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进击的武大郎-第3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常。”

    谁知武凯却只是淡然的点评道:“两年多才见着成品,这日本反贼的进步速度有点慢啊。”

    当初之所以重视此事,怕的是倭人大规模仿制火器,但到了如今,所谓的天皇余党十不存一,剩下的极少数也都是东躲西藏,完全没有规模化仿制的条件。

    现在要提防,反倒是火枪提前传到宋金两国手中。

第48章 御驾亲征

    六一日过后,武凯的大明王朝就算是正式挂牌营业了。

    虽说整个登基大典十分简陋,颇有种草台班子的即视感不过只要观看过阅兵式上的机枪扫射、掷弹表演等节目,就没有谁会觉得这个草台班子根基不稳主席他老人家那句‘枪杆子里出政权’,正是这个年代最真实的写照。

    但光靠枪杆子治国也不是长久之计,尤其是接收群臣朝拜时,武凯大略往下一踅摸,竟找不出几个地道的文臣,心里就更觉得不踏实了他毕竟没有纯正的白头山血统,先军政治这玩意也不适合做大明王朝的基本国策。

    好在武凯在大宋经商几年,倒还积累了一批商业人才,勉强能把税收什么的整明白,否则这草台班子想要维持下去都是难题。

    有鉴于此,武凯在登基之后第一个命令,就是建立中央大学,然后从现役军官里选出一批精明强干的,突击培养成合格的地方官吏。

    以目前的师资力量来看,要想培养出什么经世济民的大才,可能性怕是低了点,但只是集中力量培养一批还算称职的低级官吏,勉强还是可以做到的。

    这事早在登基大典之前就已经开始筹备了,因此武凯颁下旨意之后,不过六七天的功夫,中央大学便一切准备就绪,只等着举办完开学典礼,就正式开始教学授课。

    只是这第一批学生的数量,比起武凯最初预计的还要少了近半。

    他本来打算第一批招收五百人来着,但符合条件的底层军官实在不多,有一些身处要职的,也不方便立刻脱岗学习因此一共也才海选出了两百六十多人,后来武凯只好又从倭人带路党中选拔了三十几个‘忠君爱国’的,这才勉强补足了三百之数。

    学校现阶段主教大明刑律、基础管理、应用算术、兵法韬略等科目,然后可以按照个人爱好选择辅修农学、刑侦、历史、海运、建筑设计等科目。

    当然,忠君爱国的思想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至于儒学经义、诗词歌赋什么的,则被武凯选择性的无视了。

    这要是搁在大宋,估计又要惹得群情激奋了,但武凯身边本就没什么文臣,反倒是那些倭人勋贵有不少痴迷于儒家文化的,不过现在他们的意见根本无足轻重。

    总之整个六、七月份武凯忙的是不可开交,同时也是在不断犯错不断纠正中摸爬滚打着别说是处理政务了,就连临时编篡的教科书都是边讲边改,有时候实在分不出对错,干脆就整篇删掉了事!

    好在上学的都是一群糙汉,又是升官前的强制教学,对‘学问’什么的也没那么较真儿,否则就凭这混乱的教学过程,学生们怕是早不干了。

    到了七月底,一批‘劳动改造’完毕的高丽国官员补充到了基层,这才让新成立的大明王朝逐渐稳住了阵脚虽说这些高丽人也没几个经世济国的大才,但毕竟是有多年理政经验的,处理起一般事务堪称驾轻就熟。

    相比之下,日本这边就显得有些差强人意,因为全国都是采取分封制,甚至连村镇一级的财税、军队都是独立运行,所以那些日本的‘公卿士族’基本没干过什么正经事,就是一天到晚打扮成孔雀开屏的样子,然后到处闲扯淡玩儿!

    本来武凯也曾犹豫过,要不要弄几个学问过硬的高丽人,填补中央大学的师资力量,不过考虑到‘队伍纯洁性’,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就这样,大明王朝磕磕绊绊度过了最初的‘百日政’,正打算稳住脚步再接再砺,却又迎来了一场更大的考验九月初,女真人再次兴兵南下了!

    按照眼下的形式,新生的大明‘帝国’其实是不适合出兵干扰的,汉军大部分需要镇守日本,皇协军又都布防在高丽国边境,一时间根本抽调不出多少兵马,即便能趁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也无力大肆扩张。

    届时八成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打完就撤,胜利果实怕是会落入别人之手;如果长期驻扎在汴梁附近,又有弹尽粮绝的危险!

    所以大明采取隔岸观火的方针,并趁着中原大乱收拢汉民,等几年之后实力足够了,再鲸吞宋金两国才是上策。

    但是……

    这个上策一点都不爽啊!

    当初武凯听说宋徽宗要把自己交给金军,给银术可抵命的时候,就下定决心,有朝一日要让那厮明白这究竟是一个多么可悲的决定!

    现在若是任由赵佶父子落入金国手中,他届时还上哪装逼去?!

    再说了,当初武凯也曾答应过岳飞,等在海外站稳脚跟之后,就会率领大军会去解救黎民百数,使他们免遭女真人的屠戮如今总不好食言而肥吧?

    于是召集朝臣一番商谈之后,武凯力排众议【其实也没几个坚决反对的】,决定从日本抽调一万汉军、两万皇协军,再从高丽抽调五千汉军、一万皇协军、两万高丽仆从军,共计六万五千之众,先在山东登陆,然后打着宋军的旗号赶赴汴梁,等到了东京汴梁附近,再改旗易帜、伺机而动!

    因为汉军中的骨干有近半都是官军出身,府库里也还保存着不少宋军的制式装备,趁着中原大乱时行军,只要沿途小心一些,应该可以做到鱼目混珠即便真有人看出问题,怕也不敢主动挑衅这支数万人的大军。

    整个计划的制定,并未遇到什么阻力,但当武凯提出由骠骑大将军武松、国舅韩滔辅佐太子监国,自己带着林登万、岳飞等人御驾亲征时,却几乎遭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反对。

    吵了足足半个月之后,武凯不得不再次力排众议或者说是独断专行的定下了御驾亲征之事。

    众人无奈,只得又从牙缝里挤出了五千汉军、两万皇协军、两万仆从军,给武凯凑足了十万之数,有这等兵力,再加上汉军营的火器之威,只要不是去故意作死,至少能保证从大宋全身而退。

第49章 靖康之耻【上】

    靖康元年十一月初八,汴梁城终于迎来了立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这场雪下的不大、不急,洋洋洒洒、徐徐漫漫,足足用了两日光景,才给满目疮痍的汴梁城裹上了一层银装,同时也让城外持续了月余的喊杀声暂时销声匿迹。

    因此,城中也不知有多少百姓,在期盼这场雪一直下下去,好让那些凶蛮成性的女真人知难而退。

    但邢秉懿却清楚的知道,想要依靠一场雪,迫退在白山黑水间成长起来的女真人,无疑是在痴人说梦金军之所以暂时停止了攻势,不过是因为朝廷再一次派出了和谈使者罢了。

    想到‘和谈使者’四个字,邢秉懿不觉有触动了心事,幽幽的叹息了一声,莲步轻移来到北墙根,素手一推,那窗儿左右一分,清冷的空气顿时扑面而来。

    望着院子里两株已经开始抽枝含苞,却又尚未盛开的梅树,邢秉懿不禁又想起了那日于康王赵构依依惜别的情景。

    那是在九月底,女真人刚刚侵入大宋境内不久时发生的事,就在满朝文武如丧考妣,两个皇帝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赵构‘慨然’上书,自请前往金军大营求和。

    这本奏折如石破天惊一般,瞬间震撼了朝野内外,就连太上皇都忍不住脱口赞了句:“不想朕竟还有如此佳儿?!”

    当然,大家这也不过是表面上震惊罢了,心里其实都跟明镜似的,知道就算康王赵构不主动‘请命’,将来一旦需要派人质过去,他也会是不二人选既然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赵构选择主动出击顺便捞些好处,也就可以理解的。

    但另外一个人的选择,却是让所有人跌破了眼镜刚刚升任议政【参知政事,实际就是排位靠后的宰相】的秦桧秦相爷,竟也上书自请为康王副使,声称要以三寸不烂之舌救万民于水火!

    这下朝臣们是真被震住了,以为自李纲以后朝上竟又出了一位刚烈纯臣当然,论人情往来经营关系,李纲绝对是拍马也赶不上秦桧的。

    数日之后,就是在院中那两株梅花树下,邢秉懿与赵构依依惜别、相顾泪千行,虽然两人始终都没有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