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俗人回档-第2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场前,边学道猜了好几首歌,觉得有可能是开场曲,结果都猜错了。

舞台上灯光暗下去了。

体育场里的声音也随着低下去了。

不光边学道,在场至少一半人都在想动力火车会用哪首歌开场。

“咚!”

“吼依呀吼依呀……吼依呀吼依呀……吼依呀吼依呦……”

边学道一下听出来了——是《梨山痴情花》。

果然是个适合开场的歌。

灯光亮起,动力火车背着吉他,一人一个麦克,极度有型。

演唱会的气氛一下就有了。

体育场立刻爆发出一片喊声:“动力火车……动力火车……”

夏挺见了,回头往后看了看,扭回来跟边学道说:“这么热情!”

边学道说:“地方太偏,来开演唱会的少,所以劲头都足。”

夏挺抿着嘴说:“偏吗?不偏啊!我觉得这里挺好的。”

歌好,嗓子好,演唱会现场气氛怎么能不好?

动力火车好歌不少,加上又是摇滚风,《第一滴泪》、《背叛情歌》、《明天的明天的明天》、《无情的情书》、《当》……

一连串耳熟能详的歌曲轰炸下来,现场气氛越发火热。

从哈尔滨选拔上去的三支本地乐队,没有集中登台,而是穿插在动力火车几首歌中间。

这种做法在边学道意料之中。

首先,这样穿插一下,动力火车能得到休息。

其次,业余乐队就不说了,地方上的专业乐队跟动力火车也不是一个级别的。一个乐队两首歌,就算全唱砸了,也不至于让现场冷下去。可若是三支队伍挨着上场,全砸了,那给观众的观感就太不好了,而且再想把现场热起来比较难。

随着演唱会进行,本地的三支乐队上去两支了。

两支乐队的表现不能说不好,甚至一些看过他们演唱的人觉得已经是超水平发挥了,但让两支乐队失分的问题很相似,翻唱的歌都还行,自己原创的歌太差。

坐在台下,边学道想:肯定是彩排时动力火车团队就看出了三支本地乐队的水平,有意把沈馥和李裕组合的“学道之人”放在最后拉回气氛。

体育场里,一些知道登台乐队选拔赛的人心里在叹息,人家给机会上台露脸,提携后辈,可是有机会没水平,一样白搭。

动力火车又唱了两首,轮到沈馥和李裕上场了。

学道之人第一首《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演唱会进行到现在,所有登台演唱的都是男的,沈馥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性。

几个之前在现场看过选拔赛的观众心里一齐冒出一个念头,这个乐队靠谱。

果然,沈馥和李裕往台上一站,全场就进入一种奇妙的静默状态,仅仅看台风,已经让人感觉跟前两支本地乐队不同。

沈馥开嗓了,还是谭维维跟周晓欧那个版本的开场。

这个开场,形式上,跟动力火车开场曲很像,但味道截然不同。

体育场里,看过前一场学道之人演出的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第一次听到这个版本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一时觉得动感时尚、耳目一新。

尤其是沈馥的现场表现,从情绪到感觉,比前一场都有明显的进步,歌曲演绎得野性十足、劲道十足。

听着沈馥唱着歌,边学道心中忽然升起某种明悟,沈馥这么投入,她是从歌中找到了自己的某些人生片段。

“如果我哭了,也许是我老了,因为我变得很脆弱,很脆弱……”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一切全都,全都会失去……”

这一年多来,她确实失去了太多。

……

夏挺这个岁数的人,基本都听过郑钧版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现在听到沈馥和李裕版的,觉得陌生又熟悉,偏又很好听,那种感觉很奇怪。

跟夏挺一个感觉的人不在少数。

其实场上李裕的表现也不赖,起码中规中矩。

但他正在感冒中,加上一门心思给沈馥当绿叶,没有争眼球的想法,所以看上去就相对普通。

看着台上的沈馥,边学道能看出,这次沈馥真的是火力全开了。

他能理解沈馥,人生遭遇如此大的变故,被钱难得寄人篱下,母亲有病也看不起医生,她这是在玩命搏一个出名的机会。

一定程度看,沈馥利用了他,但边学道从没怪过沈馥。

事实上,沈馥的出现,确实可以帮他掩盖住重生之初的冒失举动。

“宽容点看双方的关系,就当是双赢吧!”边学道这样想着。

跟边学道想的差不多,动力火车在后台,看着台上沈馥和李裕的演唱,心里也在想:之前就在研究选几支乐队带到北京登台,这个叫学道之人的乐队,如果第二首歌能有现在这首三分之二的水平,就铁定带去北京。

理由很简单,新面孔,水平这么高,完全可以作为演唱会秘密武器使用。

能给演唱会带来卖点,同时还能给外界提携新人的印象,而且也确实给了这支乐队更大的舞台和机会,确确实实是双赢。

其实,学道之人的原创歌曲,《管他什么音乐》,动力火车听过了。

但仅仅是听过了。

他们之前赶了这么多场演唱会,奔走半个中国,到哈尔滨站时,身体已经相当疲劳。

来之前因为生病耽搁了日程。

为了保护嗓子,到哈尔滨后,所谓排练就是大家走了一下先后程序,没怎么真开嗓。

三只本地乐队的歌曲,动力火车是在房间看的录制的MV。

录的东西,水平再高他们也是不信的。

所以,现在只看学道之人第二首歌的表现。

第二首——《管他什么音乐》。

这时舞台上的站位发生了变化。

第一首歌时,沈馥和李裕是平行站位,左右两边一边一个。

第二首歌时,沈馥站到了舞台中央,李裕微微后撤。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首歌是女声主唱。

前奏响起……

第228章 钱多好啊,要脸干啥?

前奏响起……

沈馥闭上眼睛,握着麦克架,身体跟着节奏轻轻律动。

边学道听来很熟悉的曲子,在其他人耳中,新鲜而妖异。

没有人想象得到,同一个演唱者,前一首狂野到爆,后一首另类到妖。

沈馥刚唱进副歌,动力火车两个人相视一眼,看明白了对方的意思,这个乐队一定要带去北京。

坐在边学道身边的夏挺觉得很有意思。

现在台上唱的这首歌,听第一段的时候还没什么感觉,第二段时,当听者进入歌曲的旋律后,身体会不自觉地跟着轻轻摇摆。

夏挺是那种自控力比较强的人,还是摇摆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自己在摇摆。

让他郁闷的是,身旁的边学道听得很专注,但身体坐得极稳,纹丝不动。

这人张罗来听演唱会,这么好听的歌居然不能带动他,难道是个音乐盲?

……

演唱会现场,报纸、网站、电视台,一共来了7家媒体。

开场之前,娱乐记者加上摄影记者,20多人在舞台下方的采访区来回走动。

组织方很隐蔽地把记者们喊到后台一个地方,出来时,记者们一人手里拎着一个小纸袋。

看到这一幕,边学道会心地笑了。

这是记者这个职业的隐性福利之一。

可惜的是,再早十年,人家给的东西比现在值钱得多,再往后推十年,记者基本什么也捞不着了。

“一样是塞红包,给记者的红包越来越少,给医生的红包越来越多。”

这句话不是边学道说的,是前世一次跟报社同事吃饭,一个干记者的同事说的。

记者同事喝了一口啤酒,接着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大家摇头。

记者同事说:“因为要脸的人越来越少,要命的人越来越多。”

另一个同事说:“你这话不对,准确说是认可花钱买命,不认可花钱买面子。”

一直跟边学道关系不错的编辑宋明说:“这还用说吗?钱多好啊,要脸干啥?”

……

7家媒体中,6家媒体的人在演唱会开始30分钟后就都撤了。

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演唱会是晚上7点开始的。

记者们回到报社最早也得8点了。

他们还得写稿。

写完稿要部门主任审核。

主任审完才能交给夜班编辑上版。

等上了版,当晚值班总编还要看一遍。

他们回去晚了,报社要有一批人等他们,左催右催的,很难受。

所以,看了个开场,拿到了组织方的歌单,就可以回去编新闻了。

没走的一家媒体,是个网站。

相比传统媒体,他们更灵活,也少了很多条条框框,加上网站从业者都比较年轻,本身就想听演唱会,所以一直坚持到最后。

然后,他们收获了其他6家媒体没看到的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