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秋月+番外 作者:人海中(晋江vip2012-07-18完结)-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了一个女儿,次年又生了一个儿子,一双儿女粉雕玉琢,先帝都爱不释手,亲自册封了她,这才有了太子侧妃的名分。
  这千辛万苦得来的一双儿女,便是景宁公主与皇十二孙子锦了。
  两个皇子年龄相差十余岁,皇长子根深叶茂,母系王家在朝中把持权势多年,皇次子则自小聪慧,在一干皇孙中颇为出众,再加上之前督战北海,大捷归来,正是民心所向的时候。
  王丞相已在三年前病逝,王家虽然在朝中势力仍大,但与当年相比已有式微之相,据说太子登基前常住和元府,太子府都不太回去了,对大皇子不闻不问,一心都偏疼在子锦身上。是以立储诏文未下之前,谁都说不准太子之位究竟会落到谁的手里。
  一朝为王侯胜过终身为鼠辈,更何况这是关系着万里江山的真龙之位,就算这两位皇子还未准备完全,他们各自的拥趸者早已在背后深谋远虑了十多年,眼看着这一场已经无可避免的夺嫡之战步步逼近,稍清醒些的人几乎都已经闻到了这其中的血腥味。
  
  这些事情都是徐管家一点一滴告诉我的,原本将军伤重,朝中大臣们免不了要再忙碌一阵子,登门拜访是少不得的,但现如今朝中情势诡吊,王家大力施压,将那先明面上支持原先的十二皇孙、现今的二皇子的文武大臣们通通镇压弹劾了一遍,颇有些被找了个因由革职查办乃至丢了性命的。
  最令人不安的是三州兵马大将军在狩猎场重伤一事,新帝一直不置一词袖手旁观着,谁都知道二皇子与将军交好,此事便成了某种所有人心照不宣的暗示,渐渐朝中风向成了一边倒的趋势,到天元帝出殡之前,竟是只有子锦和景宁公主来探视过师父,子锦还是夜半登门的,与将军两个人在房中聊了许久,走的时候仍是面色凝重,经过我身边的时候停下脚步叫了声“小玥”,说毕看着我,眼里的颜色沉沉的,像是还有许多话要说。
  但也一句都没有说出来,因为他身边的人开口催了,声音虽然恭敬,但也听得出急迫,他便带着他们走了,没再多留一刻。
  之后景宁也来了,倒是在大白天登门造访的,与上回一样,送来了无数大补的东西,见了将军还没说话就开始流眼泪,这么美的一个人儿,梨花带雨别有一番风韵,但哭了又哭总让人头疼,还得要师父劳神安慰她。
  
  徐管家日日忧心忡忡,徐平则日夜绷着一张脸,刀剑不离身的,原本上翘的嘴角太久没看到,都快变成另一个人了。
  最平静的倒是将军本人,在府中从不谈起这些事,身体稍好一些之后仍称抱病,也不去上朝,还有闲心教我吹笛子。
  我很努力地学着,但努力了数日仍是吹不成调,常惹得路过的小童仆们捂耳朵。
  我颇有些气馁,放下笛子对师父说:“有那么难听吗?”
  说话的时候我们正在庭院里坐着,秋日正好,风里并不冷,师父恢复得还不错,这几日已经很少咳嗽了,脸色也好了很多,闻言微笑。
  “曲子难了些,换一首简单的吧。”
  说得这么婉转……师父对我真好。
  我把笛子递给师父:“师父,还是你来吧,我听着。”
  师父摇头:“下回吧。”
  我也不坚持,看了看时辰站起来说话:“那我去把药端过来。”
  等我回来的时候,远远便听到笛声。
  是我曾经听过的曲调,那时在军营里常有人哼唱,寻常士兵都会。有次师父巡营回来晚了,我夜里走到营地里去找他,不多远便遇到有人围着火唱起这首歌,开头只是一个人,渐渐其他人与他合在一起。
  狼烟起江山北望
  心似黄河水茫茫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辽地苦寒,火光映在他们的脸上,风把男人低沉暗哑的歌声传到很远,令我永生难忘的一幕情景。
  笛声萧瑟,师父吹着笛的一个人的背影像是一幅凝固的画,我忽然心慌起来,正要加快步子跑过去,眼角突然看到徐平,正一个人立在墙角处,笛声中低了眉,眼里都是悲愤。
  我想起徐平所说的“将军,我们宁愿把血流在战场上……”
  我也黯了眼,不可能不伤心的吧?就算师父什么都没有说。
  
  先帝鎰后一月,皇陵终于准备完毕,皇家大丧,出殡那日满朝文武都需在玄武门外列队跪迎先帝灵柩,诏文下至将军府,由内侍宣读,将军跪接于前庭。
  三日后师父子时一过便穿戴整齐准备出发,百官需在日出之前赶到玄武门,时值深秋,夜露冰冷,也不知那些年事已高的老臣子们如何熬过去。
  我一边替师父束甲一边担忧:“外头那么冷,不是寅时才出殡吗?干嘛那么早就要立在风里。”
  师父笑了一下:“没事,这要是在北海,此时到处都结了霜了。”
  我垂下眼,默默念了一句。
  这要是在北海,师父你还无病无伤,上万人的敌营进出自如呢。
  ~~~~~~~~~~~~~~~~~~~~~~~~~
  海:我回来了,最近留言冷清,有些小小的伤感……




☆、第 55 章

  中元一年;天元帝大丧出殡;灵柩由殡宫出发经玄武门经太庙前往帝陵。
  戴孝登基的中元帝一身白布孝服带领皇后妃嫔皇子皇孙以及文武百官随灵柩行至太庙行太庙礼。
  百官武摘冠缨文服素缟,台阶上下北面序立,礼成,京城内各寺齐齐鸣钟;送葬队伍则在钟声中缓缓往帝陵而去,沿途百姓夹道跪迎,白色纸钱飘摇如雪。
  灵柩经过将军府;徐管家早已带着府里所有人在门口列队跪迎着了,我穿着白衣白裙跪在徐管家身后;只是在长长的队列里寻找师父的身影。
  满眼却只看到那台惊人巨大的法船。那是用来灵柩入葬皇陵前焚烧献祭的,足有六七十丈,全由绫罗绸缎扎成;船上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金瓦银柱高殿圆池无所不有,船上还有上百名侍从太监,宫女船夫,扎得栩栩如生,风吹起他们身上的绫罗衣物,仿佛随时都会从船上走将下来。
  平民百姓哪见过这样的稀罕物,我听到有人小声议论:“这得花多少钱啊……”
  “那可是皇帝家。”
  “还不都是我们养着。”
  “嘘……想死啊。”
  送殡队伍绵长得仿佛没有尽头,灵柩前大队仪仗过去了,法船过去了,灵柩过去了,终于到穿孝的皇族车马出现,新帝坐在素锦遮蔽的龙辇上,两位皇子紧随其后,均是在马上,子锦一身孝服神情肃穆,让我想起那日他夜半出现在将军府里,黑衣黑袍,眼色沉沉地看着我,许多话要说的样子。
  但是在日光下看过去,又是不一样了。一个平日里嬉笑风流的人一旦静下来,竟是比习惯了肃容的人更为肃穆,就连眼下那颗痣都锋利起来,目光过处令人不敢逼视。
  但真是美的,就连两侧御林军都阻止不了跪在地上的那些平民百姓的偷偷窥视与窃窃私语,尤其是那些姑娘们,一个个在抬头低头之间红了脸。
  大概只有我,看着看着就觉得怕了,忍不住更加伏低了一点身子,徐管家立刻注意到了,也不说话,往我身前动了动身子,将我挡了个严严实实。
  再过了一会儿,原本周围窃窃私语声突然大起来,几乎可算得上是某种喧闹了,当中还混杂着御林军的呵斥声。
  我又抬起头来,一眼便看到了师父。
  将军素袍银甲坐在马上,寒风里脸色仍有些苍白,但全不妨碍其朗朗英姿,京城百姓都是知道狩猎时那场意外的,之前还有许多人到将军府门前守着进出的童仆与厨娘,问一声将军可好,现在看到他安然无恙地出现在出殡队伍中,就算知道这是国丧之日也有些压不住的激动。
  这一阵喧闹让走在先头的那些皇子都纷纷回头看了过来。御林军便伸出长枪喝止了起来,终于将场面控制下来。
  将军一直沉默,在马上目不斜视,只有在经过将军府的时候微微偏过头来,像是在寻找什么。
  我正抬着头,目光与师父的遇在一起,我觉得担忧一定是从我的脸上流露出来了,因为师父忽地柔了眼色望我,视线里带着看得到的温度,隔着这么远的距离都让我觉得被温柔地安抚了。
  师父只看了我一瞬便收回目光继续向前,队伍缓缓经过,最终消失在长街尽头,街上百姓纷纷站起身来活络早已跪僵的膝盖,徐管家伸手来拉我,我仍旧望着师父消失的方向,久久不愿动弹。
  徐管家就道:“快些进去吧,外头冷。”
  “大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