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927-新星-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态不好。球员的问题是教练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当好自己的教练,要把自己调试好,人的状态如果不好根本写不出好东西来。    
    


第一部分我的五部“文革”小说

    1998年至今,仅有短短的四年,即使对于一个作家的创作生命而言,四年也不能说很长。但它在人类历史上却是值得纪念的一段时间,因为在这四年中,纪元千年从“1”跨向了“2”,而世纪之钟则从二十世纪走向了二十一世纪。    
    我在这最近的几年中,接连写了几部有关中国“文化大革命”的长篇小说。    
    第一部是《芙蓉国》,写了那十年历史的全景。感谢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了这部看来有些敏感的作品。作者当时化名“辛克”,也得到了许多读者的理解。    
    第二部是《蒙昧》,写了十年苦难中一个男孩和一个年轻女教师的生死离别。《花城》杂志2000年第4期刊载,同时出版了单行本。《蒙昧》描绘的南国风貌及社会动乱中男孩的蒙昧性心理成长过程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共鸣。    
    第三部是《牺牲》,写了那十年中发生在北国山区的一个故事。那是对一个经典爱情故事的非经典叙述。《大家》杂志2000年第5期刊发了全文。云南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    
    第四部是《黑山堡纲鉴》,通过一个独立王国形成及覆灭的过程缩影了一段极端的历史。这部作品对“文化大革命”赖以发生的封建主义文化或许具有杀伤力。《花城》杂志于2000年第6期发表,花城出版社同时出版了单行本。    
    2001年在《收获》杂志上发表的《青春狂》(又名《那个夏天你干了什么》),背景仍旧是“文革”,算起来,这是我关于“文革”的第五部小说了。这部作品通过对一个事件的调查,表述了我对人性、对历史的一些思索。人是怎样在正义的口号下对他人实行着最残忍的迫害;记忆又怎样“利己”地改造着历史;人们是怎样在对“文化”的反思中回避着自己的责任;而“弑父”这一人类的情结又怎样在社会提供的机会中冠冕堂皇地张扬着进步的旗帜……    
    这些作品得以问世,自然要十分感谢上述杂志编辑部与出版社。    
    这些小说问世后,收到不少读者来信,他们中除了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中年人、老年人以外,还有很多是二三十岁甚至二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在这里一并对他们表示感谢。    
    我一直在写作。    
    就写作而言,生活中的一切曲折和困顿都是滋养。它可以使人用更安静的眼睛审视不安静的生活。    
    ——摘自《那个夏天你干了什么》


第一部分柯云路:我想写出中国的“文革”史

    夏 榆     
    ' 文坛久负盛名的纯文学刊物《花城》,在即将出版的2000年第4期隆重推出柯云路的长篇新著《蒙昧》,同时推出单行本,这是柯云路继以“辛克”笔名发表长篇小说《芙蓉国》之后,反思“文革”的又一力作,此书是柯云路在被媒体围剿之后隐姓埋名深居简出长达两年的首度亮相,也是他寂寞刻苦的著述生活的硕果之一。    
    日前,在北京友谊宾馆一处幽静的茶舍,久没露面的柯云路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我愿以我的坦荡和真诚赢得理解    
    记  者:你现在重返文学是因为对生命科学的研究走不通吗?    
    柯云路:我一直跟文学在一起,从来没有离开过文学,有可能只是我对文学的理解和别的作家有所不同,我接近文学的方式不同。我理解的文学更宽泛,更深广,它包含众多人文学科当然也包含生命科学。     
    记 者:你的《芙蓉国》是以“文革”为背景,《蒙昧》也是以“文革”为背景,但一部是匿名,一部又不是,为什么?    
    柯云路:我最先写下的是长篇小说《芙蓉国》,以“辛克”的笔名出版,那是一部反映“文化大革命”全过程的全景式长篇小说。我试图以这一历史长卷表达我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思考。化名出版是因为我的名字和这个题材在此前比较敏感。接下来,我又用有别于自己过去的叙述语言写下了《蒙昧》,这又是一部对“文革”进行反思的作品。这部作品是通过一个处于蒙昧期的少年和一个成熟女性的人性激荡,反应那个蒙昧时代的人性悲剧。这部作品出版之际正逢我的境遇开始好转,作为一个作家我开始重新享有出版自由。不久我的另一部写“文革”的新著也将问世。我愿意我的这些作品能以它的坦荡、真诚赢得我的读者的理解。    
    我想写出中国的“文革”史    
    记 者:几部小说都以“文革”为背景,你好像对“文革”格外关注。    
    柯云路:我觉得每一个严肃的有良知的中国作家面对“文革”这笔历史遗产都不能掉头而去。我一直在研究“文革”,我的成长经历,我的思想历程使我无法绕开这段历史。我觉得这是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一笔独特的苦难的资源,它是一个镜面,由此可以映照一个社会和一个时代的荒诞、谬误,映照人性的残暴、黑暗,它成为20世纪人类的非战争暴行记录之一,它的深刻性、严峻性使它成为一个永久的警示。但我也看到我们正在遗忘,正在失去对它的警惕,逐渐远离对它的反省,我们的年轻一代甚至不知道“文革”为何物。在写作中,我经常翻看书稿中有关刘少奇的描写,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那时都无法借助宪法保护自己最起码的公民权益,他的令人深切同情的悲惨命运,大概是中国那一段可以称之为“浩劫”的历史缩影。我希望能通过我的写作对这段历史作出一种理性的检视和深刻的永久的呈现。    
    记 者:实际上知识界已经在反思“文革”了。    
    柯云路:但我觉的远远没有深入,这样一段历史,不对它作深入的剖析研究我认为是中国知识界的悲哀,是这一代作家的失职。现在我把写“文革”看成我的使命,就像巴尔扎克写出《人间喜剧》,托尔斯泰写出《复活》一样,我想写出中国的“文革”史。正好我这几年的经历和境遇也可以让我更专心做这件事。    
    记 者:你对写“文革”准备很久了吗?    
    柯云路:我从80年代起就开始做准备,一直没有写出来,是因为那时的艺术准备不足,90年代开始写了一些,结集成《十年梦魇》,那是写“文革”的尝试。以后一直在构思,做更深入的研究,做各种艺术准备,这个过程很漫长。直到1998年,我在被媒体声讨和围剿的热闹时刻冷静地开始了对这一段历史的写作。    
    记 者:你的新的写作跟以前的写作接上了气脉。就像《新星》、《夜与昼》、《衰与荣》一样,我们又见你的社会关怀现实关怀了。    
    柯云路:有联系,但我希望这种联系不是等同的意思。实际上我对我以前的文学表达非常不满意,包括《新星》、《夜与昼》、《衰与荣》。作家的切近生活、干预生活的方式在那时是普遍的,但从艺术上讲是不足道的。实际上艺术家要有历史的超脱感,要有更适当的超脱感去看历史。我一直在寻求艺术的突破,我不喜欢在中间地带徘徊,我愿意我的写作能不断超越自己,让自己向前走。看《蒙昧》你能看到我对自己的否定。但作为一个作家我的社会关怀、现实关怀一直在,只是我深入到了更广阔、更细微的领域。


第一部分人有时需要不断否定自己

    人有时需要不断否定自己    
    但有时更需要坚持的勇气和能力    
    记 者:我想知道经历了这几年的浮沉,如果重新检视你的思想,你认为有哪些是该坚持的?有哪些是该扬弃的。    
    柯云路:我现在不知道有哪些是不该坚持的。我对我过去的研究、探索、我的初衷、努力和我某些方面自认为取得的某些成果,我都坚持。也可能我都不坚持,不坚持的原因是我要超越我自己,也可能我的探索还不够完善,不够深入,不够扎实,不够完美。就是说我对自己曾经做过的工作还坚持,没有后悔之说,但我可能要求自己做得更好,更严谨、更扎实、更全面、更妥当。    
    记 者:一个真正的思想者,如果认定自己的发现是真知灼见,还是应该具有坚持的勇气和能力。我们周围太多的见风使舵者、太多的无脑者、落井下石者。    
    柯云路:这一方面我还行。人活在世上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