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罪,在很大程度上是武器扩散的结果。
  武器能够如此轻而易举地搞到,它对暴力犯罪起了多大的作用,这必须进行研究。暴力
犯罪事实上最为常见的场面——社会生活中、家庭中的杀戮和谋杀——多少时间就会发生?
使用什么武器?那些抢劫银行的强盗所使用的装备,那些恐怖分子所用的手提枪榴弹,这些
武器来自何方?它们的出售和进口怎么会得到许可?
  事实就是,尽管有着联合国的种种规定,战争将得到越来越多的一种“制裁—认可”,
这就是各个国家很自然地都使用武力。在我看来,这对我所称的我们这个时代的武器化和暴
力崇拜起着更为不祥的作用。
  军事化的进程不仅是通过战争的行动和武器的买卖,它还由主要是涉及年轻人的军事训
练和防务教程等来促成,操练和军事游戏腐蚀着在“你不要杀戮”的戒条中所包含的伦理价
值。事实上,在对更为文雅的战争的追求中,我们就越来越容忍了与宗教教义和国际法准则
截然相反的东西注入我们心中。
  近些年恐怖主义行动的这般增长也是令人震惊的,这甚至蔓延到了像我们这样的和平国
家。作为一种“药方”,建立了越来越多的安全力量以保护男人和女人的性命。政治家的生
命变得越来越危险了。什么时候才是这种武力和武力冲突不断上升的结束?
  许多国家迫害它们自己的公民,把他们关押在监狱和集中营里,压迫越来越成为体系的
一个部分。瓦文萨①的苦难可以作为一个象征,说明一个国家接着另一国家,人权是怎样被
践踏的。
  毫无疑问,如今效率很高的促进暴力的一个文化因素就是大众媒介,尤其是通过视觉性
的媒介传入我们脑中的每一件事情。许多国家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并发表了调查
结果。一些研究项目注意的是它短时间内的影响,而另一些则考察这种灌输的长远后果。
  大众媒介中的暴力展示也有一种区分的效果,因为由“好人”使用的暴力比“坏人”使
用的暴力更为深刻地印入到我们的欣赏之中。
  我们也知道儿童与青年更易于接受残忍的行为方式,对传播到人们身上的各种印象缺乏
过滤或选择的能力,这也会产生一种国际背景下的后果,即西方世界的道德习俗通过电影和
新闻出口教给第三世界,与此平行的则是武器出口,道德习俗的出口极少会与武器的出口形
成冲突。
  这些正是我们社会中那些极为病态的事物的标志。
  最后,我愿意再简洁地回到技术与和平这个主题上。我之所以如此是想提出一个可行的
建议。与此相联系,我也要提到诺贝尔,他可能比任何人都更好地利用了技术的双重性。
  诺贝尔是一位和平的真正朋友。他甚至相信他发明了一种毁灭的工具——炸药,而这将
使战争变得毫无意义,战争将变得不可能。然而他错了。
  但是,与技术通常所创造的各种力量一样,诺贝尔及其他人的发明都能够用于好坏两个
方面。硝化甘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诺贝尔引用了这个例证。它可以平抚心脏痉挛的痛苦,
如同他自己体验过的一样,我本人也体验过。硝化甘油也能用来炸毁港口,炸死人类。诺贝
尔本人创立了巨大的战争工业。
  在此人的心中,如同在人类身上发生过那么多次一样,有着两个灵魂。心理学已经开始
将这上面的帷幕揭开,揭示出作为我们人性一个部分的这种迷宫。
  我愿意从诺贝尔的遗嘱中引用一段,我相信这一段一直未被人们所注意,而它具有直接
的现实价值。诺贝尔特别强调,基金的目的是支持“和平大会的发起举行”。
  据我所知, 100 年中并没有与诺贝尔遗愿联系而召开的和平大会。
       近                          我想建议今后的政
策作一个改变,欢迎“和平大会”的组织者作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这样的大会可以为充
满活力的、理智的、依据事实的分析和辩论提出一些重要的问题。强有力的反对军备竞赛的
群众运动,力量正在增长,它将促进——与此同时也要求和平大会这样的激励——为建设我
们的未来服务。


  ①瓦文萨(1943—    ),波兰人,曾任波兰团结工会主席,1983 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91
—1995 年任波兰总统。


                        编者旁白


  经过沙漠的跋涉,才知道一掬清泉可贵。
  饱尝战争的蹂躏,更懂得珍惜和平生活。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大规模的战争,已经是半个世纪以前的记忆。当代青少年对战争的
感受,不再是铭心刻骨的悲痛,不再是家园变成焦土、亲人生离死别的地狱,而是电影、电
视、电子游戏中的惊险刺激,是勇敢者大显身手的天堂。
  人由动物进化而来,天性潜伏着好斗的一面。青少年涉世不深,还不理解生命的可贵,
生离死别的痛苦。瑞典已故的阿尔瓦·米达尔女士,看到青少年更容易受到暴力的蛊惑,特
别提醒人们注意大众传媒中的暴力。当今世界上一些恐怖组织,就是利用青少年的特点,在
他们还不懂得珍视生命的时候,就让他们拿起武器,走上沙场,没有来得及体味人生的丰富,
爱情的甘甜,青春的躯体已经变成了炮灰。
  人类的历史,留下了太多的烽火硝烟,嗜血杀戮。在 19 世纪行将结束的时候,北欧升
起了一面不落的旗帜。瑞典发明家诺贝尔痛感自己发明的火药,变成了战争的工具,因而留
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分作五份,其中的一份设立和平奖金。从 1901 年开始,这个奖每
年评选一次。一个世纪以来,它标出了人类文明的一道崭新风景——告别战争,走向和平。
  和平的对立面不仅是战争,还有一切形式的暴力、恐怖、压制、剥夺,而善良、友好、
人道、幸福、互助、博爱等理念,都包容在和平之中。托尔斯泰和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
理念,都是想以和平消化暴力。甘地以一生的实践向人们证明:以和平包容和消化暴力,不
只是书生的空谈,而是有着实践意义。他领导印度民众,以绝食等和平方式,从英国殖民统
治下取得了独立,这给人类解决民族争端和政治争端开启了一条崭新的思路。过去,中国的
教科书较多地讲述的是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实例,甘地的思想和实践很少涉及。虽然甘
地的反抗方式在面对诸如希特勒那样的独裁统治者时可能是无力的,但作为思想家,他的生
命力将比所有暴力理论的倡导者更长久。
  甘地去世以后,马丁·路德·金成功地领导了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的和平主义运动;
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所领导的和平主义反抗运动取得了彻底的胜利,黑人终于能够与白人平
等地治理自己的国家,平等地享有一切公民权利。之所以选择曼德拉和德克勒克的两篇演说
辞,不仅因为他们共同获得 1993 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更因为他们和图图等人一起,成功地
把南非从流血冲突当中引上了一条和平之路。此前,南非白人对黑人的残酷的种族主义统治,
已经有 340 年的历史,创伤之深,堪称世界之最。曼德拉原是非国大武装斗争战略的提出者,
是“和平之矛”武装的首任司令,曾经被白人政权关押长达 28 年,但他最后放弃了武装斗
争,在胜利的前夜改奉非暴力主义。德克勒克是南非白人种族主义政权的最后一任总统。他
上台以后,顺应历史潮流,结束种族隔离,释放了曼德拉。在南非首次多种族大选后,曼德
拉当选总统,他担任副总统。他们为人类政治史树立了一个对话妥协、化解仇恨的难得的范
例。
  人类虽然不时奏响和平的福音,战争还是地球上空不散的阴云。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
带来了物质享受,也造成了更大的威胁。冷兵器一次只能杀害一个人,核武器一次却能毁灭
千百万人。大国的军费开支,已达到天文数字。如果把这些军费开支供给世界上的贫困人口,
足够 10 亿人过上很好的生活。一边是巨大的军费开支,一边是数以十亿计的贫困人口。当
今世界,财富分配就是如此不公!发生在 20 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和数不清的局部战争,先后
夺去 1。87 亿人的生命,其中大部分是平民。这个数字,超过了以往所有的世纪。人类刚刚
跨进 21 世纪的门槛,又发生了震惊全球的“9·11”事件,恐怖主义再一次给人类的前途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