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生活质量-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新的形势面前固步自封,生产难以为继,工人的工资都发不下来,很多老工人给我写信说,王市长啊,我们什么都不要求,就想吃饱饭!这个要求不高哇!我看了脸红,心里更难受。

所谓人祸,就是我们陈旧的观念在扼杀我们。我们和周围的城市面临的机遇是一样的,政策也是一样的,为什么人家发展上去了,我们却一步一步往后退?我们总是想着,我们是老城市,曾经是都城,我们的资格比人家老,我们应该比人家发展好。老大思想在作祟,谁都看不起,等于是把周围可以利用的资源都抛弃了。我下去调研,听说这样一件事,我们的一个老企业,已经濒临倒闭了。后来宋书记牵线,引过来一家民营企业兼并我们。当时企业炸了锅,有些老工人痛哭流涕,说,我们这是丧权辱国啊!号召工人起来砸毁设备,抵制兼并,结果把人家给赶走了。这些老工人的心情我理解,这些企业都是他们一砖一瓦垒起来的,心理承受不了被一家民营企业兼并,可现在企业生产都在国际间分工合作了,我们在不同所有制间的合作都搞不好,企业还会有什么希望?不是看着它等死吗?

第十一章(4)

这次干部大会,等于是王祈隆的就职演说。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句句字字都抓住了人心,也抓住了问题的本质。王祈隆想,虽然改变一个地方的面貌,不是靠一次两次大会能够解决问题的,但总要有个开始。而且一旦开始,就不能刹车。

王祈隆认为,要想触动群众的思想,必须先从解决热点和难点问题入手,让群众看到新政府的新作为。眼下又快到夏季了,群众最关心的就是生活用水。这个城市历史上就缺水,

只是过去人口发展比较慢,吃水问题不那么突出。随着城区面积的增加,人口急剧膨胀,吃水问题成了燃眉之急。高峰的时候,要靠几十辆洒水车昼夜不停地从几十公里外往这里运水。

但是,改造城市的供水系统也不是一句话。这个城市的供水系统还是五十年代末建的,那个时候王祈隆还没出生。如果动这个工程,势必要涉及到整个城市的改造。过去的几任政府,论证了之后,也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打住车的。

王祈隆跟市委建议,必须在旧城改造上下大功夫,这样一方面可以整合资源,达到优势互补,另外一方面还可以按照把城市当做商品经营的路子,政府不但不欠帐,甚至还可以收回一部分投资。比如,可以把拆迁了的土地拍卖,吸引外资来改造城市,还可以对城市的线路管网实行有偿使用,使政府的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原来的旧街道极狭仄,但是很多古建筑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不能动。王祈隆就建议把这些街道修整改成步行街,繁荣三产。可以拆迁的地方,先拍卖再拆迁,这样就可以利用社会资金办政府的事情。有的需要修缮的古迹,既可以向上跑专项资金,还可以拍卖广告使用权,用远期的收益解决资金不足。

市委常委会听了王祈隆的一整套方案,非常满意。这是他两个月来沉下基层的结果。宋书记在最后总结的时候动情地说,观念也是生产力啊!王祈隆市长谈这些问题,没有一个是新问题,过去我们议到这些问题,都是说困难,说来说去就是一大堆困难缠绕在那里,谁都不愿意去解决。现在我们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了,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办法总比困难多!

王祈隆雷厉风行说干就干,他把指挥部就设在市城建委。城建委主任孟凡虎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他和王祈隆很有些投缘,他也是在县里干过几年县长的。王祈隆想法大致说一下,老孟马上就能领会,而且能创造性地发挥,活干出来有时候比王祈隆想到的还要好,并且,还能省下很多投资。

孟凡虎经常带了人去别的城市参观,回来给王祈隆出了不少好主意。老孟除了带回主意,偶尔也带一些雅致的东西回来。有时是一把宜兴小紫沙壶,有时候是一件江南人收藏的古董字画。王祈隆不喜欢把上下级的关系庸俗化,有人送他钱物或者生活用品,他都想办法退了回去,退了几次就有人骂他不近人情。可是他确实是不想让他的工作中介入更多的私人交情,这些事情让他很有一些苦恼。实际上他不是生活在真空里,有时他到上面走动,也需要送一些小东西联络一下感情,所以古董字画之类的这些比较有文化品位的东西,他还是择人择物收下了一些。而且他知道,老孟这个人不是为了笼络他,仅仅是觉得两个人比较合得来。这也是他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他若是退了,他和老孟之间的默契就会失去的。老孟兴冲冲地拿回来给他,他也就大咧咧地接了,只当是件小玩意,然后再回送老孟一些其他的。老孟也接了,反而觉得王祈隆对他是很信任的。王祈隆建立了许多像孟凡虎这样的关系,这是他在这个城市立足的基础,也是他在县里多年总结出来的官场经验。贪官不能做,清官也不是好做的啊!

孟凡虎虽然同上级领导的关系搞得很不错,但班子内部却有一些矛盾。他说话办事果断,但也武断,常常就把别的副职的权限给忽略了。

在工程的关键时期,有人举报孟凡虎在修整地下管道的帐目上有问题,有十万元钱是做的假帐。举报人用的是假名,王祈隆竭力说服宋文举不查,怕影响正在节骨眼上的工程。宋文举当时很犹豫,从内心里讲,他是不愿意让查的。一来孟凡虎同市里许多老领导的关系都不错,许多人都过来说情,查了不利于工作。二来他知道孟凡虎和王祈隆的关系不错,怕影响班子的团结。但市委副书记高蓝青却力主要查,说查一个案件,并不是要收拾我们的干部,有时候等于给我们的干部洗洗身子。如果不查的话,市委怎么去说服举报的群众!

要说高蓝青过去和孟凡虎关系也不错,他现在有点看不上孟凡虎跟新市长的亲密关系。地下管道是这次王祈隆送水工程的重点项目,里面说不定真会有大问题。高蓝青这样提出来,虽然大家心里都明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但由于理由很充分,宋文举和王祈隆都没有什么可说的,只好委托高蓝青牵头查。

纪检委把孟凡虎给“双规”了。工程说是不能停,事实上也进行不下去了。今天把这个喊去问情况,明天又把帐目提去了,闹得人心惶惶。孟凡虎一口咬定,对帐目的事情他一概不知,他不可能连每一笔帐目都看。会计人员也说没有问题。查了一个多月,帐面上根本看不出什么问题。纪检委的同志接到授意,要往下面延伸,到城建委现场办公,发动下面的同志提供情况。调查来调查去,大家反倒谈出了孟主任许多工程上的节俭之处。有个老财务人员说,过去市里维修一条道路就得个三两百万。现在改造地下管道,这么大的工程还没有过去花费大。各项费用在孟主任心里好像都有本帐,支出卡得很死,可能是得罪了一些人。还有些同志说得更难听,我们的送水工程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很多市民都自发地往工地上送茶送水,大家都盼望着早一天用上水。你们天天在这里查来查去,不是在鸡蛋里头挑骨头吗?

第十一章(5)

调查组的人两面受气,但又不好罢手,就翻来覆去地查,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做文章。最后,查出了老孟在省会请吃一次饭,竟然花了一万多元。就这一条就可以给他纪律处分,以此为鉴,刹一刹当下的吃喝风。事情端到了常委会上,高蓝青副书记提出来,像城建委这些权力部门,滥花国家的钱财,触目惊心。就这一顿饭,可以救济多少个失学的孩子?按我们市农民平均收入算,相当于五个农民一年的收入!我们在座的都是农民的孩子,如果我们不刹住这个歪风,怎么对得起我们的祖先?他说得慷慨激昂,义愤填膺。

高书记发言之后,大家都不好表态。宋文举就把球踢给了王祈隆。他回头问王祈隆,你看这件事儿怎么处理?

王祈隆说,如果要是纯粹的公款吃喝,我看还是要严肃处理。但是,就这个问题而言,还是要先弄清楚钱花在什么地方。既不要放过一个坏人,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

他扭头看了一下常务副市长,问道,老陈,我们四大班子一年的吃喝招待费是多少?

陈副市长说,去年是二百三十万,今年要突破这个数,不会低于三百万。

王祈隆说,那么,你算算,相当于多少个农民的平均收入?

陈副市长答道,相当于一千多个农民的收入吧。

那么,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