡药根在土中者,中半以上气脉上行,以生苗者为根。中半以下气脉下行,以入土者为梢。病在中焦用身, 
上焦用根,下焦用梢。经云∶根升梢降。 
横行手膊惟辛散, 
五味酸止而收敛,咸止而软坚,苦直行而泄,黄柏、大黄之类是也;辛横行而散,桂枝之类是也;甘 
上行而发,甘草之类是也。 
分经报使又何难? 
诗曰∶小肠膀胱属太阳,蒿本、羌活是本乡;三焦胆与肝胞络,少阳厥阴柴胡强。大肠阳明并足胃,葛 
根、白芷、升麻当;太阴肺脉中焦起,白芷、升麻、葱白乡。脾经少与肺部异,升麻兼之白芷详;少阴心经 
独活主,肾经独活加桂良。通经用此药为使,岂能有病到膏肓?然此皆外感杂证引药,若内伤虚损,须于前五 
脏虚实补泻药内求之。 
君臣和合无反畏 上品药一百二十 
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轻身延年。中品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 
应人,无毒或有毒,遏病补虚,斟酌其宜。下品药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除寒热,破积聚, 
不可久服。《神农本经》三百六十五种,法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后陶隐居又加三百六十五种,合七百二十种, 
此以无毒有毒论君臣也。若制方之法,主治病邪者为君,辅君分治者为臣,应臣向导者为佐使。假如治风以 
防风为君,治上热以黄芩为君,中热以黄连为君,治湿以防己为君,治寒以附子为君。兼见何证,以证佐分 
治。或体薄不敢纯用苦寒,则以辛热为向导而监制之。大概养命养性之药,一君二臣三佐使。治病之药, 
一君二臣九佐使。务要君臣配合,如父子兄弟和气,主疗同而气味似旧方,小反小畏亦不甚拘,若大反大畏竟 
有同剂者,必追 
重去积,仍有监制,乃不杀人,非初学可妄也。用药凡例∶凡解利伤风,以防风为君,甘草、白术为佐,风宜 
辛散也。凡解利伤寒,以甘草为君,防风、白术为佐,寒宜甘发也。凡眼暴发赤肿,以防风、黄芩泻火为君, 
黄连、芍药和血为佐,兼以各经药用之;凡眼久病昏暗,以熟地、当归为君,防风、羌活为臣,甘草、菊花之 
类为佐。凡痢疾腹痛,以芍药、甘草为君,当归、白术为佐。见血先后,以三焦分邪热,水泻以茯苓、白术为 
君,芍药、甘草为佐。凡诸风,以防风为君,随治病为佐。凡嗽以五味子为君,有痰者半夏为佐,有喘者阿胶 
为佐,有热无热者黄芩为佐,但分两多少不同耳。凡小便不利,以黄柏、知母为君,茯苓、泽泻为佐。凡下焦 
有湿,以草龙胆、防己为君,甘草、黄柏为佐。凡痔漏,以苍术、防风为君,甘草、芍药为佐。凡诸疮,以黄 
连、当归为君,甘草、黄芩为佐。凡疟疾,以柴胡为君,随所发时属经分用引经药佐之。相反药只十八味,逐 
一从头说与君∶人参芍药与沙参,细辛玄参及紫参,苦参丹参并前药,一见藜芦便杀人;白芨白蔹并半夏,栝 
蒌贝母五般真,莫见乌头与乌喙,逢之一反疾如神;大戟芫花并海藻,甘遂以上反甘草。若还吐蛊与翻肠, 
寻常用之都不好;蜜蜡莫与葱相睹,石决明休见云母;藜芦莫使酒来侵,人若犯之都是苦。又,硫黄原是火之 
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相见,野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 
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又忌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 
顺逆,炮 炙爆莫相同。 
七方十剂有机关; 
七方∶大方君一臣二佐九,凡病有兼证者用之;或病在肝肾之下而远者,分两多而频服之,亦大方也。小 
方君一臣二,病无兼证者用之;或病在心肺之上而近者,分两少而频服之,亦小方也。缓方有五∶有甘以缓 
之之缓方,如糖蜜、大枣、甘草,取其甜能变隔也;有丸以缓之之缓方,气行迟也;有无毒治本之缓方,功自缓 
也;有品性群众之缓方,或表里药同剂,或升降药同剂,更相拘制,各逞其能,而不得肆其毒也;有补上治上 
之缓方,心肺病不厌频而少是也。急方有五∶有急病攻之急方,如中风牙关紧急,用续命是也;有药性急烈 
之急方,如溲便闭塞,借用备急丸是也;有汤散荡涤之急方,下因易散故也;有药性有毒治标之急方,汗吐下 
剂是也;有补下治下之急方,肝肾之病,不厌频而多是也。奇方有二∶有单方之奇方,用一物是也;有数合 
阳数之奇方,一三五七九,皆阳数也,故奇方宜下不宜汗。凡入阳之分亦谓之奇。偶方有二∶有古之复方之 
偶方,二四六八十,皆阴数也,故偶方宜汗不宜下。凡入阴之分亦谓之偶。复方有二∶有二方三方之复方,如 
调胃承气汤加连翘、黄芩、山栀、薄荷为凉膈散。如防风、荆芥、石膏、滑石、桔梗、川芎、麻黄、当归、 
芍药、白术为防风通圣散;有分两均齐之复方,胃风汤是也。十剂∶宣剂可以去壅,姜、橘之属,郁而不散者用 
之;通剂可以去滞,通草、防己之属,留而不行者用之;补剂可以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气弱血弱者用之; 
泄剂可以去闭,葶苈、大黄之属,闭而有余者用之;轻剂可以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气实腠理闭密者用之;重 
剂可以去怯,磁石、铁粉之属,气浮神志不定者用之;滑剂可以去着,冬葵、榆皮之属。气着经涩二便涩者用 
之;涩剂可以去脱,牡蛎、龙骨之属,气脱遗溺遗粪遗精亡血者用之;燥剂可以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 
分上中下表里用之;湿剂可以去枯,紫石英、白石英之属,气枯血枯者用之;又寒剂可以去热,硝、黄之属; 
热剂可以去寒,桂、附之属是也。 
汤散丸丹斟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