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妃狠绝色 作者:一溪明月(红袖添香一品红文vip2014-08-23完结)-第2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倘若被御史参上一本,就要沦为朝廷安抚民心的替罪羊,被送上祭台,以平民愤!
    脑子里轰地一响,面色惨白如纸!
    “朝宗庭,你办的好差!”南宫宸却无暇与他计较,冷笑一声,拂袖而去。
    “完了,完了,这下全完了!”韩宗庭双膝一软,蓦地跌坐在地上。
    “大人,”师爷瞧他这般模样,急急凑过来看了一遍,脑子里也是嗡嗡乱响,惊得面无人色:“莫不是,莫不是生了时疫?”
    他想的,却不是东翁大祸临头面临削官丢爵的危险,却是前几天一个朋友得了急病,跑去探望,还拉着他的手说了好一会子闲话,搞不好已染病在身……
    他活了五十多岁,时疫的厉害如何不晓得?
    一旦染上,泰半难以活命,登时也顾不得安慰万念俱灰的东翁,掉头就往药铺跑:“大人,我,我有急事……”
    南宫宸从临安府衙出来,知道疫症已是事实,略一思索,打发陈泰去请钟翰林,自己直接奔了皇宫,递牌子称有急事请见太康帝。
    太康帝知他性子沉稳,若无大事发生,断不至赶在宫门要下钥的时间求见。
    是以,立即召见了他。
    等南宫宸进到御书房面见太康帝,呈明厉害,钟翰林也匆匆赶到了。
    “翰林,燕王所说是否属实?”太康帝未置可否,把目光转向钟翰林。
    钟翰林缓缓点头:“燕王所虑,并非无凭无据。如今四城之中,染上时疫之人越来越多,且有越演越烈之势。”
    “出了这等大事,为何不及时上报?”太康帝眼中寒芒大盛。
    南宫宸当即跪地,称:“儿臣失察,请父皇责罚。”
    钟翰林苦笑:“怪臣,臣因老迈,这几年已不大出诊,太医院之事也甚少管理。是以消息闭塞,耳目不灵。下面之人,多半是想求稳妥,不敢妄言。”
    古时愚昧,认为是朝政不靖,吏治不明,皇帝昏聩,才会至老天震怒,降下灾祸。
    太康帝自然也明白,沉吟片刻,问:“到什么程度了?”
    南宫宸不敢隐瞒,把今日去见朝宗庭,查阅临安府死亡名册一事,俱实以告。
    听说一日所殁人数,已超往年一月之多,太康帝面色凝重,沉吟片刻,问:“依翰林之见,应如何应对?”
    “儿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请父皇暂时出京,往承德行宫小住数月,待疫情平息后再返回京师。”南宫宸道。
    “胡说!”太康帝大怒,拍桌高喝:“京城危殆,朕即为一国之君,理应坐镇京师,与百姓群臣共御灾祸,岂可贪生怕死,一走了之?”
    钟翰林跪地道:“殿下所言极是,圣上乃九五之尊,身系万民之福。切不可逞一时血气之勇,当为百姓群臣,保重龙体为要。”
    南宫宸语气真挚,言词恳切地道:“父皇若是信得过儿臣,就把督管时疫的差使交予儿臣办理!儿臣愿意一力承担所有后果!”
    太康帝目光如炬,双目灼灼地盯着他:“你难道就不怕死?”
    “悍不畏死的,是莽夫。”南宫宸泰然自若:“儿臣自然也怕死,然死有重于泰山,亦有轻如鸿毛。倘若能为父皇分忧,为百姓谋福趾,替朝廷出力,便是死了又有何憾?况且,时疫重在预防,只要小心谨慎,未必一定会死。”
    钟翰林连连点头:“皇上放心,时疫听起来虽然可怕,但只需方法得宜,及早预防,是完全可以控制得了的。”太康帝蹙眉:“既是如此,朕为何要远避承德?”
    “是为确保万无一失。”
    “不用说了,朕不走。”太康帝一挥手。
    钟翰林无法,只得把自己知道的防疫病的方子,洋洋洒洒写了几大张,又列了几十条注意事项。
    这中间,太康帝连下了几道口喻,急召几位阁辅并辅政王爷夤夜入宫议事。
    第二日早朝,便宣布了京师疫病之事,南宫宸为首,南宫庭,南宫康,和磊等为辅,五军步兵衙门协同临安府,共同督管。
    皇上当庭下了罪己诏,同时宣布,京师内九门,外八门集体封闭,戌时起宵禁,各大街道遍洒石灰;
    有人染病,立刻上报府衙,当场隔离,圈禁起来;
    不论贫富贵贱,一旦确定为疫病而殁,尸体都不得擅自处理,需送往分设在内外城的殓葬处,统一焚烧后再行掩埋;棺木,一部份由朝廷拔款,另一部份则由乡绅富户,勋贵之家捐资募集;
    朝廷重金招募了人手,专门负责焚烧掩埋尸体;
    又在四城多处设了粥厂和药局,免费施粥赠药;
    大相国寺还自发勘刻了许多防疫的小册子,置于大殿之前任人取用,教百姓一些防疫的知识……
    当然,这都是后话。
    自四月十四始,一场如火如荼的防疫战,就在临安城里打响了……





     祸事不单行(九二)
    更新时间:2013…12…1 4:56:38 本章字数:5511

    朝堂上朝议已毕,不到半个时辰,临安府时疫盛行的话题已传得沸沸扬扬。睍莼璩晓
    王公大臣们散朝回家后立刻收拾包袱,赶在临安成一座孤城之前,到别院、田庄里暂避,等时疫过后再返京。
    一时间,九城门外,人头攒动,车马云集。
    因朝议刚罢,大方向上虽有决议,细节方面尚待拟订,急切间很多措施并不能一步到位。且突然间封闭内外城门,也恐引起百姓恐慌,激发民变。
    是以,南宫宸等几人商议后,决定闭城先暂缓数日,当务之急是将所有患疫病暴亡的人家封门隔离,派大夫上/门诊治,派发药物,并以兵丁把守膈。
    死者尸首集中送到殓场焚毁,死亡人数集中的胡同、路段干脆都封起来,不许人进出。
    这样,除了安排兵丁把守路口,还需安排人专门往封闭路段的人家送米粮蔬菜,药物等日常用品。
    粗看似乎简单,然而真正落到实处才发现,难处何止一二条脂?
    比如送米粮,这就有个具体的实施细则。
    百姓和官员家所用物资,自然不能同一档次;就是官员和官员之间,那也是有区别的。官员跟勋贵之家,又有不同。
    另外,这些物资是全免费,还是全自理?
    亦或是部分自理,部分由朝廷负担?
    若是分而担之的话,朝廷负责几成,个人又负责几成……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有大量的繁琐的细节需要商议。
    白前娘病逝,白前三兄妹回家吊唁,不幸成了第一批被封府隔离的。
    每日只得窝在家里,焦急地等着朝廷安排的人员按人头送来米粮蔬菜。
    幸得杜蘅与南宫宸相熟,知道那些东西不够吃,又托了兵丁,每日单独给她家送些药材和食物来接济。
    那条胡同也因接连死了七八口人,被官府封闭,禁止出入。
    另,时疫的消息一经传出,临安府里药材、醋、米粮、蔬菜、瓜果等的价格立即上涨。尤以药材和醋因用量大,价格更是急速飚升。
    南宫宸收到消息,只得再次紧急召集了几位阁老,会同太医院的几位资深太医共同商议,出台紧急律法,只允许药商在朝廷勘定的范围内适当调节,不准私自轰抬价格,牟取暴利。
    其间,也不知谁传出去,说杜府二小姐秘制“防疫丸”,阖府上下,人人佩带,数百人无一染疫。
    几乎在一夜之间,鹤年堂京城四家分铺外排起了长龙,人人争先来抢购杜府的防疫丸。一时间,鹤年堂声誉雀起,一颗药丸卖到二两银子的高价,仍然供不应求。
    忠勇伯府和陈国公府与杜府比邻,两家的夫人更是纡尊降贵,直接进了内堂,向杜蘅请教起防疫良策。
    杜蘅并不藏私,不止领着二位夫人参观了药熏房,教其勤开窗,勤洗手,勤换衣物,保持室内外清洁,定期洒醋,或是以药物熏炙等等。末了,又各赠了几瓶防疫药丸。
    刚把两位夫人送出府,那边白蔹又来报:“恭亲王府冷侧妃来访。”
    两人见了面,闲话叙完,转到正题,原来也是来讨教防疫之法的。
    因杜蘅救过冷侧妃母子性命,冷侧妃与她说起话来,又比陈国公夫人和忠勇伯夫人不多,无形中多了几分亲密。
    却不知,杜蘅看着她,脑子里总不由自主浮着那句:“表哥,让我回到你身边好不好?”
    看她的眼神,便有些飘浮不定。
    冷侧妃心事重重,却没发现不妥。
    按理说,南宫宸负责督管时疫,她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撇开他,独自去乡下避难。
    然而,她可以不顾自己的性命,却不得不顾忌自己的孩子。
    她心里挣扎得厉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