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来,由于下列各点:
  第一是缺少思想的训练。他的思想,不曾经过严格的纪律,因此已有的思想固不能发挥,
新鲜的思想也无从产生。外国的思想家常提倡一种严正而有纪律的思想(“Rigorous
thinking”)就是一种用逻辑的烈火来锻炼过的思想。正确的思想是不容易获得的,必得经
过长期的痛苦,严格的训练,然后才能为我所有。思想的训练,是教育上的重大问题。历次
世界教育会议,对于这个问题,都曾加以讨论。有人主张研究社会科学的人,他也得学高深
的数学,不是因为他用得着这些数学,乃是因为这种数学是他思想的训练。思想是要有纪律
的。思想的纪律,决不是去束缚思想,而是去引申思想,发展思想。中国知识界现在就正缺
少这种思想上的锻炼。
  第二是容易接受思想   中国人向来很少人坚持他特有的思想,所以最容易接受他人的思
想。有人说中国人在思想上最为宽大,最能容忍,这是美德,不是毛病。但是思想这件事,
是就是是,非就是非,谈不到什么宽大和容忍。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哥
白尼主张地动说,固且自己深信是对的;就是布鲁诺和伽利略研究这个学说认为他是对的以
后,也就坚决地相信他、拥护他,至死终不改变。试看西洋科学与宗教战争史中,为这学说
奋斗不懈,牺牲生命的人,要有多少。这才是对真理应有的态度。中国人向来相信天圆地方,
“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但是西洋的地动学说一传到中国,中
国人立刻就说也是圆的,马上接受,从未发生过流血的惨剧。又如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也
是经过多少年宗教的反对,从苦斗中才挣扎出来的。直至 1911 年,德国还有一位大学教授,
因讲进化论而被辞退:甚至到了 1921 年,美国田纳西(Tennesses)州,还有一位中学教员
因讲进化论而遭诉讼。这虽然可以说是他们守旧势力的顽固,但是也可表现西洋人对于新思
想的接受不是轻易的。可是在中国却不然。中国人本来相信盘古用金斧头开天辟地。“自从
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定乾坤”,不是多少本小说书上都有吗?但是后来进化论一传进来,
也就立刻说起天演和物竞天择和人类是猴子变来的(其实人类是猴子的“老表”。人家是经
                                   )
过生物的实验而后相信的,我们呢?我们只是因为严复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文章做得
极好,吴挚甫恭维他“骎骎乎周秦诸子矣”一来,于是全国风从了。像这样容易接受思想,
只足以表示我们的不认真、不考虑,哪里是我们的美德?容易得,也就容易失;容易接受思
想,也就容易把它丢掉。这正是中国知识界最显著的病态。现在中国愈是中学生愈是一知半
解的人,愈好谈主义,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是混沌的思想   既没有思想的训练,又容易接受外来的思想,其当然的结果,就是
思想的混沌。混沌云者,就是混合不清。况且这种混合是物理上的混合,而不是化学上的化
合,上下古今,不分皂白,搅在一起,这就是中国思想混合的方式。我不是深闭固拒,不赞
成采取他人好的思想,只是采取他人的思想,必须加以自己的锻炼,才能构成自己思想的系
统。这才真是化合呢!西洋人也有主张调和的,但是调和要融合(Harmony)才对,不然只
是迁就(promise):真理是不能迁就的。我常怪中国的思想中,
                                  “杂家”最有势力。如春
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极端力行的墨,虚寂无为的老,都是各树一帜,思想上的分野是很
清楚的。等到战国收场的时候,却有吕氏春秋出现,混合各派,成为一个“杂家”。汉朝斥
百家而尊儒孔,实际上却尚黄老,结果淮南子得势,混合儒道,又是一个杂家。这种混杂的
情形,直至今日,仍相沿未改。二十年前我取了一个“古今中外派”的名词,就是形容这种
思想混杂的人。丈夫信仰基督教,妻子不妨念佛,儿子病了还要请道士“解太岁”。这是何
等的容忍!容忍到北平大出丧,一班和尚、一班道士、一班喇嘛、一班军乐队,同时并列,
真是蔚为奇观!这真是中国人思想的缩影!
  第四是散漫的思想   这种是片断的、琐碎的、无组织的思想。散漫的思想固然由于思想
无严格的训练,但是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懒。这思想的方式常靠触机,只是灵机一来,思想
就在这机来的一刹那停止了,不追求下去了。这如何能发生系统的思想,精密的思想?于是
成了“万物皆出于几,万物皆入于几”的现象。他只是让他的思想,像电光石火一样的一阵
阵的过去。有时候他的思想未始不聪明,不过他的聪明就止于此,六朝人的隽语,是由此而
来的。
  《世说新语》的代代风行也是为此。中国人的善于“玩字”,没有其他的理由。因此系
统的、精密的专门哲学,在中国很难产生。因此中国文学里很少有西洋式如弥尔顿的《天国
云亡》,歌德的《浮士德》那般成本的长诗。因此笔记小说为文人学士消闲的无上神品。现
在还有人提倡沈三白《浮生六记》和小品文艺,正是这种思想的斜晖落照!不把思想的懒根
性去掉,系统的伟大思想是不会产生的。
  第五是颓废的思想   颓废的思想是思想界的鸦片烟,是民族的催眠术——并且由催眠术
而进为催命符。颓废的思想就是没有气力的思想,没有生力的思想。什么东西一经过他思想
的沙滤缸,都是懒洋洋的。颓废的思想所发生的影响,就是颓废的行为。以现在的文艺品来
说罢,有许多是供闺秀们消闲的,是供老年人娱晚景的。有钱的人消闲可以,这是一格;但
是我们全民族是在没有饭吃的时候,没有生存余地的时候呀!老年人消闲可以,因为他的日
子是屈指可算的,但是给青年人读可为害不浅了。而现在喜欢读这些刊物的反而是青年人!
文人喜欢诗酒怡情,而以李太白为护符。是的,李太白是喜欢喝酒。
                             “李白斗酒诗百篇”。你
酒是喝了,但是像李太白那样的一百篇诗呢?我们学李太白更不要忘记他是“十五学剑术,
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力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人呀!你呢?颓废的思
想不除,民族的生力不能恢复!
  第六不能从力行中体会思想   更以思想证诸力行。中国的文人,中国的“士”,是最长
于清谈的,最长于享受的。在魏晋六朝是“清谈”,在以后是蜕化而为“清议”。清谈、清议
是最不负责任的思想的表现。南宋是清议最盛的时代,所以弄到“议未定而金兵已渡河”。
明末也是清议最盛的时代,所以弄到忠臣义士,凡事不能作有计划的进行,逼得除了一死以
外,无以报国。“清议可畏”,真是可畏极了!横直自己不干,人家干总是可以说风凉话了。
自己叹叹气,享享乐罢。
  “且以喜乐,且以永日,我躬不阅,遑恤我后。”老实说,现在我们国内的知识分子,
也不免宋明的清议风气,只是享乐换了一套近代化的方式。我九年前到北平去,看见几位知
识界的朋友们,自己都有精致的客厅,优美的庭园,莳着名卉异草,认为不足的时候,还可
到北海公园去散散步。我当时带笑地说道,现在大家是“花萼夹城通御气”,恐怕不久要“芙
蓉小院入边愁” 现在回想起来,
       。       字字都是伤心之泪。这不仅是北平如此,他处又何独不然?
我们还知道近年来通都大邑有“沙龙”的风气吗?“我们太太的沙龙”是见诸时人小说的。
很好,有空闲的下午,在精致的客厅里,找几位时髦的女士在一道,谈谈文艺,谈谈不负责
任的政治。是的,这是法国的风气,巴黎有不少的沙龙,但是法国当年还靠莱茵河那边绵延
几百里的马奇诺防线呀!哪知道纸醉金迷的结果,铜墙铁壁的马奇诺竟全不可靠。色当一役,
使堂堂不可一世的头等强国,重踏拿破仑第三时代的覆辙,夷为奴隶牛马,这是历史上何等
的悲剧?我不否认享乐是人生应有的一部分,只是要看环境和时代。我们的苦还没有到头呢!
我们不愿意苦,敌人也还是要逼得我们苦的。
                   “来日大难”,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