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医梁有志传奇-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理成章的头号种子是副院长张一得。张一得医道精深,为人正派,但普遍反映他骄傲自
大,凡人不理。不论是在学院还是到市委、市政府、卫生局……他都是直眉瞪眼,直来直
去,找到想找的人,公事公办,办完就走,从不与人寒暄,甚至别人与他寒暄他也只知点头
傻笑,连句问寒问暖亲切随意的家常话都不会说。领导上本来认为这不算大缺点。但各方反
映强烈。据说连学院的汽车司机都声明,如果张一得当院长,他们宁可调走也不愿为之出
车,“我们没法和这位眼眶朝天的死硬皮共事”,人们说。领导只好作罢,取消了提拔张一
得的打算。并且分析说,我们的事业是集体的事业,有组织的事业,你再好,不联络人,不
团结人,又怎么当领导呢?如果各级领导都是这样的人,咱们不是只好散伙吗?
    第二候选人是一派拥护,另一拨反对。反对的一拨人列举了该人的诸种缺点,包括有一
次出差住了超标准的房子,有一次在家和岳母吵架并打了小舅子。第三个候选人另一拨赞
成,这一派反对。反对的一派列举了此人的诸种缺点,包括有一次骑自行车带人受到交通民
警教育时态度不好被带到了派出所与有一次乘公共汽车时与售票员口角。人们说,让这样的
人当院长,是不是说今后我们院的干部骑自行车都可以带人或回家都可以打小舅子呢?问得
好。两个人不但都没有当上院长,而且都被拉出来“示众”——“臭”了一顿。
    第四个都说好但年纪太轻了一点,二十三级干部提成院长难免火箭,直升飞机之讥,压
不住台。第五个很不错,又懂业务又联系群众但“文化大革命”初期表现不好。第六个基本
上已经确定了,再经过一个例行呈报手续就可以发任命通知了,这时,他老婆突然来找领导
告状,说他有了外遇。任命这样的干部,不等于提倡“第三者插足”吗?第七个、第八
个……搞得市委市政府的组织人事部门、文教卫生部门叫苦连天,现在选个干部简直比沙里
淘金都难。没有人,没有人啊!
    到了1981年12月28日,又一年快要过去了,实在不能再拖下去。卫生局的杜局
长忽然想起了梁有志。梁有志当年搞农村“四清”时的工作团团长就是这位杜局长。他想起
了梁有志治得哑巴说话的奇迹。他提名这个人。组织部与人事局联合调查:梁有志,54
岁,1946年参加革命,1948年入党。大学肄业,“文化大革命”中无问题。衷心拥
护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精通医道,有治哑的实
绩。群众关系、道德作风俱佳。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真是天生就的中医学院
院长材料!12月31日,赶着在1982年到来之前宣布了任命。人们一怔,怔后一致拥
护。省委有关部门指示应该总结这个经验,放宽思路,打破保守思想,大胆大量地提拔“四
化”干部。
    梁有志一开初吓了一跳,牙齿打战,彻夜未眠。这究竟是怎么了?做工作,这当然是他
作为共产党员乃至作为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他不是怕工作,也不是不想工作,问题也不在
于“材料”,论他这块材料,如果发挥得好,当个院长也算不了什么。他并不迷信所谓“当
领导的料”有多神秘。他只是觉得突然,全无思想准备。年轻时他那样热情、真诚、努力苦
干地要求进步,却硬是左碰一个钉子右碰一个壁。后来是有些消沉了,他惭愧,一想起那整
天练气功和打麻将的日子他就无地自容,觉得自己真是有愧于一个共产党员的称号了,却让
他当一个堂堂的院长去了。他实在是不配啊!再说,他想过他要当一名真正布尔什维克化的
共产党员,他要当一名季米特洛夫式的党的活动家,他要当一名刘少奇式的工会活动家,他
要当一名马列主义理论家,他要当一名作家、诗人、画家、外语专家、小提琴手……都没有
当成,却在年逾知天命之年的一夜之间成了中医学院院长!
    梁有志上任一个月之后,省里来了文件:中医学院为本省重点高等学校,由省政府领
导,省卫生厅和教育厅联系,升格为地、师级单位。从理论上说,梁院长差不多与市领导人
一个格儿了!
    有革命初衷和党员的组织性管着,梁有志老老实实做起了院长。他上班不坐汽车而骑自
行车。他在首次全院师生员工大会上声称自己的被任命纯属偶然也许甚至是误会。他声称自
己其实不懂医,最多算“赤脚医生”,但是乐于向各位专家学习。他说他确是本院公仆,愿
为全院师生员工跑腿办事。
    他辛辛苦苦。为两个老教授的平反和一个“文化大革命”中含冤去世的老中医的家属从
集体所有制单位转入全民所有制单位的事跑市委跑省城。他亲自抓了改善学生宿舍的公共厕
所卫生与为厕所加装暖气散热片的事。学院“升格”以后,他为学院跑来两辆大轿车一辆工
具车一辆面包车。他亲自指示设立了班车,上下班时接送不在本校住的教工。他到处讲话写
文章批驳轻视中医迷信西医的思想,号召中西医互相学习,整理和发展祖国宝贵的医学遗
产,创立现代化的、完整的有特色的中国医学科学。工作中他自己惊异地发现,原来他小时
候具备的那种智力优势——机敏、条理、善领悟、好学、讲效率等等并没有从他身上消失,
他身上原来蕴藏了那么多潜能!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焕发了人们身上沉睡多年的热情与
聪明才智!想起来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梁院长上任一年,学院内外交口称誉。这样的德,这样的才,这样的谦虚谨慎朴素……
您上哪儿找去!学院给他分新房子,他谢绝了。他的事迹刊在省党刊上。
    殊誉带来殊荣,1982年,梁有志当选为市政协常委,省政协委员,市中华医学会常
务理事,并就任省《救死扶伤》杂志编委。1983年梁有志当选为市政协副主席,省政协
常委,市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省《救死扶伤》杂志顾问,全国中医研究会理事。1984年
又上了一层:市政协主席,市中华医学会会长,全国中医研究会常务理事……头衔多得数不
清。
    最使梁有志不安的还不在于纷至沓来的头衔而在于当了院长以后他立即成了遐迩闻名的
名医、专家。不仅医学杂志派记者前来访问,医学学会请他讲话,外国医学代表团也来拜
会,而且市委书记、省政府领导人亲自派车派人请他到家里看病。梁有志诚惶诚恐,拽上本
院真正的专家同去“保驾”,见人就声明自己医学业务上所知极有限,离真正的专业造诣不
啻十万八千里。他尤其斩钉截铁地宣布,他决不给任何人开处方,他完全没有那个能力,由
他开处方后果将不堪设想。他的谦虚与慎重更加使人敬重。有道是“名医不言医、名将不言
兵”嘛。
    看病的领导同志克制地说:“好好,我们没有麻烦您亲自写处方的意思,您讲一点意见
讲一点精神就行了,医生多得很嘛,这不是,和您一齐来的医生也在嘛,您讲一点原则,他
们会具体化为药方的哟!”
    梁有志被逼无奈,结结巴巴地说上一些最粗浅最基本的常识性意见,诸如“既要服药,
也要调养”啦,“照顾好病人的饮食起居”啦,“病人的心情很重要”啦。“要有信心也要
有耐心”啦,“中西医可以结合治疗”啦等等什么的。病人点头称是,同去的老专家也点头
称是。人们的鼓励和虔诚为他壮了胆,于是他又进一步讲了点阴阳寒热虚实补泻的道道,更
受到了叹服赞赏。他发现,关键在于不要往深里新里讲,讲得越浅,就越是真理。
    1982年,他上任半年以后,腼腆地接受了小汽车接送的待遇。司机是一个高中毕业
生,温文尔雅,聪明能干,高个大眼,仪表堂堂,完全是知识化了的工人。他觉得是一种新
人形象。司机的积极性与办事能力很高,实际上兼任了他的秘书,他也乐于请司机帮他办许
多事。一九八四年初,司机小刘递给他一沓稿纸,一看,上写“梁有志医生论医学”。原来
是他平常与人谈论医道的片言只语、粗浅之论都被小刘听去记下,竟整理出洋洋大观的一篇
文章。说是《救死扶伤》杂志下一期头条准备发表此文。梁有志大惊,但不能驳小刘的面
子,不能无视小刘的良苦用心的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