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俗人回档-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里的女朋友走过来,拉着哈里到另一桌玩传统的扑克游戏。

哈里身体已经被拉走了,还不忘回头给边学道一个照顾廖蓼的眼神。

廖蓼很自然地坐到了刚刚温从谦坐的位置,看着对面不远处被人簇拥着的哈里,问边学道:“单娆没跟你一起来?”

边学道说:“她不好这个。”

廖蓼说:“要是单娆知道她男人在这儿又跟我遇上了,会不会不高兴?”

边学道说:“我们之间没有秘密。”

廖蓼也不知道边学道说的“我们”,是他跟单娆,还是他跟自己,话锋一转,问边学道:“你为什么来这儿?”

边学道想了想说:“想学英文歌。”

边学道的这个回答显然把廖蓼震住了,呆了好一会儿没说话。

轮到边学道问她了:“你为什么来这儿?”

廖蓼想都没想说:“我要留学。”

两人的谈话到此为止,开始各自想着心事。

廖蓼想的是自己选的那所英国大学门槛很高,边学道想的是怎么才能彻底说服温从谦,在十月底终止工作室业务,提前消隐于相关部门的打击视野。

边学道看得出,温从谦已经被钱蒙住了眼睛,让他听自己的话,主动放弃几十万、上百万的收益,绝非易事。

可是边学道不能不劝,他不能看着温从谦真的成为首轮打击目标,让工作室灰飞烟灭。

边学道刚大手笔置了房产,又花了100多万为my123铺路,这段时间四处奔波,人吃马嚼,开销很大。

工作室是他最大的收入来源,边学道决不能在提前知道的情况下,还看着它被人连根拔起。

廖蓼悄悄看着身旁的边学道,莫名的,被他蹙眉时专注而成熟的刚性风格吸引住了。

见边学道似乎要脱离思考的情境,廖蓼赶紧移走自己的目光。

离开沙龙时,廖蓼跟在边学道身后走出咖啡屋,见边学道和温从谦在路口道别,站在路边拦出租车,廖蓼站到边学道右边,问边学道:“我没零钱,介意捎我回学校吗?”

边学道眯着眼睛看廖蓼:“我借给你二十?”

廖蓼摇头:“我不喜欢欠别人钱。”

边学道说:“那一起吧。”

在出租车上,廖蓼问边学道:“下周你来吗?”

边学道说:“看情况。”

在林大正门,边学道告诉司机停车,回头跟廖蓼说:“你到了。”

廖蓼下车后,边学道告诉司机:“去后门。”

司机看着车外的廖蓼,又怪怪地看了边学道一眼,心说这么有性格的伙计很久没看到过了。

第114章 因果循环,单娆留校

不是边学道对廖蓼有意见,而是单娆对廖蓼有意见。

单娆很少真正吃醋,就连找上门的董雪,单娆都能过后即忘。唯独对廖蓼,自从图书馆那次后,单娆严令边学道凡是跟廖蓼有关的,必须做到“一请示二汇报”,一旦让她发现廖蓼摸进了她的领地,不仅只斩不奏,而且管杀不管埋,当然,无论斩还是杀,对象都是边学道。

大三开学第四周,边学道选修的《乐器发展史》开课了。

晚上六点,坐在新教学楼阶梯教室里,看见廖蓼和一个女生捧着书一前一后走进教室,边学道发现自己选错课了。

果然,廖蓼的眼睛像精确制导导弹一样,立刻在人堆里发现了边学道。

看见边学道周围已经坐满了人,廖蓼从他身边的过道走过,坐到了边学道身后第三排。

讲《乐器发展史》的教授是个老太太,个子不高,一头白发,但精神很好,声音很亮。

在麦克风的辅助下,就算刚刚在网吧坐了一天一宿的学生,都够呛能睡着觉。

实事求是地说,教授很有水平。

古今中外的乐器,其特点、音色、适合的氛围、学习难度等等,信手拈来。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只能看幻灯片,没有实物。不过讲课进行到中段时,教授说了,只要下节课的听课人数达到今天的八成,第三节课时,她就带实物乐器来,若是大家能将出勤率保持下去,最后一节课还可以给大家演奏一段。

整个教室一片叫好声。

其实叫好声不算很大,但已经很难得了,因为选这门课的,女生占了大部分。来的男生,相当一些是陪女朋友来的。

边学道听得正津津有味,身后有人拍他肩膀。

回头看,坐在身后的男生递给他一张纸条和十块钱。

看见边学道不解的眼神,男生用手向身后指了指,意思是后面传过来的。

然后边学道就看到了坐在身后三排的廖蓼。

纸条上的字很简单,意思是还边学道上次打车的车费,当然是AA的。

边学道收起纸和钱,没回头,没表示,继续听课。

过了十分钟,身后的男生又拍他肩膀,继续向后指了指。

边学道接过纸条,这次上面写的是:你好像很怕老婆?

边学道怕廖蓼没完没了,找了张纸回她:已婚男人,谢绝调戏。

果然,直到下课廖蓼没再传纸条。

边学道已经开始揣测,是不是单娆和廖蓼之前有什么矛盾?

两个人在一个学院,一个是女生部长,一个特立独行不听吆喝,一样出众,一样拉风,有摩擦也是意料之中的。不过真要是那样,自己一定要跟单娆站在同一阵线,免得中了廖蓼的离间计。

当然……也可能是美人计。

出乎所有人预料,单娆的留校申请出现了转机。

当初隔离楼那个照相的男生,他亲历非典隔离楼的报道出炉,其中单娆和女生拥抱告别的照片被当作报纸版面主图。

当时,相关报道正处于青黄不接阶段,已经挖掘出来的楷模已经挖无可挖,后续找的一些又不够有卖点。东北林业大学隔离楼的这篇报道找到了之前很少涉及的一个切入点,自然、真切而充满希望,非常符合主流舆论需要。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这篇报道能否经得住审视。

于是,各路媒体纷纷联系林大外宣部门,询问报道中照片里的女学生是否还在学校,以及报道里说的事迹是否真实存在。

随着林大外宣部门确认其人其事的真实性,几路外地记者奔赴哈尔滨。

然而他们人还在路上,哈尔滨本地几家媒体的记者已经堵在了外宣主任的办公室门口。

几家在哈尔滨设有记者站的中央媒体马上指示记者站提前介入跟进,一定要拿到一些独家照片和信息,不能让哈尔滨本地媒体吃独食。

单娆接到院长秘书电话时还是一头雾水,等她在院长办公室坐了五分钟后,她已经知道留校的事似乎没什么难度了。

确实没什么难度了!

九月底十月初,本地外地数十家媒体浓墨重彩报道了四个月前,发生在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内的感人事迹。

在这些媒体眼中,单娆主动申请去隔离楼当志愿者倒没什么新鲜感,毕竟当时很多一线医护人员都是这样做的,都有这样的觉悟,读者已经看腻了。

他们觉得有价值的,是单娆跟隔离楼里被隔离学生之间,充满人情味的便签互动,以及单娆自掏腰包丰富隔离学生饮食的举动,这才是有意思的亮点。

不说别的,当时全国很大一部分高校都曾封校,很多学校都有专门的隔离楼,可从未听人说过有类似的事例。

物以稀为贵,稀少、稀缺就是卖点。

媒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为了报道更生动,为了事迹更可信,为了形象更丰满,媒体通过征集等方式,几番周折,联系到了照片里跟单娆拥抱的女生,以及在隔离楼里住过的几个林大毕业生。

接受媒体电话采访时,每个人都对单娆给出了极好的评价,甚至一些连边学道都不知道的小细节也一一爆出,一个美丽、可爱、可敬的女大学生形象跃然纸上。

一定程度上,单娆火了。

私下里,哈尔滨市教育部门和宣传部门中,跟林大校领导私交甚好的人透露,单娆极有可能上榜年底的哈尔滨市年度“十佳大学生”。

过了几天,再次提起时,“可能”已经变成了“板上钉钉”。

院长和校领导秘书已经分别跟单娆说过了,她留校十拿九稳。

单娆知道,留校能峰回路转,虽然其中有很多机缘巧合,但根本上,是拜边学道所赐。

因为便签的主意是边学道出的,各类食品也是边学道掏钱买的,她自己,不过是抱着吃不了浪费,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心理,拿出来跟隔离的学生分享。

夜深人静时,单娆想的是,世上的事,果然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她为边学道进了隔离楼,边学道怕她在隔离楼里孤闷无聊,出主意出钱做了好事。等她想毕业留校陪边学道时,本来希望渺茫,却因为当初做了好事,而柳暗花明。

这一刻,单娆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