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恒远同时又是不具形的巨大的存在,那是一种北大特有的精神现象。这种存在超越时间和
空间,成为北大永存的灵魂。
  北大学生以最高分录取,往往带来了优越感和才子气。与表层现象的骄傲和自负相联系
的,往往是北大学生心理上潜在的社会精英意识:一旦佩上北大校徽,每个人顿时便具有被
选择的庄严感。北大人具有一种外界人很难把握的共同气质,他们为一种深沉的使命感所笼
罩。今日的精英与明日的栋梁,今日的思考与明日的奉献,被无形的力量维系在一起。青春
曼妙的青年男女一旦进入这座校园,便因这种献身精神和使命感而变得沉稳起来。
  这是一片自由的乡土。从上个世纪末到如今,近百年间中国社会的痛苦和追求,都在这
里得到集聚和呈现。沉沉暗夜中的古大陆,这校园中青春的精魂曾为之点燃昭示理想的火炬。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者,从这里眺望世界,用批判的目光审度漫漫的封建长夜,以坚毅的、
顽强的、几乎是前仆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落后的国土上传播文明的种子。近百年来这种奋斗
无一例外地受到阻扼。这里生生不息地爆发抗争。北大人的呐喊举世闻名。这呐喊代表了民
众的心声。阻扼使北大人遗传了沉重的忧患。于是,你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人的沉思的面孔
总有一种悲壮和忧愤。北大魂——中国魂在这里生长,这校园是永远的。
  怀着神圣的皈依感,一颗偶然吹落的种子终于不再移动。它期待并期许一种奉献,以补
偿青春的遗憾,并至诚期望冥冥之中不朽的中国魂永远绵延。
                  编者旁白


  天地间,大概没有比每个人都想过好日子更天经地义的了。
  这落实到人权层面,便是人人皆有追求现世幸福的权利。
  幸福,实属人体会到美好愿望兑现时的心理满足,旋即,生命之欣悦如朝霞从脸庞透出
光束,这便是笑——列夫·托尔斯泰说,当安娜心里想笑,她便笑出声来一笑是人世间表情
最丰盈、最柔美亦最撩人销魂的肢体语言,因为它发自灵魂深处。
  但远不是所有愿望的实现,皆值得人陶醉如此。按马斯洛“行为级差”理论,愿望本有
高下之分。一个人在有生之年,最值得他(她)不懈追求的终极目标,当是使自己真正“成人”,
亦即使自身这一生物学层面的生命个体,真正转化为文化学层面的独立、自由的价值主体,
所谓“大写的人”是也。
  何谓“志存高远”?这就是:人生有涯,难道还有什么比渴望自己“成人”更高远的么?
没了,“悠悠万事,惟此为大”。

  “惟此为大”即最大,即人生意义之极致,近乎“神性”。本土语境对“神性”一词大
多持异议,也有将其误读成“迷信”的。其实,任何词汇的涵义皆属人为,约定俗成而已,
全取决于你作何界定。就人生价值体悟而言,我眼中的“神性”无非有两解:一日“神圣”,
二日“神秘”
     。
  “神圣”
     ,好讲,简言之,是指意义最高级,
                    “至高无上”的意思。
  “神秘”
     ,则惹我想起另一句古话:“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若将
“信仰”理解为纯属个人的心灵事件,则自己是否真有所信,是否真将“精神成人”当作人
生头等大事来信奉且践履——这倒确确凿凿是一件无须公示、更忌炫耀的“私事”,甘苦自
知也。“同心同德”者或许尚能体味我心境,“谓我心忧”;但若奢望普天下皆能对我表同情
乃至体恤,近乎苛求,这就难免有人“谓我何求”了。此情境酷似恋爱:未涉情场或从未有
幸尝过爱之刻骨铭心者,对正爱得昏天黑地的情侣,往往看不懂——据说“神秘”
                                   。
 大凡未被人的智慧、情商、学识所即兴破译的诱人对象(从星空、旷野到人间情缘),皆可
姑且划入“神秘”一类。但对那双正在杨柳岸苦苦辞别、执手凝噎的泪人儿来说,则一切都
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刻在心头,写在眉头,丝毫不像虚幻的风、飘渺的雾,一点不“神秘”
                                        。
  不仅不“神秘”,进而,真正拥有人生信念者,还能明晰且诗意地叙述其灵魂历程,如
王国维。王国维年轻时曾说,一切有大学问、成大事业者无不经历如下“三境”:一是“昨
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阕千古箴言堪称“诗语蒙太奇”
                                        。
  这就是说,王国维上述诗语虽分别摘自宋词(依次为晏殊、欧阳修、辛弃疾所撰),但在
王国维笔下,却又奇妙地叠出他对人生境界的诗哲体悟。细深体会王国维“三境界”说,你
会发觉“第一境”旨在突出人生抉择的“独立性”,世上的路万千条,最值得你走的可能只
有一条,此路在何方,当亟须你苦苦寻觅,这就不免逼你“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了;
                                      “第
二境”则是渲染生命体验的“亲证性”,一个人首先须面对的是自己,一个最终将面对的仍
是自己,没有谁能代替你去爱或恨,更没人能代替你的生与死,你既然选定了自己的路,你
就得斗胆乃至咬咬牙走下去,哪怕一路坎坷,折腾得你形神“憔悴”,你仍须无怨无悔;
                                      “第
三境”当是在庆幸且喟叹价值实现的“自明性”,那可是多少次山重水复,濒临绝境啊,最
终命运还是公正的,“天道酬勤”,修得正果——亦即明白“人何以成人”的艰辛与尊严。

  试比较王国维“三境界”说与本章所辑西哲之“论人生”,你可能发现王国维之诗语,
虽与西哲之学理表述语式不一,但中西贤哲所面对的人生课题及其所给出的答案,却是异曲
同工、神理相接的,故当王国维说“学无中西之分”,我是极佩服的。
                                       (夏中义)


              成为一个人意味着什么?


                  罗杰斯
                  美国心理学家。本文选自林方主编《人的潜能和
                  价值》,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常常有人这样问我, 人们究竟因为什么问题前来咨询中心求助于你和其他心理顾问?”
          “
对此我总感到难以答复。我只能说,他们有着你所能想象的任何一种问题,而且有相当部分
我敢肯定是你连做梦也想不到的。例如,有学业上一败涂地的大学生,有被婚姻弄得苦恼不
堪的家庭主妇;有感到自己已经濒临精神崩溃或精神病变的人;或是某个担任要职的专业人
员,由于过分沉溺于性方面的胡思乱想而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或是一个在班上拔尖的优秀
学生,仅仅因为相信别人断言自己是无可救药的蠢笨而变得绝望呆滞;也有被孩子的顽皮行
径搞得焦头烂额的家长;有活跃于交际场所的时髦女郎发现自己突然被一阵无可名状的沮丧
心情所压倒,有的女性因感到生活与爱情都正在从身边悄然逝去而万分忧虑,纵使她的大学
毕业成绩优良也不足以补偿她失去的一切;有的男子则确信某些强大的邪恶势力正在积极策
划阴谋,企图暗算他,……。我可以这样无休止地列举出一大堆人们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各
式各样的问题,它们真可说是集各种生活经验之大成。然而,我对这种开清单的作法是不会
满意的。作为一个心理咨询顾问,我很清楚,人们第一次向你诉说的问题隔上两、三个小时
后就会完全变成两样,即便到了第十次来向你诉说时,问题还会变。现在你们该明白了为什
么我会感到难以回答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那个问题。
  不过,我已逐渐相信这么一个事实:尽管人们的问题包罗万象、错综复杂,但回答却只
有一个而且非带简单。我们努力为咨询者创立了一种利于治疗的关系,这样,我们可以倾听
他们诉说自己的经验。从许多咨询者的谈话中,我感到他们每个人其实都为同一个问题所困
扰。人们主要诉说的问题可能在情境上有所不同,他们苦恼的原因也可能大不一样,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