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闺宁 作者:意迟迟(起点首页封推vip2015-01-13正文完结)-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思来想去也没什么可值得逗乐的法子,他便打起了皇帝的主意。

    庆隆帝跟那时还是端王的肃方帝颇有嫌隙,他清楚得很。故而没多久,他就顺着那条缝隙,勾了庆隆帝炼丹,追求长生不老之道。

    眼瞧着庆隆帝成了猴子,他这个耍猴人也很是逗了他一番。

    但久了,就又没有意思了。

    他遂想起了端王爷。

    好容易端王爷登基了,却日日只想着做明君,无趣得紧。

    端王爷也没有庆隆帝那般好哄。

    好在,就在这个时候,冒出来个淑太妃。

    汪仁无声地笑了笑,想起淑太妃跟肃方帝苟合的嘴脸,笑得就开心了写。

    他甚少这般笑,难得的笑容,竟带着婴儿般的纯真。

    小润子一点也没想错,他就是个怪人。

    晚些,小润子从肃方帝那回来,顺便还带回了个消息——谢六太太母女已经出宫了。

    这事是汪仁亲自吩咐下去的,小润子不能不仔细。

    他又道:“八小姐的病情也已无大碍。”

    汪仁直到这时候。才从浴桶里站起身,擦干了身上的水珠,穿衣出了屏风。

    衣襟大敞着,他也不管,只问小润子道:“是哪个太医给瞧的?”

    小润子道:“是周院判亲自给看的。”

    那老头的医术不错,汪仁放下心来,摆摆手不再多问。可他转念一想。自己在谢家母女身上搁的心思是不是过多了些,怎么每一回见到她们,都要让人仔仔细细地去打探一遍……

    他几不可见地皱了下眉头,心想定然是因为自己这些日子在宫里过得太无趣了,所以才会这般反常。

    他站在窗边望向外头那株高耸的苍翠大树,眼珠子微微一动,旋即道:“成国公府最近可有什么消息?”

    小润子想也不想便道:“也没什么大事,只是世子回来了叫有些人不大痛快罢了。”

    “哦?”汪仁饶有兴趣地转头看了过来,“依你看。燕夫人跟世子,哪个会赢?”

    一个是妇孺,一个是还未束发的少年郎。

    这场博弈,倒是挺有意思的。

    “这……怕是不好说……”小润子思索了一番,一时不敢下决断。

    燕淮毕竟才回京,生母早亡。父亲也没了,在京里根基单薄,想马上在燕家站稳脚跟。不容易。

    小万氏却又吃亏在是个妇人,行事没有男人方便,偏生她亲生的儿子,在京都这些个公子哥里,也不大出色。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究竟是谁,还得静观其变。

    小润子斟酌着字句,“不过一旦世子袭了爵,事情也就差不多该平息了。”

    汪仁屈指,在窗棂上不紧不慢地叩着。

    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温润似玉。可口里说出的话,却叫小润子都不得不为燕淮拘一把同情泪。

    汪仁说,既如此。那就叫他莫要这么快就袭爵罢了。

    只要肃方帝的圣旨一天没有下去,那这事就一天没那么快能安定。好玩的事多了去了,可不止皇宫里的这点闷子。

    汪仁微笑着。

    站在对面的小润子却情不自禁哆嗦了下。

    这一次,成国公世子可倒了大霉了。

    ……

    小润子暗自感慨的时候,谢姝宁母女才刚刚出了皇城。

    这才方进了六月,天气就已经热得不像话,白日也变得长了起来。

    暑天里,时而大雨,时而炎热,谢姝宁的身子总也好不全。

    宋氏坐在她身边,轻轻摇着团扇,“你这身子,屋子里也不好搁冰了,小心冻着。夜里若热得睡不安生,只叫玉紫几个彻夜轮流打扇吧。”

    谢姝宁轻笑,点了点头。

    马车上了朱雀大道,谢姝宁撩开了马车上的窗帷,朝外看了眼道:“娘亲,过几日我想去趟平郊的庄子。”

    宋氏皱起了眉头:“先等鹿大夫瞧过了你的病再说吧。”

    此去平郊的田庄虽不大远,但也得经受车马颠簸,总不是好事。

    谢姝宁收回视线,乖巧地道:“也好。”

    左右鹿孔听她的话,再不行,她就带着鹿孔跟月白母子一道去田庄上小住几日,又有何不可?

    只是宫里头的事,她总觉得有些不安。

    正想着,她听到宋氏打着扇子轻声道:“出宫前,我遇到了汪印公,不知为何总觉得他并没有传言中的那般阴狠。”

    谢姝宁闻言,急忙道:“娘亲,空穴不来风,外头既能有那样的传闻,可见不全是假的。”

    “话虽如此,但他毕竟救过我们一回,瞧着也不像是坏人……”宋氏想起久远的往事,不由懊恼起来,“昔时只心有余悸,连道谢都给忘了。”

    汪仁救了她们,可她们连个谢礼也未送过。

    宋氏遗憾着,便道:“成国公世子那,这回可千万不能再给忘了。”


正文、第178章 意外(和氏璧+2)

  “娘亲记着就是了。”谢姝宁有些意兴阑珊地道。
    宋氏以为她是累了,便道:“离石井胡同还有好长一段路,你且先睡会。”说着话,她手下动作并不停,摇扇的动作不疾不慢,微风徐徐往谢姝宁身上送。
    谢姝宁听话地闭上了眼睛,靠在软枕上,养起神来。
    可她心里却在想淑太妃的事。
    淑太妃是嘉明帝的生母这件事,一直叫她耿耿于怀。
    前世淑太妃命里有两个儿子,这一世,她还只生了一个。
    按理,庆隆帝死了,她命中注定的另一个儿子,也就失去了降世的机会。
    但是她现在已经知道了肃方帝跟淑太妃的不伦情事,她就再不能肯定,淑太妃还有没有机会生下另一个儿子——肃方帝的儿子。
    她惆怅得很,偏生这些事又是一个字也不能同旁人吐露的,简直要将她给逼疯了。
    身下马车稳稳前进着,她歪了歪脑袋,将手垫在了左脸下,眼睛微微一眨,睫毛便刷过了手背,酥麻微痒。
    她想着心事,竟也不知不觉睡了过去。
    午饭用的不多,马车刚出皇城时,用了些点心,可马车才驶进北城时,她便被饿醒了。
    肚子里发出“咕噜”一声响,她一下子红了脸。
    宋氏在边上看着她,伸手捏了一把她的鼻子,笑得前俯后仰。
    “娘亲!”她娇嗔了句,去一旁的小柜子里搜罗起了备着的点心。
    宋氏轻推了她一把,自己弯腰去取了来,打开来再递给她,一边道:“饿了才好。能吃就没有大事。你可还记得,先前在敦煌,你最初那段日子,可是差点连水都不喝了。”宋氏回忆着,想起往事,心仍旧“怦怦”直跳,后怕得很。
    谢姝宁倒没怎么记得。只接了她递过来的点心,就着茶水吃了几块填了填肚子,才喘了口气。
    宋氏笑她:“马上回府了,到了便让厨房给你煮碗面,粥怕是来不及熬。”
    说话间,马车就已经离谢家不远了。
    母女俩一前一后下了马车,还未进二门,就发觉长房那边似乎很是热闹。
    宋氏就问垂花门边守着的婆子,道:“那边是怎么一回事?”
    她们才离家几日。长房能出什么大事?
    “回太太话,是三姑奶奶和姑爷回来了。”婆子笑着道。
    谢姝宁一愣。
    府里下人嘴里的三姑奶奶自然说的就是她的三堂姐,谢湘若。
    三堂姐是三夫人蒋氏亲生的长女,从小带在身边长大,一直陪着父母生活在扬州。直到前两年谢三爷回京述职,并且升迁留任京都后。才跟着一道搬回来住的。
    谢姝宁因为跟同样是蒋氏所出的六堂姐谢芷若关系不佳,所以跟三堂姐的关系也很是一般。
    她屈指一算,两人说过的话。怕是加起来也不足十句。
    因而,她对自己这位三堂姐委实没什么大印象。
    就连前世,她住在长房梅花坞里,也未同自己这位三堂姐说过几句话。
    不过她记得,三堂姐前世也好,今生也罢,都嫁去了李家。
    当今的皇后也姓李,三堂姐的夫婿正是皇后的娘家人,但论辈分,是小了足足一辈的。
    皇后是他的堂姑母。
    谢姝宁低着头想。三伯父旁的先不说,为女儿挑丈夫,倒个比个的厉害。
    前世长女嫁了李家。次女嫁给了皇子。
    这一世,长女依旧,次女却怕是只能乖乖嫁入长平侯府了。
    “三姑奶奶不是才听说有了身子,怎么这时候回来了?”宋氏疑惑地自语了句。
    头三个月,胎不稳,小心都还来不及,她倒好,竟跑回娘家来了。
    谢姝宁也觉得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