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宫外传-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弱肉强食,本是天道,他重视以武治国,并非毫无依据。昔日嫁出华阳公主,便是迫于回纥扰边压力,先帝代宗不愿大动干戈,只得与回纥通婚交好,却因我之故牵连了芙晴。他登基之后,一面加重边防兵力、筑城增兵,一面将那些吐蕃俘囚五百余人,各给衣一袭赐归,吐蕃部落无不畏威怀惠,那吐蕃国君不知他之意图到底是欲防欲战。
  如今吐蕃心悦诚服,遂主动与中土交好,应系他恩威并重所致,他心存再现大唐盛世之念,以他之卓越才能,若持之以恒,并非好高骛远。只是这些帝王君主遇到国家危难之时,便将无辜弱女当作政治交易的工具,实在不够光明磊落。
  吐蕃来使献美女,定是已感觉到大唐之威胁。
  我点头道:“若是有吐蕃美女可观,我今日更应去看看了。”
  
  蓝笺青樱忙了半日方才帮我梳妆整理完毕。
  我从未如此精心盛妆过,即使册妃之日也是毫无心绪,勉强任宫人摆布。但是今日不同,吐蕃来使和他带的那些美女面前,我身为唐朝贵妃,绝对不能相形失色。况且,此宴父亲为新任丞相定要出席,我定要精神焕发,不可现出颓丧之态让他担忧。
  我凝视镜中自己,轻黛蛾眉,眼若深潭之水,潋滟含波;眉心一点花形朱砂,双颊胭脂盈出淡淡晕红,樱唇宛如鲜菱,红润欲滴。头上乌黑如云的发髻侧挽,两缕长发垂落耳畔,鬓旁一朵重瓣海棠,斜插一枝凤口衔珠串金步摇,我略一移步,那珠串便轻轻摇颤,除此之外别无发饰。
  所着衣裙看似素色锦锻,实有七彩金线暗嵌其中,可随光线明暗改变光泽,不同时刻呈现各色光彩,并非繁华服饰,但处处可见皇家上乘气派。
  蓝笺眼中流连赞许之色已昭示我此时盛妆之美。
  
  我至凝华殿前时,已有内监高声传报:“贵妃娘娘驾到!”
  我缓步而入,目光只望向大殿前方头戴冠冕身着龙袍之人。距他不过十几步之遥,行走之间我分明感觉到殿中却并不只他一人目光追随于我身上。
  眼角余光瞥过,他那几名小皇子与几位少傅一起肃然而坐,此时都在默默注视着我。淑妃所出皇长子宣王李诵尚不足十岁,其他皇子更小。舒王李谊并非他亲生,乃是先帝代宗藩邸正妃崔氏所出昭靖太子之子,通王李谌、虔王李谅皆是已故张妃之子。
  这些小皇子眉目神情并无一个肖似他,宣王李诵更似母亲淑妃,苍白柔弱,毫无帝君之气度,他不立皇太子确有缘故,这些皇子中恐无他特别钟爱之人。
  浑缄的目光犹如利箭飞来,让我有些招架不住;卢杞亦在座中,他并未出京都巡查,但我并未向他投去一眼;皇帝的面容大半遮掩在冕珠之后,他神色有些异样,似是欣喜,却又似带有惊疑。
  我若是早知卢杞在此,决不会如此用心妆扮,我平日他面前从未如此经心,恐他要疑我今日本是为谁而容。
  
  我行至他面前时,被他宽大的龙袍衣袖卷入怀中,只得坐于他身侧,群臣注目,我父亲与他诸皇子均在殿中,他此举实在是罔顾礼仪,我目视群臣轻声道:“国丈皇子皆在此,请皇上慎行。”
  他拥住我,行为虽是亲密,语气却冷淡之极道:“朕今日定要如此。”
  外面内监已宣入吐蕃来使及随行众人,我远远望见其中一人,服色虽改,面目依然,赫然竟是蕊欣两年来朝思暮想之人,我授业恩师曹先生。
  我乍见曹先生在那吐蕃来使身后,再也无法按捺心中激动,已近三载未知他之踪迹,当日家中与他相别,他向父亲辞行前往吐蕃,不料他竟在如此情形下归唐。
  当年曹先生因何而去?如今因何而返?他这三载时光经历了何等变故?我家变化自是天翻地覆,父亲杨炎由平民商贾成为当朝丞相,闺阁中纯真少女成为尊荣的唐皇贵妃,昔日尚衣记如今已是灸手可热的皇亲国戚。
  卢杞本是曹先生师弟,自然是识得他的,今日凝华殿中颇多故人。
  我欣悦之态早已落入他眼中,他沉声问道:“那吐蕃来使莫非有何不妥么?”
  我心中无限欢喜,微笑说道:“皇上,来使之中有茉儿亲故之人。”
  那随从众人之中,曹先生仪态卓尔不凡如同鹤立鸡群,他不可能不留意到。能让我如此激动,除非是亲如父母兄弟,他的确精明,略有思忖便不再追问。
  
  殿中诸人行大礼参拜,为首使节年约四十上下,虬髯浓眉,与中原相貌殊异,却是以汉语说道:“在下区类赞,奉吐蕃国主及大相尚结息之命前来参拜大唐皇上,另奉国中美女四名献与皇上。”
  他朗声道:“今日兴庆宫中朕已知吐蕃赞普之诚意,大唐与吐蕃世代为婚姻,本是甥舅之国,固结邻好将近二百年。其间虽有小忿,犹应以两国之要求永久结盟,今既吐蕃有意,朕亦当坚盟从约。朕今日赐宴,来使可不必拘礼。”
  那吐蕃来使区类赞叩首称谢,随行人等各自归座。只见区类赞轻轻击掌,殿外鼓乐之声齐鸣,四名少女面蒙轻纱,身着吐蕃服饰,手中各执不同之乐器,袅袅婷婷走进殿来。一曲奏毕,同时跪地参拜,纤纤素手亦揭开面上遮挡,果然个个秀美明艳,淳真清丽,相较中原美人,别有一种动人风韵。
  我心中暗忖他定然是全部接受,这些礼物本是却之不恭。
  他目视那些少女并不太久,却突然对区类赞言道:“吐蕃确是灵秀之地。不知朕身边贵妃与她们相比,贵使以为如何?”
  我不料他竟将我与那些吐蕃少女同列让吐蕃使节品评高下,心中有些不悦嗔道:“皇上怎能如此戏言?”
  他握住我手笑道:“我正是要他们知道身边已有你,那些庸脂俗粉岂能再入我眼中。”
  区类赞闻言向我视来,仔细端详了一番,我只觉此人行事甚是认真,不由觉得好笑。只见他出列跪禀道:“贵妃娘娘的确是绝色佳人,吐蕃女子远远不及,但这些女子乃是赞普亲自精心挑选来,仍恳请皇上收留,赐予臣下亦可。”
  他微笑道:“既然如此,朕便收下这份礼物了。朕身边不缺美人,朝中众臣为朕日夜操劳,倒是可替我接受赞普这番心意。”
  我见他如此处理吐蕃进贡之美女,不觉深为佩服,此举一可让吐蕃国君明白他并非可轻易为美色打动之人;二是显示大唐风物远胜于吐蕃;三将吐蕃进献美女赐予臣下,亦可警示吐蕃如约俯首称臣,不可再生异心。却不知他要将这些美女赏赐予何人。
  他视我一眼,随即命道:“卢杞、袁高,你等二人身为京畿观察使,为朕长年在外巡视,劳苦功高,朕今日便将吐蕃美女各赐予你们一名。”
  他此举分明是故意为之,卢杞不敢有违,与袁高同出叩谢皇恩,那些吐蕃少女本是乖巧,随即跟随他二人回座,侍奉于他们身旁,另外两名分别赐予左右散骑常侍崔汉衡、于颀,那二人亦是称谢而出。
  我不由远远望向卢杞,他仍是表情淡然,却在我视他那一瞬间抬眸向我望来,我见他眼中无限惆怅之色,竟然一时错愕失神。两人目光交汇之间却又惊觉不妥,忙各自视向别处。
  我心中暗悔不该去视他那一眼,亦未料及他当时会恰好看向我。
  这一切不知是否落入我身边之人眼中。
  他似是全无察觉,仍是笑道:“朕今日定要与诸位爱卿开怀畅饮,稍后让贵妃代朕敬你们几杯。”
  
  我依他之言起身移步向殿中而行,随侍宫人忙端起金盘酒樽跟随我左右。
  首先自然要敬吐蕃来使。
  我行至区类赞座前,他早已起身相候,躬身以手抚胸行吐蕃之礼,我将酒樽双手递与他,微笑言道:“多谢贵使适才谬赞之言,我实在愧不敢当,请贵使尽饮此杯,大唐吐蕃永缔百年之好。”
  区类赞遥对皇帝行礼,恭敬接过一饮而尽,方才说道:“贵妃娘娘国色天香,吐蕃女子无人胜似娘娘,在下并非谬赞。”
  区类赞之侧所坐一人,浓眉大眼,英气勃勃,应是他之随从,此人颇有气度,我敬他之时并无谦辞接酒即饮。
  再往后便是曹先生了,我双手举樽低声道:“一去经年,先生别来无恙?”
  他知我心有千言万语此刻不便说出,微笑接酒而饮,置杯于金盘之上,说道:“娘娘今日之地位得来不易,须当好自为之。”他与张思道常有书信往来,与我相关之事定已了然于心,此言意味深长,我仍是低声道:“先生教诲永铭于心,若有机会再向先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