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珠帘不卷夜来霜之沅沅曲-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刻,黄昏的暮霭已经散去,深墨的天幕上,点缀了数颗星星,一闪一闪的,发出清冷的光辉。禁宫四下里一片安静,

  按照往日,值夜的太监早已结队提着风灯在禁宫各处游走、盘查。而此时,宽宽的甬路上,却没有一丝人迹,似乎是早已安排好的一般。

  二人迈开大步,一阵疾行。走了大约多半个时辰,一座宽大的楼宇矗立在他们的面前,丹陛悠长,门楣高耸,正是大齐的太庙。此时的太庙门前,也是空无人迹,只有轻寒的夜风,不时刮过飞檐下的铜铃,发出几声轻响,转瞬又归于平静。

  英帝站在阶下,仰头向上看去,似是在犹豫着什么。陆六福静静站在身后,也不出声催促。过了半晌,英帝忽然一甩袍袖,拾阶而上。陆六福却机灵地止了步子,依旧站在原地,时不时抬眼打量一下四周。

  英帝沿着丹陛,越走越高,眨眼便已到了太庙门前。双手一推,大门应声而开。阔大幽深的殿堂一下子便呈现在他的眼前,馨芳的檩香木粉气味立时扑鼻而来。英帝一步跨入,回身将门仔细阖好。门扇摆动带起的微风吹动了两侧数个多枝青铜莲花长明灯的灯火,将大殿内的神主牌位、通梁经幡的影子映得七扭八歪,宛如群魔乱舞。

  英帝微微有些心惊,默然静立了一刻。忽然走到大殿正中,向供奉在龙椅上的齐氏历代君主的牌位跪了下去,端端正正地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礼毕直起身来,双手合十,默祷道:“历代先祖在上,第四代子孙昊祯为了我大齐国运昌隆,不得已违背太祖遗训,请出太祖遗诏。请历代先祖体恤,万勿降罪!”说罢,复拜了拜。这才站起身来,仰头向离地丈余的大殿横梁看去。

  英帝这一夜的神秘行止竟然是冲着齐氏太祖的遗诏来的。其实,因着齐氏历代帝王莫名其妙的被刺经历,英帝一直是十分的困惑。但一方面碍于先祖遗训,另一方面自他登基之后,还尚未遇到行刺之事,故也未放在心上。直到杜沅沅怀玉宫遇刺,千液苑变数迭起。英帝方觉得事态严重,还在千液苑中时,便暗暗下了决心,与其这样一味隐忍挨打,不如先堪破遗诏的秘密。因此,他虽陪在杜沅沅身侧,心中却充满了回宫的急迫。而不顾太祖的遗训,独自贸然开启遗诏可是非同小可之事,故而,英帝才差陆六福调开了各处的守卫,有了这样的一次夜行。

  如今,英帝站在横梁之下,与遗诏仅有丈余相隔,带着几分兴奋与几分紧张,他已经感到了手心里微微的汗意。大殿内长明灯寂寥燃烧,除了他自己的呼吸声,什么声音都没有。

  英帝解下了披风,看了看横梁的高度,在心中默默计算了一下,忽然纵身一跃,抓住了横梁上垂下的一根经幡,双腿使力,经幡带着他竟然荡了起来,往复几次,越荡越高,英帝瞅准时机,借着荡摆之力,一下子便上了横梁。

  宽大的横梁挡住了殿中大半的灯火,显得有些幽暗,英帝从怀中掏出火折点亮,光线虽然微弱,却足可以看清横梁上的所有东西。在横梁的一侧,一只满布灰尘的木匣静静放在那里。英帝小心翼翼地倾身过去,刚要触到木匣,却忽然愣住了,面上显出异常惊诧的神色。

  算起来,这只木匣自齐太祖放到此处,转眼已经过去了百多年了。当年,太祖留下口谕,横梁上木匣内的遗诏必须要和宫氏子孙一同开启。而岁月悠悠,白云苍狗,宫家的人始终没有在青天白日下露面。因此,木匣和木匣内的遗诏便在太庙的横梁上放了百多年。这么久的时间,自然是积尘密布。但是,英帝却发现了令人震惊之处,横梁上的灰尘明显要厚于木匣上的,那只能说明一件事,木匣曾被人开启过,里面的遗诏有人看过。英帝试了试积尘的厚度,更加确定了这个想法,至少在近几十年内,有人曾经打开过木匣。

  英帝惊出了一身的冷汗,究竟是什么人,能够如此大胆,敢冒天下之大不帏,擅自偷看太祖的遗诏。事实上,这份遗诏的存在只有齐氏历代天子知晓,而往往是上一代的君主即将离世之时,口授于下一代的继任者。因此,外露的机会极小。而作为掌有这一秘密的史官左思明一家,是绝对不可能将这个天大的秘密透露出去的。那么,就只有一个解释了,曾经有一代继任者象英帝一样,偷偷看了遗诏的内容。而以木匣上的积尘推算,这个继任者极有可能就是英帝的父亲--弘帝。也就是说,弘帝早就知道这个秘密,但是,他并没有说出去,看来,这个秘密更加的不简单了。

  英帝心中忐忑,将木匣拖至眼前,轻轻扫去表面的积尘,依稀可以看出,木匣原本的暗紫色纹理,匣口打着漆封,还能看得出上面有“天任”的字样,正是齐太祖的年号。只是那漆封已经有了裂痕,明显是开启过的痕迹。英帝忍住心中的疑惑,缓缓打开木匣,一卷诏书安放在内。

  秘密即将在他的眼前揭开,英帝的心中充满了莫名的兴奋,手禁不住微微颤抖。他取出诏书,一点一点地展开,火折暗淡的微光下,那卷年代久远的诏书色泽暗黄,依然完好无损。英帝低下头去,仔细看了一下诏书最后的玺印,只见暗红色方方正正的印记上,书着“天任敕命之宝”的字样,的确是太祖的玺印。

  英帝的目光飞快地扫过诏书上的字迹,越看越是心惊,后背上满是冷汗。只听得“叮”的一声,手中的火折竟然铁落下去,擦过横梁,落到金色砖地上,断成两截。英帝似乎视若无睹,手中紧紧握着诏书,呆坐在横梁上。心中翻来覆去只是一句,“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也不知过了多久,莲花灯内突然爆开一个灯芯,发出一声“劈啪”的轻响。在异常静寂的大殿内,却显得十分响亮。英帝浑身一震,沉吟了一下,将遗诏又放回了匣内,顺着经幡滑下地来。他抖去衣袍上的浮尘,取过披风依然系好,目光复杂地看了一眼太祖的牌位,低叹一声,出殿去了。

  陆六福等得心焦,夜风寒凉,似乎已穿透了他原本并不单薄的袍服。此时,天上的星子已全部升起,一眨一眨的,就如同无数只偷窥的眼。陆六福不时翘首以望,暗暗祷告不要出了岔子才好。

  似是他的祷告生了效,英帝的身影从丹陛之上缓缓走了下来。陆六福急忙迎上前去,微弱星光下,英帝的脸上竟然带了几分失魂落魄的神色,陆六福心中一惊,再仔细看时,那神色已消失不见,似乎刚刚只是他的错觉。英帝低沉一句,“回吧。”陆六福也不多言,紧跟在身后,二人一前一后,又顺着来路走了回去。

  回到承宸宫内,差不多已到了戌时末。陆六福偷窥英帝的脸色,异常的平静下似乎压抑着狂风骤雨,刚想默然退出去,又觉得不妥。只得迟疑道:“皇上,今夜不是要到贵妃娘娘那儿去?”英帝猛然醒悟过来,晤了一声。忽然道:“你去叫闵文秀来。”陆六福“啊”了一声,但看着英帝严肃得绷紧的脸色,硬生生将下面的“这么晚了”几个字给吞了进去,应了声“是”便立刻退了出去。

  英帝转头望向窗外,目光投向一片空茫,面上竟是个悲凉的笑意,笑到后来,却变得冷酷掺杂着讥讽。陆六福的声音在殿外响起,“京畿府尹闵文秀大人见驾!”英帝的面色已经恢复了平静,走至椅中坐好,道:“进来!”

  闵文秀垂着手,战战兢兢地走了进来,皇上一回了京,便宣他入宫,他心中明白,怕是要问差事。英帝信手翻着案上的奏折,似是随意问道:“前些日子,朕让你查的千液苑刺客一事,可有眉目了?”闵文秀暗想所料不差,急忙道:“回皇上,臣已派出了大量人手,在京城内外围捕。如今,‘蝙蝠’的杀手已被剿杀了大半。”英帝的面上浮起一层怒意,抬眼向闵文秀看来,目光异常锐利,“杀人有什么用,朕让你查的是原因。”

  闵文秀被吓了一跳,不由自主地抬起袖子抹了抹头上的冷汗,嗫嚅道:“臣查过,只是,这个杀手组织太过严密,一时之间还查不到什么。请皇上再给臣一些时间。”英帝知他说的是实情,也不好太过责怪,便点了点头,道:“你退下吧。”闵文秀如蒙大赦,说了声“臣告退。”便退向殿外,刚走到殿门前,英帝忽然又道:“若是抓到了主脑,要给朕留个活口。”闵文秀心中奇怪,但也不敢询问,只得答了声是。

  英帝坐在殿内,又默然良久,忽然自语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