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20-金针秘传-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刺象木,或斜或正; 
(针刺可曲可直可斜可正,犹木之曲直也。) 
口藏比火,进阳补羸。 
(口温针热,补调荣卫,毋令冷热相伤,犹火之能炎上也。) 
循机扪而可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土可以塞水,针可以塞病源,是以象土也。一针之用,五行俱全。) 
然是一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然拟于毫发,同贯多歧。 
(恒所用者,毫针也。按黄帝铜人流注之法,肘前膝下一寸六分,止有八分为 
针柄,是针二寸四分也。按气血经络,变化无方,惟针所治。) 
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 
(脏腑要分表里虚实寒热,针法在斯矣。) 
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痛痹,开四关而已之。 
(太乙移宫之日,八风之邪,主人寒热头痛。若能开辟四关,病可除也。四关 
者,两手两足,刺之而已矣,正所谓六十六穴之中也。)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神者脉也,脉息见于穴下,气至可刺之。脉息不至则不均,不全则不定,穴 
下气分,不可刺也,至慎至慎!) 
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土是根基。 
(先占口鼻,呼吸匀者可刺。水土者,太溪、冲阳也,绝则勿刺焉。) 
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 
(百会在顶,应天,主乎气;涌泉在足底,应地,主乎精;璇玑在胸,应人, 
主乎神。得之者生,失之者亡,应乎三才者也。) 
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 
(上中下三部,谓之三要。大包在腋下三寸,主脾之大井。相根据乎手足四肢 
也,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交平,而百病可治也。) 
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疑者,疾 
也)。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根据而别两支。 
(二陵者,阴陵泉、阳陵泉也。二跷者,阴跷、阳跷也。二交者,阴交、阳交也。续,接续也。五大者, 
五体也。言此六穴,递相交接于两手,两足并头也。两间者,二间三间也。两商者,少商、商阳也。两井者, 
天井、肩井也。言六穴相根据而分别于手之两支也。) 
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字意,次观肉分;或伸 
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 之间,动脉相应。 
(取穴莫熟于分寸,详字意最紧。手背、足背、脊背阳部分,在两筋之旁,以指按陷下者是穴。手心、 
脚底、肚腹阴之分,在筋骨 之间,以指下动脉应之是穴也。)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使一经而可正。 
(取五穴者,谓如阳经用甲丙戊庚壬时,取一时分井荣俞经合,五穴既定,然 
后取一穴得时刺之,三经者,假令胆经受病,宜取肝经。拘关又取脾经,甲胆与己 
脾为奇耦,三经只取一经,余同此例。) 
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 
(此言经络须要精熟。督脉任脉,一阳一阴,在明师手指,不可造次。) 
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迳。 
(日法寅卯辰上为标,申酉戌下为本,巳午未上为标,亥子丑下为本。故知标 
病大,本病轻浅也。交贯之路,谓阴交阳会,走经走络,配合之处也,皆可互标而刺之。) 
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 
(门海,出入之道。俞募,终始之处,五脏各有俞募。) 
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 
(阴俞阴谓之交,阳原阳谓之会。) 
更穷四根三结,根据标本而刺无不痊; 
(《灵枢》云∶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大。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太 
阴根于隐白,结于太仓。少阴根于涌泉,结于廉泉。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英。此谓三结四根,有足太阳根于 
至阴,溜于京骨,注于昆仑,入于天柱、飞扬也,足少阳根于窍阴,溜于丘墟,注于阳辅,入于天容、光 
明也。足阳明根于厉兑,溜于冲阳,注于下陵,入于人迎、丰隆也。手太阳根于少泽,溜于阳谷,注于少海, 
入于天窗、支正也。手少阳根于关冲,溜于阳池,注 
于支沟,入于天牖、外关也。手阳明根于商阳,溜于合谷,注于阳溪,入于扶突、偏历也。手太阴根于少商, 
溜于太渊,注于列缺,入于迎香。手少阴根于少冲,溜于神门,注于通里,入于极泉。手厥阴根于中冲,溜于 
大陵,注于内关,入于天池、 门也。按《灵枢》此篇,不载后一段。) 
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 
(用针八法者,迎随一也,转针二也,指法三也,针头四也,虚实五也,阴阳六也,提按七也,呼吸八 
也。补虚泻实,损益在此八法。五门者,井、荥、俞、经、合也。春刺井,夏刺荥,秋刺经,冬刺合,四季月 
刺俞穴。五门一月一同,一日亦有五门,同年辰例。客者,客邪也。主者,主气也。知之者,刺之无有不效。) 
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 
(甲光明走乙肝,乙蠡沟走甲胆,丙腕骨走丁心,丁通里走丙小肠,戊丰隆走己脾,己公孙走戊胃,庚 
偏历走辛肺,辛列缺走庚大肠,壬飞扬走癸肾,癸大钟走壬膀胱,三焦与包络相为表里,此为十二原穴。八脉 
者,奇经也。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阳维、阴跷、阳跷,是为八脉也。八会者,腑会中脘,脏 
会章门,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鬲俞,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膻中。此八穴阴通八脉,相符而用。) 
一日刺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 
(一日刺六十六穴之法,用甲丙戊庚壬五穴,每时相配乙丁己辛癸。一时十穴, 
五六三十,两手两足相对,共计六十穴。一时平取十二经之原,亦可偏经而已矣。) 
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 
(经云∶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宁失其时,勿失其气。古人云∶有八法,弹、拈、循、扪、摄、按、 
爪、切。用此如神,故下再执呼吸也。) 
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 
(手足大病,左因右侵凌,右因左攻击。黄帝云∶是动则病,经气更取,所生 
者病,血络更然。故上下前后左右腹背交经平刺也。) 
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刺相通。 
(巨微妙毫针之刺缪,交平而刺巨,随气色而针之,故不同也。) 
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浮沉而辨脏腑之寒温。 
(此言三部九候,刺虚实寒热表里也,而后刺法行焉。) 
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 
(古人云∶口温针暖,毋令针冷。与皮肉相和,故不损折也。) 
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 
(手法之原,先要左手,穴在重按有准。右手轻拈至分寸,自不痛也。) 
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背目沉掐,坐卧平而没昏。 
(此明用针规矩法式也。) 
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 
衰。伏如横弩,应若发机。阴交阳别而定血晕,阴跷阳维而下胎衣。 
(三阴之交,与三阳别走阴跷阳维,皆治产难下胎血晕,此之谓也。) 
痹厥偏枯,迎随俾经络接续;漏崩带下,温补使气血根据归。 
(风科有一,痹言风寒湿冷而为痹也,接续刺包焦诸穴。女人血下有四∶崩者 
急下,漏者点滴下,渗者浸浸而下,带者随便溺而下。荣卫气息安定,方可刺之。) 
静以久留,停针候之。 
(用针刺产难崩漏淹涎等病,皆可停针留法,罔不效也。) 
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端的处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 
(照海通阴跷,足少阴经也,可刺喉闭。大钟走足太阳,可刺失心之病。) 
大抵疼痛实泻,痒麻虚补。体重节疼而俞居,心下痞满而井主。 
(百病麻痒不仁、清冷者虚也,可补之。疼痛者实也,可泻之。五门所主不同, 
并主心下满闷,荥主气热恍惚,俞主体节疼痛,经主寒热喘嗽,合主气逆泄利也。) 
心胀咽痛,针太冲而必除;脾冷胃疼,泻公孙而立愈。胸满腹痛刺内关,胁疼肋痛针飞虎。筋挛骨痛而补 
魂门,体热劳嗽而泻魄户。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眼痒眼疼,泻光明与地五。泻阴 止盗汗,治小儿骨 
蒸;刺偏历利小便,医大人水蛊。中风环跳而宜刺,虚损天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