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宇宙和生命-第9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个体化期(24~36个月)。如果妈妈既积极又尊重幼儿自己探索的需要,而且一直保持这个形象,那么,幼儿就会认同妈妈,他心中就会有一个“积极妈妈”。 

  这时,虽然孩子从心理上已经与妈妈分离,他彻底意识到妈妈是妈妈,“我是我”,妈妈与“我”之间有一个清晰的界限。但实际上,他心中的“我”实际上是对妈妈的内化。 

  可以这样说,妈妈的爱让幼儿找到自己———自己的内容就是对妈妈的内化。但是,只有分离才能让幼儿成为自己。 

  接下来,还有对爸爸的爱与分离,对爸爸妈妈的其他替代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重要亲人的爱与分离。谁最爱他,谁的爱与分离就越重要。但最关键的,仍是与妈妈和爸爸的爱与分离。与爸爸的分离一样非常复杂,本文暂不论述。 

  幼儿与妈妈的三种心理分离 

  成熟分离:幼儿内化了妈妈的形象,有了自己。但幼儿有了自主性,他形成了主动、积极探索的特质。 

  拒绝分离:如果妈妈不愿意与幼儿分离,或错误地什么都替幼儿做主,从而阻碍了这个心理上的分离过程,那么,幼儿就会形成依赖症,现在,他特别依赖妈妈,以后,他特别依赖爸爸或其他亲人。等长大后,他会依赖别人。 

  单纯分离:妈妈不理解甚至根本缺乏理解幼儿的意愿,也拒绝与幼儿分享他探索世界的情感和体验,那么,幼儿就会陷入孤独症。他可能会极度自恋,也可能会变成孤独症。 

  第三个分离:与家的分离 

  这一过程从幼儿园开始直到我们成人才结束 

  “与家的分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荣玮龄说,“它从进入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变成成人才基本结束。当然,有些人一辈子都完不成这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初期亲子关系造成的模式开始发挥显示威力。 

  我在北京做电话心理咨询时认识的一个打工仔,他上初中时仍每天晚上回家和妈妈睡在一张床上。那个学校全是住宿生,唯独他例外。他的村庄离学校2。5公里,每天晚上,他都要步行回家,一早又步行去学校。因老被同学笑话,他最后退学了。 

  直到他长得五大三粗时,妈妈才拒绝和他睡一张床,但这未免太晚了,他对妈妈的依赖已严重到病态,因为想妈妈,他每天都要哭,每个星期都要给妈妈打三次以上的电话。在他的倾诉中,他说妈妈并不情愿和他睡一张床,不知有多少次赶他了,但他一死皮赖脸地求妈妈,妈妈就会心软下来。 

  这是孩子不想与妈妈分离,但也有另一种情形,妈妈无法完成与孩子的分离,她甚至会主动破坏这种分离。 

  派克在他的著作《邪恶人性》中讲到了一个故事: 

  安吉拉的妈妈不能接受安吉拉有任何的自主性,她的寝室永远不能关门,妈妈任何时候都有权利走进她的房间。她11岁,妈妈心血来潮,想把安吉拉的头发染成金黄色,但安吉拉喜欢自己乌黑的头发,而不喜欢金黄色的头发。结果,无论安吉拉怎么反抗都没有用,妈妈最后还是将她的头发染成了金黄色。安吉拉讲话的时候,妈妈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命令她闭嘴。但一旦心血来潮,妈妈又会拼命去挖掘安吉拉的内心世界,问她想什么。 

  结果,到了30岁的时候,安吉拉不能说话了。她是一名教师,本来可以流畅地讲课,但忽然有一天,她说不出话来了。 

  派克分析说,与妈妈的关系让安吉拉形成一种潜意识的模式:关系越亲密,她就越没有自己的空间,而她维护自己空间的唯一方式就是不说话。因为无论妈妈怎么侵扰她的个人空间,但她只要不开口,妈妈就一点办法都没有。在这种潜意识模式的影响下,安吉拉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关系,当从疏远变成亲密时,她就会“失语”。这种“失语”只是为了捍卫她的隐私空间。 

  像这样的父母并非少数。派克说,一些父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将孩子当作了一个“物”,而不是人。他们认为自己有权力去支配这个自己生养的“物”。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父母倾注的是善意还是恶意,这个孩子的自主性都不会得到尊重。 

  不过,无论父母怎么样,孩子都不可能再像小时候那样黏父母。因为,父母在孩子心中已从“无所不能的神”还原为有很多缺点的普通人。这时,孩子需要新的“神”。他们需要找到新的偶像去认同,从偶像的人格中吸取养料,以成为自己。这些偶像可能是老师、同学等身边的人,也可能是遥不可及的明星、科学家、政治家等大人物。 

  这时,有拒绝分离模式的孩子很容易受到伤害,因为他们遇到的认同对象经常与他们是不一样的。如果认同对象是单纯分离模式,那么对象会主动远离他。如果认同对象是拒绝分离模式,那么两个人会腻在一起,但这并不甜蜜,因为两个人的成长速度都会因为亲密而慢下来,新的亲密关系不仅没有促进他成长,反而会成了累赘。 

  与家的三种分离模式 

  成熟分离:爱家,但又喜欢独立。 

  拒绝分离:恋家,无法独立。 

  单纯分离:逃离家庭,拒绝与家庭继续保持联系。

  认识新时代运动

  「新时代New Age」运动是1960年代在欧美各地萌芽的一种心灵启蒙运动。

  他们认为「旧时代」的人只集中心力于具体的物质,没有觉悟到每个人意识的力量,忘记了基本上我们「是」一个灵魂,而我们「有」一个身体。我们灵魂的能量,透过信念、思想和情感,创造出具体的物质和事件。不少在「旧时代」中追求灵性的人,往往唾弃世间,严厉批判自己和别人的贪、瞋、痴,强调「苦修」,压制欲望,永远想「出世」、「解脱」。

  然而「新时代」却教我们信任宇宙,也信任人性本善,换一副眼镜来看世界。欢欣鼓舞于自然和人的每一丝美善中,以「乐修」之心,行喜悦之道。「新时代」并不教人们应当「同体大悲」。因为「没有人是座孤岛」,不论你愿意与否,你个人的命运都是和全世界、全人类及整个大自然密不可分的。

  「新时代」并非宗教组织,也特别反对权威和偶像崇拜,而致力于强调个人与源头(天、神、道或称一切万有)的直接交通和感应,讲求的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或达到喜悦忘我、天人合一的境界。以此观点言,许多古代的「说法者」及「神秘主义大师」都早已生活在个人生命的「新时代」中了。

  简言之,「新时代」运动是以全然不同的乐观精神,提醒人们转化自我,进而转化世界,建立一个充满了爱与光的「新时代」。

  新时代运动的内容

  一、商业层次:利用「新时代」做为开拓市场的口号,来促销健康食品、号称能开发潜能和脑力的种种器材等。

  二、魅力层次:包括最为传媒及流行文化所熟知的一面,像是「住满了奇怪而富异国情调的高灵、大师、专家、外星人。充满着灵异能力、玄奥的神秘及秘密的教诲。」在这个层面的诱惑是自我的满足及脱离社会。

  三、转化层面:如《宝瓶同谋》里所说的政治、商业、教育、两性角色、科学、宗教及心理学等各方面的「范型转变」(paradigm shift)。

  四、重新界定神圣(sacred)意义的层面:并且将地球、人类及日常生活神圣化。是意识的一个觉醒,以致能庆祝在平凡事物中的神圣性。主要的关切是在思想和生活上带来全球性的变化。

  除了以上所述的之外,新时代还包括新思潮(New Thought),人类潜能运动(Human Potential Movement),整体健康运动(Holistic Health Movement),以及由亚洲直接进口的宗教和修练法,和美洲印第安人巫术传统。

  至于通灵术,则由十九世纪偏重与亡者沟通,转而变成与自己的真我或大我(higher self)或外星人(ET)或无形界的高灵,甚至与上帝的直接接通。而沟通所传来的信息,也包含了非常有深度的知识和智能,涵盖了神学、科学、心理学的范围。

  八十年代美国的媒体开始注意新时代运动,但多集中注意力在较肤浅和怪力乱神的面向,更加使学术界和科学界感到不屑。许多有心有识之士,遂避开了这个卷标,另以各种不同的名称自号,如自助、新科学、新心灵、玄学、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