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勋贵世家+10番外 作者:云之风华(晋江vip2014.04.23正文完结)-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书编撰者,必定是要论功行赏,到时候,上下活动一番,或许,能免了李庆谊的贱籍。不过,这个差事殿下刚刚接手,完成这件事情也要数年之功,李庆谊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功劳大到足以免除贱籍,一切皆是未定之数。”

    大赦天下,官奴都不在大赦之列,基本,沦为官奴的,其祖上一定是犯了有损江山社稷的大罪,要么翻案,要么自身做什么于国有功的事情补偿,才能请下特旨,豁免其籍,不过,这样的机会是非常非常难得的。李庆谊要是有这个本事,这个男人,可以说是秀儿能遇到的,最好的姻缘了。想到这一层,思伽看着这桩亲事,满意度爆增,即使,这条正途,还在展望之中,充满了中途失败的可能。

    思伽是个急性子,姜氏一走。思伽让秀儿过来,单独细细和她说了这个事情。

    没有恋爱过程的婚姻,就是一场非常现实的看菜下筷子的选择,完全和买卖一样。思伽已经争取给秀儿选了一个条件还可以的了,并且和姜氏一番坦诚的直来直去,把认为客观能控制的不利因素都控制住了,接下来,就是看自己的心气和选择了。李庆谊,二十四岁,长得仪表堂堂,从小随父亲识字短文,精通乐理,尤善琵琶。李家在王府的后巷有一个单独的院子,嫁过去后,是收在姜氏名下,伺候姜氏的人多,可以不必进王府,上面没有婆婆管着,公公基本住在景王的院子里,家中另有两个仆人伺候,基本上能和丈夫单过日子,在吃穿用度上,可见得不会比现在的水准差。且李庆谊因为音律上的造诣,深受赵厚昕的喜爱,算赵厚昕身边半个随从,多少是有前途的人,之前有怀疑两个的关系,从姜氏口中也证实了是子虚乌有,且在赵厚昕夫妻的羽翼下,两人完全能过上有尊严的日子。附加最得力的条件,是有一丝希望可以借着为朝廷办事的机会免除官奴籍,当然,也就是一丝希望,这点希望和赌博是一个概率,不过,人生,不就是一场场赌博吗!

    思伽不会让自己的丈夫受用秀儿,也不忍红颜枯老,其实,隐秘的希望,还是想把秀儿嫁出去的,不仅是秀儿,苍擎院所有的姑娘,思伽做不出,等她们到了年纪就拉住配人这种行为,都单独的认真和她们说过,让她们自己留意起来,不管是府里府外的男子,女有情,男有意的,都能玉成。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是固定的婚嫁手续。自由恋爱不是没有,不然,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又是怎么来的,何况,在市井庄户之中,生存都不易了,女人多是像男人一样,抛头露面的谋生计,先两情相悦而后结成连理的,不胜枚举。

    所以,思伽完全是像个媒婆一样,把李庆谊的情况一件件的如实告知了,包括他残缺的,侍奉在景王驾前的父亲,景王府的家风,姜氏的许诺和渺小的,可能免去奴籍的希望。条件都摆齐了,秀儿二十岁的人了,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选择怎样人生的权利。最后,思伽再重申了一遍,不想嫁人也没有关系,依着原来的约定过日子就是了,不要有别的压力。

    秀儿倒是没有立马说同意,或是不同意,只是说要写一封信给桐庐县的母亲沈芯,至于信的内容,思伽无意翻阅,是不得而知的,也不用驿站传递,专门派一个人送往桐庐县。

    作者有话要说:秀儿本人也是精通音律的人她在出场117回,随手看的《碣石调》就是曲谱集

    其实有人说秀儿的人生弄进宫去得皇上的宠爱也能免了奴籍

    可是我的思想是屈就自己的心意以色事人不是正道靠陪男人睡觉或是陪女人睡觉得来的利益都是歪门邪道不够正身

    我觉得靠自己的才学整理文化遗产是正身之道

    我说过秀儿的人生会遇到圆满我所理解的圆满就是文章表达的那样了

    秀儿和李庆谊有相同的身份,相同的经历(一个是母亲为女人牺牲,一个是父亲为儿子牺牲)相同的爱好,匹配的相貌和学识,必能能为一对相互扶持的俗世夫妻

    只是不知道读者认为这样的人生圆满否


第137章 撑腰

    婚嫁大事;在秀儿的心中,还是存着父母之命的概念;从燕京到严州府一个来回,最快也要二十天;思伽少不得打发了人去向姜氏说了情由,宽给一个月。

    九月中,皇上下发了让太子监国的诏令;然后点了一拨人去距离京城三百里的皇家猎场秋围;韩家信国公随驾,韩昭旭不在列。

    苍擎院里丫鬟婆子们来来回回的忙碌,思伽边穿衣裳边道:“你们别老闷在家里看屋子,做针线;曼霜;南霜你们要回家去住住也使得,秀儿也别待在屋里,要是想去昌平伯府就去,还有你们几个,没事去后巷看看莫嬷嬷她们。我已经和大嫂打过招呼了,你们出去便意。”

    韩昭旭放了个大假,夫妻俩不爱闲闷在家里,停车坐爱枫林晚,这个时节,是看红枫的好时候,韩家在西山有个别庄,正好出去小住。因着思伽不喜欢人多,只带了阿芒夏果和吨吨。当奴婢的,是一年到头全天侯日夜颠倒伺候,思伽想这趁机给留着屋里的人放个假。

    “二奶奶和爷好好玩就是了,还来指点我们。”春燕手上拿了两件薄斗篷,一件茜红色,一件月牙色,让思伽挑了,交给夏果,带到二门去。

    一屋子女孩子正说得高兴,大太太陪房秦全家的面带苦色,肿着眼睛请思伽到春晖堂去,另请二爷先到梦陂斋见大爷。

    思伽要出门,本来就要去魏氏处辞行,换了衣裳就要过去的,何必另请,还有这个点,大爷韩昭曦都在衙门,怎么回来了?

    韩昭旭和思伽对视一眼,去了前院,韩昭旭不爱听老婆子说话,外头必是有韩昭曦的小厮传进话来,路上就能知道事情。思伽另一条路边走边向秦全家的打听。原来,就在刚刚,嫁入魏国公府的大姑奶奶韩艳清陪房回来报丧,韩艳清生的哥儿,夭折了!

    思伽记得韩艳清三年多前嫁进魏国公府,来年生下了哥儿,算月份满两周岁,上回韩艳清使唤回娘家的人还透露,说过年开祠堂的时候,就要给哥儿序齿轮,起大名儿,记入族谱,现在却是夭折了。

    魏国公府陶家,是随太祖立国的开国元勋,镇守陪都汴京,随着大梁的政治中心从汴京转到燕京,遗留在汴京的魏国公不复太祖年间的权势,也还是一流的勋贵,非等闲侯伯之家可比。陶家是四代同堂,太夫人,公夫人,世子夫人,韩艳清嫁过去,前头顶着三种婆婆,也是从重孙媳妇开始熬,出嫁三年多,就前年生下哥儿做好了月子,在老祖宗罗氏八十大寿的时候回来过一次,思伽和大姑奶奶是未成谋面,不过,听闻她夭了孩子,多少感伤,又连问魏氏如何。

    秦全家的伺候了魏氏三十年,又是看着大姑奶奶长大,说着事就留下泪来,掩面擦泪道:“大太太听了话就迷了,大奶奶让我来请二奶奶,如今还不知道怎么着呢。”

    思伽也不问了,只加快脚步往春晖堂去,直入正屋,郑氏老僧入定的端坐在中堂炕上,一屋子丫鬟媳妇,面容悲凄,却是未闻哭泣,只一个陌生的二十出头的年轻媳妇,穿着素面的暗青色比甲,戴着两个银簪子,坐在小杌子上,哽咽不已。

    魏氏想必是经不住噩耗,卧在里屋,思伽想着给郑氏请了安,过去伺候,郑氏却是招手,让思伽过来坐在下手位置,相对默默无语。约过了一刻钟韩昭曦韩昭旭从前院过来,现在也就是惊动了大房,没请三房四房五房的人,又一会儿,徐氏和秦全家的,一左一右的扶着魏氏出来,魏氏一张脸苍白的可怕,气色全无,走路的步伐都是晃的。

    思伽连忙接了秦全家的那一边,服侍了魏氏歪躺在炕上。

    郑氏叹息道:“何必一起一卧的出来,你想知道什么,怎么做,吩咐了就是了。”

    魏氏喘出一口气,才道:“我得正经听听,我的孙儿是怎么没的,不然,我躺下了,也不安生,青菱,你细细说,哥儿是怎么没的,清儿现在如何了?”刚刚魏氏一听了个头儿,就哀恸过度,厥了过去,春晖堂一片忙乱,请大夫,请老太太,才回转过来。

    出嫁女在夫家的顺遂,或者说,有继承权,虽然不知道要等几十年后,才有望成为魏国公的外孙早夭,不是简单的死了一个孩子,是影响家族运势的大事,韩家有资格的人,都该来听一听。老祖宗罗氏年纪实在太大了,怕吓出个好歹来,先瞒着,其他几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