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沙-第3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没人知道是我们干的,就没有后果。”

“那你得想办法让老李把参与这次行动的人员全都调回去。”

“什么意思?”刘威拿起一挺M249轻机枪,迅速拆开,逐一检查零部件。

“人多眼杂,要是让美国佬知道是我们做的,恐怕连‘家园’都保不住。”漠北狼放下那把M4卡宾枪,也选择了一把轻机枪。“让他们回去,更加保险一点。最好让老李把他们暂时派往边远地区,风波过去后再做别的安排。”

刘威点了点头,开始组装机枪。“我找老李谈谈,不过没什么好担心的。既然是老李安排他们来协助我们,不会有多大问题。”

“小心一点总没错。”

两人没再多说什么,组装好机枪,又动手检查了手枪,准备好弹药。

最后,刘威与漠北狼各拿了一具AT…4火箭筒,以及十多个遥控炸弹。

第二十章 成果

计算中心内,不管是比尔德、还是保护他的FBI特工都没察觉到外面的危险。

确实出了问题,可是与刘威判断的完全相反。

加入“未来战士”计划后,比尔德花了五年时间进行理论研究,为神经系统建立了一套现今最完善的数学模型。接下来,得用性能强大的计算机进行模拟演算,确定比尔德建立的数学模型是否正确。

可惜的是,当时计算机的性能,根本办不到。

为神经系统建立数学模型的时候,比尔德就提出,至少要将当时最先进的计算机的性能提高一万倍,才能完成模拟演算。研制新的超级计算机不是问题,美国很多高科技电子企业都在做这件事。问题是,在短期内把计算机性能提高一万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当时美国身陷两场地区战争,巨额的战争开支侵吞了大量科研经费,国防部与CIA都无法提供足够资金。

直到三年前,国防部的计算中心落成,比尔德才获得了证实数学模型的机会。

随后两年多,国防部与CIA联合出资数十亿美元,在计算中心搭建了现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超级计算机群”,并且开发出了全新的“云算法”,把计算能力提高到了完成模拟演算的最低要求。

为此,付出的代价非常巨大。

“超级计算机群”拥有二十八万片英特尔公司开发的最新的Xeon服务器处理器,以及五十六万片专门进行浮点运算的图形并行处理器,组成了规模庞大的“云计算核心”,使其运算能力比八年前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提高了一万倍。当所有处理器、以及高达960TB的内存与其他子系统同时满负荷工作的时候,功率高达十四兆瓦,相当于每小时消耗电能十四万度。

由此产生的热量,能在五分钟之内将室温提高七十摄氏度。

为此,计算中心更换了功率更大的强制散热设备,也就是中央空调,每小时还得消耗数万度电能。

超级计算机所处的地下室内,常年温度保持在零摄氏度左右。

为了防止水汽进入后凝结成水雾与水珠,计算机中心完全密闭,工作人员进出都得通过一扇专门的排气门。

从性能上讲,这套超级计算机系统确实强大。

如果用来模拟一百万吨TNT当量的核爆炸,仅仅只需要两个小时,而之前的超级计算机至少需要几个月。

即便如此,运行比尔德建立的神经系统数学模型的时候,仍然显得有点吃力。

计算工作持续近半年,电耗就让国防部支付了一亿七千三百四十万美元。

万幸的是,比尔德建立的数学模型没有大的纰漏,一些程序上的错误很容易纠正,不然还得花上几个月。

接到计算中心的电话后,比尔德就赶了过来。

他从不怀疑模型是不是有问题,如果有问题,国防部早就通知他了。他只想知道计算结果,因为这关系到了他的理论研究。

在过去三年间,比尔德一直在想办法证明他的理论研究结果。

为此,他还去阿富汗呆了一年多,利用国防部提供的活体实验对象,做了大规模的临床实验。

只是,数学模型演算完成前,所有临床实验都只能加强、而不是证实他的理论研究。

看到演算结果,比尔德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不是他的理论错了,而是证实了他的理论。让他高兴不起来的原因很简单:理论研究成果大大超越了当今的科技水平。

也就是说,除非出现奇迹,不然在他有生之年,理论只会停留在纸面上。

在比尔德之前,几乎所有神经学专家都认为,人类的智慧、或者说是大脑与神经系统的信息沟通建立在化学反应之上,由化学反应产生的电流刺激神经系统,最终产生记忆、思维等等。

最初的时候,比尔德也坚持这一论点。

随着研究深入,比尔德最先认识到,人类的大脑没有想象的那么精密,比如神经细胞的尺度就比早已进入纳米时代的晶体管大得多,数量上也比动辄拥有几亿、甚至几十亿个晶体管的计算机处理器少得多。

如果大脑的信息交换基于化学反应,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应该远远低于计算机。

实际情况则是:即便是这套专门为他研制的超级计算机系统,计算能力也比最简单的生物大脑——昆虫的大脑——差得多。

要想达到昆虫大脑的级别,计算机的性能还得在此基础上提高十万倍!

能在尺度上远远小于计算机,却在计算能力上远远超过计算机,只存在一种可能,即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大脑与神经系统的信息交换的基础是量子理论,而不是简单的化学与电子理论。

这就是比尔德的理论研究成果。

模拟计算结果证实了比尔德的猜测,在单个神经细胞内部,信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电流传递,而在神经细胞之间,也就是神经突触之间,信息则由同态量子传递,传输速度不受光速限制。

虽然从理论上讲,这无法改变神经系统传输信号能力低下的问题,但是这却是人类拥有思维、思想、情绪等等智慧特征的关键所在,也是计算机进入量子时代之前永远不可能超越人类大脑的根本原因。

电子计算机与量子计算机的差距,就像算盘与计算机的差距。

有可能在短期内研制出量子计算机吗?

比尔德不是计算机科学家,但是他知道,所有与量子计算机有关的研究,仍然处于理论阶段。

事实上,连量子理论的拓展研究工作都没正式开始。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量子计算机只会存在于科幻小说之中。

这个结果,对比尔德来说,几乎就是死刑判决书。

没有更加强大的计算机,他的理论研究就无法得到应用。因为无法通过实验证实已经取得的理论研究成果,所以理论研究本身也受到限制。

这就好比在茫茫大海上行船,理论研究就是风向,实验证明则是舵手与帆手。

仅仅有风向,如果不知道怎么控制船舵与船帆,永远都不可能到达彼岸。

像是当头挨了一棒,比尔德迷失了方向。可是他不想就此放弃,为了这向研究,他几乎牺牲了工作之外的一切东西。

拿到计算成果后,比尔德对模型的基本参数做了修改。

按照他的要求,应该根据不同的基本参数再进行两到三次模拟演算,才能最终确定数学模型是否正确。

他也只能提出要求,是否进行第二次模拟演算,得由国防部说了算。

钱还是小事,关键是这套超级计算机系统还有更多的用途。如果再花一年时间证明比尔德建立的数学模型,将耽搁很多事情。

比如美国正在扩充TMD与NMD系统拦截能力,需要对近地轨道的大规模导弹拦截进行模拟演算,确定拦截后产生的太空垃圾会对航天器与航天活动构成多大威胁,然后根据这个结果确定TMD与NMD的发展方向。

对国防部来说,这才是正业。

因为调整基本参数需要修改与之相关的很多程序,所以花了不少时间,比尔德在计算中心亲自督促程序员,并且逐一检查修改后的程序。

计算中心的工作人员并不反感这个科学狂人,反而对他很客气。

原因很简单,在过去半年间,超级计算机系统只运行了一个程序,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如果频繁更换运算程序,工作人员就没那么清闲了。

天快亮的时候,一个好心的女员工给比尔德送来了早点。

因为大部分工作人员在白天上班,值夜班的工作人员大多赶着回家、或者去附近小镇的餐馆享受第一餐,所以计算中心没有食堂,自动售货机里的食物品种也就那几样,往往只有三明治与咖啡。

还好,比尔德不是一个挑剔的人。

吃完早点,比尔德去了洗手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