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花景生 by 多云-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花景生》多云 ˇ第八十七章ˇ 
  
  大夏朝外宫仁泰殿中,布局严谨恢弘,因正值盛暑,大殿四角都放置了铜兽冰鼎,清晨的阳光从半开半闭的殿窗镂雕间穿透而过,如一束束细小的聚光映照着殿中闲站着的群臣,今天不是大朝,又因成帝常常缺席早朝,辅政的卫太后一向爱惜人力,平常日子早朝时一般都是各部省的首脑来回报一下日常公务,其他下级文武官员一律去部里公干,有要事自由首脑传达转述。所以,今天来上早朝的也依然是二十几位二三品的部司大员。
  
  他们中自有消息灵通的,对昨天成帝摔伤的事故多多少少有所耳闻,除了忧心忡忡,还略带着一点点无可奈何,当他们看到一摇三晃漫步而入的帝师王伯庆时,都慢慢聚拢过去。本来老王就因为相貌滑稽丑陋多为人诟病,当初能当上太傅也是文帝力排众议才如愿以偿,这些年他的学生成帝毫无长进,依然如扶不起的小儿一般只知嬉戏游玩,更兼身体赢弱,对政务毫无建树,朝中群臣对太傅王伯庆更是少有恭维,多有指摘。王伯庆本人真正是有苦说不出,既恨自己无能窝囊,又忧成帝如此下去终将不可收拾,他虽多次请辞太傅一职,但都被卫太后一口回绝,只说皇上还年幼,离不开王太傅一直以来的教诲,老王心中深深叹息, ——天知道,那孩子是离不开他的教诲还是喜欢他寓教于乐的讲学方式,问题是成帝似乎只领会了‘乐’,而于‘教’则一窍不通!
  
  “王师傅来了,咱们快问问他,他又带着咱们皇上哪儿玩去了?”礼部尚书陈烁一向讲究仪表,对老王从来都看不顺眼,最近又刚和瑞王结了姻亲,更是有点跑遍,连带着对成帝华璃也出言不逊起来了,如果这次消息准确,那不久的将来,这大夏的江山就是瑞王的了。
  
  “什么哪儿玩儿去了?陈尚书,那鼠溺的味道如何呀?”王伯庆晃着冬瓜脑袋,老实不客气地予以反击,围拢的人堆儿里立刻爆出忍笑忍得岔气儿的咕噜声,还有人抬袖掩唇背转了身儿。礼部尚书更是面红耳赤,纳纳难言,原来这位陈烁陈尚书因青年时代冶乐过头伤了命根子,一直忙于求医问药,最近被一游方和尚敲了一大笔,还骗他以鼠尿作为药引吞下了肚,当晚,陈烁自以为大功告成,兴冲冲地去找他最心爱的男妾,却不料那物儿依然死气沉沉地没点儿动静,那刁钻又欲 火焚身的男孩儿性子起来,一脚将陈烁踹出了屋,转天儿就跟着府中的武师跑路了。弄得陈烁灰溜溜的人财两空。
  
  户部尚书,人称王算盘的王孙湓凑过来,好心地拉拉王伯庆的袍袖,不无忧虑地说:“本家子,你敢情还不知道呢?天家昨儿又出事儿了,唉!”说着一叹气,猛拍大腿。
  
  王伯庆一激灵,半罗圈儿的胖腿便开始转筋,冬瓜脑门子上立刻冒出大汗珠子,“出……出……出什么事儿了?”他平时虽为人滑稽,此时却是真的心里慌乱,话不成句了。
  
  “听说是为个什么风筝,从树上跌下来了,”王算盘凑到王冬瓜耳边,一种嘀咕,眼看着王伯庆脑门儿上的汗珠子噼里啪啦地往下掉,“……所以说大事不妙呀,今儿太后能否上朝都难说了。”王孙湓摇摇头,眼中闪过深深的烦忧,他是自文帝时便任职户部的老部郎,从最基层一步一个脚印地做起,他对大夏朝的每一个铜板都一清二楚,是位真正的能员干将,也就真的关注国运国势之走向。如果成帝真的呜呼哀哉了,那大夏必 乱,天下必 乱。
  
  就在大家嘁嘁喳喳,议论纷纷,没头儿苍蝇似的乱成一团时,就听执礼太监一声高喝:“肃静!陛下和太后千岁上朝了!”这一声喊如同投入湖心的粒粒石子,人群立刻四散而开,列队两班,肃然静立,彼此却还惊诧地互相张望, ——不是说小皇上从树上摔下来,不省人事了吗?怎么……怎么还来上朝了?莫不是执礼太监看花了眼吧。大家刚还疑惑万分,就见一个高挑挺拔的身影快步转出万里江山的刺绣屏风,走上玉阶,在镏金镶宝的御座前站定,而御座后方的纱帘里也出现了那个每日准时来到的身影,大家不疑有他,刷啦一声齐齐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景生站在金殿之上,皇座之前,忽然觉得恍惚,他略偏头看看身后玉镶宝饰的那把椅子,好像在梦中见过千万次,但在现实中却从未真的触摸过一般,那是一种怪异的疏离感,似曾相识,但又万分遥远,就像他苏醒后经历过的每一件事,遭遇到的每一个人,他熟悉,他认识,但却只是在梦中,那是一个迷离而晃动的梦境,如今,大梦未醒,只是变得更加清晰了,令他一刹那,不知今夕何夕,他又身处何处?
  
  “众位爱卿,请平身!”话语出口的瞬间,景生微微愣住,这……这明明是自己说了几千遍的话,为何如今听起来如此陌生?
  
  比他更吃惊的便是那众位爱卿了,老少爷们儿齐抬头,都是一愣,辰时已过,阳光从宣敞的大殿殿门直射而入,正正照上成帝的脸,映得他寒星似的眼眸中金芒闪烁,当他专注凝视时,每个殿下之人都觉得那锐利清透的眸光是望向自己的,于是便不自觉地心生敬畏,这是……这是他们从未经历过的古怪情形,原本华璃便奇美,但美得不似真人,看得久了,谁都没了感觉,也就不觉得他如何美。今天,成帝在御座上端然而坐,只发一言,只宁定地望着他们,便足以令人倒吸口气,便足以震慑人心,简直不由衷赞叹都不行!
  
  “陛下今天神清气爽,看着真是精神抖擞,老臣叹服!”第一个出班秉奏的居然是一向木纳不善言辞的工部尚书程志,此人也是两朝元老,一向埋首公务,不善阿谀奉承,所以年至古稀,也只是个三品尚书。大家都未想到这位老冬烘今天竟然奇峰突出,抢了风头,不禁都偷偷窃笑。景生高高在上,不明所以,只是恍惚记得这位老臣的官职,听到他出言赞叹,以为那是每早的例行公事,也不甚在意,倒是想起一事,稳声开口问道:“程老尚书,请问咱们大夏境内共有多少造船场?”
  
  ——呃?程老爷子猛地愣住,殿内众人也猛地愣住,只有纱帘后的卫太后无暇唇边露出了然的笑,不禁轻轻摇动起手中的团扇,从未感到过早朝竟是如此的有趣和快乐。
  
  程志捋捋颌下花白长髯,微一沉吟便谨然回话:“回陛下,咱们大夏海岸线绵延漫长,造船场也分布广泛,朝廷直属的就有夏江沿岸的夏阳龙江船场,淮州的清江船场,东州的渭河船场,还有东北沿海的登州船场,莱州船场,连州船场,以及离咱们东安不远的津州船场,至于民间船坞船场那就更是多不胜数了,但是工部都有详细备案,陛下若要细查,老臣可以将造册的备案呈给陛下检视。”程志不明白为何今日小皇上会问起造船之事,以为又是卫太后突击检查政务,幸亏他业务熟练,一口气流利地说了下来。
  
  “嗯,如此甚好,那么,我们的水师有船只多少,兵将多少呢?”景生凝神细想,一边继续发问。兵部尚书萧寒立刻出列行礼,心中暗叹, ——这小皇上今天看着精气神俱足,眸光烁烁,好像能直望进人的心底,难道从高处跌落也能摔个焕然一新不成?!
  
  “回禀陛下,我朝水师有兵将十五万人,各种战舰舫船有三千多艘,主要集中在夏江沿岸和东北沿海,前些年北句丽海患严峻,海防水师大营都集中在登莱两州,在与南楚接邻的陪都夏阳也建有一座水师大营,主要用于防范南楚,以图日后南进。”
  
  纱帘后的卫太后微微颌首,——萧寒出身名将世家,几代来一直为大夏军中的中流砥柱,族中子弟大部分都驻守在北部的朔方,萧家儿郎是大夏百姓耳熟能详的能兵强将。
  
  “——三千艘?”景生皱皱眉头,一下子想起前世的元朝,元初时中央政府便拥有近两万艘战舰,而仅一次海战便能赶造几千艘战船,不禁侃侃而谈:“如今朔方已定,我们除了驻兵垦荒,还可设立一些内陆通商口岸,使塞外的游牧部落不靠抢掠也能安然过冬,水师战船的数量还远远不够,可以把现有的战船翻修改造,同时赶建新船,我军的火器装备如何?”
  
  景生的一番话说出口,殿下站班的众臣已听得惊骇莫名,不知所措了,帘幕后的卫太后目不转睛地凝注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