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夫人在上嫁值千金 作者:百里堂(潇湘书院vip2013.09.10完结)-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巧附近有家客栈,姜佩雯和殷澈打了声招呼,便住了下来。
    休息了一日,洗去了一身的疲惫,姜佩雯便给了店小二一点赏钱,让他去找个掮客。
    没一会儿店小二便带着个年纪不大的少年走了进来,少年大约十七八岁,脸圆圆的,看着倒也和气。少年姓王,排行第三,人称王三,是这附近的掮客。
    王三知道姜佩雯两人要买房子,急忙眉开眼笑的应承下来。
    第二日一大早,王三便来了。
    本来姜佩雯想着自己有五百多两银子,总算的上是一个小富翁,应该能在京城买个小院,但没想到这京都的房价和后世的京都一样,简直可以用天价来形容。
    兜兜转转了大半日,连着看了好几家,姜佩雯发现自己那点银子在高昂的房价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就算她咬咬牙在一个偏僻的地方买下个破破烂烂的小房子,她以后和枫若二人也只能喝西北风了!
    思前想后,姜佩雯只能退而求其次,决定还是先租一个住着,再作打算。
    因为是租住,事情顿时简单了很多,王三也不用特意去打听,便立马带着她们看了几家,最后姜佩雯看中了一个带着独立小院的房子,房子虽然不大,比她胜在修整的干净整洁,房子内的摆设一应俱全,姜佩雯找了房东谈了谈,最后以一年一百两的价格租了下来。
    给了王三十两银子的佣金,再让他帮自己去李府给殷澈捎个信,姜佩雯便和枫若搬了进去。
    原来的屋主是个较为讲究的人,屋内外打扫的都很干净,这倒给姜佩雯两人省了不少事,又稍微清理了一下便正式住了下来。
    因为李老夫人过寿,殷澈走不开,便派人送来了一些银子。
    姜佩雯倒没有拒绝,她手上虽然看起来还有四百多两银子,但京都花销大,消费高,两人吃穿住行样样花钱,这人生地不熟的,她一时之间也不知道以后应该如何维持生计,所以殷澈送来银子,她便大大方方的接受了。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便过了七八日。
    这些日子姜佩雯每日都一大早就去城里转悠,直到傍晚才回来,中途殷澈来过几次,但都是坐坐就走。
    这一日,姜佩雯没有出门,因为殷澈提前派人告知他今儿会来。
    用过早饭,门外便响起一阵敲门声。
    枫若急忙去开门,没一会儿殷澈便走了进来。
    两人进屋坐下,姜佩雯便把自己最近观察到的情况说了一遍,京城做为大周朝的都城,天子脚下,自是格外繁华。集市、商铺的规模,商品、货物的种类都不是泾阳这种城市所能比的。
    再加上京城势力错综复杂,重要的、盈利丰厚的产业大多被各大世家贵族把持,剩下的份额也由各富户占着。姜佩雯没有卢琳玉那样的金手指,指哪哪呼啦啦的跳出来一堆金子,她就这样凭着几百两银子,没权势没人脉,若想轻轻松松就把生意做大做强、赚个满盘贵那几乎不可能,但这也不代表小商人没有生存的空间。
    若是她开个小店,凭借以前的知识,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养活她和枫若是没有问题的,若是一切顺利过几年她或许还能攒下一小笔银钱,然后去城外买点地,买个庄子,到时候迁去那里做个小地主,过过美好的田园生活。
    殷澈的本意是想出钱给她置办一些土地,但姜佩雯却没有同意。
    虽然他们相处自在,两人又以兄弟相称,但她总是女子,这样白白受他馈赠,总是不好。再加上这以后的日子还长,她总不能事事想着靠人帮忙。
    两人争论了半响,最后见殷澈态度坚决,姜佩雯思索了好一会,才提出和殷澈合伙的主意,两人各占一半股份,殷澈提供几个人和一半的银钱,而她负责剩余的部分和经营。
    殷澈倒也没再迟疑,便答应了下来。
    姜佩雯见状自然大喜过望。
    殷家在京城的产业也主要以布匹、衣服为主,所以殷澈便想从产业中分出一小部分交给姜佩雯打理,不仅降低了风险,还能照顾一二。
    但姜佩雯对她以后的生意已有了一个模糊的打算,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自己对“生意”的打算和大概策略后,殷澈也没有说什么便答应了。
    因为已到了腊月初十,马上就要过年了,殷澈匆匆交代了几句,让人取来了四百两银子做为参与资金,然后留下了楚姓两兄弟便急匆匆的告辞回了泾阳,甚至连姜佩雯要具体如何实施都没有询问。
    楚家两兄弟父母双亡,在泾阳已无亲人,因此让他们留在京城过年倒也没什么。
    姜佩雯看着手上的银票,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她知道殷澈这么做都是好意,或许在他的心里也对姜佩雯做生意的事不看好,他送来银子更多的只是看在两人交情的份上帮忙而已。毕竟在外人看来,她是有些聪明,但经商却不仅仅是聪明就行的。这四百两在他眼里根本不算什么,但毕竟也不是笔小数目,殷澈自始至终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就这样放任自己随意施为,这份信任已足以让她感动莫名了。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四个月过去了,寒冷的冬季也慢慢过去,姜佩雯在京城开始了她来到这时代的第一个新年。
    现在正是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季节,路边的墙角处、河边的土地上随处可以看见一缕缕晶莹的碧绿冒出了头,迎着风轻轻摆着身躯,格外的秀美。
    姑娘们也脱掉了沉重的袄子,换上轻盈明亮的春装,黄色,粉色,色彩交织,踏着轻快的步履,享受暖阳煦煦,微风拂过面颊,衣袂翻飞,轻盈而美丽。
    京城南门外码头旁的小铺子里,一个身穿白色长袍,头戴方巾的少年撑着头聚精会神的低头看着什么,明亮的阳光透过窗棱照了进来,洒在少年的身上,勾勒出秀美柔和的侧脸。
    忽然一个身穿藏青色裋褐的少年笑呵呵的跑了进来道:“头儿。”
    少年闻言抬起头,露出一张清丽俊秀的容颜,黑如墨的眸子闪烁着点点光芒,如诗画般让人难忘。
    这少年正是姜佩雯。
    “头儿,今儿生意不错,来了几艘大船,今儿一共赚了八十三两。”穿裋褐的少年嘿嘿笑着,举了举手中的盒子。
    姜佩雯轻轻笑了笑道:“放桌上吧,三儿,跑了一日你也累了,坐下歇息。”
    这穿裋褐的少年脸蛋圆圆的,笑呵呵的如同一个包子,正是当时带姜佩雯租房子的掮客王三。
    “不累,不累,要是每日都有这么好的生意,我在多跑几趟……不对,多跑几十趟都心甘情愿。”王三将盒子放在桌子上,一屁股坐下,咧着嘴傻笑。
    姜佩雯看着王三一副斗志昂扬的模样,嘴角轻轻勾了勾。
    永河在京城南边奔流而下,在这个交通不便的时代,河运比起马车更加便捷。永河贯穿大周朝的南北地区,是大周朝最长,经过州县最多的河流之一,再加上京城做为周朝最为繁华的城市,每日里来往的人简直是络绎不绝,更有不少世家贵人、富人客商选择河运来运送货物。因此位于京城南门外的永和码头也成了京城最为繁忙的地方之一。
    京城物价高,货物齐全,姜佩雯手中资金有限,又人生地不熟。本来是打算在京城及周边地区进行货物的运送,但奈何这年代人们完全没用物流这个概念,大的贵重物品不是自己携带便是交由镖局,小的东西就更不会想到花钱请人了。
    百般思虑过后才决定这在码头帮人运送货物的生意。
    在姜佩雯之前,倒是有一些为了生计的流浪儿在此处谋生,这些流浪儿年纪都不大,大多家境贫穷,或者是无亲无故的孤儿,又不愿做那偷鸡摸狗或者乞讨的事,便聚在码头边做苦力赚钱。
    这本是一个不错的出路,但他们并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制度,接生意全凭运气,又三个一伙、五个一团的在一起,还互相闹矛盾,时常会发生团伙之间因为抢客而发生的打架斗殴事件,这样一来,就算要价再低,来往的客人宁愿自己动手,也不愿请这些脏兮兮的流浪儿。
    若是姜佩雯一人,就算她有再好的法子也不能说服这些行为做事全凭拳头的流浪儿,不过还好她有打算,从殷澈那“借”了两个护卫——姓楚的两个兄弟。
    这些流浪儿不过是些街头混饭吃的可怜人,论拳脚哪是殷家护卫的对手,因此在收拾了几个带头的人后,这些人便老实了下来,不敢在瞎闹腾。
    接着姜佩雯便给他们在码头附近租了间大的房子,再为他们订制了统一的衣衫准备好饭食。
    本来这些流浪儿虽然碍于护卫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