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七辑)-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快得惊人。瞧,几辆帆布篷车开到云团跟前。卸下几点银白的箱子和奇形怪状的刀、铲——分割云团的工具。
  萨比尔凑到阿卜杜勒身边。
  “你看那是季拉夫鲁芝吗?”
  “哪儿?”
  “那儿,公路上,岗哨那儿。”
  “我看没错,是她,朝咱们招手呢。”
  “劳驾,看看几点?”
  “11点30分。”
  “哦!肯定有事,不是来这儿看热闹。”他飞快地向公路跑去。
  “舒拉依娅呢?她在哪儿?季拉夫鲁芝离着很远就问。
  “这该问你呀。”阿卜杜勒回答。
  萨比尔面色苍白。
  “又出什么事啦?”
  这时季拉夫鲁芝也在发愣。
  “一小时以前她就开车来这儿……”
  “没在这儿,我告诉你啦!”
  “咳,这还不算……同学们,请负责人来,我有重要情况汇报。这位死心眼的值班同志说什么也不放我过去。”她朝着站在路边,板着面孔的民警点点头。
  “好,为你哪怕上天摘星。”阿卜杜勒拔腿就跑。
  “你敢肯定舒拉依娅要来这儿吗?”萨比尔继续盘问。
  “绝对没错。”
  “或许后来变卦了?”
  “不可能,不会,萨比尔。她家里有块云团。”
  “哦,见鬼!全怨我。当时怎么没问清楚她要干什么!”他用手揉着前额,独自嘟哝着。
  “萨比尔,冷静些,我跟你一样着急。汇报完紧急情况咱们一块儿去找舒拉依娅。”
  一辆重型运货汽车尾随装有“警报器”的“伏尔加”牌警车在柏油路上疾驰。
  家家户户均已熄灯,连商店屋顶、门前的广告灯也已经熄灭了,只有路灯还忠于职守。沉睡中的城市没有料到近郊却正在进行一场殊死的搏斗。
  来到舒拉依娅的家门前,汽车停下。
  街道上空寂无人。从车身标有“测试实验”字样的车上跳下来季拉夫鲁芝、萨比尔、阿卜杜勒以及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小组领导人普拉特乘坐“伏尔加”小车。他和民警大尉走到众人面前,对大学生们说:“给你们带来个消息。”
  三双眼睛盯着他。
  “我和阿瓦佐夫同志,”他朝大尉点点头,“刚刚和急救站通过电话……”
  大家叹息着。萨比尔半死不活地站着。
  “请放心,”老科学家体贴地说,“虽然发生撞车事故,你们的女友并没有危险。只是神经性休克,昏睡不醒。过3个小时她就能回家。”
  “她在哪儿?”素来沉稳的萨比尔现在双手发抖。
  “在中心医院。”
  “我应该去一趟。”
  季拉夫鲁芝和阿卜杜勒同时用恳求的目光望着普拉特。
  “没什么可说的,我理解,”他摇摇头说,“不过,她正在昏迷当中。”
  “您怎么还不明白?”萨比尔激动地说,“我应该守在她那儿。”
  “应该这样,朋友!”阿卜杜勒拍拍他肩膀,说,“在医院守着,别泄气。咱们想法一样。”
  “是啊,你们当然是对的……逻辑在这儿没有……”普拉特低声说,于是他转身对阿瓦佐夫说:“大尉同志,咱们留在这儿工作,用车送小伙子去医院吧。”
  大家上了二楼。哈霞给开的门。
  “总算盼来啦!”
  “怎么样,情况不妙?”普拉特问。
  “没事,好对付。它一个劲儿往桶外爬。我就把它弄回桶里去。咱们快走,它活跃得很!”
  众人跟随着哈霞。
  从摆在浴盆中的大桶里往外爬出游蛇一样的一条条灰色物质。
  “它具有惊人的适应能力!”普拉特自语。
  他让同学们留在过道,自己和研究人员携带银箱走进浴室。科学家小心搬动傍晚到手的银箱。他们不是把灰辫子捅回去,而是用特制的夹子夹住,割断,一块块扔进银箱。最后,残余的物质不再跃跃欲试,人们干脆把浴盆中的大桶端出来往箱子里倒。然后封住盖儿。大家把箱子搬出门外,抬上汽车。
  “没有啦,”普拉特肯定地说,“最后一块怪云也隔离开了。衷心感谢你们年轻人的帮助,”他语气平和地说,“看来今后科学家还得麻烦你们,”他宽阔的脸庞浮现笑意,“好好休息,积蓄力量,夺取新的胜利。”
  “请问,了解到一些什么情况呢?”季拉夫鲁芝怯生生地问,“它是天外来客吗?”
  “你在哪个系学习?”老科学家问。
  “生物系,哈霞也是。男同学是其它大学的。”
  “嗬,这么说还是同行。非常愉快。”普拉特使劲点点头。“没说的!我认为你们有权知道我们观察的某些结果。”
  大学生屏息静听。
  “你是未来的生物学家,”普拉特对季拉夫鲁芝说,“生物体有哪些方面不同于无机物,你有何见解?”
  季拉夫鲁芝微微一笑。
  “教授,这个问题不存在我的或别人的见解……科学上早已解决。”

  “哦?”
  “有生命物质不同于无机物,它能吸收外界物进行新陈代谢,对环境的变化能产生反应,生长发育,具有繁衍后代的能力,做出不同方式的运动,能适应环境。”季拉夫鲁芝像在考场一样回答得简明扼要,最后又补充一句:“我还能列举某些不同。可有什么意义呢?”
  “你马上就会明白。但还有一个据我的经验你们大学生并不感兴趣的问题。你知道地球上的生命如何产生,及其形成的原因吗?”
  “难题,教授……35亿年前太古代初期,可能还要早,在我们地球上由于某种条件使无机物发展成为有生命的细胞……长期进化又产生出形形色色的生物……”季拉夫鲁芝困惑地沉默下来。
  普拉特像是没有发觉她的窘迫,说:“究竟什么具体条件,科学上目前还不知道,不是吗?”他问。
  “是的……”
  “朋友们!”科学家启发地说,“想像一下35亿年前的地球。它的表面被厚厚一层海水复盖。因火山喷发,某些地方形成岩石小岛升出海面。天空乌云密布。各处火光闪烁,或是电闪雷鸣,或是火山喷发。岩石小岛经常在颤抖——它们遭受强烈地震的摇撼。含致命的紫外线阳光,透过稀薄的大气层,照射在地球表面。于是在特殊环境和许多因素的巧合下,奇迹出现——海洋的深处或者表层进行着某种化学反应,结果出现了广泛而巨大的突变——无机物中产生了有全部生物特征的细胞。闪电的一次袭击,或火山轻微的一次喷发都足以毁灭掉新生物。然而新生物没有毁灭。它们具有惊人的顽强生命力。一天天,一年年地战斗不息,为谋求阳光下有个存身之处,整整熬过了35亿年……”
  “你是说……”季拉夫鲁芝猜出教授的思路。
  “对”,教授爽朗地说,“同学们,过去曾发生过的事件,今天再度重演。”
  “怎么产生的?”
  “我们还不知道确切的情况,只能猜想。这正是环保院的重大科学监测领域。可以假设,比如这里……垃圾的处理上并不能受到经常有效地监督。在院落的一隅随意摆个垃圾箱。这里就越来越多地积聚着种种带酸、碱残液的破碎试管,瓜皮果核,学院食堂倒掉的饭菜……总之什么都能往里倒!放射性原素,尽管是微量的也不是不敢倒。显然还有一块磁铁……垃圾箱敞着盖儿。一天突然电闪雷鸣,大雨如注……垃圾箱里的各种物质开始产生反应。催化剂加快了反应过程。也可能促其反应过程的是另外情况,球形闪电穿过垃圾箱。细节我们还不清楚……”
  大学生听得入了迷。
  “不过事实归事实: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新的细胞物质,它具备生物特征……”
  普拉特停顿了一下。
  “你们会问,怎么从前没听说过?而且,垃圾箱在地球上有几十亿!关键在于,它的产生可能是一串个别因素的偶合。难以置信的一种偶合,也许仅占几百兆分之一……但不管怎么说,地球上再次出现奇迹:由无机物产生活细胞。”
  “不过……我们见到的不过是一团云雾。能叫做细胞吗?”阿卜杜勒插嘴说,“它也没有为自己的生存拼搏35亿年呀。”
  “对,”季拉夫鲁芝说,“细胞产生得很少,还要继续增殖。”
  “不错”,普拉特表示同意,“但后来连续出现对它有利的机会。垃圾箱里的东西很容易受到日晒、火烧。新细胞生存下来很难。不过没有出现这种结果。于是,垃圾箱里很快出现一团奇异物质——当时它很微小,哪怕用放大镜也分辨不清。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