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笔判洪流-第3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人民币交易就可。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毁去的大庙,寺、庵、都维护前后修复,且给佛教,基督,道教的一定地位,甚至有新的发展队伍,新招和尚,道士,这样也给社会的古迹,文物保护,起到了相当重要作用。这也和学校的文化教材又恢复原来水平,提高老师地位,去掉大学生由工农兵子弟的保送制度,又说张考试平等对待取录,对抢救文化的教学材料起到特别重要有作用。使文化脱节得到接洽。

广州市的街道名,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改了的名堂,也恢复才来的名,除个别路没有改回原来的名,如人民路,解放路外也恢复本不面目。

各地县,镇将文革起的街路新名也改回原来的街路名,有点不声不响,似乎上面有一个规定,并以钉了新门牌,把原来全国上下一样的雷同名字:红旗路,翻身路,红卫路,、东风路之类的名字变回老名,这样容易分辨,给人寻宗问根也好了。本来所谓路名封资修,或用革命的名字去命它名,并不意味什么,作为记号来说,五花八门,总好分别一些,容易记。

有一个最是无人敢提到的事,是取消地,富、反、坏、右的名堂,地、富不再讲成份存在管制问题,这本是土改就规定了的,反的按形势来说,也有阶段,判了刑的按法院所裁。不另外加帽子,坏、这个范筹也要有新的观念,犯了什么罪就按什么办法去对待,不专存名堂。有的更是全部更正摘帽,离队的,到回按原来单位,办退休,离休的也照样计中间被开除,坐牢的工龄,株连家属的关系也一起落实,到农村娶了农民户口的也一样随迁入户,真是落实到底,无人可有先行想到的,以后见报说这个最先主张的人是当时任中央组织部长的胡耀邦提出,并决定不留尾巴,当然这件并不是独立的事,也是要有人敢以力提意见才可以。这关系到国家的文化振兴事业的重要一环。共产党的雄伟气魄就可以体现出来,敢承担历史责任,不要去计较个人的得失安危,自然也是要有英明决策的领导与一班志士精英共同奋斗。

凌子山去广州看了粤剧《嫦娥奔月》,戏曲中有吴刚的讲话,后羿他杀人不已,讲话赤裸裸的,说他杀心之所以不已,是因他射了九个太阳,救了这么多人,又要杀回这么多人,本来这个故事对这个事也只大题小做,但这个戏中,单这场戏讲成重点戏,大唱他之杀人的心不已,救过这么多人就要杀掉这么多人,甚至要灭人种似的。凌子山心中想:“这种唱词看来似乎有意说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搬掉三座大山,之所以要经过一次一次运动,使中国人民蒙受运动的苦难,还有更甚的话,在此不多记了,以各家评说为准,更为广泛思维。

就论他射了九个太阳是代表毛主席,若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也不可能敢说,太阳是代表毛主席,谁可以射呢!不过射多余的太阳又未尝不可,难作论,

联产责任制到后来变成可以划责任田,分自留山,还可给人代耕。但不可买卖,但不可随便改变作用,可改种其它用物,进一步奠定了农村基础。有强作宅基地,有拆的,也有拆不了的。粮食基本过关,有农民说,今年生产的粮食,明年才吃到真叫吃老米。

话说凌子山在广州有兴游览旧地,写下几首诗词,可作一些记述,录此作证:

〈登五层楼〉

今日越秀非我游,何须早登五层楼。

胸中未伸低俯望,远山欲览莫抬头。

出入不识人相问,上下稳步我独走。

历古名流逐已远,渊海文笔竞千秋。

〈 劫后游光孝寺〉

光孝寺院面目非,只有殿宇物无遗。

名存实亡劫痕在,断章与此一般技。'

〈又感〉

广州旅店常不足,夜夜有人路边宿。

须教凉亭迎露客,莫令门外寒风触。

另录: 安定团结好

奸佞当道乱谗言,江山残踏何日宁。

路线倾轧不见竭,物质稀少亦斯田。

若说人口生育旺,怎会一夕就大增。

‘三自一包’任由发,生机回复又向前。

〈 小思〉

莫用真理来耕田,四时依法何须言。

行政未必多强调,工农商学各有权。

凌子山想找广州一些朋友,皆多年无联络的关系,又是下放,又是插队,又是调动工作种类,故当日羊城之友,今日无法寻找。他只是前去看看几户当年老友旧居,有所凭栏依望之感,回忆旧事,自有一番复杂心思,此时虽是社会各方面复兴振作,还有不少人论这说那,也并不时有发异言之说,且不细表。

当时的〈第二次握手〉用抄写或打印本,有传阅,使人增加了新鲜可阅资料,救灾说作者在坐牢,也未知放否,也无实实在在的消息,这个时候争论是自由的,不会有指责的,各抒已见。但要恢复出版或开放禁固的什么都还按审批步骤,并不是一触即发。比方:《第二次握手》一个是海外读书,又为知识奋斗,二个是有爱情,人情与热爱科学研究,使人自觉文化之重要。有诗为证:

(一)

古往今来事难从,也是无意又相逢。

不相识时休思念,知后再别恨何穷。

道来亦非谁能济,只是天定隔千重。

流水落花情安在,偶见方识缘已空。

(二)

不为金银不为钱,欲为民族作贡献。

深造只为洗辱国,崇高素质可贯天。

多年的封闭,不少简单粗糙的事物都会有一些新鲜感觉,特别是一些透气的事物。

还有一些传闻伟人的诗作,在邓小平即将复出的前期,也留传一首这样的诗:

一信呈交主席处,夕贬蜀国路八千。

本为民众除鄙子,岂敢回首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雨阻巴山车不前。

人生自古谁无死,我将我血祭轩辕。

(传抄所记未校)

当时不少人传抄,诗是由邓小平写的吗?不过有这个传说,不知出在谁手,看文字有些道理。用韩愈贬潮州的诗比较,有几句不同的地方。

一朝申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本为圣明除弊政,岂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奏岭家何在,雪拥南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葬吾骨在江边。

这张三句不用衰朽而用回首,很有分寸,未二句用革命口气,定主他出身的为国气概,里面几分真假,难作定论当时只作真而传之,人民之热心,想念邓小平传抄都觉以睹为快,心真意确。

人们还有一个对叶帅的敬意,见国庆节叶帅站在华国锋背后的电影,认为他为了锄‘四人帮’为国家成了顶天立地的抵柱。

过去叶帅可能无专门展馆,在梅县雁洋的故居多人参观,奇怪的还是他的故居,大门写有小墨笔字:此屋大门甲山兼卯三线,侧边有俊贤叶公祠,人们好奇之心也罢。认为他能成为国家栋梁也罢,总是说明这里成了对国家关键作用的风水宝地吧!有诗为证:

志贯春秋浩气横,鸿图未展思国难。

不忘九州成五裂,常念万民饥半残。

重整山河安日月,再兴新国耀江山。

抛却南京佑帝业,还辅圣代在北城。

梅县还说要开通铁路的传闻,华主席要和叶帅一同回来视察,这也是对叶帅的一种颂扬,梅县城这里正筹备叶帅故居与革命史展览图片。内有叶帅少年说的:英雄出自草莽,丈夫不在文凭,敢以打破常规的革命家语言。

当时梅县物质还是很紧张,到雁洋也无私人的店铺,一样为一般乡社的由供销社办的五大门市:饮食门市,生产门市,百货门市,副食门市,糖烟酒食品门市,之类行头。这里看来还少一间什么。饮食门市只卖油味米丝,无肉类可见,每碗二角钱,有一个小贩油煎杂粮类罗卜丝的煎饼,这是1980年,五月间的实记。

叶帅故居乡民也无特别什么表现,一边的华侨会议室也一般,并无豪华之处,参观者不多,叶帅家内还有一户乡民居住,有生产工具放着,比如尿桶,锄头之类,有说他这一家与叶帅是亲人,并无人去问他,也无所记述,正厅中挂有华国锋与叶帅的合影印制的画,无其它装饰。

过一个时期以后城市商业,也一步步走入私人承包或开个体公司。田又分到个人为责任田,不发证,有些人不想耕田,荒着也要交原定公粮,余粮任务,把田又变成了一种负担,逐步有征用土地的居民非家业户口卖。初时几千元一个,卖一个六千五百元一个,还不少人买,据说算起来比到公安局活动割户,方便很多,有说还要便宜,众说纷纭。但农村的责任田还归你。有人代耕也只代交公余粮,或交一些给责主,不会有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