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戒-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嫲六十六岁了,眼不花耳不聋,走路一阵风,身体好得很呢。人逢喜事精神爽,老人家正为孙子的婚事开心得不得了,托毛主席共产党的福,明年大概可以有重孙子抱了,四世同堂那里很荣耀的事,这喜事乐得她整天笑得见牙不见眼。

方树开从不用干这些家头细务,见母亲高兴,这会只顾着乐哈哈的和亲戚说话,也就起身拿水壶进厨房。

厨房里也有几个妇女在帮忙,见方树开走进来,有人忙接过水壶,笑着说:“这些粗重活交给我们得了,新老爷还是到外头招呼着好。”

“辛苦你们了。”方树开笑着给大家道辛苦,便走回客厅。方树开今年四十九岁,是市糖厂的工会主席,是个脑子活络的人,能说会道,对人嘴巴很甜滑。今天是儿子娶老婆的大日子,当了新老爷,他心里是喜滋滋的,脸上也是乐哈哈的。对乡下亲戚的祝贺,他也一叠声的说多谢,和亲戚们极亲热地拉家常。说到高兴处,便发出很爽朗的笑声。

见儿媳妇卢少容从外头回来,阿嫲又赶忙着问:“舅父来了没有?”

她问的是方清的两个舅父,也就是卢少容的兄弟。卢少容早习惯了家婆的思维方式和说话方式,一边把买回来的东西放下,一边笑着回答:“都说好了的,饮完茶就过来。”

阿嫲还是有点不放心,嘴里嘟哝着:“饮少一天都唔得(不行)?今日阿清办喜事嘛。”卢少容却知道兄弟的脾气,几十年早上一盅两件惯了,天大的事也是叹完了茶再说。

本地风俗,谁家有婚嫁喜事,若是在外头酒楼摆酒设宴,家里还是要设太平席,要奉舅舅们坐上席,吃过了太平席,新人才能去酒楼招呼亲朋好友。太平席上舅舅们都升了一辈,叫舅公老爷。舅公老爷不入席,这太平席和酒楼喜宴都不敢叫开宴。细心推究起来,竟是尊祟母亲娘家人的意思。这风俗不知传了多少年代,于是约定俗成,谁也不敢违背。不过话又说回来,若是没有舅舅的,又或是舅舅实在来不了或故意不来的,喜宴还是照样开,不然难道不办喜事了不成。

方清的两个舅父早说好了,到茶楼饮完茶就过来。倒是两个舅母一大早就过来方家帮忙。今天虽然是星期天,但两个舅母都是商业部门的,大舅母已办了退休,二舅母是医药公司的售货员,没有固定的休息日,是提前调好班安排这一天轮休。卢少容的几个妹妹也是一大早就过来了,忙里忙外,倒是帮轻了卢少容不少。

卢少容原来是市饮服公司的旅店服务员,因为身体不好,前两年提前办了病退,马上要当家婆了,虽然平时身体多病赢弱,这时忙忙碌碌,倒是精神爽利,脸上没有一丝病容。

墙上的挂钟刚敲了十一响,方清的小妹妹方小兰蹦蹦跳跳地从街口跑回,嘴里高兴地嚷着:“来了,来了!六辆花车,好看得很呐!”

阿嫲高兴得一下站起来,却腿发软,只好又顺势坐回椅子上,吩咐儿子、儿媳:“快,快拿炮仗(鞭炮)出去接新人。”

正说着,几个年青人已经冲了进来,气呼呼的拿起放在门边的一袋炮仗,一边急急向外走,一边说:“哼,这班死妹仔,这回有得你们受了。”“是啊,接了那么多次新人,就数这一次给她们玩得利害。”“要不是她们玩得太过份,新人早接回来了……”

方小兰今年十六岁,眼看着读完初中,正是最贪新鲜爱热闹的年纪,原来想跟着去接新人,却给家姐方华赶了回来,要她在家待着。刚才她就跑到南门大街上等候,打头的花车从先锋路一转进南门大衔,她便最先瞧见了。打头的花车是一辆进口小轿车,流钱型的车身黑得发亮,后面是几辆不同的小轿车,最后两辆是面包车。所有车子都请花店做了花车装饰,都挂上了五彩缤纷的闪光彩条、花球。领头的那辆花车,在车头铭牌的地方还装了一对小巧的洋娃娃,男娃娃西装洋服,女娃娃金发飘飘,一身雪白的婚纱长裙,特别引人瞩目,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迎亲车队。

不用说,一对新人肯定就坐在这辆花车里。方小兰心想,大佬(哥哥)真有本事,找来这么多靓车作花车,又威风又好看又有面子,围观的人都在指指点点羡慕不已。

她想跟哥哥的这些朋友出去看新人入屋,却又怕炮仗。门口早挂起了一挂长长的三万头的炮仗,还准备了整整一大塑料袋子的小封炮仗呢,怕是有上百封,好不吓人。她却想到了一个主意,回身就往三楼跑。

三楼朝向巷尾那头是哥哥的新房,临街那头是爸妈的睡房。方小兰跑进爸妈的房间,推开临街的木窗,探头出去一看,心里先乐开了,在这里既看得清楚,又可避免炮仗燃放的祸害。听着身后有动静,转头一看,是舅母家的两个小表妹也跟着上来瞧热闹,便往一边移了移,占据了最好的位置往下看。

因为内街进不了汽车,所以接新人的花车便停在南门大街上。方小兰探头看时,一对新人已经在街口下了花车,正往欧巷走来。因为有陪伴新人的大衿嫂打着大红雨伞遮挡,小兰只看见新娘穿着绣花红裤,和一双红艳艳的小皮鞋。陪着大佬去接新人的家姐方华,笑哈哈的就跟在新娘的旁边,脸上满是喜庆的笑容。

国人都爱瞧热闹。六辆披红挂彩的花车在南门大街一停,便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行人纷纷驻足观望,内街两边店铺门口跟着便挤满了瞧热闹的人群,对着新人和颇有声势的送親队伍指指点点,脸上也满是喜庆的神情。方小兰也被眼前的景象撩拨得有点兴奋起来,她脸上泛着红光,出神地瞪着那缓缓朝前移动的红伞。

一串炮仗在大红雨伞上空炸开,那响亮的爆炸声把方小兰吓了一跳,她本能地用双手把耳朵捂住,接着响起的炮仗声变得低沉了,她于是又探出脑袋往下看。一封封的炮仗在内街地上、在新人和伴送的队伍上头炸开,那是站在巷口和内街这头的男青年——大佬的朋友们正频密操作的杰作。炮仗早撕开了封口,拉出了引线,很方便男青年们快捷地用香烟点燃往新人面前扔。

当地风俗,炮仗越响、满地红纸屑越多,办喜事人家就越喜庆,也越有面子。因为有大襟嫂撑伞遮挡,扔往上空的炮仗炸不到新郎新娘的头上脸上,而扔在一对新人面前的炮仗都很有分寸地拉开距离,不过总有随意乱窜的炮仗会炸到新郎新娘的身上、腿上,那震耳欲聋的炮仗声更叫人心惊肉跳。

送亲的队伍早已溃不成军。刚下花车的时候,这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年青姑娘们,还成队形地紧跟在一对新人的后头,足足有二十多人,很有声势。她们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和新娘含蓄的笑容相比,她们笑得更开心、更放肆,仿佛她们比新娘更幸福。炮仗在大红雨伞前面响起,她们捂上双耳,脚步便慢了下来,待得离欧巷越近,而炮仗越来越频密地在她们头上、脚上炸开的时候,她们在一声声惊叫中终于明白,是接亲的那伙男青年在报复她们。

女仔人家感到很害怕的一样东西便是炮仗,先是有胆小的逃离队伍,跟着看热闹的群众向后撤离,待恶作剧的男青年们专往她们队伍扔炮仗,她们便像打散了的溃兵逃命般拼命跑,跑到安全地带才惊魂初定地站下观望。有个姑娘把鞋也跑掉了,可她只顾着往后跑,那敢在如战場般烟屑弥漫的地方停留?

“真可恶!呢班衰仔(这班坏小子)不守规矩。”“哎呀,我的新裤子也给烧坏了。”“我的妈吔,可把我吓坏了……”姑娘们忿忿不平地发议论,对这伙男青年恨得牙痒痒的。

她们都忘了是她们先恶作剧,忘了刚刚在新娘家,任凭接亲的男青年们好话说了一箩又一箩,利是(红包)接一次又一次,就是刁难着不开门,不让新郎进屋把新娘接走。她们嘻嘻哈哈的闹得好不开心、好不得意。对着这群既陌生却又低声下气的男青年们,对着一身光鲜的靓仔新郎,也就是这样的时刻,姑娘们一改平时低眉颌首的模样,变得高高在上,趾高气扬。如果不是新娘怕弄过了火让新郎心焦,怕误了吉日良辰,示意她们开门,她们还会肆无忌惮地玩下去。她们并不是贪图多要开门利是,而是这民俗让她们沾了光,终于可以在男人们面前尽情威风了一把。

这时新人已经走到巷口,在大衿嫂的示意下停下来。方清的细佬(弟弟)方坚让站在巷口的人散开,自己跑回巷子里去,一点着了门口那挂三万头的炮仗,便像猫般地蹿回屋子里去。那炮仗于是急风暴雨般燃放鸣响起来。

大炮仗一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